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林,戴远舰,李敏,严娟娟,肖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海南海口 570102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成血管细胞于胚胎期间异常增生形成的,以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其临床病程是以早期的增生为特征,而后自行消退,新生儿期快速生长的速度常常超过婴儿的生长速度是其重要特征,临床常将其分为增殖期、稳定期及消退期[1]。IHs可累及患儿全身任何部位,最常累及头部和颈部[2]。90Sr-90Y核素敷贴治疗能够有效的阻止浅表性血管瘤的增殖和加速其退散。但是单用敷贴治疗可能会因为辐射吸收剂量过大而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相较于单用敷贴,通过将敷贴联合噻吗洛尔局部外用治疗浅表性血管瘤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3]。我院近年来采用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噻吗洛尔局部治疗浅表性IHs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就诊及在访的145例(179处血管瘤)浅表性IHs患儿的临床诊治资 料。145例患儿中男婴59例(40.69%),女 婴86例(59.31%),年龄34 d~12个月。浅表性IH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病史、查体及超声。在179处血管瘤中单个面积最小约为0.2 cm2,单个面积最大约为40.95 cm2。其分布位置位于面颈部36例(20.1%),位于躯干43例(24.0%),位于四肢52例(29.1%),位于尿布区21例(11.7%),位于头部27例(15.1%)。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患儿1周岁以内;所有患儿通过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综合考虑,符合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诊断者;血管瘤经过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治疗,且此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拥有完整临床资料者。
1.2.2 排除标准患儿年龄1周岁以上;曾接受过其他相关血管瘤治疗方案;血管瘤为除浅表性血管瘤外其他类型;有核素敷贴治疗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禁忌证者;资料较多缺失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设备及药品90Sr-90Y敷贴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生产并销售:大、中、小三种型号(活性区域分别为48 mm×38 mm、28 mm×28 mm、6 mm×6 mm)及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5 mL:25 mg(武汉五景制药厂)。
1.3.2 治疗方法①选取照射面积大于瘤体直径的90Sr-90Y敷贴器活性面贴紧血管瘤表面照射治疗。对于周边正常皮肤使用较厚橡皮垫(3~5 mm)加以屏蔽保护。根据患儿血管瘤部位、大小、厚度确定治疗总剂量,每个疗程总量控制在12~15 Gy,1次/d,连续2~3 d[4]。②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浅表性血管瘤或直径大于照射有效直径的血管瘤,可采取分段累加方法逐一照射治疗。对于生长速度较快的血管瘤则向血管瘤边缘向外延伸0.5~1 cm。③以保持局部清洁,不可抓挠。若出现水疱,需暂停敷贴治疗并外涂抗生素防止感染。④使用4~6层医用纱布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浸湿敷于瘤体表面,用保鲜膜固定;每次持续1 h,每0.5 h观察一次,可根据情况滴加滴眼液,2~3次/d[5],直至治疗结束。⑤治疗过程中注意需要对患儿的睡眠、呼吸、心率等情况进行观测,当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必要时停药。⑥核素敷贴治疗间隔为2~3个月。⑦复诊时若病灶消退小于75%时加做一个疗程的敷贴治疗(除治疗过程中出现敷贴治疗禁忌证者)。
1.4 疗效判定标准患儿均由同一人员对患处拍摄及测量大小,并与治疗前照片进行对比。最后根据血管瘤的体积、颜色及质地综合判断。采用国际通用的Ⅳ级标准对疗效进行判断[6]:Ⅰ级为病灶消退<25%或继续增长(无效);Ⅱ级为病灶消退达25%~50%(有效);Ⅲ级为病灶消退达51%~75%(显效);Ⅳ级为病灶消退>75%(治愈)。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IBM 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不同疗效患儿的年龄及面积等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多组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同生长位置也采用多组秩和检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情况145例患儿的179处血管瘤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6.6%(173/179)。179处血管瘤中,敷贴联合治疗1个疗程者16处;敷贴联合治疗2个疗程者95处;敷贴联合滴眼液治疗3个疗程者68处。其中137处血管瘤经过3个疗程敷贴+6个月噻吗洛尔治疗即可治愈(Ⅳ级)(图1)。
2.2 影响疗效的因素浅表性IHs的疗效与患儿的性别(Z=-0.82,P>0.05)、患儿的年龄(Z=7.603,P>0.05)、IHs的位置(Z=1.524,P>0.05)不相关,与IHs的面积(Z=14.379,P<0.05)相关,见表1和表2。通过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Hs的面积越大,治疗效果越好(OR=1.21,95%CI:0.051~0.333,P<0.05)。
表2 不同疗效血管瘤患儿的年龄和血管瘤面积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2.3不良反应首次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缺失的发生率约为26.82%(48/179),敷贴治疗完成后2个月色素沉着或缺失的仅为6.14%(11/179);治疗过程中出现湿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79%(5/179);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为2.23%(4/179);皮肤湿疹发生率为1.17%(2/179);未见腹泻、增生性瘢痕等常见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
近些年来IHs的发病率及就诊率存在上升趋势,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也不断上升。浅表性IHs作为最常见的IHs类型,人们对其治疗需求也与日剧增。β受体阻滞剂为针对IHs的首选治疗药物,其中的马来酸噻吗洛尔对浅表性IHs作用较强,患儿接受度较高,其作用于局部血管瘤可以控制IHs生长,强化IHs的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但单独使用具有起效慢、使用时间长、疗程长、对早期病灶作用有限、复发率较高等缺点[8]。
90Sr-90Y核素敷贴作为一种针对浅表性IHs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有着操作简单、治疗过程中便于观察、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等优势[9-10],也存在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剂量过大容易出现皮肤损伤以及可能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生率等缺点[11]。在治疗浅表性IHs过程中将核素敷贴与噻吗洛尔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单用敷贴治疗的剂量,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出现,缩短病程和治疗的时间[3]。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联合治疗的IHs患儿,发现IHs的疗效与血管瘤瘤体的面积关系紧密。面积越大疗效越好,这与唐真武等[12]研究结果一致。对于面积相对较大的浅表性血管瘤,核素敷贴联合噻吗洛尔治疗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敷贴治疗过程中敷贴器面积常大于患儿病灶面积,这可能会对治疗区及周围皮肤造成影响,使其发生局限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绝大多数可自行缓解消失,对于部分如毛细血管增生等长期不良反应也可以通过联合激光治疗等其他治疗措施缓解。
90Sr-90Y核素敷贴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浅表性IHs,适合于各个月龄段的婴幼儿,其治疗一般无不适感,安全性好,操作相对简单,无需频繁来往于医院,家长及患儿接受度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