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基于合唱指挥多声部视听唱能力培养的视唱—合唱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22-09-20 02:50
戏剧之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声部音乐专业

荣 衡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5)

一、高校视唱练耳、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教学模式较单一

高校视唱练耳教师普遍对培养学生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缺乏正确认识,对于视唱练耳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较浅,在教学过程中,常依赖于自身原本的专业基础与教学经验,大部分视唱课程仍然采用高考考前培训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一味停留在单声部视唱以及听写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教学内容中,机械地按照教材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加之固定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存在局限性,课程中二声部及以上视听唱的内容较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

合唱与合唱指挥课因教材内容陈旧、学生总人数过多等原因,课程中“唱多指少”是常态化现象,一般每学期平均唱4~5 首混声合唱作品,指挥法学习内容较少,排练法、教学法少有实践机会。

同时,现阶段高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没有联系,视唱练耳教师与合唱指挥教师之间沟通较少,视唱练耳课程无法为合唱指挥课程奠定有效的视唱基础。

(二)课程内容少实践

学生在合唱指挥课堂中或课堂外无法获得足够的指挥机会,无法站在指挥的角度,用听觉去结合音准、节奏、力度、乐句等音乐元素,结合指挥法、排练法进行真正的合唱排练。走上教学岗位后,毕业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工作。

国家大力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对高校的音乐专业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音乐专业要培养教学实践型人才,应当优化视唱与合唱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多声部视听唱综合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三)学生基础较薄弱

普通高校不同于专业院校,视唱练耳作为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与专业音乐学院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除了从小有器乐基础,拥有绝对音感的少数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视唱练耳这门课程较为抗拒。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材有局限性,难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与实践性。

合唱指挥课程也一样面临这些问题,因为学生视唱能力及听觉能力有限,合唱课常演变成视唱课,非旋律声部受旋律声部影响,多声部复调作品因学生识谱能力有限而容易出现演唱错误,这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二、多声部视、听、唱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多声部“视”能力

在多声部视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将教学关注点放在“唱”与“听”上,而忽略了“视”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视”并不是指学生看单声部曲谱的能力,而是指学生在一首多声部作品中,同时看多行曲谱的能力。笔者发现,学生在前期视唱练耳课程中缺失多声部读谱能力,这在合唱与合唱指挥课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即使有良好的指挥法基础,也会因为多声部曲谱视谱速度慢而力不从心,或者只能在指挥过程中盯紧旋律声部或其他单一声部。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的二声部视唱作品入手,先对作品进行分析。首先判断视唱曲目是主调作品还是复调作品,在此基础上,对旋律声部与非旋律声部进行分析,让学生从结构上对声部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在复调作品的视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高低声部视唱,还可以要求小组视唱的A、B 二人中A 只唱旋律声部,B 只唱非旋律声部,反之亦然。这样一来,在作品难度增加之后,学生已养成习惯,从作品分析入手,明晰声部关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视唱课程中做好二声部弹唱练习,弹高唱低或弹低唱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完成视唱课程后,对于二声部弹唱内容基本都能达到教学要求,甚至顺利完成三声部弹唱。这些学生在看到指挥作品时,“视”多行谱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多声部“听”能力

对于合唱指挥来说,“好耳朵”是非常必要的条件,在音乐进行过程中,无论是纵向和声还是横向多声部交织的关系,如果不能靠耳朵正确判断问题并进行综合处理,那么合唱指挥即使有再丰富的理论基础、再优秀的声乐能力及器乐演奏能力、再强的沟通能力,也无法带领合唱团走得更远。

“听”能力包含对作品音准、节奏、强弱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正确判断,也包括对主调作品的纵向和声及复调作品横向各声部进入点的把握,需要长期、大量的聆听及判断的实践机会。

笔者除了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加入二声部节奏听写练习、二声部节奏加旋律听写练习、二声部旋律听写练习之外,在多声部视唱中按照曲目进行小组划分,每声部3~5 人左右,尝试在小组中有一人仅在曲目开头给呼吸和结尾时给收束,在演唱过程中,让学生只能依靠看其他人身体的律动、呼吸、聆听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在最开始,学生并不适应,尤其是在有较长休止后,再进入的音准、节奏并不好掌握,慢慢地,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聆听另一声部找到自己声部的音准及进入点,效果显著。

(三)多声部“唱”能力

相对于专业音乐学院学生来说,普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视唱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在单声部视听唱中尚存在问题,很难具备二声部及多声部视听唱能力。教师要从简单的二声部视唱作品入手,采用小组视唱、个人弹唱等方法,结合“视”与“听”,多看多听多唱,通过练习大量多声部视唱作品,使学生加快识谱速度,增强多声部视唱的信心,并提升对多声部视唱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多声部视听唱能力,并为将来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校培养多声部视听唱能力的视唱—合唱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一)高校合唱课程内容需与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相适应

笔者曾针对“学校音乐教师合唱教学现状”做过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学校在职音乐教师在校合唱团及班级合唱团排练中的相关问题,收到了来自山东、湖南、甘肃等9 个省的251 份有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反映,这些已入职的学校音乐教师在高校没有学习到足够的有关视唱合唱的内容,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自己对合唱整体的和声音响没有辨别能力,同时,其他问题也反映其不具备合唱指挥能力的根源在于就读高校时视唱、合唱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弊端,即多声部视听唱能力培养的缺失。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学校音乐教学或社会音乐教学等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而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缺少面向少年儿童组织、指导学校合唱教学实践活动的详细内容;所选作品大都以适合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演唱的经典混声四部合唱为主,很少或基本不涉及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作品”,很多毕业生进入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后,对于作品的选择十分茫然。

高校合唱教材需选用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调或复调的三声部之内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聆听、分析、演唱这些作品,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曲目,同时给学生提供可查阅、寻找有合唱版权的新合唱作品的途径,及时更新合唱曲目内容,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基础合唱教学工作。

(二)注重视唱与合唱课程的衔接

笔者在视唱练耳课程加入了大量二声部、三声部视唱内容,开展相应的小组视唱、个人弹唱练习,同时将多声部视唱单独列为一门课程,设置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作为视唱与合唱课程的衔接,课程中不仅有与视唱练耳衔接的多声部视唱的基础内容,还有大量经典的三声部之内的合唱作品,同时鼓励学习合唱指挥课程的大三学生,在多声部视唱课程中担任相应合唱曲目的指挥。

视唱练耳作为最基础的课程,除了常规单声部视唱及听写内容外,含有大量多声部视唱练习内容。

多声部视唱课程是视唱练耳、合唱与合唱指挥课程之间的衔接。教师可以选择教唱不同风格、篇幅的二、三声部作品,便于学生学习合唱与合唱指挥课中四声部视听唱内容。

(三)将音乐会实践融入视唱—合唱体系的课程考核

为增加学生舞台经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加课程考核形式的多样性,笔者每年举办两场教学汇报音乐会,分别是视唱练耳教学汇报音乐会、合唱及合唱指挥教学汇报音乐会。在音乐会从筹备到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深入研究,小组对作品进行更细致的处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多声部作品研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合唱指挥的实践机会及舞台演出经验。

(四)培养学生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合唱审美观念

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程度来看,大众对于合唱的审美仍然停留在“群众大合唱”的阶段,他们对于合唱的要求是:作品宏大、人数众多、声音洪亮、队形规矩、动作整齐等。

高校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欣赏或演唱大量经典的、具有多种风格的合唱作品,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嗓音、身体的结合去感受合唱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审美观念。

四、结语

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合唱作为“艺术教育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的重要载体,占了极大比重。普通高校是培养学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音乐教育平稳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从而转变乏味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及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高校视唱—合唱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①滕柯涵.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9,(01):28-32.

猜你喜欢
声部音乐专业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