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铁峰,赵聚勇,赵 越,刘永丽,杨 光,赵丽丽,温 菁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2.盖州市农业服务中心,辽宁营口 115200)
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病害发生愈发严重,导致产量降低、用药量增大、黄瓜品质下降等问题,抗病育种已成为黄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黄瓜课题组开展了兼抗多种病害的黄瓜品种选育工作,并选育出了高抗病毒病、中抗霜霉病、抗细菌性角斑病等3种主要病害的黄瓜新品种——绿园6号。
由地方品种辽阳青瓜经过6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自交系,代号J21。该自交系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叶片较平展,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3~4节,雌花节率50%以上。商品瓜长约34 cm,果皮绿色,底色均匀,刺瘤明显,白刺,风味品质较好,瓜条整齐度高。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抗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等病害。
由津绿3号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代号J22。该自交系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叶片厚,较皱。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3~4节,商品瓜长约33 cm,果皮绿色,刺密,刺瘤明显,白刺,无棱,瓜条整齐度高,畸形果率低,耐低温弱光能力强,耐霜霉病,抗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
2010年以J21为母本、J2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J21×J22,经2011年的温室试验观察,该组合表现较好,2012年参加辽宁省保护地黄瓜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获得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辽备菜[2012]465)(备案号:)。目前品种已在辽宁、吉林、山东等地累计种植500 hm2。
2.1.1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试验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月5日播种,小区面积7 m2,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以津优35为对照。对照平均产量85 059.0 kg/hm2,绿园6号平均产量94 012.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1)。
表1 2011年度春季日光温室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省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分别在沈阳、锦州、丹东3个试验点的春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5~6 m2,垄作,行株距55 cm×30 cm左右,每小区24株左右。各区试试验点在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开始采收,7月上中旬拉秧。据沈阳、锦州、丹东3个点区域试验结果,与对照品种津春2号比较,绿园6号前期产量9 670.5 kg/hm2,增产7.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平均总产62 419.5 kg/hm2,增产3.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2)。
表2 绿园6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3生产试验。2014—2016年分别在沈阳、铁岭、阜新、凌源等地的日光温室进行生产试验。播种时期和定植时期根据当地栽培习惯和气候条件确定。每个品种每个试验点生产试验面积100~600 m2,产量结果见表3。4个试验点均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1.3%~23.9%,绿园6号表现出丰产、商品性好等优点。
表3 绿园6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对当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的黄瓜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绿园6号病毒病情指数0,高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0.3,中抗;细菌性角斑病病情指数22.0,抗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表4)。
表4 绿园6号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
绿园6号为丰产、优质的华北型黄瓜品种。植株长势强,节间短,叶片五角型,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第1雌花着生第4~5节,雌花节率60%左右。商品果长33 cm,横径3.5 cm。果皮深绿,果肉淡绿色,多刺,刺白色,刺瘤中大,瓜把短,心腔≤1/2横径,心室数3。果实粗细均匀,瓜条整齐度高。质脆、味甜,风味品质好。高抗病毒病、中抗霜霉病、抗细菌性角斑病,适宜越冬、春季温室及春季塑料大棚栽培,平均产量150 t/hm2以上。
采用嫁接技术育苗,苗期不宜过度控苗,幼苗具3~5真叶时定植。冬春季节定植的,要在定植前7 d对幼苗进行抗寒和抗旱锻炼。降低苗床温度,并控制浇水。如果条件允许,要把秧苗提前转到栽培场所,使其适应栽培场所环境条件,定植后能较快缓苗。
定植前每公顷土地施用腐熟的有机肥75000~150000kg、磷酸二铵750 kg、过磷酸钙750 kg作为基肥,深耕耙平,单行栽培或双垄栽培,定植45 000~52 500株/hm2。
缓苗期要适当提高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7℃~32℃左右,夜晚高于15℃,要尽量保证最低气温在15℃以上。如果定植时温度较低或遇到寒流,可增设小拱棚,在早晚及夜晚覆盖小拱棚,提高保温性能。还可以在室内挂天幕、底脚增设二层膜保温。定植时定植水充足,一般缓苗期不用浇水,如果定植后3~5 d发现水分不足,可以选择晴天上午浇1次缓苗水,水要浇透,以免频繁浇水,降低地温。此时光照较弱,应尽量增加光照。应该选用抗老化无滴的新棚膜,棚膜要铺设紧平、及时清洁,开花结果期要适当降低温度,以免植株早衰。
在结果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可每隔1次清水追肥水1次,可选用大量元素水溶肥、磷酸二铵等化学肥料或微生物菌肥,化肥和生物菌肥要交替使用。同时注意叶面肥的使用。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影响产量,在采收盛期可一天一采。及时去除老叶病叶,既能减少养分消耗,又能通风透光、减少病害。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蓟马、蛞蝓、黑星病等病虫害。采收期遇连阴天要注意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