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需求视角下职业教育质量的主客体因素分析及其提升策略

2022-09-21 10:47贺佐成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相关者供给利益

贺佐成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一、供给与需求视角下的质量内涵与特征

(一)质量:供给对主体需求的适应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质量”有两种解释:“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和“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对于第一个含义有二个维度:一是质的维度,即事务、产品或者工作的“优劣”,“优”和“劣”是相对的,不同主体的需求不一样,因此要搞清楚“质”必须先要弄清楚主体是谁;二是量的维度,即“程度:需求满足的量”,量需要测量,就需要测量标准。标准文本作为载体本身是客观的,标准的制定者是主观的。因此,质量的本质应当是适应性,即供给对主体需求的适应性。这就需要解决二个问题:一是确定对谁来谈质量,即对需求主体来谈质量,从需求主体来谈论或者判定供给的优劣;二是明确用什么标准衡量适应性,即制定和提供体现需求者意志的标准,同时要反映供给侧供给能力,而不能脱离现有供给条件来制定标准。“质量”需求和供给都有自己的特性。

(二)供给与需求的特征

1.供给与需求的特征

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市场上的某种商品或劳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从主体的能动性、胜任性和结构性三个方面来看供给与需求主体的特征。如表1 所示。

表1 供给与需求的特征

2.适应性的表征

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在一定时期内,供给主体供给的产品或者服务,在量和质方面符合需求主体的需求。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表征:一是量的维度,供给的数量适应(达到)需求侧总量的需求。二是质的维度,供给侧供给的结构适应(匹配)需求侧的结构性需求。一方面是结构的比例符合需求,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层次符合需求。三是相对稳定性维度,供给适应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总体上是平衡的或者适应的,并且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对需求的适用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根据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的质量观,职业教育质量可以界定为职业教育服务对主体需求的适应性。具体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众多利益相关者需求满足的协调性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其中职业性和技术性是本质属性,其他是派生属性。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性,除教师、学生、家长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把职业岗位的提供者也纳入利益相关方,如企业、社会组织等等;技术性要求把技术经验的掌握者、技术设备的操控者纳入职业教育供给主体之中,如一线师傅。多主体向供给侧提出需求,职业教育供给主体要根据相关性等因素在众多需求主体之间寻找到一种协调。

(二)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性

匹配性来自于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与其利益相关者需求之间的比较(如图1 所示),包括过程的比较和结果的比较。过程比较主要是需求主体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或者课程服务过程的需求。结果需求主要是主体的结果性获得及其获得感,如学生对于自身技术技能提升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当需求与供给吻合或者接近时,质量高;两者相差大时,则说明供给满足不了需求,质量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称得上高质量。

图1 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与供给

(三)职业教育因素关系互动的动态性

职业教育供给侧的供给随着供给侧的内部因素的变化及其互动关系处于变动之中;需求侧随着主体需求的变化也处于发展之中。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主体需求与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在冲突与协作中达到动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职业教育变化的逻辑起点主要来自于主体需求的变化。如产业发展走向中高端和新技术的融入,催生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具体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产业或者服务越来越强调满足个性化需要,企业岗位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人才,反映到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岗位的技术含量的迭加或融入。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融入新的产品与服务,对相应岗位人员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反应在教育领域则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要进入新课堂。

三、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供给与需求因素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服务对职业教育主体需求的适应性的观点,影响职业教育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即职业教育供给侧。供给侧有教职工、学生、合作企业、教学设备、课程、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供给的质量与供给侧因素及其组合关系相关。二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方,需求主体的需求的产生、提出、表达与反馈给供给侧,并影响供给侧的供给。根据影响因素是否为人,可以把影响因素分为主体是人或者由人组成的群体和组织为主体因素;由事物呈现的则为客体因素。

职业教育的主体因素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一)职业教育的主体:对职业教育进行专用性投资的个体和群体

利益相关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有弗里曼(Freeman)的“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虽然该定义有利于拓展组织分析问题的视野,但“影响”与“被影响”本身难以界定,在研究中不利于操作化。狭义的定义是指与组织有某种关系,并在组织中进行了一定专用性投资的个体和群体,专用性投资可以是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专用性投资是指为了某项利益的专门性投入,有投资就有风险。一般来说,专用性越强受被投入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影响就越大,风险也越大。这种强关系使影响和被影响之间有了直接的对应性。有利于明确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内涵,避免无限扩大利益相关者的外延。结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可以把职业教育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那些在职业教育学校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学校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学校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之所以用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分析主体,而不用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相对抽象,难以把握利益相关方,职业教育学校相对具体,易于把握,具体来说有以下特征。

第一,对职业学校进行了专用性投资。职业教育的专用性投资从其投入内容来看,有实物(资金)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投入,如表2 所示。实物(资金)资本投入是指物质和资金的投入。主要有公立学校的投资方的政府,私立学校或者民办学校的主办企业和个人,交学费的家长和学生等。人力资本投资主要以人力资源为主对职业学校进行投入,如大学的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社会资本投资,主要以社会关系为主的投入,涉及信任、规范,如专家、行业、校友等。其他价值投入,在以上投资之外的。这种分类是相对的,有些主体是多元投入的,多元投入来源于相关者的角色的多重性,如学生既是资金投入主体(学费),作为未来的校友又是社会资本的投资主体。

表2 以投入内容为维度的职业教育学校利益相关者

第二,承担职业学校发展的风险。影响和被影响,对于专用性投资双方来说就是一种风险。影响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大小就是风险的大小。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专用性投资程度越高,风险也越大。如私立职业学校的主办方投资者,涉及学校经营的盈亏问题;教师在学校的人力投入也与学校的发展前景相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与学校的声誉有关等等。

(二)职业教育主体的分类及其在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对于职业教育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可以采用他们对学校专用性投资的契约性质进行分类(见图2)。一类是通过签订学校性契约专用投资(如人员聘用、实物投入、资金投入等)参与学校团队,成为学校团队一员或者合作性一员,直接参与学校决策,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教职工、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等,并通过团队实现投入资本的价值增值,他们往往既是供给侧主体,也是需求侧主体。一类是选择与学校签订交易性契约(如成果转让交易、学生就业协议等),在与学校的市场交易(企业组织与学校之间)、社会交流(非盈利性组织与学校之间)中实现其资本的价值增值,他们通过市场影响学校的运作,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位于需求侧。

图2 利益相关者与职业学校间的契约关系

1.内部利益相关者是职业教育质量的直接生成主体

职业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在分析各主体时以职业教育学校育人功能为中心进行分析,其他功能则需通过服务性育人功能来体现。质量生成主体是指那些影响和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

学生是职业教育服务开启的起点、直接参与者和归宿,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载体,他们在职业教育中投入资金资本(如学费)和社会资本(带来的家庭关系),在职业教育质量生成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供给主体来说,入学前的知识基础和技能积累,学习的态度、方法等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实施与效果。作为需求主体来说,符合兴趣的学习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师资水平、学校声誉、设备设施、学习环境等是他们期盼的。

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主体来说,是职业教育服务的直接参与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教师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方法和职业态度等)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需求主体来说,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同事关系、职业成长机会、工作环境、培养对象等是他们期盼的。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指职业学校的书记、校长、职能部门处室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往往代表职业学校行使职能。作为供给主体来说,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投入者,关乎学校内部办学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主要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等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作为需求主体来说,良好的职业晋升前景、薪资待遇、同事关系等是他们期盼的。

参与型企业作为供给主体来说,是指参与到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企业,是与学校签定了契约的主体,如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并进行了实物(资金)、人力资本或者社会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如提供实训场地与设施等实物投入,按排人员给学生指导,或者提供企业奖学金等。作为需求主体来说,从合作学校获得稳定和对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服务等是他们期盼的。

政府作为供给主体来说是职业教育学校财政支持者、监督者,区域职业教育的规划者、组织者,职业教育政策的供给者。他们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本投入的多少以及可持续性;二是代理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配备的质量与数量;三是职业教育政策提供的数量与质量。作为需求主体来说,政府的需求有服务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为本区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企业提供技术技能服务等。

2.外部利益相关者是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支持者

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市场机制或者社会交流等对职业教育学校目标与质量产生影响。

非参与型企业是指通过市场形式招聘的用人单位,或者购买技术服务与职业学校发生关系的企业。他们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方式或者技术转换与交易等方式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生成。

社会公众指区域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他们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区域内职业学校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贡献显著;职业学校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如环境保护、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他们通过社会评价和资源共享方式支持学校发展。

家长指在校生家长和潜在的学生家长,他们希望学校声誉好、子女安全健康成长、有好的就业等。他们通过认可、交学费与评价支持学校发展。

校友的需求:良好的学校声誉,得到其他校友的支持等是他们期盼的。通过认可、评价等方式支持学校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客体: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条件

在职业教育中主体能提供的内容与对象。涉及制度、教学内容、育人过程、服务方式等。

教师为学生提供课程和学习服务。教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因育人的需要,进行知识重构,技能的转换与传授,职业伦理的教育与熏陶等等。

参与型企业提供开展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师和实践条件。一是参与型企业参与协作培养,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与学校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二是在职业教育服务中提供职业教育的企业教师和真实的实践项目、条件。

职业学校为职业教育提供教学服务的条件、内容、方式等。一是教学条件建设,职业教育空间的大小,职业教育设备设施的好坏;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三是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四是校园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育人的文化,教育的价值导向等影响学生素质培养。

非参与型企业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的规模、增长速度、类型等决定着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规模、发展速度和结构。

学生既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也是职业教育质量客体。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服务,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不断在其中积累和改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和生活创造条件。

相对于政府的客体,是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政府关心的是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相应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是社会和区域职业教育目标的提出者,同时为了促进目标的实现,制定职业教育相应的政策,并督促政策落实。

其他社会主体的客体根据内容,有的是资金支持的主体,有的是信息支持的主体,有的是物质支持的主体,等等。

(四)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动态过程

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在同一时空背景下一般来说是一致或者相近的。如果说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一样职业教育质量就一样,那么可能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的学校的职业教育质量应当是一样的或者说基本一致,但是实际情形可能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各因素虽然一致或者相近,但是因素与因素的组合,因素与因素之间互动,组合如何、互动如何或者说配置如何,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单个因素实力强更重要。例如,有好的师资,但是没有好的激励措施和校园文化,无法形成育人合力,甚至内耗。又例如,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但是没有对应的师资,有可能设备成为摆设等等。

职业教育主客体之间互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主体间的互动,二是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三是客体间的组合。主体之间的互动形式可以分为一对一主体互动和多方主体的互动。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之中时,应当是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多方互动。在多方主体互动之中,存在着众多双方互动。如最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互动,企业与学校,企业代表与学校教师互动等等。有时则是多主体同台,如能力分析会时,行业代表、企业代表、教师、校友等多主体表达利益诉求,并形成协调后的职业能力分析表。

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需求转换为供给策略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采用不同需求转换供给策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保持动态平衡,提高适应性。

通过把利益相关者分类,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把利益相关者需求转换为供给侧供给,在人才培养过程与结果中反映利益相关者需求。借鉴威勒将社会性维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以及结合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对人才培养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采用不同的转换或者说应对策略。不同利益相关者和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把需求转换到供给侧。对于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教师、学生、参与型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让他们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供给侧),直接把需求转换到供给侧中。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教育专家、非参与型企业、家长等,通过商讨、借鉴、交流等间接的社会性方式或者市场交易方式,把主体的需求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之中。对于首要客体,如政府相关的教育改革政策、法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直接吸收和转换应用等方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等要素之中;对于课程教学必须的实训条件,通过专项申请或者直接购买等方式,纳入到课程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要素之中。对于对职业教育学校有间接的影响,但不与具体的人发生联系的次要客体,如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所在社区等,则需要考虑环境所形成的外在压力对于教学的影响,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周边的社区和环境带来的好与坏的影响。

(二)供给创造需求策略

职业教育供给侧主体通过改革、研发和创新,超越、引领和创设需求者需求。

19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依提出 “供给创造需求”,又称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供给创造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萨依的观点原意,即人们在向社会供给产品的同时,对生产者自己来说,由于供给之中可以获得货币,因此他能通过供给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职业教育教师作为能动的主体,在面向学生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对企业提供技术和培训服务的同时,自身也会产生专业发展的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在参与职业教育服务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同时,也会提出新的需求。如学生证书考取后,再考更高阶的证书。另一方面,是指颠覆性创新。贾康认为:“企业带有破坏性创造、颠覆性创新特征的供给可以塑造市场,引领市场创造出更大的市场需求”,职业教育领域的破坏性创造、颠覆性创新特征的教育服务供给,也可以刺激职业教育的新需求。作为能动性主体,供给主体并不是被动地适应需求者需求,也会从供给出发,进行一些颠覆性改革,创造职业教育新需求。当前表现突出的有以下三类,如表3 所示。

表3 当前职业教育三种典型性供给创造需求

(三)质量持续改进策略

构建“主体—客体”因素互动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关系。

职业教育涉及的主要主客体因素超过十项(见表4),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是在主客体因素互动中展开和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因素根据需求与供给两个维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需求性因素;一类是供给性因素;一类既是供给性因素,又是需求性因素。

表4 职业教育中主要主客体因素

一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因素组合。因素有效组合和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形成合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人才培养的整体出发,把供给则因素和需求侧因素统筹考虑,如生师比、师资与课程需求匹配等,避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作用。

二是从持续改进出发,优化因素组合与建立标准。“主体—客体”因素有效配合并在动态组合中形成持续改进循环,才能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变化,配置和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供给与需求匹配度。根据“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因素组合时,要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反向设计”要求从预期结果出发,设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建构课程和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组建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应的教学条件。“正向实施”,根据设计,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应的实训条件下,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展开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效果评估,反馈与改进。因素的动态组合需要有配套的标准。标准用来引导、规范和评价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既要反映需求主体的需求,也要考虑供给侧的供给能力;标准的价值取向要体现质量观、学生中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三是从效率出发,发挥参与型企业的作用。影响职业教育因素中,教师、学生、参与型企业等既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又是需求主体,他们是内部利益相关者,其中参与型企业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从外部利益相关者转换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型企业作用的发挥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作为供给主体角色时,要积极主动开展需求调查,了解企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等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并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实施转换为供给。作为需求主体时,要积极客观公正地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表达对当前学校职业教育的评价,以及评估其他主体的意见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四是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经营好双边或者多边关系的质量。关系质量是职业学校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学校及其教职工与行业企业、学生等主体的关系。主要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既反映了学校与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互动的质量,也反映了这种关系状态对各方需求和期望的满足程度。职业教育质量重点关注两对关系:一是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如相互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互动平台、机制,是否有资源的交换(人员、资金和物质);二是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如是否有制度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是否在物理空间的布置方面为师生互动创建条件等等。

猜你喜欢
相关者供给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