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工程”助力提升我国县域胸痛救治水平

2022-09-17 06:58:32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胸痛县域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 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千县工程”要求进一步强化县医院胸痛中心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抢救和转运能力,保障县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千县工程’胸痛中心论坛”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期间成功举行,来自政府部门、胸痛中心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地县域医院的负责人等,围绕“千县工程”强化协同,提升县域胸痛中心诊疗服务能力,推动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在报告中说:“十四五”时期,县域城市发展规划对提升县域医疗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县域已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目前,“千县工程”已进入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第三阶段,主要围绕两个任务和四个方向开展工作,其中包括强化胸痛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以及构建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和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 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各地应认真落实县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发挥县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建立以胸痛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多中心协同运作体系,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救治能力;向上与高水平省市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打通优质医疗资源输送通道,最终实现县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方唯一教授说,胸痛中心建设对医院有“8 个提升”和“一个推动”作用。8 个提升作用分别是:提升了对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救治能力,门诊急诊医生对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误诊和漏诊率大幅度降低,STEMI患者救治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提升了全院多学科协作(MDT)能力,急诊、心内科、心外科、导管室、介入团队、超声诊断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学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联动,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高效的救治和最优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获益。 提升了单病种质控的意识, 通过对15 项质控指标和4 项数据管理要求的实时监控,STEMI 患者救治时间节点的管理将成为常态,让“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 提升了与院前急救的协同救治能力,通过与120 系统和120 人员的联系以及与急救点的联系,提升了医院的急救能力和形象,通过对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树立了医院的急性胸痛救治能力的正面形象。 此外,胸痛中心建设还有力于提升全院全员对于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认识;提升服务意识和效率;提升医疗成员单位之间的密切协作;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推动危重患者救治平台建设。

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介绍了“千县工程”胸痛中心的建设要求。“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胸痛中心建设条件、业务技术要求、组织管理保障、质控指标、能力评估指标五大方面,规划了“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建设的各类要求,助力实现2025年全国至少1000 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向定成教授强调,在组织管理保障方面不同于既往胸痛中心建设工,“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在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成立胸痛中心工作组,协调区域内行政资源,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的建立与高效运转, 全面实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动、信息畅通的急性胸痛县乡村一体化救治体系新局面。

我国海域两大盆地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长。与上世纪后期珠江口盆地领先相反,本世纪初渤海的增储上产明显超过珠江口并使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在全国的排名中居第三位,略低于鄂尔多斯、松辽,而略高于相邻的渤海湾陆上。

冰雪旅游产业是冰雪产业发展的主体。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冰雪资源和区位条件,主打“滑雪+温泉+森林”的长白山、“雾凇+滑雪+温泉”的吉林市以及“滑雪+冰雪雕塑”的长春市,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在2016年中国十大冰雪旅游城市及目的地评选中,长春市位列第二名,吉林市位列第九;长白山景区被评选为十大热门冰雪旅游景区第二位,冬季最受欢迎温泉度假村第一位;吉林市雾凇岛、长白山景区和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都进入了十大美誉冰雪旅游景区前五名。[3]2017年春节黄金周,吉林省共接待游客1067.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7亿元;2018年吉林省冰雪旅游收入估算超过900亿元。

方唯一教授介绍,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经过11年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中国特色模式。目前全国范围胸痛中心建设数量超过5300 家,29 批次累计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达到2096 家,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数量超过6300 家,已形成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全国344 个地市、州、地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县域覆盖率达到96%以上。

构建区域内一体化救治体系

荆州市中心医院梅京松教授说,我国急性胸痛患者救治仍面临诸多挑战,而院前、院内、院后管理是干预的重要环节。区域一体化模式可以打通胸痛救治全流程,完善院前院中院后管理,但院后患者疾病复发风险较高,仍需积极检测各项指标,尤其是高风险患者。 便携式远程12 导心电图监测是胸痛患者的重要监测手段,可有效帮助诊断前移, 方便数据储存和传输,帮助胸痛中心进行有效院外管理,适合患者院外自我监测,区域“心电一张网”有助提升基层医生心电图识别能力。 杨丽霞教授说,急性冠脉综合征往往具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及时的心电检测和诊断服务有助快速发现并及时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建立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把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检测设备覆盖到乡镇一级卫生机构, 覆盖到百姓身边,便于群众发病时能够及时就诊,康复出院能够及时随访。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由调研问卷收集整理而得。农户样本的抽样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人员深入农户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自由回答、两项回答、多项选择、赋值评价等方法,在被调查农户作答后,收回问卷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本次调查于2018年2—3月份进行,共向河南省18个地市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03份。

苏晞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县乡村一体化救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县域医院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能力略显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设备和药物,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不足, 救治能力低,条件较落后, 疾病科普工作不到位,县乡村之间信息化交流渠道不通畅,缺乏连续性、持久性、有效的院间双向诊疗机制。

苏晞教授说,“胸痛救治单元”是建立区域县乡村一体化救治体系的关键抓手,同时要在县域积极推动落地“心电一张网”工程,建立下级医院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关系、急症救治新模式与慢病管理和监测体系、 上下联动的帮扶关系,建立疾病专科医联体和上下一体的心血管教育体系,全面打造县域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要围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包括心电图机设备、医保政策等基础诊疗设备和药物覆盖,延伸推广各地胸痛中心建设的优秀经验,结合不同疾病特征和救治关节环节,建立区域内县乡村一体化救治体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格局。

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零医院心内科杨丽霞教授说,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健康优先原则。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 亿人,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心血管疾病救治医疗资源投入呈暴发式增长,以我国心脏介入病例数为例,从1998年的5000 例增长到2020年超过96 万例,防控形势严峻。 杨丽霞教授说,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患者占到了很大比例,但首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处理一些自行来院就医的胸痛患者时,存在快速识别并转运急性胸痛患者能力不足的情况,造成治疗时机延误。 因此,及时把握心肌梗死发的黄金120 分钟, 第一时间拨打120 急救电话送往附近的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进行就医,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1.动物模型创建:合格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1只,随机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16只消毒外鼻,在鼻大翼软骨处行侧切,暴露下鼻甲,用刮匙在下鼻甲鼻中隔面及鼻腔外侧壁由后往前以相同力度搔刮8次,损伤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注意勿伤及软骨。将兔皮肤常规缝合[3],双侧鼻腔同法处理。

针对在“千县工程”框架下如何强化区域协同救治模式,推动实现县域医院心内科服务高质量发展,黄二丹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合作战略,聚焦问题,形成合作目标并明确合作期限与形式,同时做好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办法准备;二、规范合作框架,不管是大医院与县医院签约还是大医院科室对县医院签约,都需要规范合作框架和合作范围;三、明确标准,包括针对区域救治体系的建设标准、管理标准、双方能力标准以及转诊标准等;四、强化信息对接,在保障医患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孤岛, 打通区域内现有信息库接口,实现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信息共享;五、完善利益机制,明确区域协同救治中的利益问题,通过完善的利益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六、细化人才培养,开展线上培训、远程带教、线下进修以及专家下沉会诊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跑赢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在发言中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明确要求要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县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出席论坛的多位来自县域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分享了他们所在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并就如何提升“千县工程”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质量提出建议。临清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薛涛说,县医院院长应主动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交流,在政府支持下以“心电一张网”为抓手,提升基层医院能力,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薛涛副院长分享了临清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并强调医院一把手工程是动力之源,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促赋能无限,通过患者和上下级医院的多方共赢实现同频共振发展。宁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涛认为,从管理层面看推动“心电一张网”受益的不仅是胸痛中心, 还可以延伸覆盖至多中心,作为有形的“触角”赋能基层,提高医患沟通效率,进而提升救治效率。县域医院通过向基层铺设心电检查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在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有利于逐步提升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让广大县域基层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填补了乡村民众心电检查的空白, 让基层居民足不出户、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来自上级医院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诊疗服务。 张涛副院长强调,建设县域“心电一张网”对于及时明确基层胸痛患者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提高心梗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县域“心电一张网”

杨丽霞教授简要介绍了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经验。云南省共有794 家医疗机构,其中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有39 家, 二级综合医院145 家,但不同医院间存在心血管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省级、市级、地级州等大型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开展的心血管介入技术也基本与全国同步,如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以复杂冠心病介入、心电生理和起搏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先进技术,而基层及县级医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杨丽霞教授说, 在云南省卫健委的全力支持下,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云南省有214 家医院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站注册并申报,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138 家(其中标准版33 家,基层版105 家),认证总数在全国排位第四,百万常住人口胸痛中心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基层版胸痛中心医院105 家,排名全国第一。 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设每年为近15万名云南当地急性胸痛患者提供了高效而规范的救治,累计救治胸痛患者56 万例, 其中高危急性胸痛患者16 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 万,UA 患者4.3 万,主动脉夹层患者0.6 万,肺动脉栓塞患者0.2 万且每年救治的例数仍在持续增长。

宝丰县人民医院院长郭首学介绍说, 通过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宝丰县当地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并实现 “心电一张网”覆盖,同时依托县域紧密医共体, 大力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明显提升了心梗救治效率。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6年11月,是辽宁省鞍山市首家通过认证的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涵盖了全县乡镇卫生院,通过构建“心电一张网”,给村卫生室配备心电设备,实现了心电信息远程化管理,同时组建了4 家胸痛救治单元,形成了多级联动的高效协同救治网络,以期保证急性胸痛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科学救治,最大限度减少致死致残事件的发生。

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就如何建立区域内县乡村一体化救治体系发表了演讲。

加强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我国几乎每个县都建有中医医院,在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同期召开的“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论坛”上,与会代表就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展开研讨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各级中医医院胸痛救治发展,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建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王显教授说,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是当代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高度重视下,各级中医医院积极参与胸痛中心建设,胸痛中心注册量和认证数量明显提升,但是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推进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需要行政卫生管理部门发力、医院管理部门改变理念和基层管理部门高度配合,通过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推动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十四五” 期间是国家分级诊疗建成的关键节点,各级中医医院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实现胸痛中心建设基本全覆盖的突破。

向定成教授提出,中医医院建设胸痛中心要解决好五个关键的“卡脖子”问题。一是中西医对急救理念的认识差距,这是最关键的问题,解决好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中西医结合问题,就要做好培训、互学、互通。二是急性胸痛专业急救能力问题,可通过加强培训及典型病例分析、邀请西医专家参与决策指导和“心电一张网”建设增进中西医融合。 三是急诊归口管理问题,要将所有急诊患者归口到急诊科分诊台作为首次医疗接触点,同时加强急诊分诊能力。四是医院全员参与问题。五是对于中医医院是否需要增加质控指标,中国胸痛中心中医医院工作委员要通过增进交流互通,达成共识。定成教授强调,解决好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和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尤其要做好对院长的培训。向定成教授表示相信,解决好了“卡脖子”问题,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5)苗木选择。首选嫁接苗,其次是扦插苗,要求品种纯正,1年生枝有4~5个饱满芽,剪口粗度>0.7 cm,根系良好,根长>20 cm,根数>6条,无损伤,无病虫。

表7显示了职前教师在“空气质量问题”与其教学设计方案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对于职前数学教师来说,“空气质量问题”各小题与其教学设计方案的成绩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P<0.05),这表明职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案上得到的分数越高,其在“空气质量问题”中的得分也越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教学设计方案较好的职前教师,其对教学设计内容的数学本质的把握也较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怀敏教授认为,要立足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不足的现实情况,强调中医医院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祖国医学的重大使命, 对于重大疾病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既要做好中医辨证施治,又要找出有规律性且灵活的方案作为考查标准,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关怀敏教授介绍,《中国胸痛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是一份专供中医医院系统化、 规范化培训ACS 现代诊疗的学习手册,为中医辩证施治的协同发挥规定了框架,从而保证更好地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战略部署。《共识》为我国中医医院ACS 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指导性方案,也为西医院ACS 的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郑朝阳教授介绍,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政策推动和支持下,广东省胸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建设单位位列全国头位,通过认证数全国第三。 虽然广东省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认证数居于全国前列,但胸痛中心建设速度较缓慢, 仍有37%的中医医院未启动建设、25%建设缓慢或停滞,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郑朝阳教授认为,推进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一要启动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创建工作,积极融入本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二要分层分级加快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三要建立专家团队与分片包干指导工作机制;四要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工作。通过制定详细可行的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动计划、 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广东省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千县工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明确了参与“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县医院,标志着“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启动。在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千县工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成立仪式上分享了“千县工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背景、 愿景和重要价值,对于医务人员尤其是县域医务人员的从业热情给予认可和感谢,同时提出了对“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期待。

霍勇教授介绍说, 在2021年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简称《工作方案》)中,就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的积极成果, 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出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具体目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临床服务、急诊急救体系、资源共享和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四大方面建设20 个中心, 以此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扩容下沉, 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工作方案》明确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根据工作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各省份推荐并确定了参与“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县医院名单。

霍勇教授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县医院功能定位,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 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促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 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其中以胸痛中心为代表的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对数据结构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流感病毒序列数据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和CDS(编码区)三个实体组成。由于一个核酸序列可能被翻译成多条蛋白质序列,所以核酸和蛋白质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而蛋白质和CDS则是一一对应关系。

霍勇教授表示,中国县级医院服务覆盖人口9 亿多,占全国居民总数70%以上, 这些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条件事关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千县工程”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域医疗机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做县域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中国胸痛中心将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工作要求,助力“千县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县域医院帮扶和提升工作,推动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 未来,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千县工程”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将持续推动“千县工程”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落实,助力进一步提升“千县工程”医院胸痛救治能力。 方唯一教授表示,未来中国胸痛中心将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落实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的十大任务;通过提高质量、深化体系、全流程管理、 科研产出等四个方向的15 项具体措施, 建立中国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胸痛中心将继续落实再认证及常态化质控工作, 确保胸痛中心建设质量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规范的医疗服务。 推动胸痛救治体系向纵深发展,加速构建高效、快速、广覆盖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 (封面图为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胸痛县域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唐县中医医院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4:04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