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碧霞,饶 欣
(湖北商贸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物流领域产生了很多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之相应的是对物流专业型人才有了大量的需求,而高校是物流人才的主要培养地和输出地,这就对高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适应市场变革,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而翻转课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完成传统课堂教授的新知识的过程,课堂上再通过小组讨论、任务分配、上台展示等方式对预习内容做进一步深化学习,课后再进行总结。简单来讲,就是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以往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速地掌握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地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以下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后,课前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将线上方式和线下方式结合起来开展,同时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遵循8020原则,即80%的知识点是基础知识点,20%的知识点是提升或综合知识点,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查阅一定数量的资料才能完成。
2.1.1 线上课前预习
线上学习平台有很多,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有学习通、中国大学生慕课、智慧课堂、雨课堂等,老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自己依据各个章节知识点录制的微视频或者直接选用线上平台提供的优秀教学课程资源包,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课程知识点,还可以自制趣味性较强的flash小动画或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这个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另外,还可以分阶段设置课程学习任务点,并在任务点中穿插课程小测验,对学生预习过程进行考核计分,这也为后期期末平时成绩汇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1.2 线下课前预习
线下的预习形式除了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还会给出知识点对应的任务清单(表1),这些任务清单就属于8020中20%综合知识点的范畴,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清单,需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掌握一定的数据;有些知识点甚至需要学生去做相应的社会调查才能完成,如服装企业的库存为什么居高不下这样的任务。当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这部分知识点,也可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还需要举一反三,列举出社会生活中的对应情况,这样才能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融会贯通。
表1 线下课前预习部分任务清单
课前预习的好坏关系到翻转课堂能否顺利实施,为了吸引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在线上发布的微视频、小动画等应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这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新的、更有竞争力的教学创新方式和信息化手段。
翻转课堂的课堂讲解活动也要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而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上台演讲、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表2),不管是以上哪种方式,都需要选出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班级氛围和活跃度不同,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有高有低,不管是哪个班级,总有一些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同学,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利用比较有趣的形式选择出参与活动的同学,邀请他们大方展示自己。如通过学习通、希沃课堂等自带的抢答、选人形式开展,也可自行开发一些选人的方式,笔者就自己制作了一个选人的演示文稿,每个被选中的学号下面都有一个有趣的表情包,每次选人的时候学生都非常兴奋。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选人,如当天衣服颜色相同的、姓氏相同的、学号间隔的等,学生每次都很期待授课教师选人的方式,这样也就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表2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部分形式
在开展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有些教师认为,翻转课堂只是简单地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开展翻转课堂时流于形式,课前预习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教材或课本上的知识点,并未设置与知识点相关的任务点,或者有的虽然设置了任务点,但是任务点过于简单,学生在课本上就可以找到任务单上问题的答案,无须查阅其他资料,这就导致预习时间短,在课中进行课堂互动时,学生只了解概念,延伸知识一问三不知,教师只有重新讲解课程知识,这就与翻转课堂的初衷相违背了。这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对翻转课堂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组织环节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
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做得好,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科研任务重、备课压力大,导致无暇学习更有用的现代教育信息手段,那信息化就成为了阻碍教师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的屏障,尤其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讲,这种劣势更加明显。在课前预习阶段,为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计好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教师会用、能用信息化技术,同时,还要能够对学生的预习过程做到有效监控和数据化测评。
另外,从学生角度来说,有些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高,无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求的自主学习任务,课后也不与老师积极沟通,积累了太多的难点和疑点,这将会使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预习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影响后续的教学环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20年,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该比赛主要关注的就是教师的教学创新活动,大力推进智慧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学工作,这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给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一颗定心丸”。
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许多知识点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对于难以理解的、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若能将教学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和作用,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授课教师利用RALC软件带领学生实时设计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边设计边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就记住了立体仓库的构成要素,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还会提出很多问题;在讲解物流领域的一些黑科技如VR等时,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将网络资源进行剪辑后播放给学生看,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讲解物流领域的条码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识别各类不同的条码,还要求他们利用条码制作软件制作条码。这些操作都让静态的知识动了起来,学生学习乐在其中,教师讲授如鱼得水。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下达的任务清单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完成的,由于这些工作是在非课堂时间完成的,教师无法掌控预习的过程,有部分学生会直接将任务清单内容发布在网络上或者在网络上搜寻答案,寻求网络帮助,在笔者发布的课前任务单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就使得在课前预习部分所做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大部分都是通过手机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因此对手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教师要求学生记录的部分直接用手机拍摄保存,课堂讨论时要求思考的部分也用手机搜索,课后对于所学知识完全没有印象,课后作业一团糟,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在课堂环节中,借着互动的机会,拿着手机玩游戏、看剧集,与老师缺乏真正的互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法国龚古尔兄弟在《资本》中说:“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说明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自律性较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前、课中、课后各项任务都积极参与,各个任务点都完成得非常出色;第二类学生是自律性较差的一部分,为了获取平时成绩,只完成课程任务点的观看,对于小组讨论等团队活动存在敷衍行为,越学越没劲,越看越不懂,最后干脆放弃了,并由此对翻转课堂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翻转课堂实施效果较差;第三类学生介于上述两类学生之间,这部分学生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在完成较难的任务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对教师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类型的、不同难度的任务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翻转课堂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对老师加强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为了保证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要认真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给每个人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同时,要抓住翻转课堂的机会,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在共同学习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