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山东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调研

2022-09-21 07:57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空心化农村基层团干部

袁 雪

(济南市团校 ,济南 25002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学界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在对农村“空心化”的定义方面,尚存在分歧。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农村“空心化”进行了解释。一是经济学视角,农村相较于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二是人口学视角,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三是综合视域,农村“空心化”实际上反映的是农村各项事业持续萎缩。本文聚焦的是综合视域下农村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即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人口流动逐步增强尤其是农村青年大量外流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引导、组织青年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的问题。

“空心化”问题极大制约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需要农村基层团组织积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农村团的基层建设,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1]青年农民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农村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农村青年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农村青年成长成才的学校。要在农村中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团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农村青年思想、发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堡垒。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空心化”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笔者在山东农村基层团组织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和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村团干部、农村青年、乡镇团干部三个视角,围绕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空心化”问题,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其一,关于调研对象。学术界对“青年”有不同的年龄界定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 》则将青年的年龄范围明确界定为14-35周岁。这个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层级的综合性青年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是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2]基于研究农村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的初衷,本文的农村青年范围是年龄在14-35周岁、户籍在农村或居住在农村的人员(不包括以下两类人群:一是农村中小学生,二是户籍在农村、但在城市缴纳社保的在职人员)。调研组在山东105个乡镇及其下属的365个行政村,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1253份,回收有效问卷1199份。其中面向村团干部、农村青年及乡镇团干部的问卷数据如表1。其二,调研组通过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的形式,调研了山东6个区县的农村团干部及青年代表,进一步丰富了调研数据。本文的专职团干部是指专门从事团的工作,不承担其他工作任务的团干部;兼职团干部主要是指在从事团的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其他工作任务的团干部,比如乡镇团委书记兼任党政办主任[3]、村两委成员兼任村团干部、留乡就业创业青年兼任村团干部等。

表 1 问卷调查样本情况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空心化”表现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农村青年基于生存发展需求,选择到经济活跃程度更高的城市中谋生,导致大多数农村成为只有部分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空心村”。在山东省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调研中,93.02%的团干部表示,农村基层团组织面临的现状是农村青年大量外流,绝大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原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也多在城市就业和生活。数据显示,80.18%的青年日常工作和学习地点是在县城或市区,19.82%的青年日常工作地点在乡镇或村。但在关于农村青年的职业调查中,仅有5.37%的青年在乡村从事种植或养殖业,其他青年多在县市企业、学校工作或学习。农村青年数量较少,农村基层团组织尤其是村团组织很少有机会与青年面对面沟通和交流。

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团组织的努力下,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向好,如农村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已扩展,组织设置已逐步齐全,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但“空心化”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基层团组织社会作用发挥的最大掣肘,主要表现在对青年的有效覆盖率低、服务引领青年的能力不足、组织运行不畅通等方面。

(一)组织覆盖面已扩展,但有效覆盖仍不足

组织覆盖是对青年进行组织引领的前提和基础。农村青年由农村流入城市,基层团组织积极适应新形势,在传统团组织建设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建团、行业建团、青工委等多种团组织建设形式,实现了青年覆盖面不断加大。同时,农村基层团组织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建立起联系团员青年的信息数据库,掌握了团员青年基本数据和信息,实现了辖区内团员青年有“花名册”可点的突破。乡镇团组织应用智慧团建系统,积极推进团员青年的团组织关系转接、团组织活动开展记录、下级团组织工作进展等,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但农村基层团组织在了解青年需求、服务青年实际成效等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很多新颖的团建形式,只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了平台的搭建,平台建成后使用频率较低,发挥作用较小,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例如,近90%的农村基层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如青工委、青年之家、网络建团、行业建团、流动团支部、联合企业团组织成立团支部等,对青年进行覆盖,但即使组织覆盖面扩大后,仍有52.43%的青年从未得到过团组织的培养和帮助。在对团组织是否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调研中,70.56%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动态掌握情况一般甚至不掌握。在青年受团组织帮助情况与青年对团组织掌握其思想动态情况的判断交叉分析中,未受过团组织帮助的青年也普遍认为团组织对青年思想不了解。这表明,团组织对青年的帮扶情况会切实影响青年与团组织关系的密切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团组织未能对青年实行实际帮扶,就难以对青年产生影响。因此,农村基层团组织对青年覆盖面的扩展是服务组织引导青年的前提和基础。响应青年需求、对青年有实际性帮扶,则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青年的必经之路。

(二)组织设置逐渐齐全,但团干部能力状态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 使基层真正强起来。[4]在全团大力推进团的基层建设基础上,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逐步齐全。调查显示,所有乡镇均设有团组织,绝大多数行政村建立起了团组织,近两年超过20%的村团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见图1。村及乡镇团组织设置了团组织书记,79.05%的乡镇及56.7%的村团组织配备了团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基层团组织设置相对较齐全。但团干部服务青年的能力状态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团干部的“质”和“量”有待提高。团干部的“质”主要是指,团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等素质和组织、协调等工作能力;团干部的“量”主要是指日常工作中,团干部的工作时间和人员数量。实际工作开展中,部分农村基层团干部的知识储备不足、工作能力欠缺、工作时间无法保证,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人手紧张,甚至出现无人员可调动的情况。

图 1 村内团组织设置情况

首先,部分农村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对团的业务知识掌握不够,服务青年的意识和能力有限。调研中,一是当问及对辖区内青年基本情况、上级组织有关共青团或青年文件精神的掌握程度时,57.45%的团干部表示非常了解,33.69%的村团干部表示基本了解,仍有8.86%的村团干部表示不是很了解或者不了解。近半数团干部对工作对象了解不够深入,对工作要求掌握不够透彻。二是在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性问询中,65.44%的团干部表示能主动组织青年开展工作,31.97%的团干部表示基本能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1.51%的团干部表示偶尔能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1.08%的团干部表示基本不做共青团方面的工作,见图2。主动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的团干部比例仍有待提高。三是在团干部亟需提升的素质能力方面,超过50%的团干部及青年认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亟待提高,此外,超过50%的青年还认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亟待提高。

其次,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团干部无法专心团的工作,用在团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调查显示,农村团干部一般为兼职干部,团以外的工作占用兼职团干部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三多,团的工作实际耗费兼职团干部不足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很多被访谈的团干部表示:“当其他工作任务繁重时,只能将团的工作往后推,一般多是利用晚上或者周末加班时间,干点团的工作,完成相关任务。”村团组织中,大部分村团干部由村两委成员中年龄最小者担任,这部分村团干部多认为自己是被拉来临时充数的,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很少能主动对村团工作进行谋划设计。非村两委成员的团干部多是留乡就业或创业青年,他们在农村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对村团工作只能付诸较少精力。总而言之,农村团干部服务青年的意识及能力状态不够,影响了服务青年的工作实效。

图 2 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情况

(三)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完善,但畅通程度仍有待提高

运行机制是决定组织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包含人、财、物等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有助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实现工作目标。目前,支撑农村基层团组织运行的人、财、物等条件已逐步改善。例如,近70%的村建立起了适合青年活动的场地,超过90%的乡镇有了团组织活动场地,甚至超过50%的乡镇建设起了团组织专属活动场地;无团组织活动场地的乡镇占比不到7%,这其中还包含近2%即将建好活动场地的乡镇。但农村基层团组织运行机制畅通程度不高,影响了服务引导组织青年的基层组织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支持组织运行的资源匮乏且来源单一,组织运行中开展活动的成效不显著。

1.资源“行政化”依赖性仍较强

资源支持是组织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农村青少年发展。但目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发展仍多依赖行政资源,未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资源来源渠道单一且相对匮乏。首先,活动经费仍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农村团干部对向社会争取经费支持认识不足。调研中,在问及团组织是否有活动经费时,团干部一致认为此处问及的“经费”是指“财政支付经费”。在村团组织中,76.82%的村团干部表示没有活动经费,14.25%的村团干部表示年活动经费少于1000元,仅有2.23%的村团干部表示年活动经费在3000元以上,见图3。在乡镇团组织中,27.62%的乡镇团干部表示无活动经费,见图4。其次,基层团干部工资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及村集体收入。在团的工作收入方面,农村基层团干部中,只有乡镇团干部享有财政支付的工资或补贴,村团干部无财政支付工资或补贴。调研中,85.75%的村团干部没有工资,13.41%的村团干部有少于3000元的月工资,0.84%的村团干部有多于3000元的月工资,见图5。村团干部的工资补贴由经济情况较好的村集体支付。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的,无法给予村团干部工资或补贴,此时责任感、情怀、信仰是村团干部的工作支撑。整体而言,缺少资源支持,不利于调动农村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促进基层团组织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图 3 村团组织年工作经费

图 4 乡镇团组织年工作经费

图 5 村团干部团的工作月收入或补贴

2.活动创新性及吸引力有待增强

活动是团组织服务、吸引青年的重要方式,也是团组织生命力的体现,是增强团组织战斗力,引导团员青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途径。活动效果是团组织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团组织运行机制畅通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农村基层团组织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团的活动,增强了活动服务引导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村团组织围绕关爱留守儿童、扶贫济困重点工作,依靠寒暑期返乡大学生开展关爱留乡孩子活动,依托专项救济金开展“金晖助老”活动,活动成效得到青年及社会各群体的认可。

但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动仍不尽如人意。一是活动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在参加农村团组织活动的频率调研中,47.25%的青年从未参加过团的活动,5.46%的青年参加活动的时间间隔是2年以上,6.74%的青年参加活动的时间间隔是1-2年,29.47%的青年参加活动的时间间隔是半年至一年,仅有11.08%的青年参加活动的时间间隔是半年以内,见图6。基层团组织吸纳农村青年参加活动的比例、频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活动创新性、效果有待改善。调查中,当问及组织青年开展活动情况时,近30%的团干部表示青年对基层团组织活动内容不感兴趣。虽然调研显示,团干部认为青年所需活动类型与青年实际喜欢活动类型基本一致,但农村青年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仍不高。在对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综合评价中,30.32%的青年表示活动一般或乏味,15.77%的青年认为活动创新性不足,4.35%的青年表示活动浮于形式、成效不大,并且49.56%的青年希望团组织活动少而精。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形式不够新颖、活动效果不突出,青年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意愿随之降低。概而言之,活动吸引力有限,活动成效不显著,基层团组织难以通过活动服务、凝聚青年。

图 6 农村青年参加村或镇团组织活动频率

当然,以上农村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孤立毫无关联的,它们集中体现为对青年的服务引导作用有限。那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基层团组织“空心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之间有着鲜明的主次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年大量外流,农村基层团组织难以与青年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未能深入了解青年需求,服务青年的效用不显著。农村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不足,无法实现组织青年的根本职能,进而难以得到党政机关及社会群体的认可,也就很难争取到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和保障。

(一)生存发展需求:城乡差异下,青年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农村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农村青年的生存发展需求层次逐步提高。农村青年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农村产业单一,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收益慢,具有一定风险性,农业生产工作艰辛,并且农民社会地位低。访谈中,留乡青年表示,若能有其他出路,绝不会选择务农。数据显示,留在农村的青年,87.83%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其中56.27%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低于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万元),略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万元)。外出打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入,成为农村青年的选择。

农村相较城市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农村在就业创业机会、教育及医疗资源、生活便捷程度等方面,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获取良好发展机会、教育医疗资源及便捷的生活,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青年,竭尽全家之力,在城市购房安家。虽然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对返乡创业的青年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但政策落实缺少配套制度保障。例如,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家乡父老致富,但却遭遇到缺少项目、技术、资金、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困难,最终一腔热血难抵万难,不得已又离开家乡。

(二)认识矛盾:团建主体对基层团建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知可以推动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毋庸讳言,农村基层团组织面临的困境,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团建主体思想认知不到位。

首先,部分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政治组织的共青团,其发展深受党政机关支持力度的影响。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对促发展与搞团建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辩证,个别领导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对基层团组织工作不够重视。例如,对兼职团干部进行考核时,部分基层领导以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好坏为标准而忽略团的工作,导致基层团组织工作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党政领导未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未充分认识到搞好团建对党建的促进作用,甚至未充分认识到搞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

其次,部分团干部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访谈了解到,农村基层团干部多是基层的中坚力量,工作事务繁多,工作时间紧张,他们常以上级部门要材料的紧急程度作为开展工作先后顺序的依据。多数农村团干部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专门学习团的业务知识,提升服务青年的工作能力。在团的工作方面,部分农村团干部仅限于从形式上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任务,未充分注重工作实效,甚至个别农村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相较于党政工作比较“虚”,本来就只是走过场。

再次,青年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缺乏正确认识。部分农村青年并未接收到团组织的培养和帮助,因此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未积极向团组织靠拢。据访谈了解,农村青年无主动入团者,甚至在基层团组织通知其缴纳团费时,表示自己早已不是团员。

(三)资源制约:支撑基层团建的各项资源匮乏

共青团作为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有着为党团结凝聚青年作用的政治组织,其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资源获得和资源利用。但共青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团组织仍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扰。

首先,缺少规章制度保障。一是在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对基层团工作的重视上,缺少相关制度的保障。如,缺少对地方党政领导有关团或青年工作情况的考核,在部分地方党政领导眼中,基层团组织工作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二是缺少考核激励机制。缺少切实有效的相关考核机制约束,导致团组织很多工作启动的多,坚持推进的少。如,在网络建团后,平台使用率低,作用有限。

其次,缺少经费支持,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一方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不高,在农村筹集社会经费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团干部在争取社会经费支持方面,存在畏难情绪,未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仍局限于向“上级”要经费的思路。

再次,缺少人力资源。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工作时,现有工作力量不充足。这主要因为:一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农村基层团干部作为基层干部,要应对上级多个部门工作要求,农村基层团组织实际能调动从事团工作的人员数量有限;二是现有部分团干部用在团工作上的时间不充足,服务青年的宗旨意识及工作能力尚待提高;三是优秀青年大量外流,导致团干部后备力量不足。

三、对策建议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共青团组织建设更是基层中的基层。要破除现有发展壁垒,努力建设农村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一)大力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筑巢引凤”

1.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要实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大力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及文明乡风建设,让农业成为青年心中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对青年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青年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5]基层团组织要充分掌握农村青年的特点,找准青年的需求点,着眼于青年的现实问题,为青年在就业创业、增加收入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项目扶持等现实帮助;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相对贫困的村,团组织应当组织带领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6]农村基层团组织要针对青年不同发展需求,提供相应支持。例如,积极为返乡创业青年争取更大程度上的政策支持及政策落地,为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扶持;针对就业大学生,实施好“青鸟计划”,为返乡青年人才有序精准地提供实习岗位;利用网络方式开设“青年就业”专栏,及时发布创业就业政策、岗位需求等,让青年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建立“引、帮、扶”三位一体的青年创业就业跟进小组,从项目引进、创业帮助、资金扶持等创业方面及人才引进、成长帮助、发展扶持等就业方面持续助力乡村青年的成长致富。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举办青年创业就业培训班,从实地项目、职业技能、电子商务等方面当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流培育者,帮助乡村青年系统掌握创业政策和创业技能;联合企业成立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待业青年提供就业岗位;联合金融机构、争取企业项目资金等多种途径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农村基层团组织要持续深化实施“希望小屋”等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情系家乡、奉献家乡的机会。

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助力乡村基础条件建设及文明乡风培育。一方面,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及村集体建言献策,如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青年人喜欢的元素,增强乡村对青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助力文明乡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青年志愿者”“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电商新锐”等“青”字号品牌活动的评选,开设专栏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青年向上向善。用好文化的力量,塑造群众精神新风貌,让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吸引青年回乡发展。

2.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助推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青年是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推动者,是乡村文明进一步提升的引领者,是乡村治理进一步创新的带动者。[7]只有不断从广大青年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获取力量,共青团才能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8]基层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利用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首先,利用政治认同激励青年增强先进性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作用。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9]随着国家发展,青年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社会发展建立起相对较全面的认识,政治认同诉求也逐渐提高。调研中,超过90%的青年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认为我国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并且希望团组织能够增大“推优入党”的比例,农村基层团组织可引导这部分青年充当乡村振兴的先锋。此外,可采用双向培育法,将致富能手发展为团员,将团员发展为致富能手,提升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

其次,加强青年乡土情怀的培养,激励青年增强主人翁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数据显示,91.44%的青年表示在家乡若能获得与外出务工相近的工作待遇,他们愿意在村镇居住和生活。在当前青年较为缺乏的意志品质问题调查中,历史责任感(占比46.23%)、社会公德(占比42.01%)、民族自豪感(占比36.71%)排在前三位。这表明绝大多数青年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并将个人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团组织可在奋斗的内涵和奋斗的方向上引导青年,积极引导有着浓厚乡土情结的青年人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奋斗内涵上,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将奋斗和名利剥离开来,让青年保持合理的奋斗预期。在奋斗方向上,搭建起个人奋斗和中国梦两者之间的逻辑桥梁,[10]为其构建共同愿景,设计全员参与的活动,建立和坚定信念,培养成员“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的特质,[11]引导青年充当乡村振兴的先锋。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青年的工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12]领导干部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少数”,在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中,要抓好团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农村基层团组织班子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

1.选优配齐农村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

农村团组织班子成员选人不应局限于本村青年,要充分借助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力量,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农村基层团组织班子要有带动农村青年发展的能力,要选择政治素质过硬、带动发展能力强的致富能手、“乡村好青年”等人员。农村基层团干部要充分发挥帮助青年致富的作用,同时把服务青年与“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年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2.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培养

建立完善的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提升农村基层团干部政治能力及业务能力,为农村基层团干部实践政治引领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提供现实思路。基层团组织要坚持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团干部,强化团干部为青年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广大团干部中牢固树立做好“团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正确认识。全面提升团干部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促使农村基层团干部充分认识到团结广大青年,一要坚持以青年为本,着力增进对青年的感情,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二要了解青年,主动深入基层、走进青年,知道青年想什么、要什么,真心诚意为他们办事,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关怀、团的关心、社会的关爱。[13]促使农村基层团干部成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践行者和农村青年理想信念的引领者,自觉代表青年、服务青年,自觉将团建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中,服务乡村振兴。

3.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团干部考核保障机制

首先,地方团组织积极推动相关制度的制定,用制度保障落实团中央关于给予村团干部适当经济待遇[14]的要求,给予农村团干部基本生活保障和价值体现。保障团干部良好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立工作良性循环机制。其次,优化考核机制,激励团干部工作激情和干劲,提升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一要增强考核力度,强化考核激励。实施荣誉倾斜,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干部享荣誉、受重视,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团干部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二要拓宽农村团干部个人晋升发展渠道。激励鼓舞工作干劲,让农村基层团干部工作有奔头、有希望。如,同等条件下,村镇两委成员换届时,优秀基层团干部可被优先考虑为当选对象;在县(区)乡镇(街道)团的工作岗位招聘中,将从事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经历作为报考前提条件等。三要助推将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成绩优劣纳入农村基层两委成员绩效工资考核,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新时代农村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

(三)创新团建工作和方法,实现有效覆盖引领青年

针对当前农村青年大量外流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路径覆盖青年,强化持续服务引领青年。

1.探索团建新形式,实现青年有效覆盖

首先,加强现有阵地建设,持续强化青年工作委员会建设及作用发挥,实现更大范围上覆盖引领辖区内青年。其次,打破传统区划思维,走融合发展路子,各村联合建立团总支,不再以村为单位进行团组织建设管理。利用城区团组织与乡镇团组织结对,引导城区青年到乡镇及村参加团组织活动,充实农村青年力量,活跃农村基层团组织。例如,在高校中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与乡镇结对,利用大学生的智慧与激情,带动乡村风貌的变化并助力产业的兴旺,或探索在外大学生挂职基层团组织副职模式,让青年大学生在外也可以参与到家乡建设。再次,尝试建立区域协作,与青年流入地建立联系,由青年流入地团组织建立流动团小组,定期组织青年开展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流入地团组织作用。乡镇、村团组织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团员青年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探索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实体化”运行方式。根据工作需要,探索“村校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15]如,搭建新发展平台,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利用公司、基地的技术等资源优势,满足青年的创业需求;借鉴部分社会组织的成功经验,进行差异化建团,建设团办社团,增强团组织吸引力。

2.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强团组织吸引力

首先,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吸引力。深入调查研究,开展针对青年特点、响应青年需求,对青年实际成长有益、引领成效显著的活动。例如,突破传统观念,开展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思想引领与服务需求相结合的团组织活动,将团组织活动与青年的关注点、利益点结合起来,增强青年参与活动的意愿。其次,做强共青团品牌活动,扩大团组织影响力。从影响一代人的“希望工程”活动,不难看出品牌活动对于组织的巨大影响力。调查中,8.97%的青年表示完全不知道共青团的品牌活动。面对日益变化的青年人,基层团组织应做实做强共青团品牌活动,加强对青年的影响力。例如,山东持续推进的希望小屋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较好影响,面向外来待就业青年推行的青年驿站品牌活动,加大了对青年的帮扶,在青年中产生了较好影响。但活动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为此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实效、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品牌活动助推提升团组织影响力,增强团组织“磁吸力”。

(四)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服务青年的长效机制

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实效,既需要健全的党、团法规等制度资源支持,也需要财政、技术等资源支持。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中间枢纽作用,既要寻求党政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又要成为社会各方资源和信息的连接点,广泛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为己所用,突破自身资源不足的难题,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党政资源的合法协调人。[16]

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良性运行,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争取上级党政机关支持,加强地方党政支持基层团组织发展的制度建设,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与当地经济建设融合起来,保障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切实取得实效。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考核,将农村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在年度考核中单列分值进行考核,同时,乡镇将团建工作纳入村绩效考核范畴,不断规范基层共青团工作;将乡镇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县级党委巡察监督内容,按照乡镇、村(社区)等不同层级,分别制定巡察重点内容清单,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参与整改指导。[17]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放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团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基层团组织工作实效。例如,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村级团组织工作责任到人,切实推动村团支部作用的发挥。推动村团支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发挥作用。[18]

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争取财政及社会经费支持。一方面,争取同级党政机关及上级团组织的支持,力争将每年团组织开展青年活动的经费列入预算,为团结青年提供必备的物质支撑。另一方面,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例如,争取社会责任感强、有一定能力的企业资金支持,并与其形成相关合作关系。基层团组织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如高素质人才资源及相关政策等,地方企业为基层团组织发展提供经费支持,最终实现基层团组织推动乡村企业、乡村企业助力基层团组织发展的共赢局面。

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和多方力量综合运用,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首先,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保障基层团干部有充分时间及精力学习团的业务知识,提升服务青年的能力。其次,多从驻村青年中挖掘后备干部力量。驻村青年相对比较了解农村情况,要发挥驻村青年中优秀青年的作用,培养其成为团的后备干部。再次,借助外来力量,增强团组织的活力和创新力。大学生村官及驻村书记知识储备丰富、视野宽广,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充分借用驻村大学生村官及“第一书记”等外来鲜活力量,充实基层团干部队伍,促进团组织的改革和创新。

猜你喜欢
空心化农村基层团干部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