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兆文,杨桂兵
(1.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巢湖 238000;2.巢湖市散兵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巢湖 238052)
环巢湖流域水稻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环巢湖一级保护区(沿湖1 000 m范围内和主要支流上溯10 km沿河两边200 m范围内)化学农药零使用的示范区,2020—2021年,笔者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开展了多点多模式的化学农药零使用试验示范。文中综合各地试验示范效果和模式,并结合巢湖实际情况,对水稻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零使用的技术操作措施(技术模式)进行了总结。
对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综合、优化、组装和集成,形成适合巢湖当地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农业栽培调控技术+诱杀技术+生物多样性调控技术+天敌保育技术+天敌释放控害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全程专业化防治技术。
示范保护区内水稻病虫害防治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水稻产量减损目标控制在10%以内。
图1 水稻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控技术模式
选用技术部门试验示范推荐的抗病虫、抗倒伏、抗高温品种。杂交稻可选用Y两优17、袁两优1000、欣两优2172等品种,粳稻可选用南粳5055,南粳46等品种。配合科学栽培、配方施肥技术,适时烤田,提高植株抗性,减轻病虫害发生。
摒弃传统的直播、撒播模式,采用机插秧,减少由播种方式引发的杂草多、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对种子进行消毒,可采用晒种、温水种子消毒处理,对培养土消毒,高温晒土,选用3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苗床、育秧大棚培育无虫无菌秧苗。在水稻栽插时,使用专用的铺膜插秧机边覆膜边栽插,以降解生物地膜(或植物地膜)覆盖阻隔、抑制杂草发生,除草效果达80%以上。由于降解膜具有透气、透光性,不影响灌溉和肥料吸收。3个月后,膜自动降解,避免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在水稻活棵分蘖后,投放15日龄鸭苗,按150~180只/hm2放养,可有效防除农田杂草,有效控制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鸭控制水稻分蘖期灰飞虱的效果达31.82%以上;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3.48%以上;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6.62%以上。稻田养鸭控制飞虱主要是控制了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的数量。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69.85%、65.93%;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可达92.00%、95.33%。稻鸭共作,利用生物直接控制,与水稻的生长形成生态抑制,能基本控制杂草的生长,45 d后结束放养。
在水稻播种前1个月,田埂、空地按20 d左右间隔分批种植显花植物(如芝麻、大豆、苜宿等)以诱集天敌昆虫,并作保护天敌昆虫栖息地,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据调查,示范区内天敌数量比非示范区多35%以上。
田埂种植香根草,能诱集二化螟产卵,减少了二化螟在水稻上产卵危害,由于二化螟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从而降低了二化螟的基数,危害程度远低于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2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1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1 m的2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水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 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 m、行间距50 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
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在害虫发蛾期(当地植保技术部门准确预报)每公顷均匀放置1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个靶标害虫诱芯诱集害虫成虫。通过调查可知,每个诱捕器每代次诱蛾量在150~300头。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等寄生蜂防治害虫,按150 000头/hm2以上释放稻螟赤眼蜂,采用5块蜂卡田间均匀放置方法,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进行有效寄生,抑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试验表明稻田释放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块寄生率达66.18%。
对水稻纹枯病可用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草芽菌防治,可用嗜硫小红卵菌HN-1防治稻曲病,可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四霉素防治稻瘟病。对细菌性病害可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四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Bt)、多杀霉素、印楝素、短纹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螟蛾科害虫,防治稻飞虱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表1)。
表1 生物、植物源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
示范区内采用以上技术,科学合理搭配,在病虫害偏重以下发生程度情况下,对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效果能达到90%以上,可以不使用化学农药,很好地解决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保证了粮食安全问题,也解决了化学农药的零使用和因化学农药使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