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才成为各国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以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1]。“双高计划”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机遇,规划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与方向,科研创新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如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早在2015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中就明确规定:“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2]创新与发展科研服务,既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提升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研服务是图书馆以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开展与完成科研活动为目的,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获取与利用、数据管理与分析、成果发表、评价与转化等保障服务。笔者通过分析科研人员科研活动过程,以科研人员在不同科研阶段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体系,以期为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科研活动需要历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求解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剖析科研过程,了解用户科研需求,有助于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高契合度、贯穿科研活动过程的嵌入式科研服务,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大体而言,根据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可将科研活动分为前、中、后三阶段,具体科研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活动过程
科研前期是科研人员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猜想与假设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源,广泛获取与研究领域相关的最新前沿动态和信息,了解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而拓展理顺研究思路,明确研究内容,生成研究创新点。对科研人员而言,图书馆提供的前沿、准确而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保证其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服务。
科研中期是研究开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制订研究计划,开展科研实验,采集与获取科研数据,储存分析数据资源,解释科研结果。科研人员在研究开展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事实材料是宝贵的研究资料,是产生研究成果的重要来源,因此,在科研中期,科研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与加工对科研人员而言尤为重要。图书馆应提供数据存储与管理工具,助力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
科研后期是科研完成阶段,以成果发表、验收和评估、奖项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为主。科研人员将研究结论以论文、专著、报告等形式发表;根据成果创新程度或应用价值,进行评奖评估;对成果进行一定的应用性转化,申报专利。科研成果的整理与发表、应用与转化是对整个科研活动的总结与肯定,也是科研顺利开展的证明。成果质量的高低是科研活动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之一,因此,为科研人员提供成果出版发表、评价验收、推广应用等服务,是图书馆科研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科研服务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以科研活动过程为依托,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在不同科研过程的具体需求,以重新调配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的方式,构建嵌入式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体系,切实促进与提升科研人员科研创新能力,助力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转化。嵌入式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体系
科研前期,科研人员主要依据阅读文献资源来了解掌握研究领域的热点、动态与趋势,文献资源对其而言尤为重要。图书馆应围绕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资源类服务。如参考咨询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特定研究领域的前沿资讯与信息;学科态势分析服务,利用数据规划与分析工具对文献信息进行战略规划与分析,为科研人员提供定制化的科研指导服务;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而专业的文献资源,以保障其信息获取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培训指导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技巧指导以及文献推送服务。
研究中期,科研人员需要开展实验,保存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与统计加工,图书馆应通过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提供数据管理与分析类工具,使科研人员能够存储、利用、分析与加工研究数据,充分挖掘数据的科学价值。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管理计划制定,数据存储与利用,数据共享、数据管理与分析等服务,或购买数据分析统计工具、文献管理工具等数据管理工具,助力用户数据管理。
科研后期是科研人员发表与总结研究成果、申报成果奖项以及转化应用阶段,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助力成果发布、获奖与应用的服务。如投稿指南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期刊评价以及投稿网站,提高用户投稿的质量与命中率;专利申请服务,利用专利数据库查找与检索专利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新颖性检索以及申请办理服务,提高专利申请与应用的成功率;查收查引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发表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等检索查询与证明服务,真实反映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助力其评奖、申请课题与申报职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甚至可以构建校内人员知识库,存储本校科研人员的各类研究成果,如论文、著作、课题、专利、研究报告等,供校内人员分享、检索与浏览,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馆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合理设置科研服务岗位、优化科研服务人员配备是提升科研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从事专职科研服务的馆员并不多,这种岗位设置与配备不利于科研服务的深入发展。为此,可以参考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情况,结合校内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情况,组建科研服务团队。专业化的科研团队,既是科研服务馆员专业性与能力的保障,也是确保科研用户享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服务的保证。团队成员可以由3~4名固定馆员组建,主要负责科研服务内容设计,跟踪、整理与统计科研用户需求,提供科研“一对一”服务等。同时,补充和吸纳有意愿参加科研服务的师生、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等人员作为兼职馆员,根据具体科研服务任务,灵活组织服务团队,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贴近需要的服务。鼓励从事科研服务的馆员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申报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馆员自身科研能力与服务水平,促进科研服务团队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重购买资源、轻自建资源,重期刊学位论文资源、轻数据资源,重综合性资源、轻特色化资源的情况。现有资源种类单一,资源内容单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意:①重视自建资源,自建资源以围绕学院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为主,提供整合性资源的数据库,也可以是囊括本院教师成果的机构知识库。②重视数据管理类资源购买。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数据管理类工具。如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分类整理,组织规范等工具,方便用户管理科研数据;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分析工具及元数据创建、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帮助用户处理与挖掘科研数据。③重视特色资源的补充。补充购买一些与专业建设匹配度更高的特色资源库,丰富资源服务内容,努力拓展特色化资源服务,以更贴合实际科研需求。
新媒体的影响力在用户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图书馆要及时追踪用户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从“三个丰富”入手,做好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宣传工作。①丰富宣传内容。及时更新图书馆动态,发布与科研人员需求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活动讲座通知,教育培训课程,新购资源介绍,图书推广,数据库使用讲座等。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技巧、科研活动动态等资源,以满足科研人员信息获取需要。②丰富宣传手段。开通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采用微课、短视频、动画、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推进图书馆科研服务宣传与推广,提高科研人员对服务内容与质量的关注度和认可度。③丰富宣传形式。推送新书推荐、好书评论、服务点评等互动话题;开展问卷调查、投票等形式的互动交流,邀请用户参与科研服务质量改进;推送图书馆自建资源库和机构知识库等资源信息,扩大科研服务影响力。
随着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科研与创新工作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紧紧抓住时代机遇,重视与发展科研服务,完善科研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与创新服务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嵌入科研全过程的科研服务,让科研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充分体现图书馆在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及科研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