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测算研究:2020—2050年

2022-09-20 14:17陈元刚刘嘉艳赵源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收支

陈元刚,刘嘉艳,赵源

(1.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3.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一、引言

近年来,由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卢驰文(2018)[1]指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张军等(2021)[2]通过实证也分析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率也低于其支出增长率。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于2019年4月10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年》显示:“国家的养老金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可以持续性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

邓大松和仙蜜花(2015)[3]主要探讨了延迟退休对基础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可以改变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时间节点,而且还能够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岳公正和王俊停(2016)[4]运用数理模型测算研究了统筹账户基金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预计到2035年,基金缺口规模将达到12675.1亿元。王翠琴等(2017)[5]通过人口预测和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全面两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远大于生育政策的调整效应,全面两孩政策将延迟基金赤字出现的时间到2053年以后,延迟退休则会延缓到2060年以后。张心洁等(2018)[6]提出了一种精算仿真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全面两孩以及延迟退休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政府的财政兜底责任,研究结果显示基准情况下“城职保”基金的第一次收支差额将会在2018年出现,并且收支差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累计差额将会在2025年首次出现,全面两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基金的可持续性运行能力,且生育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此同时,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明显提高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范维强等(2019)[7]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为主要目的,并且从缴费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维持当前混合型的缴费模式,在其他政策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养老金财务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其财富累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其财富累积赤字将会在2026年第一次出现;当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模式调整为缴费确定型,同时辅之以提升生育水平、推进城镇化和发展经济等配套性政策时,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不降低便可实现双赢局面。赵亮和李灯强(2020)[8]建立了一种以基金平衡为原则的精算模型,该模型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背景,研究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并未在当期实现收支平衡,反而出现了支出高于收入的情况。随后,由于我国抗疫成就显著,经济复苏形势较好,因此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入缺口开始缩小。

现有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基础,但大多都是对缴费模式、降低缴费率、全面两孩、延迟退休、新冠肺炎疫情等情况的单独分析,关于涵盖了上述所有情况的仿真模拟测算研究还比较少;除此之外,多数的研究都仅仅以基础养老保险基金为研究对象,并没有考虑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本文以基本养老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规模预测和基金收支预测两个精算模型,对我国2020—2050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差额和累计滚存额进行了仿真性的测算,并从延迟退休政策、三孩生育政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和财政保障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政策参数优化的影响研究。

除引言和文献综述外,本文第三部分构建了未来人口规模预测精算模型,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对我国未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受益人口数和缴费人口数进行了预测;第四部分构建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基于第三部分人口预测的结果和各种假设参数设定的情况,对我国2020—2050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当前收支差额和累计滚存额进行了仿真模拟和合理预测;第五部分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三孩生育政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和财政保障这五大因素对基金当期收支差额和累计滚存额的影响;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人口规模预测

(一)精算模型

t年新生人口数=t年育龄妇女人数总和×t年生育率×t年出生人口性别比。U表示城镇人口,R表示农村人口,g表示性别,当g=f时表示为女性,当g=m时表示为男性,n表示年龄,b表示生育率,r表示出生性别比。因此t年城镇和农村的新生人口数分别为:

t+1年城镇非新生人口数=t年城镇原有人口数-t年城镇死亡人数n+t年农村迁入人口数,t+1年农村非新生人口数=t年农村原有人口数-t年农村死亡人数-t年农村迁出人口数。在此,q表示死亡率,m表示城镇迁移率。所以t+1年n+1岁的城镇和农村非新生人口数分别为:

因此,t年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数分别为:

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受益人口=t年城镇居民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口数×t年退休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Z表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ZO表示“老人”受益人口,ZM表示“中人”受益人口,ZN表示“新人”受益人口(其中,O表示“老人”,M表示“中人”,N表示“新人”),s表示城镇居民达到退休年龄时进入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的比例,x表示城镇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龄,y表示城镇职工退休年龄,因此有:

在此,c表示参保率,Q表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口,因此t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和缴费人口分别为:

(二)参数设计

1.生育率b

2021年上半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生育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有超过3亿女性公民处于生育年龄,但生育率以及实际生育总和较低,分别为42.8‰和1.3,生育水平较低。其中,全国城市平均生育率为37.71‰,全国城镇平均生育率为45.36‰,全国农村平均生育率为46.98‰。在本文,基准情况假定2020—2050年的生育率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分年龄生育率数值保持不变,政策模拟部分将改变生育率水平值。

2.出生性别比r

出生性别比能够揭示新生男婴和新生女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上限为107,数值下限为102,具体数值受到生物学规律、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含义为每出生100个活产女婴时的活产男婴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告可知,我国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因此本文在基准情况下设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这一正常水平数值。

3.死亡率q

死亡率在人口预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结合最新版《人口统计年鉴》可得出分年龄、分性别的死亡率数值,再运用python语言可以得出一个人活到i岁死亡的概率为qg(i)。

4.城镇迁移率m

城镇化水平数据可以为城镇迁移率的计算提供依据,本文参考了2000—2019年的城镇化水平(年末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数据,根据其内容构建了张乐勤和陈发奎(2014)[9]所提出的logistic城镇人口增长模型,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预测。本文将数据集划分为测试集和训练集,随机打乱数据集,并取其中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剩余数据作为测试集。然后使用神经网络模拟公式,通过均方误差损失函数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的误差,并使用Adam作为优化器,结合待定系数法不断迭代学习参数进行求解,以此来预测城镇化率。最后,将当年城镇化率与上一年度城镇化率相减可得出迁移水平,并运用python语言可得到考虑了迁移水平的预测期内各年度分性别的城镇迁移率m(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20—2050年分性别迁移率的预测结果

5.参加工作年龄x,退休年龄y

本文假定城镇职工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统一为22周岁,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时点与入职的时点是同步的,并且参加养老保险后不存在断交养老保险费的情况,持续缴费直到退休。城镇男性职工的平均初始退休年龄为60周岁,鉴于在实际的就业人口结构中,女干部比例较低,因此假定城镇女性职工的平均初始退休年龄统一为50周岁。

6.“新人”“中人”“老人”划分依据

参照《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本文设定2005年前退休的人称为“老人”,1997年前参加工作且在2005年后才退休的人称为“中人”,1997年底之后工作的人则称为“新人”[10]。

7.城镇居民达到退休年龄时进入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的比例s

2019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城镇离退休人员12310.4万人,城镇退休人口总数20232.7万人,城镇居民达到退休年龄时进入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的比例为60.84%。假定2019年后,城镇居民达到退休年龄时进入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直到达到75%。

8.城镇人口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口的比例c

以我国2001—2019年城镇人口进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口的比例这一时序数据作为因变量,时间t作为自变量(设2001年为1),将其输入EViews软件中,选择最小二乘法这一曲线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012617,常数项为0.259027,且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然后,将时间t分别设为20—50年,可以对我国2020—2050年城镇人口进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口的比例c进行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城镇人口进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口的比例预测

(三)预测结果

2020—2050年中国总体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我国人口整体规模呈现先上升后缓缓下降的趋势,其中,我国城镇人口规模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与之相反,乡村人口规模则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我国人口整体数量将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即14.31亿人,之后整体人口数量开始持续下降,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降低到13.4亿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2.91亿人,与此同时,乡村人口由于死亡率和人口迁出等原因则逐年减少,预测到2050年仅为0.49亿人。

图2 2020—2050年总体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2020—2050年“老人”“中人”和“新人”的人口数量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老人”的人口数量将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中人”人口数量将会在2035年达到峰值,即2.39亿人,之后开始持续下降,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降低到1.72亿人;1997年底之后工作的女性职工最早退休也要到2026年,男性职工则要到2035年,因此在2020—2026年这个时间段“新人”数量为零,2026—2035年期间增长缓慢,随后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预计2050年“新人”人口数量将达到2.97亿人。

图3 2020—2050年“老人”“中人”“新人”人口数量预测

2020—2050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和缴费人口数量的预测结果如图4所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数由于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在2037年超过缴费人口数量;缴费人口数量由于城镇化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升趋势小于受益人口数量的上升趋势。

图4 2020—2050年职工养老保险受益人口和缴费人口数量预测

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

(一)精算模型

1.基金收入模型

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缴费率×t年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以C表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Wt表示t年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Qt表示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所以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At为[11]:

2.基金支出模型

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t年“新人”基本养老金支出+t年“中人”基本养老金支出+t年“老人”基本养老金支出,即:

t年“新人”基本养老金支出=t年“新人”基本养老金×t年“新人”受益人口数量。“新人”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12]。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1+职工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以x表示城镇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龄,y表示城镇职工退休年龄,------Wt-1表示t-1年社会月平均工资,g表示月平均工资增长率,φ表示职工平均缴费工资指数,Wx+i表示参保后第i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r表示个人账户记账利率,I表示计发月数。所以t年“新人”以月为计算单位的基础养老金Pt、个人账户养老金Kt和全体“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支出Bt(N)分别为:

t年“中人”基本养老金支出=t年“中人”基本养老金×t年“中人”受益人口数量。“中人”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与“新人”的计算方法相同,而过渡性养老金=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计发系数。以Y表示视同缴费指数,以T表示视同缴费年限,以e表示计发系数[13]。所以t年“中人”以月为计算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Ft和全体“中人”的基本养老金支出Bt(M)分别为:

t年“老人”基本养老金支出=t年“老人”基本养老金×t年“老人”受益人口数量。“老人”基本养老金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即所谓的“老人老办法”。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老人”人数占“老中新”总人数的比例较小,因此,文中的“老人”月平均基本养老金领取额E设定为全国城镇月平均养老金领取额。所以t年“老人”的基本养老金支出Bt(O)为:

3.基金收支差额模型

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额=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所以t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额Dt为:

Dt大于0、等于0、小于0分别表示t年度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结余、收支达到平衡、收不抵支。

4.基金累计滚存模型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19年年末所达到的累计滚存额以G2019表示,R表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所实现的收益率,所以预测期2020—2050年内各年度基金收支差额进行滚存后的累计滚存额Gt为:

Gt大于0、等于0、小于0分别表示在动用了往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累计滚存后,t年度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盈余、收支达到平衡、存在缺口。

(二)参数设计

1.缴费率C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退休之后的福利性保障,因此该项费用不需要雇员单独承担。雇员只需缴纳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雇主承担。近年来,为减轻企业社保缴费压力,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文件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的缴费比例,2019年5月1日起,正式从20%降至16%,与此同时职工个人则依旧按照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资收入的8%缴纳。因此,本文设定的缴费率水平C为24%。

2020年社会月平均工资为6654.2元,城镇在岗职工的月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8114.92元。为预测截至2050年的GDP增长率,本文做出如下假设,假定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社会月平均工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当,预测2021—2025年中国平均GDP增长率为2.6%,2026—2035年为5%,2036—2050年为4.5%,如表2所示。

表2 2020—2050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社会月平均工资及增长率预测结果

3.个人账户记账利率r

个人账户基金具有个人产权和完全积累的属性,国家在设置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时候,明确规定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要计发利息。2005年以前由于利率设置不完善,多数是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定记账利息,比较低。2005年以后,各地逐渐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一般会按照投资收益率计算,利率相应地提高到3%—5%以上。2016—2019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人社部和财政部统一发布,分别为8.31%、7.12%、8.29%和7.61%,平均记账利率为7.83%。在本文,基准情况下设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r为7.83%。

4.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I

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作为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的人所计算出的基准数值不同。根据该项计算规则,个人账户余额能够刚好在其去世时发完。通过这种做法,账户基金的精算平衡得到了保障。并且根据上述计算规则可知,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成反比,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一览表

5.视同缴费指数Y、视同缴费年限T和计发系数e

在本文中,设定视同缴费指数Y的数值为1;参考王翠琴等(2017)[5]的研究,假定职工1997年才开始参保缴费,那么,职工从22岁参加工作之日起到1997年这一时间段为视同缴费年限;计发系数各地不一样,一般在1%至1.4%之间,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福建、云南、四川、湖南、青海、宁夏、新疆在内的12个省份采用的数据是1.3%,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本文设定的计发系数e为1.3%。

6.全国城镇月平均养老金领取额E

2019年城镇退休员工12310.4万人,养老保险支出49228亿元,简单计算可知每个城镇退休员工的平均养老金约为3332元。在2021年4月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中,人社部和财政部决定全国整体调整比例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各省份均需确定本省份的调整比例和水平,不得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因此,可以预测2020—2050年的全国城镇月平均养老金领取额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20—2050年的全国城镇月平均养老金领取额

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R

社保基金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12月开始截至2020年11月,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投资收益额达到了850.69亿元。其中,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23%、2018年为2.56%、2019年则为9.03%,加权平均后的数值为5.61%。因此在本文基准情况下,设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为5.61%。

(三)预测结果

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个模型的模拟运算,2020—205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金支出、收支差额和基金累计滚存额的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2020—205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的收支差额将由正数转为负数,且各年度基金收支差额的绝对值越来越大,意味着基金收不抵支的状态愈来愈明显。2020—202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数额的下降趋势十分明显,2027年是基金累计滚存额第一次出现差额的一年,意味动用所有基金滚存结余后仍存在缺口;2027年以后累计滚存缺口将愈来愈大,预计2050年将高达-556.11万亿元[14]。

表5 2020—205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

五、基于政策参数优化的基金可持续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延迟退休政策

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均可退休,该退休年龄政策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于20世纪50年代颁布。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均寿命相对于以前而言有显著提升的趋势,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因此需要提出能够适用于当前社会环境的退休政策。修改退休政策已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具体实施理念为“退休年龄将被渐进式延迟”。在此假设女性职工每3年延迟1年退休,男性职工每6年延迟一年退休。渐进式延迟退休前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比较的情况如图5所示。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基金收支缺口及其累计滚存额都有很明显的改善,并且由图5可预测2050年后基金收支将出现盈余。由此可见,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助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发展。

图5 延迟退休前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比较

(二)三孩生育政策

2021年5月份“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国际社会设定的1.5的警戒线。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的决定,三孩政策将正式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理论上来说,相比于2016年开始实行的全面两孩政策,三孩政策带来的生育率可能会更高,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当下出生率较低且老龄化较高的形势,更好地为我国人力资源提供充足的后备保障[15]。基于此,本文根据已有参考文献设定了一个较理想化的生育政策实施效果来测试其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根据王广州(2016)[16]的测算,假定生育累计期为7年,即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到2028年生育累计期结束,进入一个正常的生育阶段。在生育累计期内,设定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1,之后的正常生育阶段则设定为1.8。三孩生育政策有效实施前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比较的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三孩生育政策前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比较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后,2020—2042年基金收支差额没有明显改变,2043年开始基金收支缺口开始逐年减小;对于基金累计滚存额来说,2020—2044年一直没有明显变化,直到2045年开始三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效应才稍有成效。由此可见,三孩生育政策虽然时效期限较长并且效果较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提倡大力推行。

(三)优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做出了重要指示。会议强调,要不断完善落实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政策,与此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也要齐头并进。根据我国相关政策,2016年前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需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2017年4月13日之后的记账利率需以职工收入增长和基金平衡状况作为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在此,本文假设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与GDP保持同步,以此来进行敏感性分析,如图7所示。

图7 优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前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比较

优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之后,基金收支缺口明显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基金累计滚存额向好趋势变化却不太明显。

综上可知,优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有助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非常有必要。

(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国务院于2015年8月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并于次年3月签署了第667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这两个重要文件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将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体制正式确定为“统一委托投资”模式[17]。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单独管理、集中运营、独立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其整合效率,因此社保基金会通过银行存款和股权投资的方式对基金展开运作[18]。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一般需要同时兼顾安全性和盈利性。但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我国往往以安全性为首要目标,其次才兼顾盈利性,因此收益率较低。图8展示了当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基准情形下的5%、设定水平的10%和15%时的基金累计滚额的情况。

图8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变化下的累计滚存额的比较

具体而言,2020—2026年,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额大于0时,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数值越大,累计盈余滚存额也随之逐步增加;2027—2050年,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额为负数时,基金投资收益率越高,累计缺口滚存额将会越来越大。

(五)财政保障

一国的财政水平由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以我国2001—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财政收入(用FR表示)作为自变量,将其输入EView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前文中的表1可以预测2020—2050年的GDP数值,再运用该回归模型可预测2020—2050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如表6所示)。

表6 2020—2050年的国家财政收入预测结果

参考王翠琴等(2021)[14]的研究,财政保障能力可用基金收支差额÷财政收入或基金累计滚存额÷财政收入这两个表达式算出来的数值来衡量。当基金的支出大于收入时,这两个表达式运算出的数值的绝对值越小,意味着财政收入补贴基金缺口的能力越强,即财政保障能力越强。

由图9可知,2020—2050年当期基金收支差额与财政收入的比值呈逐步增大的趋势,2022年第一次基金收支差额降至0点以下,比重由6.58%逐步提高至33.00%与2050年持平。由此可知,单独使用当期的财政收入来填补缺口,会加重财政的负担,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后期政府将难以承担。2020—2026年,基金累计滚存与财政收入的比值将由28.07%快速缩小为0.16%。从2027年开始,基金缺口的积累数值越来越大,基金缺口的积累数值与财政收入的比值也呈陡梯式增长,由2027年的11.27%快速增长到2050年的723.02%。因此,基金收支一旦出现负值就要及时进行填补持平,否则财政超出承受能力将难以“兜底”。

图9 当期基金收支差额、基金累计滚存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人口规模预测和基金收支预测两个精算模型,把基金收支差额和基金累计滚存额的预测值作为基金可持续性发展的评定依据,对我国2020—2050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仿真性的测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基金收支将首次跌破零点,此后这种现象将一直持续,且基金累计滚存结余则将在2026年耗尽,之后基金累计滚存缺口将如同滚雪球一般愈滚愈大。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采取“小步慢走、逐步到位”的策略,以渐进的方式延长退休年龄。不同群体由于工作类型的不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考虑到这一点,应将弹性退休年龄范围定于60岁至70岁之间[19]。除此之外,还须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和“十四五”老龄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推动公益性质的“老人”服务产业,并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结合,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制度

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仍然持续走低,低生育的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是微观层面民众普遍的低生育意愿[20]。因此,要想三孩生育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相应的配套支持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提高女性生育的医疗保障水平,从不同维度有效地降低孕妈的生育成本,降低家庭的养育成本和小孩的教育成本,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贴以此来解决大众对于多孩所引发的“没钱生”“没钱养”等顾虑。与此同时,还可以多多借鉴世界其他低生育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经验来提高我国的生育率。

(三)优化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留还是摒弃的问题,学术界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个人账户的设置缺乏效率,提倡应该将保险的互助共济原理充分地表现出来,将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完全隔离,以此凸显个人账户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挖掘并发挥个人账户的收益率优势[21]。而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可个人账户的运作原理,因此提倡继续扩大其规模,并且建议将名义账户不断取代做实账户[22]。在此,本文倾向于当前不再继续做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这一见解,其中,以下几点的做法也很有必要:

第一,个人账户基金采取完全积累制;第二,在缩小账户规模的条件下实现集中投资运营;第三,保证个人账户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参考国际经验,可以考虑推行个人账户年金化改革,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23],职工退休后可以充分有效利用个人账户的资产进行商业年金保险的投资,以此来提高个人账户的收益率,增加更多的个人福利。

(四)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现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基金被分散在了各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机构里面,另一部分基金则是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掌管并负责投资运营的[24]。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且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要完善养老保险费征缴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规范的“全国统筹”制度模式和参数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精算平衡,以支定收,防范基金收支失衡风险[25]。其中,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好以下几点很有必要。

第一,坚持安全性的原则,严格把控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第二,坚持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实现资产配置。第三,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收益水平,以此来增强基金投资运营能力,实现保值增值。第四,不断夯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战略储备基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进程,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按照规范,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从本文的研究中可看到,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严重依赖财政补贴,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可持续性堪忧。在我国目前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以政府“兜底”的第一支柱“一枝独大”,但财政负担过重可能将导致其“独木难支”;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是“短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尚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提高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比重是养老体系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方向。由于第二支柱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大,所以积极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成为缓解养老保险体系财政压力的有益探索[26]。为此,做好以下两点很有必要:

第一,从个人养老金的需求方出发,鼓励个人加大对养老储蓄的重视程度,以此提高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购买力;第二,从个人养老金的供给方出发,鼓励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为市场各个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猜你喜欢
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收支
崇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执行情况调研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管理方向是改革医保个人账户
完善个人账户是待遇调整的有效突破口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个人账户应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