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晨曲
—— 一座钢厂和一个城市的故事

2022-09-15 07:03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薛国峰
国企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晨曲包钢高炉

综合报道/本刊见习主笔 薛国峰

一个遥远塞外水旱码头、一个茫茫戈壁交通要冲、一个风吹草低后的皮毛集散地……历史长河中,农业、牧业、商业都曾充斥这里的过往,但从未有过工业的影子。直到一次科学考察,一座钢厂和一个城市的故事开始演绎。

这里,换了人间。

激情燃烧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中国地质工作者丁道衡在包头白云鄂博主峰首次发现了裸露的铁矿石。经进一步地质勘探,确定这里有着储量巨大的铁矿资源。

在当时,这就意味着包头有了炼铁炼钢的可能,一座大型工业化城市或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然而,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包头并没有等来改变命运的契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包头的钢铁传奇才真正开启。

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中,我国提出要建设三大钢铁中心,并综合多方面因素,决定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

自此,黄河环绕、矿产丰富的包头终于进入到专家的视野。

当时的包头,万里沙海,狂风席卷,一眼望去是无边的萧瑟与荒蛮。最终,位于昆都仑河河畔的宋家壕被专家认定为最佳建设厂址。1954年6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批准包头钢铁公司在此正式建厂。

钢花绽放在钢城,盛名走出了草原。草原晨曲依然传唱,生生不息

包钢第一代建设者们用一砖一瓦、一锄一镐,在沙地荒原种下了钢铁城希望的种子。然而,需要面对的困难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当时,包头原本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要建设一个大型钢铁中心,财力、物力、人力都远远不够。

特别是在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开启建设后,人才、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项目建设一度停滞不前。

关键时刻,中央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保证重点 支援包钢》的社论。“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支援包钢建设的热潮。

包钢所需的车刀、铣刀等工具有1200多种,一项工程的施工就需要成千上万件的器材工具。为此,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湖南等地的相关部门都积极提供帮助,来自22个省55个市的300多家企业也给予了全力支援。每天平均就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

《解放日报》在1959年的一篇报道,就生动地反映了全国支援包钢的情形。“3月11日,上海铁路局打破常规,将一台55千瓦的立式电动机不经中途转运,从上海直接运往包头,支援包钢建设的急迫需要。这台规格特殊的电动机,是上海电机厂专门抽调工人为包钢突击生产的。当时上海许多工厂都像上海电机厂一样,集中力量为包钢赶制大批辅机和零件。几乎每天都有成批的工业器材,由上海运往包钢。”

华北局等党政机关的管理干部、鞍钢的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了人烟稀少、黄沙弥漫的包头市,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就这样,青山脚下,昆河岸边,炼钢用的高炉和平炉逐渐耸立云天,钢铁厂和器械制造厂开始成型。春战风沙,夏斗酷暑,冬搏严寒,8万建设大军既建成了一个大型钢铁厂,也打造了一个现代化钢铁工业新城。

赫赫包钢

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年时间。它的建成投产,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为了庆祝包钢一号高炉成功建成,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包钢,亲自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剪彩典礼结束后,周总理还登上十多米高的炉台,向欢呼的各族群众挥手致意,并发表讲话,赞扬包钢人在戈壁荒漠上建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高炉。

“总理后来就进了高炉值班室,并说‘这么大的现代化的高炉,你们可要把它管理好啊。’听了之后我们挺激动,因为全国没有这么大的高炉,包钢是第一家。觉得在这高炉上工作,就是累点也心情舒坦”,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包钢退休工人徐守信依旧按捺不住激动之情。

钢花飞扬,包钢开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1971年7月,包钢试轧出第一批245×10毫米无缝钢管,结束了我国不产大口径无缝钢管的历史;

1976年、1984年,试轧成功每米60公斤钢轨和每米75公斤钢轨,开创了我国生产此类钢轨的先河;

1998年6月,成功研发出我国每米75公斤铌稀土轨……

包钢的钢铁,不只是满足普通的工业生产所需,还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证。“一五”期间,随着包钢一起落地包头的,还有内蒙古第一、第二机械集团等重兵器生产企业。来自包钢的钢铁,为这些军工企业提供了最坚实的钢铁原材料保障。

以坦克为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坦克工业处于“零”的状态。外国专家断言,新中国自己制造主战坦克至少需要20年。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国庆十周年之际,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主战坦克就雄赳赳、气昂昂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1963年,董必武同志参观包钢时写下诗句“钢铁于国,工业化基。赫赫包钢,开创甚奇”,盛赞包钢开创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奇迹。

钢铁大街

如果你今天来到包头,钢铁大街是必不可少的“打卡地”。作为包头市标志性街道,它一度是全中国最宽的街道,有“中国西部第一大街”“内蒙古长安街”的美誉。

关于大街的名称由来,包头人会娓娓道来: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产出了第一炉铁水,也产出了矿渣。由于白云鄂博矿天然含有大量稀土元素,所以包钢的矿渣中也具有大量的稀土元素,而稀土是制作各种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将矿渣中的稀土元素提炼出来的能力。而有日本商人提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矿渣,甚至用当时对中国来说极为珍贵的大米来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将包钢产出的第一批矿渣全部铺在这条正在建设的“城市之脊”下面,鼓励后人奋进创新。这条8公里长的城市主干道也被正式命名为“钢铁大街”。

拥有世界级的稀土矿产资源让包钢拥有了更加独特的优势。其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闻名的资源宝库,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除抓好钢铁主业外,稀土成为集团另一大支柱产业,包钢逐步形成以稀土资源为基础、冶炼分离为核心、新材料领域为重点、终端应用为拓展方向的产业结构,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条。稀土选矿、冶炼分离产能产量全球第一;稀土五大功能材料产业实现全覆盖,磁性、抛光材料产能均居世界首位,是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效益最好的行业头部企业。

如今的包钢,稀土技术早已纯熟,甚至成为了在国际上稀土产品标准的制定者。其独有的“稀土钢”生产出的材料拥有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耐低温性、韧性及抗拉拔性,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并远销欧美等60个国家和地区。

晨曲回响

至今,包钢已走过了六十余载春秋。那首《草原晨曲》里所希冀的“烟囱林立破云霄,百花绕厂房。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已成为现实。而这首《草原晨曲》的词作者玛拉沁夫,就曾是8万包钢建设大军的一员。

1958年,已在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任职的玛拉沁夫只身来到包头,成为一名包钢工人。当年11月,他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任务:拍一部反映包钢建设的电影,向国庆10周年献礼。在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精神的激励下, 玛拉沁夫很快创作出电影剧本和歌曲《草原晨曲》。

很快,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当年全国各地的火车都是伴随着这首节奏欢快的旋律开动的。

而在今天,这首《草原晨曲》描绘的钢厂已经不仅响彻中国,更通过优质的产品,走向世界。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美国记者连发两条推文展示北京冬奥列车,受到海外网友广泛点赞。他所乘坐的京张高铁所用钢轨,99%来自包钢。

至此,这个“钢铁之子”走过了从一炉铁到百种钢的锻造之路、从地下到太空的稀土之旅。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上三分之二的钢轨,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上的无缝钢管以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和“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的稀土产品,均烙有包钢深深的印记。

在中老铁路、中俄东线天然气输送管道、埃及苏伊士运河塞得港、德国本土大众汽车制造厂中……包钢的身影都闪烁其中。包钢集团1000多万吨“稀土钢”出口68个国家和地区、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钢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盛放。

钢花绽放在钢城,盛名走出了草原。草原晨曲依然传唱,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晨曲包钢高炉
绘画龙河晨曲
5100m3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钢筋混凝土柱外包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包钢万腾钢铁公司大方坯连铸机热试成功
高炉前
晨曲
刘桂花油画作品
乡夏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