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语晴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厕所革命”提出了系列要求。2017年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即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对此,各地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改厕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部分地区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工程质量不高、农民参与度低、改厕形式主义等问题,影响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弱化国家政策与基层落实之间的张力,真正将改厕工作落到实处成了需要思考的时代问题,而剖析农村厕所革命的运作机制对于破解这一现实困境有一定意义。
1.1 行政动员机制。行政动员脱胎于组织动员。所谓组织动员指为达到一定的动员目的,动员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进行层层发动的动员方法,一般通过行政主导、制度规范、组织控制等手段来实现。本文将行政动员界定为对干部的层层动员,主要表现为利用政治属性来形成强大的行政推动力。中国政治体制下的厕所革命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在全国开展。2017年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安徽省旋即传达中央指示,在市县专门建立改厕办或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改厕工作。按照省里部署,F市的改厕工作在基层主要由县级作为抓手推进,县改厕办制定相关改厕要求后,作为工作任务下发给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则进一步落实到行政村一级,具体施行。这一时期既是政治任务的层层落实,也是一种行政动员。动员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改厕必要性的宣传,从县到乡镇、到村层层召开会议,帮助党员干部树立起开展厕所革命的意识,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第二阶段强调对改厕工作进行指标考核,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考核指标包括对改厕完成期限进行一定要求,同时对改厕完成率、厕所建造质量等进行考核。在F市Y县的改厕中,县级政府会对改厕完成率高、改厕质量好的乡镇进行精神性奖励,即在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对工作推行落后的乡镇负责人进行督促和批评。动员通过行政命令,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这一精神性奖励和政治性督促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推进厕所革命的效率。
1.2 宣传动员机制
1.2.1 党员先行。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先行,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由于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改厕始终面临着群众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行为的阻滞,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认为改厕没有必要,或者对厕所建在房屋内感到不适,心理上难以接受,因而,动员群众改厕较为困难,此时党员先行带头改厕很必要。F市Y镇改厕初期除了采取传统的入户宣传、公告宣传等形式,同时村干部及党员带头改厕。党员干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接受现代卫生观念,不断深化对改厕工作必要性的认识,率先推倒自家旧式旱厕,建造无害化厕所。村内一位老党员反映,“一开始大家都不太愿意建厕所,主要是怕麻烦,不理解国家这项民生工作的好处,那我就做个表率,党员冲在前面,先把我家的厕所推了,让大家看看新的厕所盖出来有多干净。”随着村内党员家纷纷建起水厕,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新式厕所的干净、卫生,从而由党员先行带动群众积极报名参与改厕。
1.2.2 典型示范。开展榜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重点工作的优良传统,典型示范在宣传厕所革命时起着重要作用。F市厕所革命推行前期主要在部分地区试点,探索改厕经验,通过试点探索改厕的最优方式,避免改厕工作中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F市Y县选取三个乡镇最先开展厕所革命,同时在三个乡镇中选择示范村。2017年,F市L村作为贫困村,率先被选为厕所革命试点村,第一批进行改厕。最先由乡镇政府出资在村内建造一处样板式厕所,给予群众直观的感受,使得群众切实感受到卫生厕所的舒适度,增强改厕的意愿。2017~2018年是L村厕所革命的关键阶段,在不断探索提升改厕的过程中,L村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当地多个乡镇前往村内考察学习改厕经验,最终实现厕所革命的全区域化。厕所革命中的典型示范以建设厕所革命示范村和样板式厕所的方式积极动员群众,树立好的典型,增进群众的认知行为,激发群众改厕意愿。
1.2.3 关系网络。关系网络作为村民动员的重要基础,对宣传和推进改厕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会动员理论中,熟人社会代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代表着更多被动员或消解被动员的可能。在F市厕所革命中,社会关系网络发挥了促进作用。改厕初期,群众对改厕工作不理解,绝大多数群众采取观望的态度。这种观望的态度既是对抛弃传统如厕环境的犹疑,又是对现代化转型中新式卫生观念和行为的不适应。对于最难动员的老年人群体主要由村干部通过信任、面子、群体压力进行情理动员。在绝大多数人家都建造水冲式厕所之后,这类不愿意改厕的老年人往往被冠以“脏”的名声,老年人不想处于边缘地位,在群体压力之下参与改厕。其他群体则基于参照群体之间的相互比较与“攀比心理”,纷纷参与改厕。由于改厕使得大批村民获得了显在的实惠,逐渐由“要我改”慢慢发展成为“我要改”。
1.3 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保证厕所革命持续深入开展的关键之举。由于各单位和群众参与厕所革命的积极性有高有低,这就需要实施改厕成效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改厕的有效性和持久性。F市Y县新户厕建造方式有乡镇政府统一建造和村民自行建造两种。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村镇干部直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和改厕进度,以便及时解决改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一户一档案,并录入专门系统,为监督推进改厕提供支持,并对改厕前、改厕中、建成后的厕所进行拍照存档。最后乡镇对其进行验收,县级、市级多次进行抽查验收。同时通过第三方评估,制定验收合格标准,对不合格的厕所进行整改。对于整改户厕由村两委负责,设置整改期限,对存在问题的户厕进行摸排,统一解决户厕问题,整改后再次进行验收。对于厕所建成后的长期维护问题,主要由村委会负责。厕屋外贴有管护服务信息牌,对于厕屋出现问题和粪便清掏可直接联系村委会,村委会则会派专人进行维修、处理。然而,在现实中,一时的验收合格和服务并非能够保障厕所的长期使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将改厕作为政府兜底的工作,因而需要进一步动员转变群众思想,激发其主动性,担负起自身对于厕所使用和维护的主体责任。
图1 农村厕所革命运作机制建构模型
2.1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提升群众参与主动性。人的关系是物质利益关系的产物。社会动员就是诉诸利益以驱动行动的过程,只有将动员主体与动员对象的利益紧密联系,揭示并实现动员对象的利益,才能通过示范、说服、教育等动员手段推动共同行动,实现动员主体的目的。在宣传改厕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群众进行改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普及,如减少粪便中病原体引发的寄生虫病、痢疾等疾病,使群众意识到非卫生厕所对自身健康产生的潜在隐患。另一方面,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量,由于建造厕所需要由村民承担部分资金,在改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诉求,做到信息公开、资金公开。此外,需要提升村民在改厕中的参与度和自主性,乡镇将改厕自主权下放至村两委,改厕的资金由村民来决定如何规划、使用。一方面有利于达到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改厕的方案在最大程度切合本地实际。
2.2 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厕所革命表面上并非难事,然而彻底治理、持续维系却需要长期不断完善、改进。这也就意味着领导者很难在短期内做出瞩目的成绩,从而使得做事之人产生懈怠。因而,领导者的大局意识,切实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之心尤为重要。乡镇干部在落实改厕工作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改厕的效果。在落实改厕工作时,是否只是将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是否真正重视改厕工作,是否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利益置于首位,这些都关系到厕所革命的成效和群众对基层政府的公信力。从改厕前期宣传动员村民积极改厕,到改厕过程中认真切实解决改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再到改厕后厕所维护等工作,乡镇干部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厕所革命的效果和各级领导者的部署、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对于推进厕所革命还需要对干部进行思想动员,明确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增强政治信念,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2.3 利用新媒体宣传农村厕所革命。当前,新媒体在动员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厕所革命的宣传亦可得到充分体现。基于农村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建设专门账号,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同时宣传改厕成功的正面案例。固然一些地区在推行厕所革命中存在着改厕形式主义、厕所质量不合格等现象,然而媒体不能夸大其负面性,应强调厕所革命这件利民的民生大事。同时,各地方应积极宣传本地区改厕典范,向外界传授改厕经验,从而使不同地区能够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方案。不可否认,人们对于厕所的观念,对于改厕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确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基于“分类”原理的污秽洁净观念并没有被基于“卫生”科学原理的污秽洁净观念所取代,因此人们对厕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和对餐厅、客厅的重视程度相提并论[4]。换言之,人们应当改变传统的对厕所的“脏”的观念,对厕所问题不是回避或使其只占据生活中的极小部分,而是应当建立一种基于卫生和健康的观念,从心底上改变厕所没必要改的认知。而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新媒体和新的宣传形式将会加速这一观念转变。
从本质上说,农村厕所革命其实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按照现代化理论,这种转型需要内部与外部的合力推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背景下,厕所革命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推进,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已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部分地区仍需要进行厕所革命。作为补齐民生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厕所革命的推行需要动员干部、动员群众,在工作中考虑群众切实利益,增强群众自主性,避免改厕过程中群众的沉默性对抗和应付性参与,从而规避国家投入资源的低效,充分发挥政策的实际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灵活多样的动员方式,模范榜样的典型示范,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将改厕落到实处,使得农村厕所革命的成果惠及农民群众,实现农民“获得”向“获得感”的转变,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