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平 曹伟东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329;2PSY应用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329)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80%,是猪场最主要的开支[1]。养猪过程中,饲料原料价格和生猪市场行情都是无法控制的,在当前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生猪市场持续低迷时期,提高饲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力,并尽可能地减少饲料损耗,实现饲料效益最大化,是实现低成本养猪的最好途径[2]。国内外研究表明,猪饲料的浪费较大,且粉料浪费大于颗粒料浪费[3-6]。养猪生产中,饲料浪费很难避免,具体的饲料浪费包括物理性饲料浪费、配方性饲料浪费、生理性饲料浪费、病理性饲料浪费和环境性饲料浪费等。因此,通过总结饲料浪费的原因,总结分析了减少或杜绝部分饲料的浪费方法,以达到节约养殖成本的目的。
一般猪场购进的饲料会存在5种浪费情况,一是部分撒落或被老鼠吃掉,称为“物理性饲料浪费”;二是部分被猪采食,而被采食的饲料可能由于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均衡[7],导致部分氨基酸等的浪费,如某些氨基酸过高或某些氨基酸过低,根据营养的“木桶”理论,则会导致一些氨基酸的浪费,这种因为配方不合理导致的浪费,称为“配方性饲料浪费”;三是由于动物生理、消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动物出现过多的维持净能消耗[8-10],可能造成的饲料浪费称为“生理性饲料浪费”;四是动物为了应对机体的疾病或者寄生虫等,对饲料消耗的增多称为“病理性饲料浪费”;五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受到冷应激等对饲料消耗的增多,称为“环境性饲料浪费”(见图1)。
图1 饲料的浪费情况划分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养猪场中病理性饲料浪费的原因、损失及如何规避病理性饲料浪费进行阐述,期望能对养猪从业者减少饲料不必要浪费提供一些思路。
一般养猪场猪群中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较多,如猪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导致的免疫应激消耗[13,14]。免疫应激[15]是指在内外环境不适的状态下,如反复多次免疫接种、仔猪断奶、饲养条件较差等导致猪乃的过度应激反应。这种应激会使猪乃自身的营养消耗增加,更主要的是猪乃在免疫应激状态下,猪体需要通过适应性反应达到体液新的动态平衡,这种反应过程会导致猪体出现2种改变,第1种是行为上的改变,如猪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嗜睡等;第2种是代谢上的改变,如日粮营养物质由维持生长和骨骼肌沉积转向用于维持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畜禽生长抑制,免疫应答水平下降。以上猪乃对饲料消耗的增加称为“病理性饲料浪费”,且浪费饲料量较大。如1个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养猪场,如果育肥猪的死亡率为3%,按照每头猪一生消耗240 kg饲料计算,死亡3%的肥猪,则相当于1头多消耗7.2 kg饲料,最终分摊到9 700头猪上则共浪费饲料69.8吨。
保持猪群健康是减少病理性饲料浪费的关键,养猪场应持续提高生物安全的执行力,减少病原菌对猪的侵扰[16]。一般猪采食的饲料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命,另一部分用于产肉、产奶、产仔。在猪群健康的情况下,维持需要固定,则饲料报酬就高。因此,为了规避猪的病理性饲料浪费,可通过以下6种措施来实现。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病原菌进入猪场,减少猪群感染疫病的威胁,规避猪群的“亚临床感染”导致的免疫应激,猪场管理者需要管理好“围墙”,实施“控五流”的生物安全操作。即通过防止地表水倒灌、通槽饮水污染等控制好“水料流”;通过车辆的严格中转清洗消毒,控制好“车辆流”;通过人员进入的“无差别原则”清洗消毒,控制好“人员流”;通过严格的引种生物安全管理、灭蚊蝇、驱离猫狗等管控好“动物流”;通过对进入猪场物料的消毒杀菌管理,控制好入场的“物品流”。
图2 “控五流”示意图
做好猪场内的“防交叉”管理,归纳为“五分一无”。“五分”即:分区——净区、灰区与脏区(人、车、物);分人——严格控制不同岗位人员的流动、不串舍;分路——净路与脏路;分物——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需及时销毁,重复使用的物品需及时清洗消毒;分度——消毒的程度,人洗澡、手泡药、物品熏蒸时间、浓度,车清洗的干净度等。“一无”即无归——任何猪乃一旦越过了某个特定边界,如乃要出场就不能再返回猪场。
在场外“防输入”,场内“防交叉”的生物安全防控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使用到消毒剂,尤其是场门口的消毒池和栏舍门口的脚踏盆内消毒剂的使用。以往大部分养殖企业会使用“廉价”的烧碱消毒,研究资料显示,烧碱杀灭病菌的时间需要20 min以上[18],而车辆和人的鞋子在消毒池中的停留时间不会很长,因此,烧碱用于场门口或栏舍门口的消毒池中,防控效果不是很好。鉴于此,建议猪场门口和栏舍门口最好选用一些速效消毒剂。
母猪在分娩前后、商品猪在断奶转群、保育转群、13周龄、18周龄等时期,往往更容易感染猪蓝耳病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等而引起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免疫应激”出现窗口期。因此,在容易引发猪群应激的关键节点实施包括抗生素干预在内的管理干预,有助于避免猪群疾病的发生,降低病原在猪体内的繁殖,减少免疫应激导致的病理性饲料浪费。
猪群在应激情况下,除了容易发生疾病外,还需要动用体内的营养应对来自“应激”的挑战[15]。针对猪场的应激,首先,管理好猪场的温度,猪对温度的应激有冷应激和热应激。冷应激会使猪采食的饲料除用于生长需求外,还要用于产生热量。能量转化为脂肪,降低猪的生长速率;热应激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增加饮水量,降低生长速率,猪舍温度控制参考见表1。其次,给猪群提供适宜的湿度,一般猪舍内的适宜湿度应控制在60%~75%[19],湿度过低,猪舍内粉尘会增加,同时增加微生物的传播速度,最终使猪的呼吸道疾病增加;湿度过高,会加快病原微生物孳生,造成猪感染胃肠道疾病。
表1 猪舍温度控制参考数据 [20,21]
养猪场应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尽量避免冬、春季节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较差,重点需防寒保温;育肥猪相对抗寒能力较强,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则需要多通风。猪舍既要做好保温又要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和微生物对猪的不利影响。针对产房猪群,笔者建议养猪场坚持“大环境做好通风、小环境做好保温,通风比保温更重要”的原则。通风不仅可以降低猪舍内的湿度,还可以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且有效减少病原菌的浓度[22]。
一般在生猪行情低迷时,猪场管理者往往存在低成本的思维,在养殖成本方面有所压缩。降低养殖成本,实现猪场效益最大化,主要靠提高养猪效率和减少猪场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国内学者观点相同[23,24]。笔者认为饲料浪费分为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显性浪费可以尽量避免,但隐性浪费则是让猪场遭受损失的关键。因此,猪场管理者应重视猪群的健康,尽量降低猪的病理性饲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