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通讯员 李佳 曹鑫
“近期,很多居民反馈巷子里的晾晒区少,晾晒难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挖掘一块闲置区域作为公共晾晒区域。”“我知道有一块闲置区域。”“我可以来帮协调联系。”
粉墙黛瓦边,姑苏古巷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原来是平江街道内的“板凳议事会”正在开展讨论。这一刻,古巷“朋友圈”又热闹了起来。人大代表、社区书记、古巷“民星”、海棠先锋等围坐在井边,正在为不久前居民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提出的“急难愁盼”出谋划策。
近日,平江路上又一个民主议事阵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居民们纷纷帮忙“照顾”着现场……
或许你想象不到,平江路边最早的民主议事阵地,在古井边。井边,是老苏州人最爱的地方。2015年以来,在姑苏区人大代表、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的主持和协调下,“古井老井保护三部曲”有序推进,并对社区24口古井进行维护、清淤及文化内涵的深挖,重启了老苏州专宠的议事阵地,成立了“井文化宣传”行动支部。
2020年,钮家巷社区联合大儒巷社区、历史街区社区还原了“板凳议事会”,将群众的问题带到现场,大家拿着板凳围坐在一起,讨论商议,实施“民事、民意、民决、民办”,发挥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2021年,在居民反映晾晒问题解决的同时,民主议事阵地再升级,打造居民家门口的议事阵地,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主动性。
古城区老年居民较多,姑苏区人大平江街道工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大部分老年人不擅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积极探索建立古巷里的线下“朋友圈”,及时发现“新鲜事”,主动解决“老难题”,邻里之间感情越来越亲密,交流越来越顺畅。
“悬桥巷60号大院立面改造已经完成,感谢各位居民及时提出意见和需求。”近日,大儒巷社区的冯家豪又帮着社区忙前忙后地召开了“板凳议事会”。作为大儒巷社区第九支部的一名党员,冯家豪自觉地担任起了古巷“联络员”,时刻关心着辖区居民的所想所急,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帮助居民反馈问题,协调邻里关系,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名古巷“民星”。
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巷“朋友圈”里,人大代表联手圈内“民星”,为辖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和安全保障提供便利。古城街口巷间窨井盖多,电动自行车经过常常会产生噪音,热心居民黄祖德对症下药,发明了“静音装置”,用500多个橡胶垫免费为社区街面解决井盖噪音问题。持有高级电工证的退休居民宋豫,多年来自发为独居老人们免费换灯泡,提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疫情防控期间,平江路上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常常不戴口罩,居民周静英化身“三严阿姨”,主动用苏州话和普通话录制“双语”疫情防控提示语,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古巷“朋友圈”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平江街道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实现了在党组织引领下,人大代表参与、居民自治与多方共治良性循环,在协调配合中走向善治,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居民民主自治合法合规。
“张书记,我每天都来这里看进度呢,您放心吧。”住在钮家巷11号的金阿姨一边笑着,一边拉着社区书记张英缨的手,表示自己会“盯着”巷子里石砖安全美缝施工进度。
在不久前的社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金阿姨提出了钮家巷路面的石砖空隙大,容易绊倒行人的问题。随后,古巷“朋友圈”在钮家巷召开了议事会,共同商议如何在保留古巷韵味下保证居民出行安全的问题,人大代表牵线古建,社区书记、古巷“民星”出谋划策,海棠先锋走访调研。不久,石砖安全美缝项目开始实施,钮家巷东侧已完成一小部分。
公共花坛守护、石砖安全美缝、悬桥巷60号大院改造……近年来,平江街道持续探索人大代表民情直通车,建立古巷“朋友圈”,以“板凳议事会”“追光议事会”等方式,依托“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平台,不断升级民主议事阵地,广听民意、善纳民智,深入实施“民事、民意、民决、民办”,推动“民生工程”转化成“民心工程”。
“‘朋友圈’要始终坚持人大代表全程参与,通过居民提出需求,共同探索方法,部门链接资源,协调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胡红卫表示。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平江街道将继续拓展古巷“朋友圈”,聚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意愿,“圈”出居民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