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鉴
乡土地理中有许多能够给中学阶段学生提供良好教学质量的信息,想要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并且为我国中学阶段学生提供良好的乡土地理与课程教学,就应当尽可能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的基本理念,并且在融合期间不断顺应新时代变化进行改革,展现出积极促进作用,为中学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满怀好奇心又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脱离了小学阶段的懵懂,逐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而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其对新鲜事物有着良好的接受能力,是较为适合开展知识学习的阶段。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每个地区都能孕育出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千姿百态的事物必然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对乡土地理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尤其是新一代的学生,更是对乡土地理的认同感极为淡薄。为了乡土地理的传承,应当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为学生开展乡土地理相关课程的教授,并且还应当以此为基点进行乡土的传递,在我国形成新的乡土潮流,为我国乡土地理传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国土广阔,被连绵的山脉与河流分割成不同的地区,正是由于地域的分割,让我国诞生了多样化的文化。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阶段,想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且完善的思想意识,就应当让学生能够秉持正确的理念开展学习,帮助学生改变自身的心态,将乡土地理与地理课程相结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进入中学阶段课程的学习中,提高中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为其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乡土地理自身具备较强的促进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水平,陶冶情操,在中学这个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进行乡土授课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建构,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思想的重要渠道。
我国地大物博,在国家范围内事物所存在的多样性,其中有许多就是以地理为主要载体产生的优秀文化,包括《徐霞客游记》等都是基于地理环境诞生的优秀作品,其中记录的我国各个水域河流的状况就是基于我国地理环境而诞生的。因此,中学阶段的地理与传统文化具备着一定的关联性,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将二者相关联,就能够实现将文化与地理知识融合并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地理也同样能够给文化的授课提供一些材料,让地理与文化融合的授课模式能够有教材可用。在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上,还有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极具趣味性,并且各有所长,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深度挖掘,就能够从中了解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即便是在同个区域,也会存在着些微的差距,这些都是值得中学生探索与思考的关键点,教师利用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
随着我国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诞生,国内部分学校已经落实了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并且响应了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开始重视对中学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要对更加深入的知识信息有一定的探索,而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中学地理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有新的感悟,学习如何掌握研究地理知识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如何为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地理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而针对这一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将乡土地理的教育理念进行融合就是十分有效的渠道之一。乡土地理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利用有趣的乡土地理来吸引学生进入地理课堂中,能够让其对地理知识有新的认知,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基于地理的各种知识,让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对地理与文化都产生新的认知,实现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全面教育,秉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来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时代的人才。
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兴起,发达国家教育界出现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的反思与批判,形成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与探索,推动了学校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并于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如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这五项地理技能的培养常常要求在乡土地理调查中进行。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紧扣“当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1世纪初开始,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同时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由于乡土地理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亲手摸到、经常接触,并生活其间的区域事象,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探究的内容。而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更浓厚的兴趣。而高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系统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上会考、高考的压力,使部分教师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因此,怎样结合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手段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高中学生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立体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地理教学质量,成为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将我国乡土地理与新时代课程相结合这一教育工作早就已经在试探开展了,在教材的改革中,逐渐融入了一定的乡土地理在里面。然而,由于乡土地理的局限性,很多地方的院校因为对这一工作开展能够取得的成果认知并不清晰,在开展融合活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困惑,在试探性地开展融合教学工作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往往也会选择那些与乡土地理的关联更加紧密的科目,比如语文、历史、美术等,这些科目中往往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文化元素,使得乡土地理的融合工作开展更为轻松。在教育领域中,不同的专家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将乡土地理与中学课程相结合主要是依靠课外阅读的渠道让学生更注重自我探索,而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只有依靠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才能够满足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综合需求。在进行乡土地理的渗透时,需要秉持基本理念,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确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不影响课堂需求课程同时提高自身的乡土地理学习水平。
在中学阶段与乡土地理契合度较高的科目中,语文的教材中乡土地理的占比相对较高,并且通常是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切入点,而偏向理工类的课程,如物理、化学,其有限的文化融入往往是以古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点,其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地理虽然属于文科科目,但是其自身对学生的思维逻辑与思考能力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其中融入我国乡土地理的方式也依然处于探索的过程中。想要将二者进行融合,应当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并且以此来切入教学,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提高乡土地理的教育水平。就我国现阶段将乡土地理渗透地理课程中的状况而言,依然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中,融合工作不甚理想,在课程中讲解乡土地理的时候处理不够圆滑,依然显得略有些僵硬,对教材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想要保证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乡土地理知识,还应当积极转变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只有让其意识到在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中提高二者的融合水平能够对自身产生的重要影响,才能够保证后续的工作展开能够顺利且流畅。如今我国很多地方的地理教师无法理解在地理课程中融入乡土地理的意义,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并且提高乡土地理在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与深度的占比,让地理教师能够以教材为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的水平。
在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门多样性让其在中学阶段成为较为具备复合性的科目,其中包含了人文与自然两个大模块,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给其提供良好的协助作用,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一期间树立良好的发展理念,还能够对环保相关问题产生新的认知,提高学生整体的水平。正因如此,地理成为与我国乡土地理相融合的最好科目之一。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不断汲取信息扩充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而包罗万象的地理课程就成为学生的良好选项之一,在砥砺中可以学习到人文社会与自然两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新的良好认知,为学生创造完善的世界观。将乡土地理和中学地理相结合,并且让地理成为满足学生整体乡土地理需求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中学阶段开展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相结合的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能够将我国的乡土地理继续发扬光大,而乡土地理的诞生本就是取决于人们的生活,能够对学生的教育水平进行根本层面上的体现。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诞生,人们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并且给出了“立德树人”的基本战略方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展现出这一特点,就需要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并且不断将传统文化的力量融入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提高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为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将乡土地理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融合渗透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优先寻找乡土地理与地理课堂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且在这一期间不断发挥出我国乡土地理的优秀职能,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开展教学工作,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需要对其进行细化分类,确保能够将乡土地理真实有效地与地理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稳定的学习环境。
地理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与乡土地理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予以关注并深度挖掘二者之间的关联,确保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体验。比如,在进行地理课程中地球运动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融入一定的乡土地理理念。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能够确认时间,发明出了名为日晷的计时仪器,通过太阳光的投影来帮助人们衡量所处的节气,并且还有许多诗文是以此为基础而诞生的。通过各种古代流传下来的材料与资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徐霞客游记》中可以根据徐霞客所到的河水流域来为学生讲解当地的地理情况,帮助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产生较为详细的认知,提高中学阶段的课堂学习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对信息深度的认知水平。
教材方面也需要地理教师重点关注,作为为中学阶段学生提供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着许多课本知识与拓展知识,并且蕴含一定的乡土地理内容。在进行中学地理授课的时候,就应当以此为基础展开教育工作,确保能够将其中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学生,延续我国乡土地理的整体传播效率。教材编者也应当意识到在地理教材中融入乡土地理的重要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当加入一定的乡土地理相关内容,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为学生的乡土地理水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与自然生态有一定关联性的课程,地理课中也同样具备一定的实践内容,在地理中的实践课程中为学生创造体验乡土地理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我国乡土地理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对乡土地理的感悟水平,对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相融合的工作展开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点小任务,让学生通过询问以及查阅资料来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农作物,并且将查到的结果整理成表,带到学校中共同交流,让学生能够互相扩充各自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优秀的乡土地理是指引我国进一步发展,并且让我国中学阶段学生能够对我国发展更加了解的重要指针,将乡土地理与中学阶段的地理授课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水平,对我国新时代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开展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工作时,需要教育工作者从现实出发,不断观察学生的需求,并且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为其灌输乡土地理,做好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弘扬,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