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枫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人不仅在茶叶的种植与冲泡方面做足了研究,对泡茶所用的茶壶更是格外关注,因此中国的陶瓷茶壶制造业始终充满活力。紫砂壶是众多传统陶瓷茶壶中的佼佼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款式众多,是中国陶器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天方提梁壶》运用了六方造型结构与提梁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形制古典。泥绘装饰将紫砂壶工艺与中国古典绘画相融合,集中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表现力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作用,是表达作品文化意蕴的重要部分。本文由提梁壶的发展说起,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具体阐述作品的工艺特征与文化意蕴。
传统陶瓷茶壶的把手通常镶嵌在壶嘴对侧的壶身侧壁上,称之为“端把”。比如紫砂壶鼻祖“供春壶”,再比如经典的“曼生十八式”中的各式茶壶均为端把形态。而提梁则是位于壶身上方,两端镶嵌在壶肩部或侧壁之上,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在此基础上又具千万般变化,使用时只需轻轻一提,十分方便,尤其是对于体积较大的壶来说,提梁是非常实用的。
提梁壶并不是在紫砂壶艺术中才被创造出来的,这一壶式早在宋朝便已诞生,且具有独特的文化感,因为提梁壶是由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所设计的。“传说之中,苏东坡创制提梁壶的灵感来自于书童手中的灯笼。灯笼大的一个茶壶,安装在侧面的壶把无法承重,况且烹茶的时候可能烫手。苏东坡想到了房屋内部的大梁,有左右两根柱子撑住,这就是提梁壶壶把的原型了。”[1]由于提梁实用性强,能够增强作品的空间效果,形态多变,后世紫砂制壶工匠也相当重视,大彬提梁、玉壁提梁、此乐提梁等均是经典的提梁壶作品,可见提梁壶的蓬勃发展。
《天方提梁壶》的泥料呈紫檀色,古典大气,能够代表紫砂壶的泥料特征。所谓“天方”,指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典的宇宙观念与审美格局,创作者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六方造型。壶身顶窄而底宽,但差异并不明显,细微的变化依然能让作品有脚踏实地之感,沉稳庄重,壶体纵向的细微变化显示出创作工艺的精准。筒身的部分有明显的六个面,中间一面较长,两个侧面较小且完全一致,作品结构均衡,从顶面观之,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结构特征。壶身中的棱、面、角特征明显,明快俊秀,这是六方壶的典型特征。壶身底部有六角镶嵌底座,结构感更强,使壶底部的设计不会太过单薄。壶身顶面平整,上有六方壶颈部,层次分明。六方壶盖与壶颈部完美嵌合,分毫不差,做工精美。壶盖中央镶嵌的是一枚圆钮,而圆钮下部带有六方底座,圆钮的表面则带有浅浅的筋纹,恰好将壶钮分为六个面,筋纹与壶盖、壶颈部以及壶身上的棱是一一对应的,这便要求创作者要精准控制各部分的比例,才能保证作品中线条的整洁感。弯流垂直镶嵌在壶身一侧,为四方造型,走势上则柔和自如,做到了方圆统一。提梁位于壶身上方,整体轮廓即线条为方形,提梁上部两角圆润,更适合人们使用。提梁与壶身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在空间上提升了作品的视觉高度,挺拔正直。
壶身上的泥绘装饰是作品更具个性的部分。创作者借鉴了中国古典绘画的笔法与布局,运用于壶中,一老者坐于地上,衣着简朴,表情生动,怀抱一树木,横贯壶身,老者一手托腮,似若有所思。这幅画装饰的色彩清淡且鲜明,洋溢着朴素、自然的气息,其中的细节处理得相当精细,展现了泥绘工艺的水准,作品的工艺价值也因此提升,紫砂壶工艺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具体展示。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它的工艺、造型以及各种装饰上。”[2]此壶的“天圆”在于各结构的流利,每一个部分无论圆与方都具有流畅感,是创作者丰富工艺经验的体现。而“地方”则代表着正直、踏实,正如壶身与提梁所体现的那样。泥绘装饰体现了中国人善于思考和“慎独”的一面。这些部分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作品丰富的文化意蕴,中华民族精神和紫砂壶创作的工匠精神已经融入至工艺和审美观念当中,与壶之间并不是机械地黏合,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让人们在精湛的壶艺世界当中领会作品的丰富价值。
本文首先阐述了提梁壶这一款式的意义,之后对《天方提梁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了其在泥料、造型、提梁以及装饰上所体现出的特点,并对作品的文化意蕴进行剖析,指出了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自然融合。在文化大背景之下,根据紫砂壶艺术的历史特点,文化性是紫砂壶艺术魅力的重要构成,而如何运用工艺将文化与紫砂壶完美融合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