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纵隔转移肿瘤的临床应用优势评价

2022-09-21 04:22刘力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靶区放射治疗常规

刘力华

临床对于纵隔转移肿瘤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一些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纵隔肿瘤转移,常规放射治疗在对病变组织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正常组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对纵隔转移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目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纵隔转移肿瘤患者已经在临床上获得肯定,现本文针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及优势展开进一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3.92±6.29)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5~67 岁,平均年龄(45.24±6.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经伦理会批准同意,且患者均阅读知情书,签字确认后表示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放射总剂量56~60 Gy,平均剂量为58 Gy。

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定位过程中,需指导患者保持平静呼吸,热塑膜固定体位,无禁忌证者行静脉增强扫描。扫描中厚度设定为5 mm,扫描范围:颏下至肝下界。扫描后图像传至加速器医生站,进行靶区勾画。放射总剂量56~62 Gy,平均剂量60 Gy。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满意度、死亡情况。通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4 个维度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情况 两组均顺利完成各项诊疗计划,总治疗时间基本一致,对照组为6.2 周,观察组为6.3 周。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86.58±6.77)、(79.81±7.85)、(77.88±6.96)、(86.94±6.8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5.24±6.41)、(65.18±7.22)、(64.14±6.19)、(73.19±5.3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6 例,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6 例,发生率为53.33%;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07<0.05)。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5死亡情况 对照组治疗后3.5 个月有1 例患者因急性大出血死亡。

3 讨论

肿瘤疾病的常见部位通常为纵隔,这种手术的难度非常大,手术操作复杂,所以,经常需要采用放射治疗。但是纵隔转移肿瘤周围的气管及肺、胃等各种较为重要的组织器官也会受到影响,而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剂量的影响,导致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1,2]。有研究显示,通过Angel Plan-2000 治疗计划系统做治疗计划,从而促使敏感组织反应明显下降。经过治疗发现,患者对三维适形加量方法的适应性良好[3,4]。这是因为在选择发射治疗时,局部的控制效果经常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其关系为正相关,因此临床治疗通常以提高剂量来保证治疗效果[5,6]。在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期间,从现有的生物学理论来说,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并且处在持续加速的状态,这种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每次的剂量进行提升才能保证效果。常规放射治疗受到治疗方法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增加剂量,而且受到纵隔分布的影响,很难采取剂量较高的分割方式,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在经过常规治疗后,虽然没有对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延长,但是对每一次的剂量都加量,使总剂量大大增加,由此来保证治疗效果。常规放射治疗是对放射治疗面积做扩大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对肿瘤细胞进行消灭,但由于其分布非常广泛,很难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进行处理,所以在此过程中会对一些功能正常的细胞产生损害,这就导致一些正常的组织功能受限,对机体的相关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新的疾病发生[7,8]。而且一些患者在经过常规放射治疗后,其生活状态并不佳,情绪也比较差,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常规放射治疗这一方式的弊端有关系。

此外,常规放射治疗难以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剂量的选择并没有按照放射生物学的理论要求来实施,所以经常会出现放射治疗时间长的情况,但对于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并没有降低,整体的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9,10]。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将CT 图像通过网络系统传输至放射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能够明确勾划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重要器官,以确保各个区域的组织清楚地显现出来。采用这种新型技术,可以使更多放射剂量到达肿瘤所在的区域,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侵害,这种技术严格遵循了生物学因素,不会在某一时间段内由于剂量的增加而出现其他问题。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放疗4 周时,其肿瘤细胞的生长也会更快,所以在此期间应当避免增加剂量,以及缩短放疗时间,以此来达到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在此期间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应当按照常规的剂量来实施,在此阶段的治疗后,可以采用加大剂量的方式,以保证对肿瘤细胞的杀死效果[11,12]。不但如此,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对肿瘤细胞控制准确率更高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正常组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三维适形放射在纵隔转移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为明显,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患者急性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通常需要结合CT 影像特点针对淋巴结转移进行评估,一般以淋巴结短径>1.0 cm 为检测标准。针对可能转移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患者,则需要以淋巴结短径>5 mm 为评估标准。而且在病情影响下,许多患者会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咯痰等症状,这在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大大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3,14]。针对该症的治疗,放射治疗是患者最佳的选择方案。不过结合实际不难看出,在常规放射治疗中,治疗方式的选择是依据所扩大的放射面积来确定,在对患者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灭的同时,由于放射面积比较大,导致靶向性较差,不能对病变面积进行充分治疗,在照射时对正常细胞组织同样会造成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功能障碍,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不理想。基于众多因素的考量,通常在常规放疗下,部分患者生活质量通常会明显下降,精神及身体状况也会随之变差,心理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这进一步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15-18]。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普遍采用放射治疗,随着物理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放射治疗也逐步走向成熟,现在它和手术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组成了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大多数的肿瘤患者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而提升治疗的增益比是大多数患者的追求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病变的剂量,防止正常的组织及器官受到损伤,避免其受到照射[19,20]。在现阶段,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变,对正常组织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进行有效调整,实现良好的增益比,这种治疗目前已在临床获得认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关键是在照射方向上,它可以确保射野的形状和病变形状保持一致,使射线在三维方向上能够与病变方向完全契合,从而达到剂量分布的三维适形,病变区形成了高剂量,而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容积剂量则远远低于靶区。三适形放射治疗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射野的范围,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区域获得的剂量比以往更多,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范围减小,这就相当于靶区的特定剂量得到明显增加,进而提升了对于局部肿瘤的控制率,所以正常组织发生并发症的区域也会大大缩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效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相对较轻,而且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从这一点来说,更能保证患者的满意度。

CT、磁共振成像(MRI)输出的图像是由TPS 接收,其可以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对各项治疗计划进行有效设计。治疗计划系统主要由工作站、大屏幕显示器、数字化仪、胶片扫描仪、洗片机和彩色打印机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有:①可以对图像个性化编辑,具有图像的三维重建及自动靶区及重要器官的勾画功能;②可以对射野进行有效调整,具有分布射野及角度和调整射野大小的功能,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更为方便地确定射野的方向及射野形态状况,在算法方面较为精确和灵活;③具有冠状、矢状、横断及任意斜切面图像,及剂量分布显示积分、微分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定量评估计划的功能;④能够将机架、准直器治疗床转角与范围射野的大小、形状等治疗数据准确地发送到治疗机上,以及将治疗计划进行打印的功能。

在医疗技术持续完善的情况下,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该患者展开治疗已逐步被临床所认可。在该治疗方案的作用下,通过将患者CT 影像资料直接传输至TPS 系统,借助该系统可针对靶区、肿瘤部位以及患者重要器官位置等进行准确定位,可以使图像非常清楚的显示。在这种治疗方案下,放射剂量会更多的流向肿瘤所在的面积,将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的损伤控制在最小,且放射期间剂量控制情况与生物学因素完全相符,能将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避免短时间内因剂量增加或者治疗时间延长等对患者造成其他方面损伤,诱发患者出现其他病症。相关研究指出,在放射4 周时,肿瘤生长速度将异常加快,按照常规放射治疗的模式针对放射剂量进行增加,反而会促使肿瘤控制效率下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依然是按照常规剂量,但是在增加剂量时并不是在该时间段内而是在该时间段治疗后,这样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从相关资料中国外专家的调查情况来看,许多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2 年其生存率仅在15%左右,但是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其2 年内的存活率可以达到40%以上,这说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作用下,能够极大确保效率,促使肿瘤在短时间内减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几乎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对此治疗方案的接受度较高。三维适形放射能够借助射野的方向来对肿瘤的区域进行选定,确保剂量到达该位置,能够较为准确的避开患者的敏感组织,客观准确地评价敏感组织的耐受量。虽然剂量以及分次剂量加大,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在不良反应方面,则明显低于常规放射治疗,从长远的效果来说,这种治疗方式在最大剂量靶区的选定以及与化疗的配合方面,仍然需要作更多的论证来支持,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来验证。

综上所述,借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利于加快纵隔转移肿瘤患者病情好转,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靶区放射治疗常规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常规之外
系列性科普
放疗
乌拉特后旗查干陶勒盖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成矿条件分析
破常规 获巧解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