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医院资产管理优化建议

2022-09-15 06:02李小男潘乔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财会学习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可行性资产管理

李小男 潘乔晨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引言

2021年4月1日发布了《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738号),《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条管理脉络,就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管理基础事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是以资产作为管理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基于经济生命统筹考虑资产的投资规划、采购建设、管理使用和退出报废的全过程。《条例》的发布背景之一就是要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本文结合公立医院实际的管理现状,沿着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足迹,直指四个管理阶段的“痛点”,分析资产管理的关键点,给出优化建议,切实落实《条例》文件精神。

一、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的公布资料,全国三级医院近2600家,其中浙江省有超过130家的三级医院,其中三级甲等近70家单位。通过近2年的“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自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三级公立医院大巡查发现,个别公立医院还存在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投资规划阶段管理现状

投资规划是资产形成的起点,该阶段的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不科学,容易造成资金直接损失、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收益低下情况发生。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权责划分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很多医院配备了专职的固定资产会计,设置了资产管理岗位,且固定资产分科室管理,但大多数医院没有实质性的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缺乏,大多兼职其他工作,未充分履行管理职责。各单位在编制年度资产配置预算的过程中,存在资产申报随意、可行性论证管理不足的现状:首先,需求部门在年度资产配置预算申报过程中,容易出现“拍脑袋”的现象,资产的申购未考虑业务规划、使用绩效,不主动与管理科室探讨可行性,一味地“拿来主义”或“偏听偏信”,盲目的编制可行性论证。其次,管理部门可行性论证审核流于形式,论证审核无组织、论证维度设置不健全、论证结果不科学是现象较普遍。

(二)采购建设阶段管理现状

公立医院资产购置过程的实施依据是省市的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以及医院的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医院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在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贸然采购先进设备,造成很多功能无法充分利用,设备投资回报效率低,进而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大额购置资金的使用一般都是通过政府采购来实施的,我们通常说的政府采购目录外,采购限额以内的资金,一般指小额购置资金的使用则根据单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实施。采购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监督、巡查的重点关注环节,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内部采购制度缺失、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组织不力、化整为零、缺乏内部监督、合同管理不到位的“症结”却较为普遍,给利益输送提供了“养分”。

(三)管理使用阶段管理现状

资产的使用阶段从资产验收入库开始,结束于资产报废或调拨申请,通常指资产实物管理过程。实物管理是从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对资产实施管理和维护,资产实物流转的同时伴随着价值的变化。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以货币形式反映资源、数量体现的价值,还应该体现在资产使用效率、效益分析和运行管理上。的确,比如高校、大型医院资产数量大、类型多,因资产使用、管理甚至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工作能效低,导致实物管理不力、业财融合管理能力不足比较普遍,通常体现在忽视资产采购验收、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资产流转记录不完整、资产账实不符、资产闲置、出租出借管理不规范、缺乏资产使用绩效分析等情况,容易出现资产使用管理失控现象。

(四)退出报废阶段管理现状

资产处置阶段从使用部门提出报废或调拨申请开始,直到资产价值消亡为止。从调查来看,资产处置较为普遍的问题在于资产报废申请未经技术部门审核、到期就报废、长期不办理报废手续等情况。

二、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优化建议

(一)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首先,通过提早谋划,实现项目储备,借助信息化赋能,提高工作效率,破解论证时间不充分现状。建议单位可在本年度预算下达后,就开始启动下年度项目预算的预报和论证工作;建议各单位建立预算项目储备库,已进行过论证的项目先行纳入项目库,年度预算项目优先考虑储备库项目;建议各单位借用无纸化管理,通过推行线上审批、资产赋码、扫码办公、定位盘点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通过健全多维度资产配置论证指标体系,多部门协作,破解论证维度不健全现状。建议各单位根据行业特点,联合相关业务科室,考虑需求类型、支撑条件、单位储备、目标产品、绩效、资金来源等几个维度,制订多维度的资产配置论证体系,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配置资产使用低效情况。

从医疗设备投入使用所需的基础条件分析先要考虑“支撑条件”,比如是否已具备技术人员的操作资质,使用该项医疗设备所需的医疗技术是否通过医院技术准入审核和院感评估,设备投入使用所需水、电、场地要求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否与相关部门前期确认,购买的设备及材料收费是否有对应的医疗收费等问题,都是影响所购资产能否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的基础,同时也是论证该设备是否具备购买条件的首要依据;从资产采购目的出发可设置三个“需求类型”:长期规划需求、履行社会职责需求、学科及技术发展的需求,这三层次的需要基本已经涵盖了公立医院采购的各项目的,不同的采购目的适用不同的预期效益;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资产储备”和“预期效益”两个维度来考虑需购资产的使用能效,通过摸排现有资产的存量和使用情况及比对使用标准,通过判断需购资产是否存在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情形,来进一步论证增购同类资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资产使用的预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则是判断需购资产是否高效运转的最直接的依据,通常可通过使用频次、取得收入、完成预定目标等来评估;当然,我们在设置可行性论证需求指标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财务、采购等部门的管理需求,比如设置“经费来源”“产品调研”等维度,如图1所示。

图1 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多维论证体系图

最后,通过内部专家库自建、按需聘请外聘专家,落实工作责任,来提升论证质量,破解论证不科学现状。建议重视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育,通过打造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充实单位内部专家库,胜任日常的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工作;建议重大、特殊项目外聘专家开展项目论证,确保论证结果的专业性;建议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绩效考核、建立追责机制来确保资产配置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切实有序、有效开展。

总之,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以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为抓手,把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入口关,是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的关键。

(二)坚持资产管理与采购规范化相结合

首先,修缮项目结合长期规划,善于应用统计分析,加强流程监督管理,来破解化整为零、分标等不规范现状。每年度各省市会公布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规避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及内部的采购规范,建设修缮项目和日常采购项目上容易出现项目分标情况。单位的修缮项目应该根据单位长期规划,充分论证,统一布局,避免缺项漏项;日常采购项目,可以通过年度数据统计分析,合理评估采购金额,采购分类,避免同一类别项目多份执行合同现象;加强流程监督管理,避免采购部门为规避分散采购或公开招标,自行拆解项目,造成违规采购。

其次,通过规范内部采购,充分市场调研,多科协作提高标书质量,内控监督保驾护航,来破解采购流程不规范现状。单位自行采购应根据内部采购制度执行,并做好流程规范;提倡通过产品遴选等方式,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和产品规格配置;建议资产需求部门、相关业务部门、采购部门充分沟通,商榷技术标设定,不要“拿来主义”;重视采购的产品验收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应标一致性;通过加强采购内控管理,监督部门全程参与采购过程,避免违纪行为。

最后,通过制定制度规范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合同信息化建设,破解合同管理不到位现状。通过制定单位内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洽谈、会签、变更、违约、合同收支、归档等流程,做好合同全过程管理;明确合同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避免失管现象;通过合同信息化建设,实现合同模板定义、会签流程信息化、合同到期智能预警、合同收支提醒等功能提升内控管理质量和效率,改善合同条款不完整、签订时间倒挂、收付款不及时等合同管理问题。

总之,只有规范采购流程、严控合同质量,才能实现资产配置的规范化、效率化、效益化。

(三)坚持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首先,通过明确管理职责,资产唯一码管理,财务监督贯穿全周期,数字化建设促提质增效,来破解单位资产实物管理不力现状。通过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负责人、实物保管负责人以及资产流转路径,落实管理部门和个人职责;资产管理部门在取得实物资产时,应切实做好验收和入库工作,固定资产采用唯一码管理,唯一码贯穿到入库、领用、调拨、维修、报废各环节;实物报废时,资产管理部门应按需组织院内外专家对待报废资产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报废;财务要起到监督作用,在付款审核环节应关注采购流程规范和验收入库环节,参与资产实物盘点,做好盘点结果分析与报告,在报废环节,关注报废流程;资产管理应探索数字化应用,通过流程信息化、移动办公、资产定位管理等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其次,通过资产绩效差异报告应用,提升全员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管理能力,来破解业财融合管理能力不足现状。各单位应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员,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单独资产管理部门及运营部门,应在资产配置和资产使用做有效的论证和分析,并通过预期绩效和实际绩效比对,形成差异报告,作为履职评价、资源分配、晋升任用等的依据。单位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加强培训、制度宣教、落实责任等方式,提升全员资产管理意识,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走出会计核算的“自留地”,使业财融合、运营管理成为财务人员的新目标。

(四)坚持资产管理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

数字化改革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对应关系和双向传导感应机制,将现实世界的改革行动实时反映到数字世界,数字世界的改革能传导到现实世界。数字化改革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力,用更低的成本去解决以前的问题,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和风险。可见,数字化改革不仅提高了能效、强化了风险控制,还延伸了管理的触角。利用数字化建设推进单位内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核算一体融合,是我们目前推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资产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建设规划接轨程度,体现了业财融合深度和广度。

公立医院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多个管理阶段均可运用数字化工具,通过系统集成,提高能效。在资产的建设计划阶段,资产申报可与资产预算管理系统、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交互,智能获取相关信息,整个采购计划的申报及可行性论证过程脱离手工传递过程,实现线上审批。在资产的采购建设阶段,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系统交互,实现合同预算控制、合同审签、执行、备案信息化管理。管理使用阶段和退出报废阶段,线上可充分利用唯一资产码进行资产追溯管理,从资产入库、验收、维修、校验、调拨、盘点、处置实现一码管理。

(五)坚持资产管理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相结合

资产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个环节,应该以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作为目标,要以发展性、创造性的角度开展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能力支持。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包括但不该局限于财务管理人员,医院的采购、资产、基建、设备、总务等部门也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作为一名专业型人员,我们常常在专业能力提升上不遗余力,却忽视了工作的协同性和创造性,经济管理人员的自我革新能力和复合性知识的提升往往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天花板,也将影响了单位资产管理最终成效。

结语

在现有经济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积极应对,要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只有坚持以科学的资产可行性论证为抓手,把好资产配置的“入口关”,抓好资产配置的源头,通过资产管理关口前移,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资金高效使用。所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视角下,投资规划阶段的决策是购置资产是否能够产生高效的社会及经济价值的关键,科学的资产可行性论证则是投资规划阶段的决策依据,是整个周期管理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可行性资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报告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