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有着人文性、工具性两大性质,通过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以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讲授,还要有力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力度尚显不足,同时德育教育的方式较为机械化,往往显得较为突兀,未能达成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也因此无法实现学科育人的效果。比如,部分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只是空洞的说教,没有将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中,无法层层递进和潜入学生的心中。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性的分析探究,确保可以掌握初中英语德育的实践策略与路径。为此,文章展开如下的分析论述,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
毋庸置疑,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要始终视为一大重点。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教师要始终具备“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努力将课程内容中的德育知识呈现给学生,并且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总的来说,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德育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初中英语德育是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必须一以贯之。新课程改革向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较多新的要求,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学习一套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更在于建立知识学习与学生素养发育的意义联结。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学生应能通过学习英语及其蕴含的内容资源充盈文化底蕴,涵养内在精神,形成良好品格,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将英语知识讲授给学生,还需要格外重视品德教育,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教材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合点,继而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而且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实现学科育人的最佳效果。
其次,初中英语德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强有力抓手,必须发挥好基础性作用。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英语核心素养便是具体的体现。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的知识,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想品德的集中体现。所以,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努力实现德育教育和英语知识讲授的协同,以求实现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
最后,初中英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可以助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良好的品格。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巧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层层递进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进行德育教育都十分重要。
目前来看,初中英语德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有力地落实“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目标,不过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效这一方面来说,当前已经形成较为健全的德育教育框架,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紧密融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仅如此,部分教师还善于引导学生说出爱心故事,或者向学生讲解爱心故事,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所以德育教育不会显得空洞,往往更易潜入学生的心中,达成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自身的德育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成效。为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可以参与自我学习活动,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从所存在的短板和困境这一方面来说,初中英语德育教育所呈现的问题是较为尖锐的,制约着德育教育成效的提高。具体来说,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的短板和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部分教师将德育教育搞成简单化、空洞的说教,想着用三言两语便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所以德育教育的方式较为机械化,难以达成预期效果。二是部分教师未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讲授英语知识,不善于渗透德育教育,无法导致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科育人的效果不佳。另外,德育教育应该融入学生的行为之中,且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部分教师重视德育教育的成效,对德育教育的过程关注度不够。三是部分教师未能科学处理初中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矛盾。以教学任务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矛盾为例,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备课中投入的精力也明显不足。这是初中英语德育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德育所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有关于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研究必须更深入地开展,以求有效推进初中英语的德育教育。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立足教材,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继而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素材,进行德育知识的熏陶感染。以初中沪教牛津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的许多对话、阅读文本、日常用语均有德育涵养,能够带给学生德育熏陶。在课堂教学时,通过立足教材的德育素材,既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达成“寓德于教”的效果。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时,教师可以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挖掘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德育素材,二是挖掘礼仪方面的德育素材。
从挖掘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德育素材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找准有关于行为习惯的德育素材,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行为中,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比如,在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Friend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学主题是“交朋友”,会不可避免地涉及交朋友时的一些语言和行为。在引导学生学习或复习“Excuse me, Thank you, May I, Sorry”这些语言后,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靠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之间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存在不文明语言。如果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不文明语言,教师可以顺势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人。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正面典型案例,凸显“语言美”这一特征,以求通过语言美的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逐步使日常语言规范得体。再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守课堂纪律时,教师可以遴选教材中所列举的家规、校规,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改变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可以逐步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另外,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时刻将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有一个正面的模仿对象。
从挖掘礼仪方面的德育素材来说,教师既可以单纯挖掘教材中关于我们国家礼仪的知识,也可以中西方文化对比,进行对比式的德育教育。具体来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传统美德之一便是文明礼貌,这是一直被广泛提倡的。在英语教材中,往往会将中西方文化作对比,或者会有较多介绍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很容易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所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在沪教牛津版九年级上册《Unit 3 Family Life》这一单元教学时,家庭生活中会涉及一定的餐桌礼仪问题,相关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为此,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备好课,将餐桌礼仪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讲我们国家的餐桌礼仪,也可以引入外国的餐桌礼仪,在对比学习中帮助学生提高文明礼仪。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你们在餐桌上有没有用筷子指着别人的行为?”“吃饭时有喧哗的行为吗?”借助问题吸引学生热烈讨论。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成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中西方餐桌文明礼仪的视频,以此让德育教育可以更为直观、形象,确保学生可以接收到礼仪文化的启迪。
德育教育要想实现最佳的成效,必须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确保学生时刻感知德育知识,接受德育知识的持续性感染和启迪。在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体验和感知,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此,教师要善于打造生本课堂,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进行德育培养,同时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组织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设计“说一说”“演一演”“辩一辩”的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有关于德育知识的“说一说”“辩一辩”活动,让学生一边掌握综合语言技能,一边可以体验自己的道德情感。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When were you born?(你什么时候出生的?)”这一个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出一个问题,即“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birthdays?(你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往往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回答,或者无法正确回答。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确立这样的德育教育主题,即“懂得关心别人和爱护别人”,并提出具体的问题由学生思考和反思,即:“No parents will forget their children’s birthdays, but why can’t some children remember their parents’ birthdays?(没有一个父母会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却不能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辩一辩”的学习活动,让他们互相探究和启迪,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考虑将相关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沟通,确保可以准确记得父母的生日。相信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可以同步实现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意识到一点,不仅要关爱自己,还要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要关心自己的父母,有一种爱和被爱的意识。
在促进英语学习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时,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让德育教育的渗透更为有力和有效,避免空洞化、无效化或低效化。比如,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的重点,往往英语阅读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教师可以顺势有针对性地优化英语阅读课堂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阅读文本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将德育素材直观呈现。再如,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延伸至英语的课外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有趣的英语课外活动。以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条件不足时可以组织“说一说”“看一看”的英语活动,让学生诉说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感人事迹,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高尚品质。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课文,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英语作文表达出来。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朗读和互相分享,营造一种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相信此过程中可以达成德育教育的效果。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要积极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不仅要进行理论层面的德育教育,还要进行实践层面的德育教育,努力让德育教育融入英语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于一种“活起来”和“动起来”的状态。
初中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传递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观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重视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的开展,努力促进德育教育与英语读写活动的融合。单纯从“读后续写”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获得自己的理解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写作,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体现在作文中。比如,写“人与自我”这一主题的英语作文时,学生可以抓住这些切入点,包括“克服恐惧”“领悟劳动的价值”“学会欣赏自我”“学会诚信”“学会给予”。写“人与社会”这一主题的英语作文时,应该将“家庭与亲情”“朋友情”“姐妹情”“陌生人的友善”作为切入点。写“人与自然”这一主题的英语作文时,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让他们着重写“人与动物”的相关内容,主要是猫、狗、兔子、金鱼、鸡、鸭子。如果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强,所掌握的知识较多,则可以让他们学习写一个主题的英语作文,即“身处逆境时应该怎么做”,可以写“困在洪水中”“困在山里”“困在森林里”“困在海边”这些英语作文,势必可以获得德育知识的启迪。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始终贯穿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之中,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要精准剖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避免单纯使用口头宣教、理论教育,而是要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有效开展英语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