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川川 李秋雪 刘敏娟 张文涛 张志超 聂利霞
(赤峰市医院肿瘤内一科,内蒙古 赤峰, 024300)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尤其存在出血风险、清扫淋巴结后等的肿瘤内科患者,需留置引流管。通过该项操作可将积聚在人体腔中的脓、血、液体引至体外,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这对术后恢复患者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非计划拔管情况,无论是患者自主拔除导管还是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引发的管道意外滑落,都属于非计划拔管范畴。患者机体恢复期间,脱管情况可真实反映护理质量,若护理服务质量低,极易导致脱管率的升高,增加治疗难度,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压力;还会致使患者机体健康受到影响,降低患者治疗满意度,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做好脱管因素分析非常重要。根因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管理方法,通过对以往的错误展开回顾性分析,更好的查找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订出改进方法,从而推动工作质量的提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团体性、系统性,能大大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因此逐渐成为医疗过程中的常用工具。本研究深入分析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根因分析方法对降低脱管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年1~2021年9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6例留置引流管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15±5.21)岁;胸腔引流管24例、胸腔闭式引流管11例、腹腔引流管18例;乳腺癌16例、肺癌19例、结肠癌9例、胃癌9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50±5.13)岁;胸腔引流管17例、胸腔闭式引流管20例、腹腔引流管16例;乳腺癌15例、肺癌22例、结肠癌7例、胃癌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在治疗期间留置引流管;②无严重出血倾向。
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治疗;②肝肾功能异常;③对留置引流管机体无法耐受。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置入引流管的重要性,同时让患者明白留置引流管期间存在的机体不适,讲解脱管的危害。定时检查患者引流管稳固性,并实施肢体约束。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把控引流管留置时间,在合适的时间拔除引流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根因分析法。(1)组建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医师以及专科护士。对小组成员培训根因分析法相关知识。小组成员展开头脑风暴,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过往工作中引流管脱出的常见原因。①人文因素。医护人员固定引流管的方法欠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引流管脱出预见性差、未对患者展开关于引流管留置意义的宣教或健康教育力度不够、观察不到位,未能完全掌握情况等;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防范意识不足、腹腔压力过大和穿刺点存在渗液等疾病因素、年龄、体质问题等;陪护人员缺乏认知、依从性不足及责任心不强等。②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摩擦及重力因素等。③管理因素。缺乏对引流管脱出事件的重视、风险培训不到位、缺乏对患者情况的个性化评估及人员配备不足等。(2)确定根因。小组成员在护理期间,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患者脱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原因如下:固定方法欠妥、穿刺点位置(后背)易摩擦、患者对引流管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外力牵拉、更换辅料不及时)、疾病原因(腹压过大、穿刺点渗液)、风险预见能力不足。(3)改进措施。制订防引流管脱落制度:小组应根据脱管因素及导管评估监控机制量表将高危患者准确筛选。对引流管留置实施监控与评估,包括引流管类型、意识状况等,患者意识程度不同,表现出的负性情绪程度也存在差异。对于低危患者需定期导管评定,其评定间隔为1周,中危患者评定间隔时间为3 d,高危患者评定时间间隔为1 d;若引流管类型不同,需将引流管标注不同颜色,若患者危险评分>6分,应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警告标示。护士长需对护理流程进行监管,并查看是否有效落实,并真实填写《导管脱落防监表》。改善固定方式、发明一款防引流液外渗脱管的引流管。(4)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尤其重视护理人员风险处理能力的培养,确保能更好的识别并处理风险,从而从根源上减少脱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只有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及时发现风险。护士长对医护人员培训结果实施考核,同时每季度对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全面完善。(5)评估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引流管类型做到预见性护理,同时实施动态评估,根据患者评分的差异性,确定高危人群,以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此期间应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重视交接班环节,重视重点患者的管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需确保引流管的稳固性,妥善固定,将胶布更改为蝶形固定,防止脱落。并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若发现患者相关行为对引流管稳定性造成影响,需增加巡视次数,同时使用医院统一管道标识及警示牌,及时提醒交接班其他医护人员;定时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液。对引流管外漏长度有效观察,并观察其通畅性并做好记录,以此降低脱管率。(6)健康宣教来提升防护意识。医护人员之间还需构建良好关系,增强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有效交流,确保患者及家属对留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发放宣教手册使其全面了解引流管留置目的、作用。依照制订的流程向家属展开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穿刺引流在治疗中的意义,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叮嘱患者注意引流管是否存在打折、扭曲等情况,一旦发现,需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且不可将引流管放置在地上。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引流管,确保引流袋低于穿刺点,若感觉穿刺点不适或导管不慎脱出,同样要向医护人员反应并及时处理。鼓励家属参与到引流管管理过程中来,对家属展开简单培训,从而形成协同效应,更好的观察引流管情况。家属也能在发现意外情况后第一时间反应。向患者讲解引流管拔除时间,对留置引流管的疼痛程度实施评估;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情况,若属于情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情绪疏导措施,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躁情绪。若无法处理,需要及时上报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处理。
①分析两组患者脱管率,脱管率=脱管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患者舒适度,包含生理、精神、心理、环境4个维度25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值为1~4分,分值与舒适度呈正相关;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但能忍受;7~10 分为重度疼痛,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脱管38例,观察组患者脱管10例,脱管率分别为71.70%、18.8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干预前及干预后2 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4 d、8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对于存在病理性积液或外科治疗后易继发感染、出血等情况时,患者需留置引流管,甚至部分患者需留置多种类型的引流管。引流管虽然能促进患者康复,但其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容易引发不适,而患者又缺乏相关认知,因此容易出现非计划拔管情况。同时,留置引流管还会使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加,在对患者护理时若未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处理,极易引发非计划拔管,进而引发医疗安全事故。研究发现,患者留置引流管期间,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脱管率增高,致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引发不良纠纷。
引发脱管情况的因素较多,包括人文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等。但要展开具体管理,则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了解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做好预见性处理。本研究主要分析根因分析法对降低脱管率的有效性。根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查找系统、流程中的问题,降低人为犯错率,同时将错误事件上报并成立护理小组与相关医护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因时间推移出现记忆模糊致使无法还原事件本身。小组成员应尽量规避当事人,避免隐藏真实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脱管率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根因分析法可显著降低患者脱管率,可能是此护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对相关问题进行寻找与分析,同时对脱管中存在的真实原因进行明确,可通过此方法对护理流程全面完善,同时从不同层面、方向制订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脱管率。本研究通过此方法对脱管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如缺乏相关知识、夜班人员缺乏以及操作性不强等。因此可使护理小组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并结合导管评估监控机制量表对患者脱管风险实施分类,对于高风险患者,在做好预防性处理的同时予以重点关注,将可能减少脱管情况发生。同时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有效监控,以此达到对脱管情况全面预防的目的。还可采用该方法对培训内容实施完善,以此提升培训质量。考虑到部分护理人员风险识别及处理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从而在了解患者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做好相关处理。同时制订科学的排班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合作能力更高,加强巡查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对巡查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有效解决,最终降低脱管率。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VAS评分比较,观察组舒适度更高,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此方法干预后,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机体舒适度。可能是因为采用根因分析法可找到引发脱管的具体原因,从而使护理目标更明确,做到对脱管不良事件有效防范,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意识,提升医护人员之间配合度,减少脱管情况发生,以此改善患者舒适度,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根因分析法可发现引发脱管的根本原因,据此制订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显著减少脱管情况,确保引流管留置期间的稳固性,对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能提高机体舒适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