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考

2022-09-17 06:44:32王倩倩谢晓芳高艺元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妇产科育人

王倩倩 谢晓芳 高艺元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护理学系,山东菏泽 27400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是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仅局限于高超医术, 而且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 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人文关怀或者患者心理预期与实际就医结果存在偏差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对德才兼备、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医学生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 因此,医学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新环境的需要。 医学类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 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者仁心的精神,做到提高医术的同时,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1 妇产科护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理、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是具有人文关怀特色的一门学科。妇产科护理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她们需要呵护和人文关怀,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护理人员在医院群体中占比最大,其职业素养关乎护患关系,影响医院质量。 我国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科人才。传统课堂更注重知识及技能传授,缺乏德育元素的融入,学生在实训课中操作生硬,人文关怀不到位,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按照医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充分挖掘思政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输注医者仁心、厚德博爱、敬佑生命等精神,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救死扶伤职业信念,争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医护人员。

2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状况

2.1 构建“全方位、全课型、全过程”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模式

经过实践探索,妇产科护理学已构建“全方位、全课型、全过程”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模式(图1)。 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论渗透,思想疏导,实践强化;因势利导,授之以渔”等育人理念,结合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及教学内容特点明确思政融入点,多点融合构成章节思政育人主题,点线结合构成课程思政育人主题,形成点线面层层递进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针对两类课型不同的思政育人功能和实施角度进行系统化设计,构筑体现课型特点、各课型相互协同支撑的全课型思政育人体系。全过程体现在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设计相应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思政融入点和融入路径, 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针对性、亲和力和成效性。

图1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2.2 明确章节及课程思政育人主题

结合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护理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及内容特点明确各章节思政育人主题(表1),凝练出“厚德博爱、精业笃行、敬佑生命、守护希望”课程思政育人主题,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表1 章节课程思政育人主题

2.3 深入挖掘妇产科护理学中蕴含的思政素材

充分挖掘与妇产科护理学内容相关的思政素材,将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进行盐与水的有机结合,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整门课程的教学及实践中。 比如,第一次课绪论介绍妇产科发展史时,可引入妇产科领域领军人物林巧稚, 林老去世前一天接生了6 个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 林老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给患者最及时、最贴切的关怀,其人品、职业生涯、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是最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范本。林巧稚事迹的引入,使学生感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树立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使命。 再如,在讲述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子宫功能时, 引入中国首例添宫宝宝于2019年在西京医院诞生,使学生感受我国医学工作者勇于创新、团队合作、精益求精、守护希望的职业素养。依次设计各章节课程思政融入方案(表2),使理论知识和思政素材自然融合,无缝对接,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

表2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2.4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于2020年获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该课程实施思政教学后,针对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制定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28%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妇产科护理技能,63%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和正确的三观。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使抽象的专业课丰满、形象、有温度,改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博爱之心,如在实训课四步触诊、新生儿洗澡中,虽然面对模拟人,但人文关怀依然做得很到位。此外,调查实习同学妇产科实习情况发现,大部分面对女性尤其是孕产妇都关爱倍加, 孕期产检、住院护理及出院宣教等做得十分细致,用实际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责任。

3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开展的条件

3.1 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

专业课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增强思政育人理念是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根本保证。 教师可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注时事动态、参加课程思政专题报告及课程思政研讨会、研读课程思政优秀文章等, 使课程思政深入心中,成为共识。 此外,教师需牢记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将育人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强关心、回馈、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实现全方位育人,做知行合一四有好教师。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共同坚持“一课一育人理念,一课一思政主题,一课一教学方案”,将思政素材融入课堂,让学生知识积累与综合素质提升同频共振。

3.2 优化教学大纲和教案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和思政的简单叠加, 不能机械地将思政素材插入课堂教学, 而是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实际工作, 将思政素材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环节,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思考、设计与优化。 首先是优化教学大纲,针对教学目的和任务增加思政育人目标,明确规定课程育人功能,将培养学生厚德博爱、精业笃行、敬佑生命、守护希望、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融入每一章节。 其次是优化教案,所有章节教案都列出具体思政切入点、融合内容及方案、教学方式及时间安排,掌控教学全过程的同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素材无缝对接、相互辉映,引发学生共鸣,滋润学生心灵,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以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将挖掘的思政素材进行探讨、交流,完善了教学大纲和教案。

3.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强化,既保持课程性质、本位,又挖掘德育元素,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素材间接融入课堂授课,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探索欲望,培养职业素养。 以PBL 教学法为例,在学习产后出血之前,导入产后出血典型案例,让同学们阅读案例,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自主探究产后出血的原因、症状、体征、治疗及护理措施,然后教师再分析、点评和总结,最后播放《生门》中产妇因凶险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医护人员抢救全过程。通过上述教学设计,使枯燥的专业知识以有趣的案例展现,启迪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临床思维,并借助真实临床工作场景, 让学生感受仁心仁术、团队合作的职业精神。

4 小结

课程思政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化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通过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优化教学大纲和教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式,已初步完成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但思政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 还需进一步挖掘思政素材、建设典型思政案例库、完善教学设计、更新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护理学妇产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