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方法

2022-09-20 05:33■文/孙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文/孙 笑

游戏化教学在本质上属于集探究协作和团队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对幼儿的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大有裨益,有利于启发幼儿的心智,激发其潜能,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基于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效的游戏化教学体系,是目前幼儿教师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开展游戏化教学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贯穿游戏化教学,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获得实践机会,学会用游戏化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效能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幼儿阶段的教育需契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自学能力、注意力和自制力较弱。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忽略幼儿发展特征和教学模式倾向小学化的问题,导致幼儿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化教学具有愉悦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特征,正好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这为幼儿园课程引进游戏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和作用

(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活动,凸显游戏化教学理念;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丰富其知识经验,深化其认知;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自发、主动地参与游戏。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幼儿园的课程力图实现教学与游戏精神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具有创造性。课程游戏化的主体是幼儿,游戏是创造性活动,在不同的环节,幼儿会结合自己的认知,对游戏情节产生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角色游戏中的情节设定、对话模仿都能培养幼儿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幼儿能在游戏的不同环节中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对象和游戏道具进行游戏。独立思考能力能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游戏化教学缺乏清晰认知

幼儿园课程改革虽已开展多年,但部分教师仍存在着对游戏化教学认知模糊的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帮助幼儿树立游戏精神、培养游戏思维,无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幼儿的主体性未充分体现

幼儿对教学课程缺乏清晰的了解,习惯等待教师安排任务或传授知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有效融入游戏化课程中,导致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当教师不介入游戏教学活动时,幼儿缺乏必要的指导,不利于游戏化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的现实需求脱节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创设合适的环境,部分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的现实需求脱节,无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未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也无法满足幼儿的身心成长需求。

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方法

(一)重构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知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其对游戏化相关问题的正确认知直接决定了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正确认识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自身意志强加在幼儿身上。

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课堂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是幼儿园课堂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幼儿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途径并不只有游戏这一种,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时需重视游戏与幼儿发展目标和生活经验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是正确认识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保障,因此,教师需积极沟通,倡导游戏精神,让幼儿意识到教师是自己游戏和学习过程中的伙伴,从而消除幼儿的紧张和拘谨的心理,实现师幼之间的良好互动。幼儿心智发展水平有限,能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较少,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需扮演好引导者和游戏者的双重身份,促进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是引导幼儿家长正确认识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一些家长对游戏教育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幼儿园要积极组织主题讲座、家长座谈会和亲子团体活动等,及时了解家长心中的担忧与困惑,帮助家长纠正对游戏教育的错误认知,并做好游戏化教育方式的指导工作,促成家校合作。

五是提高幼儿的认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幼儿深化其对游戏的认知。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习惯,了解其兴趣爱好和游戏偏好。对这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后,教师再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提高其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例如,《藏在哪儿了》的绘本中描绘了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场景,教师可先讲解绘本内容,让幼儿学会开展捉迷藏游戏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剪刀石头布”等小游戏让幼儿熟练游戏规则,当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后,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巧妙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人发现?”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找到理想的躲藏点,帮助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从而获得发展。

(二)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融入游戏

一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游戏主题通常源自幼儿生活中的所见所想,囊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教师确定好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后,要给予幼儿足够的选择空间,引导幼儿就“如何开展一场趣味盎然的游戏”展开讨论,等幼儿确定游戏情节后再结合幼儿自身兴趣帮助其确定游戏角色,并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道具,在游戏结束后给予幼儿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其自主性。

二是提供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合理指导是帮助幼儿更快融入游戏的重要保障,教师需扮演好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例如,在“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缺乏对理发的顺序的正确认识。此时,教师可以扮演成顾客,要求幼儿先帮忙洗头发,再帮顾客围好围布,并嘱咐幼儿不要把碎发弄到衣服上。在教师一系列语言和动作的引导下,幼儿明白了理发的步骤,这比教师直接口头教授理论的教学效果更好。

(三)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和轻松的游戏氛围

游戏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幼儿的行为,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等场地,让幼儿有丰富展现自我的空间,并可以自己动手摆放游戏工具、布置游戏场景等。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加入钻洞、秋千、滑梯、迷你厨房等为幼儿所喜爱的元素,满足幼儿的需求,或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黏土、石头、稻草、沙子等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不能过于偏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进行环境创设。比如,有的幼儿喜欢棋类游戏,有的喜欢跑跳类游戏,教师可借助不同道具满足幼儿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此外,教师可根据幼儿智力的发展需求开设迷你建筑施工区、手工制作活动区等游戏区域,引导幼儿多动手,多锻炼,促进幼儿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手工区,教师可指导幼儿利用玉米须、纸板、布片等进行手工制作;在幼儿的认知区为幼儿介绍不同的植物,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蔬菜等;在科普区放置算盘和计算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幼儿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能发挥幼儿的天性,有利于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幼儿园需秉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师、幼儿和家长对课程游戏化教育的认知,引导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动态,不断丰富游戏环境,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环节和形式,深入挖掘游戏化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