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学习力拆解为十大核心能力,逐一分析并总结出让学习更高效的心理学规律,以及50余种学霸都在用的高效学习法,如康奈尔笔记法、费曼学习法、大脑清仓法等,作者还独创了帮助青少年专注的噪音掩蔽音乐,绘制了精力曲线表格,让读者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内驱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前面我们说,大脑记录信息有三个步骤,编码和存档都是往大脑里“装”东西,提取是把信息从大脑里提取出来,比如把课文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但为什么提取也是“记录信息”的一部分呢?
这要从记忆的遗忘现象谈起。遗忘是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我们都经历过付出很多时间学习,但到了考场上却头脑空空的状况。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遗忘规律:到底我们记住一件东西后,会在多长时间后忘记呢?
于是,他创造了一套由各种音节组成的、没有真实含义的符号,数量有2000多个,然后他开始背诵这些符号,刻意在不同时间之后检查自己还能记住多少。
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记录之后,他发现遗忘的比例似乎有个规律:学习一小时后,大约会忘记50%的信息;一天之后,大约会忘记70%,剩下的30%被忘记的速度则较慢。换句话说,记忆保持的比例是随着时间拉长,呈现曲线式下降的,最终借此绘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成为了后来的心理学家研究“学习”和“遗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艾宾浩斯还发现了一个特点:只要学习后定期复习,同一批信息就会被忘得越来越慢,也就是说,它们所呈现的遗忘曲线会越来越平。当我们忘得较慢时,复习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拉长,甚至一两个月再复习一次,也可以记住大部分知识。
在遗忘发生之前,再去记忆一下,能够减缓遗忘,记得更久。
你可以参考这个时间的间隔,来做复习计划——
学习当天:第一次复习
学习隔天:第二次复习
三天后:第三次复习
一周后:第四次复习
两周后:第五次复习
一个月后:第六次复习
间隔式复习也很讲究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间隔式提取。区别在哪里呢?
如果你只是把笔记和课文再拿出来看一遍,那是比较被动的复习方式。提取则是在不看笔记和课文的情况下,试图主动回忆。如果印象模糊,先努力想一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翻看。
教育家发现,当我们试图提取一段记忆时,提取的过程本身会使大脑更加用力,而这有助于我们记忆,就像举重会让肌肉更强壮一样。
当我们从遗忘的边缘把一个回忆努力追回来的时候,那个过程也会让我们更难忘记它。而通过自我检测,定期做间隔式提取,是我认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之一。
许多人学英文最怕的就是背英文单词。现在我就运用间隔式提取的技巧,以闪卡为工具,教你如何背大量的英文单词,而且记得越来越深刻。
我们先拿一沓卡片,每张写上一个英文单词,反面写上单词的意思。准备四个盒子,分别标上“一天”“三天”“一周”“两周”。
首先,我们把所有的卡片都放在“一天”的盒子里,一张张抽出来,看正面的单词,回想一下意思。
如果你答对了,就把卡片放到“三天”的盒子里。如果你想不起来或是答错了,就把卡片放回“一天”的盒子里。
每天都花点时间从“一天”的盒子里抽出几张卡片考考自己。答对的就放到“三天”的盒子,答错或忘记的放回“一天”的盒子。
每隔三天,也请抽出“三天”盒子里的卡片考考自己。答对的就可以移到“一周”的盒子。答错或忘记的,则移回“一天”的盒子。
只要你按照盒子上的间隔复习,你会逐渐把“一天”的卡片都移到“三天”,从“三天”到“一周”,从“一周”到“两周”……
当你把卡片都移到“两周”的盒子里之后,这些单词记忆得就相当牢固了。这个方法好像很费时,但其实是相当有效的。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背成语,或任何复杂的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