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锦
国企要着眼长远,从核心能力培育的视角来推进围绕主业整合工作,按照市场发展需求,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使得企业资源能够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李 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今年以来,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大企业重组比2021年明显减少,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进入深耕阶段。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在主业体系下的整合,而不是过多的跨行业,这更加符合重组本身专业化的概念。显然,突出主业,建设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是当前阶段的主要特色。
研究国企产业多元化到主业主责转化的背景,认识新格局背景下央企和国企重组的紧迫性,分析国企围绕主业重组的基本形式,并由此考虑采取正确的做法,完成国企结构重组战略调整的任务,是当前国企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重组整合进入新阶段,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多、力度加大、速度加快”。6月17日,在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绍十年来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取得的成效时指出,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中央企业数量从十年前117家调整至97家。然而进入2022年,央企大规模重组、新成立央企的现象不复存在。国企重组进入突出主业,建设平台,整合资源、提升配置效率的阶段。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重大重组事件分别有28起、44起,同比增长267%、250%,主要分布在电气设备、机械、电力、食品、房地产、金属、非金属与采矿等领域。在这些重组中,以平台为主体的中央企业的专业化精准整合明显增多。今年以来,三组央企专业化整合带来四大全新业务平台,分别是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咨询、粮食仓储和油脂油料加工。预计,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将提速。
从统计数据来看,实施整合重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且地方国企要多于中央企业,加大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地方国企重组遍地开花,鲜明的特点是同行业围绕主业的重组形成趋势。几乎所有的省在近两年都对一个行业组合成一个大集团,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湖北省提出,省属国有企业将按照突出主责主业、注重国企功能、聚焦创新发展的原则,计划将包括金融、文化类的35户企业整合重组为13户。河南省把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重组整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出台重组整合实施方案,明确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甘肃选择与甘肃省紧密关联的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煤基、文旅、中医药、现代农业等6个产业重点布局、集中攻坚、率先突破,提升产业规模层次。山东省围绕主业重组成港口、高铁、煤炭、能源、旅游等公司,最近又从水发集团中抽出环保集团,使得山东省围绕主业的重组在全国作为改革的重大行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几乎全国各省都拿出了动作,把重组作为国企改革的一台大戏。
新一轮国企围绕主业的兼并重组,呈现几个特点。第一,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战略功能;第二,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服务于公共民生功能;第三,国有资本要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化竞争。符合服务国家战略、尊重市场规律、与改革相结合、严格依法规范、统筹协调推进等原则,形成了突出战略规划引领、围绕主业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积极推进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等主要思路。深挖协同效益,使生产力诸要素从原有企业中获得释放,通过再组合的手段实现资源的集中化和生产的规模化,极大地提高业务的专业化程度和主业的规模,对于维护主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倾向更为明显。
中央企业从2008年便提出围绕主业重组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直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主业问题再次被抬到特殊位置。确实,央企聚焦主业问题是国企转型的难点之一。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首先要统一、优化国内大市场,打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主体赋能。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中的“排头兵”,一方面是中国最具有优势资源吸收能力的经济主体;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国企更多地承担着保障社会民生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中央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仅决定了其所代表的优质国有资产本身的运营绩效,更重要的是决定了经济中关键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对市场中的所有其他经济主体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是国内市场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央企聚焦主业更具全局重要性。
央企聚焦主业问题,是迫于现实难题的解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前,从各方面统计的情况看,央企过度多元化的程度超过了地方国企,而地方国企超过了民企。央企过度多元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方面是相比民营企业,企业的无关产业多元化现象更为普遍,整个企业包罗的不相关产业类型较多,非相关产业多元化程度高;另一方面就央企集团而言,这种多元化现象体现在长链条、多层次、跨区域的子公司体系当中。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5年之后中央机构所属国企的非相关多元化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是由于2015年开始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对国企提出去除无效产能、“瘦身健体”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央企展开了督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这一成效并没有在国资委所属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所反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2015年之后改革主要目标在于去除无效产能,国资委所属央企集团的这类产业产能主要分布于非上市子公司,而中央机构所属的央企上市公司在改革前也有大量无效产能,因而去产能产生了明显的去无关多元化效果。
从2019年各类所有制上市公司多元化类型分布看,国有企业属于无关联多元化类型的比例大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无关联多元化类型的企业仅占33%左右,在国企中,地方国企无关联多元化的比例最高,达到55%,国资委所属和中央机构所属的央企这一类型的比例都在50%左右。这说明了国企过度多元化的普遍性。
就国资委名录中的97家央企集团来看,几乎每一家都实际控制着上千的企业主体,控股层次链条多,其下属的上市公司可能只是众多持股链条与环节中的一支一环,而在这些成千的企业主体中,所跨越的行业可能更为繁多,金融和其他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企业尤为如此。
当然,我们现在强调央企的主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央企适度多元化曾经的合理性。在某一阶段,央企适度多元化是有必要的,尤其在做大期间,这些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而且是有理论支撑的。从理论上说,企业同样具有在市场不完善地区拓展产业链条进行相关多元化的动机。随着时代变迁,产业存在更新迭代,传统夕阳产业领域的企业利润率逐步降低,而新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与机会时,企业进入新领域而逐渐退出原有领域,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也呈现多元化的经营。
然而,央企不同于私营企业,央企集团的投资回报有效性不应以单个企业集团为单位进行核算,而应该是以国有资产配置的总体效率作为通盘考虑。以此为标准,各种主业类型的央企集团都在与主业不相关而具有高回报率的相同行业领域扎堆投入、重复投资,显然是国有资源的低效利用与极大浪费,并且会引发相关领域的过度竞争,不利于市场结构优化。对于主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竞争性行业中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央企,要避免以保持高企业投资回报率为目标的无关联多元化,而应该在主业领域深度投入,进行研发创新与技术攻坚,引领行业的进步。对于央企在不相关行业的已有投资,应该进行企业间的重组合并,实现资源整合。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始,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央企围绕主业的重组。
您手中的这本书已经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出版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它采用绿色印刷标准印制,在封底印有“绿色印刷产品”标志。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企尤其是央企,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整个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国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不能只在数量上满足需要、在规模上体现存在感,而应当在质量上体现水平、在品牌上体现价值、在影响力上展示形象,能够在一般企业做不到的领域发挥作用,完成民营企业完不成或完成不好的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在主业重组方面,总体上进步很大,但仍然存在着资源分散,在某个专业上同质化竞争等现象。所以,对国企改革来说,必须把突出主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适应新周期需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适应国企特点,以主业为改革发展目标,通过做强主业,弥补经济发展短板。因此,要着眼长远,从核心能力培育的视角来推进围绕主业整合工作,按照市场发展需求,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使得企业资源能够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优势。这种以存量为主的整合,空间是很大的。
在当前经济发展战略与时代要求下,中央企业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以保证主业竞争力与创新力为核心,而不单纯是以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核心。现在情况看,围绕主业进行重组,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应当引起整个社会,当然首先是国企的高度关注。
以平台为主体的中央企业的专业化精准整合明显提速。今年以来,四大全新业务平台,分别是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咨询、粮食仓储和油脂油料加工。中航电子489亿元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两大军工企业强强联合,重组形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加快机载系统业务的发展。下一步,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也将提速。
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的内部置换会越来越多。中国建材旗下的水泥资产也在本轮整合后进一步集中,水泥的整合进祁连山,便是一例。中国建材集团控股企业祁连山发布预案,公司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中国交建及中国城乡下属的6家设计院进行资产置换。交易完成后,祁连山将退出水泥行业,未来从事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控股股东由中国建材变为中国交建。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方面的规定增加“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情形,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产交易方面明确可由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的情形,以提高国家出资企业内部重组整合效率。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将利于国企重组加速推进。
以分拆为主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明显增加。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并将该母公司上市范围内的部分资产或业务分拆作独立上市。出于对公司治理和长期战略的考虑,从而让母公司更聚焦主业。大批上市公司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业务,将此类高成长业务分拆出来单独上市的需求不断增加。分拆上市是提高经营效率、改善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未来,资本市场上,优质的国有企业将表现得更加活跃。此前,保利地产分拆保利物业,实现了价值释放、增强业务协同,就是一例。下一步,有国企改革诉求的公司,例如混改重点行业电力、铁路、石油、军工等,都有空间。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母公司选择实施分拆上市,更多是出于对公司治理和长期战略的考虑,从而让母公司更聚焦主业。分拆上市是提高经营效率、改善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
与国企主营业务体系相关性较弱的板块,与民企重组合作。对于与国企集团主营业务体系相关性较弱,但是为地方经济与市场生态带来资源的涓滴效应、在当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子公司,央企可以不完全退出,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民营资本,充分结合民营资本的治理优势和央企集团的资源优势,重点在于改善公司治理,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带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的传统行业仍然是专业化整合的重点。从产业生命周期、国家战略来看,建筑、航运、电气设备、石油石化、机械、有色、钢铁、水泥等中上游行业整合迫切性最强,有些在中西部尚存在一定空间,但整体建设周期度过高峰,已经处于下坡阶段。中国宝武连续收购了马钢股份、太钢不锈、重庆钢铁、山东日照钢铁等地方国有钢企,托管了中钢、包钢等地方国有钢企,在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促进行业产能利用率和企业经营效益快速提升,化解过剩产能。截至2021年底,中国宝武共控股9家上市公司(不包括托管企业)。
以央企核心企业为产业链、供应链链主的重组整合会陆续出现。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属于科研院所类企业和同产业领域的生产制造类企业进行整合,已经完成,目前进入深入融合阶段。鞍钢集团在完成鞍钢重组本钢基础上,按照上市公司独立规范运作要求,聚焦两条主线;积极推动鞍钢股份、本钢板材管理融合、业务协同,为最终完成两家钢铁主业上市公司整合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
重构产业链条,加强与民企合作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将日渐增多。未来5—10年是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重组重构的过程,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全球新的规则体系重建的过程。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国内需求的过程。而2022年正出现一个新现象,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由国有企业领头,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方位合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保证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供给,深化产权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国家队”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国企将向着中小企业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
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要从全国经济改革一盘棋出发,从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考虑。作为国有企业本身来说,国企应该从内部治理上采取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使得国企的管理进入高质量优治理的阶段。
对于国企来说,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的路径选择和改革举措,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整体重大战略,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有经济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服务于民生目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制造强国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国有经济布局可以更为合理,国有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等真正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公益性行业的优势企业中。这要求将以前分布于产能过剩的重化工领域的国有资本,调整到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产业、与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相关的产业等领域中。这是政治上、认识上的前提与基础 。
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需要加强央企集团内部治理,做出新的考量。第一,央企要将复杂而冗长的持股链条梳理清楚,通过子公司兼并重组与控制权转移缩短持股层次链条,将集团的持股层次扁平化。第二,要针对经营状况、主营业务以及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对子公司进行甄别分类,从而分类施策。第三,在主动减量、优化存量之后,更要注重发展增量的方式,避免过度分散化情况的反复。就央企集团的核心主业经营现状来看,可以将企业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主业集中在一个核心领域的,特别是国防、军工与能源资源类的国资委下属央企;第二类是原本处于竞争性行业领域,为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在过去不断进入新兴行业领域,并且在这些行业领域已经形成具有庞大规模,与最初主业具有相当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多板块并行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一些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类集团。
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需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宏观协调与监督。事实上,围绕主业的重组,都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操作的,或者是经过他们同意后操作的。在存量上,国资管理层应重点针对各央企集团扎堆投入的行业领域进行重组兼并,督促企业剥离与主业不具备相关性的业务条块。针对一些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并重整实现规模效应的资产进行划转,从所有权代表人立场出发,将对应的子公司实际控制权直接转移到相应行业的央企集团中去实现相关业务重组;其他则主要放权给集团分类施策,只进行改革的结果考核。
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要注意结构性产业整合的目标,央企集团聚焦主业的转型目标并非将企业转变为单一业务型的主体,而应该是在目前企业不相关多元化程度太高、过度多元化的现实基础之上,整合无关产业与低效产业,既保证主业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利用相关、合理多元化的好处,发展多元化的业务以更好地服务于主业经营,转型为相关联多元化型或板块内相关联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围绕主业进行结构性产业整合,要更好地服务于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重组,央企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同行业公司的合并,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解决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垄断问题,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形成兼有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等各方面要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