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范心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 100048)
科技期刊是记载、传播科学新知的载体,是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国际化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近10年来,针对优质稿件外流国外、国内科技期刊缺少国际话语权的现象,我国科技期刊在相关政策、出口渠道、传播手段及期刊转型上做了大量努力,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推进期刊国际化力度。
近10多年来,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在世界科技领域首发权的背景下,在加强国际期刊“通用语言”交流的环境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其数量从建国初期的个位数到375种(截至2020年数据),仅2010—2020 年,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182种[1]。不仅如此,2014—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使得一批优秀的英文期刊获得资助,其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2]。2019年8月,中国科协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3],提出了中英文并举地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目标。国家层面的重视、行政资源的注入以及办刊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中国科技期刊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尽管进步明显,但总体而言,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依然步履艰难,挑战不少,尤其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4]指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水平与中国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和影响力不符,相较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地位,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差距越来越大。
在不断加强和倡导“文化自信”和“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下,英文科技期刊创办热度持续攀升,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整体提速较缓,我们需要“冷思考”。务实探索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路径,有效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需要我国科技期刊人乃至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深入思考和践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广义来讲,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是:科技期刊的学术层次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在国际中位于较为前沿的科技期刊形成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提高自身期刊质量,最终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威信及声誉[5]。
从具体的实施和路径化的角度来讲,学界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理解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基本有5种[6-10]:第一种强调学术期刊办刊机制、办刊模式的变革,认为期刊国际化具体是期刊自身在学术质量、学术规范、编辑流程、用稿机制上与国际标准对接,以及学术期刊在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上的国际化。第二种对期刊办刊具体形式和论文水平等实质内涵做了明确界定,在编委、审稿、编辑标准、出版语言等方面需要国际化;且论文水平、稿源、发行市场、编辑出版效率、论文投稿等也需要国际化。第三种强调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知识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但也隐含了修改现行国际规则的可能;更强调科研论文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和研究水准的国际领先。第四种重点强调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被本行业国际上最著名的专业数据库收录,是国际化的重要体现。第五种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申请DOAJ为例,指出应善用国际化思维和工具来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全球开放获取。
针对国际化途径的不同实施方式,本文将科技期刊国际化内涵的基本要素及几种主流观点进行了梳理,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科技期刊国际化途径的基本要素是:论文研究对象、管理方式、用稿机制、出版语言/语种、学术规范、编辑流程、编辑标准、编校与排版、编辑出版效率、审稿流程、编委构成、稿源/作者群、审稿人构成、编辑队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发行市场、检索系统和收录数据库等方面。实质内涵是提高学术质量和论文水平,具体可从国际论文篇数、国际引文频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1 科技期刊国际化内涵的几种观点
从表1可以看出,观点一和观点二的期刊国际化包含了形式国际化和内容国际化。把这个形式和内容国际化分解起来,就包括地方国际化,如作者国际化、编委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语种国际化、编排国际化、出版发行国际化,甚至包含研究对象也国际化。
关于国际化实施的具体途径,本文认为,中国期刊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话语权,但应该研究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和自主创新,而不是一味盲目照搬国外期刊办刊模式和内容。
科技期刊国际化内涵众说纷纭,到底什么是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在科技期刊国际化问题上,最主要是把握办科技期刊的意义何在,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目的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基于中国国情和自主进行展示思考和探索。
首先,我们办科技期刊的目的是什么?期刊国际化是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提出来的,是改革开放在科技期刊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反映。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洋为中用”,更需要自主创新。办期刊讲国际化,一定要掌握一条,办刊目标是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其次,我们办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办好科技期刊,既是为学科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为国家人才战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很多学者都是伴随期刊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对于期刊自身“嫁衣”的作用而言,好多学生在没有掌握写作技巧的情况下,期刊编辑部会通过评审专家团队,给作者提意见和建议,对文章进行雕琢和修剪,把文章的闪光点展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期刊是为学科建设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这是我们中国国情下的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在这个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需要把国际化推进到什么程度,如何国际化?我认为只要不离开这个核心价值,什么样的具体形式都是可以的。
再次,作为科研成果来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国际数据库收录也是不分国界的。但对于不同国家,其发展历史阶段不一样,遇到的工程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也会不一样。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以国外的“欣赏水平”为衡量标准,以EI和SCI等数据库的标准来评价中国科技期刊,过度重视数据库收录,容易舍本逐末。换言之,不是所有的中国科技期刊都应追求国际化,我认为一些服务本国产业发展的科技期刊就不需要把重点放在国际化上。对于国际数据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采取不拒绝,但也不盲从的态度,先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围绕自己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把期刊办好。
在办刊国际化的具体措施方面,英文期刊多采用“借船出海”的方式,与国际学术出版集团合作,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期刊在国际范围的自主发展;中文期刊则受限于语言,较难借助高水平出版平台提升国际显示度,为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中文刊往往采取以下措施:向海内外知名专家组约高水平稿件、编辑出版流程尽力与国际接轨、增加论文英文元素、规范和丰富英文摘要内容、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等,但总体而言,科技界和管理部门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关注不够,而个刊人力资源有限、经验不足,期刊国际化的实现阻碍较多。在此,笔者尝试给出若干建议。
(1)提升期刊内容质量,优化出版流程。推进期刊国际化发展,首先是办刊人的出版理念要与时俱进。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立身之本,办刊人应瞄准科技前沿主动出击,多参加(或联合学术机构共同组织)国际会议,加强高质量文章组稿约稿,加强期刊宣介,从而提升期刊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还应加强编辑出版流程管控,提高前沿成果发布的时效性,在生产过程上对标国际期刊,借助优质有效平台和工具拓展传播渠道。
(2)构建良好的学术期刊生态。当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获得高度重视,而中文科技期刊相对受关注不足。科研管理部门和出版管理部门应在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时考虑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同质等效使用,支持中文期刊以双语出版/双语网站、英文长摘要等形式提高国际显示度,帮助编辑部打造国际化、复合型办刊人才队伍,分层次、分主题开展期刊国际化发展研讨交流,从而推进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
(3)建设自主的国际化出版平台。“借船出海”的发展模式有利有弊,但我国应建设自主的国际化出版平台,实现国际化数字生产、运营、传播功能,构建面向国际的全流程线上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国科技期刊打造优质平台。
(4)依托全国学会或出版集团打造高品质期刊集群。具备条件的全国学会或出版集团可以通过整合期刊资源,以学科为纽带打造高品质高影响力刊群,并将期刊工作与学会工作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本学科学术话语权,实现学会和期刊工作的共建共赢。
对于期刊国际化,科技期刊办刊的历史背景和体制环境各不相同,各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性质不同,因此其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中国科技期刊在文化自信的建立、出版理念、生产流程、载体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构建更加自主、更加开放、更多合作的学术交流大环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