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华 华禄
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现状,在现有语文教材中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去开发、整合、实施杜甫诗歌教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杜甫及其诗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专题教学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策略、思维能力及阅读水平等,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选择、提炼、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从而确立专题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中的某一核心问题,在教师适时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语文学科而言,吴泓老师认为“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是“以‘专题’为材料的组织形式,以‘研究或讨论’为手段方法,以‘网络’为主要学习平台,以‘课段’为主要学习单位,以‘生成思想’为核心,来保证高中语文学习效应最大化的一种学习方式”[1]。可见,其以“专题”为中心,打破了传统单元单篇教学的藩篱,重新整合语文教材,并用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教学。在专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要自主整合专题资料、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专题任务等;教师则是教学的引导者,要指导学生阅读专题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与困惑时给予适当点拨等。
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是以新课标为指导,基于高中语文杜甫诗歌的教学现状,针对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语文“单元单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而探索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专题”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以杜甫这一作者为专题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善杜甫诗歌教学现状,增强杜甫诗歌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具体来看,不同于传统的杜甫诗歌教学,杜甫专题教学旨在打破传统诗歌“一篇一课”的教学固态,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进行整合、重构,以“专题”为单位来规划和组织杜甫诗歌教学,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整个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会学生恰当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随着专题的不断深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完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探究过程,从而获得语言、思维等多层面的综合发展。
为保证专题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专题教学实施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专题准备,其中就包括教学实施的可能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也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对高中学生的学情作出恰当的定位,是有效开展杜甫专题教学最基础的条件。因此,笔者利用谈话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三个方面对杜甫诗歌教学进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
“诗圣”杜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杜甫诗歌的教学贯穿着整个中小学的语文学习。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杜甫诗歌,在初中阶段则时常和杜甫“碰面”,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更是经常和杜甫“喝酒吟诗谈理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杜甫及其诗歌具备一定的了解,尤其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其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等常见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但对于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由此引起的杜甫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风格的变化却缺乏较深的认识,这种模糊的理解往往使学生不能深入了解诗歌、体会诗人情感。例如,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杜甫诗歌风格就是“沉郁顿挫”,但对于什么是“沉郁顿挫”,又是如何体现的却无法作出具体的回答。事实上,“沉郁顿挫”只是杜甫晚年作品的显著特点,其早期也有一些豪迈奔放、清新雅致的诗歌。诸如此类的总结性评价精炼到位,有助于学生把握杜甫诗歌的特性,但也极易使学生形成以偏概全、浅尝辄止的研究习惯。基于此,学生有必要通过杜甫专题学习,系统地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深入了解其诗歌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的变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取知识、促进个体发展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语言与思维能力以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等能力。此外,在杜甫专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整合与分析材料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等能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之,高中学生所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完全能够适应杜甫专题学习模式。
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他们正处于语文素养与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时代的间隔以及杜甫诗歌教学现状,其对于杜甫诗歌的学习兴趣逐步低落。此外,高中学生的思维、语言正历经由“感悟”上升到“思辨”再上升到“研究”的曲线发展变化。[2]在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快速发展,“感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交叉进行,最终形成“研究”能力。而杜甫专题教学正好顺应了这样一个由“感悟”到“思辨”再到“研究”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诗歌学习兴趣且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
学习资料是学生深入进行专题探究的基础和保障,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才能保证专题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杜甫专题教学材料主要分为三类:诗歌研读材料、生平背景材料和鉴赏解读材料。同时,基于学生学情和文本难易程度,笔者又将阅读材料进行了“基础阅读”“拓展阅读”“挑战阅读”三个层次的划分。其中“基础阅读”是全班同学都必须进行研读的必读文本;“拓展阅读”是依据学生个人学习兴趣、阅读鉴赏能力及其实际专题研究需求,进行针对性研读的选读文本;“挑战阅读”则是指学生在拓展层级学习中未能解决问题时,进行自主学习与创作的挑战性阅读。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合,可由教师提供一部分共同的基础学习资料,随着专题教学的推进,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专题研究学习的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自主获得,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给予一定补充。现将杜甫专题初始阅读材料整理如下:
1.诗歌研读
叶嘉莹先生认为,只有把杜甫的全部诗歌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并结合其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才能认识一个比较完整的杜甫。[3]因此,本专题教学以萧涤非的《杜甫研究》为依据,将杜甫一生分为读书游历、困守长安、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整合杜甫四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及其情感变化。不同时期选取的杜甫代表性诗歌如下表所示:
时期读书游历时期(公元712-745)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陷贼与为官时期(公元756-759)代表诗歌篇目《望岳》《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羌村三首》《石壕吏》《月夜忆舍弟》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60-770)《蜀相》《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表1:杜甫不同时期所选取的代表性诗歌篇目)
现根据学生学情及文本难易程度将以上诗歌进行层级划分:
(1)基础阅读:《望岳》《春望》《月夜忆舍弟》《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2)拓展阅读:《羌村三首》《石壕吏》《客至》《秋兴八首(其七)》《秋兴八首(其八)》。
(3)挑战阅读:《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2.背景材料
杜甫一生与唐王朝盛衰命运交织在一起,不管是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还是山河破碎的安史之乱都深深镌刻在他的心中,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晚年多病等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杜甫。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把整个时代的历史和自身的经历都写进了诗歌里,因此我们只有了解杜甫人生的种种经历,才能真正欣赏他的诗。[4]而学生想要真正理解杜甫的诗歌,“知人论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本专题倡导学生按要求、按版本借阅或购买杜甫相关人物传记等书目,如冯至的《杜甫传》、莫砺锋的《杜甫评传》、萧涤非的《杜甫研究》或其他作者撰写的杜甫专著等。其中笔者建议全班学生拥有一本统一的杜甫专著(如冯至的《杜甫传》),以此作为精读杜甫诗歌的辅助性材料,系统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及不同时期杜甫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从而深入认识杜甫、理解杜甫诗歌,帮助学生在追寻作者之志、作品之意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观点、见解。
3.鉴赏解读
搜集、整合杜甫专题相关鉴赏解读类的学习资料,比如相关注解读本、针对某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评析的相关论文、不同学者对杜甫及其诗歌的不同解读或评述等。这类文章通常视角独特、观点新奇,在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作者个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令人耳目一新。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图书馆借阅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章或论文资料,辨析他人的观点,整合众人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专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杜甫专题相关鉴赏解读类的材料有很多,比如闻一多的《唐诗杂论》、俞平伯的《杜甫诗歌鉴赏辞典》、叶嘉莹的《叶嘉莹说杜甫诗》、周倩的《论杜甫的漂泊意识》、邓德润的《论杜甫蜀中诗的功名意识及其超越》、周智文的《运用比较法赏析〈春望〉和〈望岳〉》、刘婷的《遭际实可叹,深情更动人——杜甫〈羌村三首〉赏析》、迟乃鹏的《还〈石壕吏〉中老翁和石壕吏两个人物的历史本来面目》、毛素文的《“沉而不郁,悲而不伤”——对杜甫〈秋兴八首〉中的沉郁顿挫诗风的体验》、张玉明的《时空交错 情景交融——杜甫〈登高〉结构艺术美赏析》等。在反复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寻找相似点和差异性,并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想法,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厚度,提高专题阅读与鉴赏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且这个四方面的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是对以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表述。专题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趋势,是体现模块课程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应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来对专题教学目标进行设定。
1.语言建构与应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背诵“基础阅读”中的杜甫诗歌;(2)积累并运用“拓展阅读”及“挑战阅读”中杜甫不同时期代表作中独具表现力、生命力的名句,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自己喜欢的杜甫名篇;(3)了解杜甫生平经历,把握杜甫诗歌语言平和、形象、精练的特点,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主要风格;(4)了解杜甫在声律、炼字炼句、对仗等方面的艺术成就,感受古典诗歌特有的魅力,最终能够独立完成诗歌鉴赏并尝试进行创作。
2.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1)灵活搜集、筛选杜甫生平、代表作及相关鉴赏评论性资料,并进行整合与分析;(2)学习并借鉴杜甫诗歌鉴赏类、评论性文章,触类旁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3)根据《杜甫传》的相关内容,自行绘制杜甫漫游行迹图,并在行迹图上标注好地点、时间、重大历史事件及杜甫相关诗歌作品;(4)按阶段将所选杜甫诗歌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概括出杜甫诗歌的特点及其变化,体会生活环境与杜甫诗风转变的关系;(5)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任务,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杜甫各个阶段的代表作,进一步了解杜甫成为“诗圣”、其诗成为“诗史”的原因;(2)通过联想与想象,鉴赏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感受其中辽阔深远的意境;(3)学习杜甫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及其炼字炼句的妙处,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4)能从多方面体验和感知杜甫诗歌语言、风格及思想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并进行简短诗评的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1)通过了解杜甫人生遭遇及其诗歌的创作,认识杜甫诗歌“以史入诗”和“以诗记史”的文史价值;(2)通过学习和走进杜甫,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杜甫作品的喜爱,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3)通过学习和走进杜甫,感受杜甫崇高的圣哲情怀及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热爱国家的情感;(4)体悟杜甫专题研读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杜甫专题教学过程历时较长,并且专题教学流程一般有四、五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杜甫专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专题教学的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的专题教学环节设计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此外,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并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情况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能力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当然,不管是杜甫专题教学的整体目标,还是专题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目标,抑或是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其并非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与传统单篇杜甫诗歌教学不同,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征。
“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5]而“学习任务群”提倡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因此,专题教学自然也追求多层次且有针对性的发展。杜甫专题教学目标应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方面进行设定。而语文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专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体现统整的理念,即涵盖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个四方面内容之间又各有侧重点,因此专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体现出多层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有针对性,不能模棱两可。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要指向明确、具体明晰,让学生一看到教学目标便知道要怎么做。因此,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情况,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目标设定,确保教学目标的多层性以及针对性,为后面杜甫专题教学的开展作铺垫。
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基础内容,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集中大量多视角的相关研究性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传统的单元单篇杜甫诗歌教学对于学生整体认识、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杜甫诗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内涵,并不一定具有同一性和相似性,并且教材中的杜甫选文集中于杜甫晚年诗歌作品,还不足以让学生对杜甫及其诗歌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因此,实施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再度开发。但这些教学材料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而是基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师生共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库”里挑选、集中、整合出与专题教学有关的、适合展开研究且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与诗歌之间的对话成为一种有方向、有目的的行为,使其真正为杜甫专题教学服务。
高中杜甫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和集中性,就是在重新整合中学语文中的教材杜甫诗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拓展不同时期的杜甫经典诗作,阅读相关杜甫传记,研读杜甫诗歌的相关鉴赏性文章等,从而形成以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主线,辅以杜甫其他相关资料的一个学习研究整体,最终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促进学生对杜甫及其诗歌的完整认识与深层体悟。
专题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一个专题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织管理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其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也获得了提升。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杜甫专题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语文教师统筹规划着整个专题教学进程,掌控着整个专题教学过程的节奏,在学生遇到困难、陷入瓶颈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其深入思考,从而让专题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专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杜甫专题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语文教材中单篇杜甫诗歌的学习,而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为基础,充分搜集、整合、利用课外杜甫相关资源。比如未选入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杜甫人物传记类著作、名家撰写的各类相关评论鉴赏类的文章以及网上各类视频、音频、图像等相关学习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则是指杜甫专题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实语文课堂中单维单向的“传递——接受”式学习模式,而是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构建起多维多向的“聚合——辐射”式的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模式。[6]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学习方式。此外,学生还可以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平台搜集学习资料,在课外、在家里处处留心高中语文杜甫专题学习,实现语文的跨学科式学习。
“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新课标给出的评价建议。[7]专题教学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专题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感知认识及其沟通合作、解决问题、语言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专题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情况,在真实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对其进行综合考察。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整合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杜甫专题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专题学习成果、专题体验活动等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在专题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比较灵活。
专题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倡导多元化,即不再把教师当成评价的唯一主体,而是号召学生、教师、家长、其他相关人员等共同参与到专题教学的评价中来,提倡学生自评,鼓励同伴互评,参考家长评价,从而利用不同主体的多方面反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深刻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内在关系。
注释:
[1][2][6]吴泓:《专题百问:教学实施中的行与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8 页,第12 页,第1页。
[3][4]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中华书局,2015年,第17 页,第65-66 页。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页,第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