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疼是爱(外二篇)

2022-09-15 05:11吴忠刘
福建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寒山青花瓷青花

吴忠刘

前些年某日被人请吃,席近尾声时,上了道小酥饼。咬了一口,只觉牙间“咯噔”一下,我以为咬到了铁屑,奔卫生间对镜一剔,不料后臼齿崩下半边来,“当”的一声掉入洗脸盆,径直滚进了下水道。

回家后,兴许是有感而发,我便写了则微博:“今晚被请吃,半颗牙掉下来,跟随我四十年,分手时居然也不跟我道别一声,想来很是伤感!”怎能不让人伤感呢?掉了半颗牙,我离“残废”算也不远了——“废”虽不至于,“残”却是确凿无疑的!几日来,牙齿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我以为,人的器官里最奇怪的莫过于牙。人之一生,能长出两次的好像唯有牙齿:幼年一次,是乳牙;少年一次,始称“智牙”——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甚至老年时又生出一次。而人之将年,牙齿又先其他器官一步离我们而去。更为奇特的是它虽算骨之一类——质地坚硬,但中间又包含着最为敏感的神经元,“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有时连心脏病也会表现为牙疼症状。

记不得从何时开始,自己被大人强行要求每天早上刷牙。我想,这恐怕也是全世界最为一致的“晨练”了。小时候读的课本里,就有关于刷牙重要性的道理,什么“上下左右全刷到,天天刷,牙齿好”。据分析,刷牙的功课其实应放在晚间来做才更合理,甚至要“三三制”更科学——每天三餐之后刷一次,每次刷满三分钟。唉!刷牙如今已复杂成一门深奥的科学。

难以考证,古人对待牙齿是不是也这等爱惜?是不是也终日捣鼓着如何刷牙、护牙?在可见的戏曲、诗文、典故当中,描画、记述古人各种生活场景的甚多,却从未见过有关刷牙的。据我所知,牙膏是近现代才有的玩意儿。古人之短寿是否与没刷牙、不爱护牙齿有关?我觉得不尽然!

关于牙齿的典故就多了!“唇亡齿寒”,强调了唇齿相依的道理。“拾人牙慧”,讽刺一个人整天学别人说话,这里的牙齿代表了言语上的智慧。老聃对孔夫子说“舌软牙硬,但牙齿不在了舌头却还在”,那是他对为人处世的顿悟。在俗语“打落牙齿往肚里吞”里,牙齿是屈辱、打击的象征。齐景公甘当孩子座下“孺子牛”,被儿子拉下的那牙齿,充分表白了父爱的心甘情愿。

最贴切不过的,莫过于将牙齿与男女之爱连在一起。电影《爱情牙齿》里,女主人公经常夸自己男友的一颗虎牙“真漂亮”,分手时,男的就将这颗虎牙拔下来作为赠礼送她,并说:“唯有疼痛才能让我记住你。”现实生活中,台湾耕莘医院的一名医生就亲眼见过一个男孩,将好端端的一颗牙拔下来寄给女友,以表白自己“没齿不忘”的情谊——爱到这份上,真够深情也真够无奈!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牙齿头发皆为父母精血所化,弥足珍贵,但凡不到情之绝处,断不肯轻易主动赠人,更不用说糟蹋、遗弃了!

古人有结发夫妻和断发绝情之说,但头发不一样,断了也还可以长出,其生长是一个渐进过程。而牙齿的掉落却是一瞬间的事,且在一般人的身上,基本上不再有长出来的可能。牙齿不是在生长时而是大多在其受损伤时脱落的:开始可能是喝了某一口热汤、吃一小块冰,觉得被谁挑了一下神经线,牙根狠狠地酸了一下;或许是某天早上刷牙,突然发现牙龈流血了。龇牙咧嘴对镜检查,终于找出一个龋齿小洞,虽然也很用情,忍痛寻求治疗,只能暂时无事,但或长或短的时间后,像我这颗牙或崩或掉,终归是挽留不住的!

对于掉牙,我老家有这样的习俗:如果是上颌牙,就扔到上厅的房顶;下颌牙呢,则扔到下厅的房顶。否则,据说以后——于小孩子是新牙,于大人就是下辈子的牙,就会错位不齐。这个说法很形象,细细推究,不外是通过这等仪式吓唬小孩及时报告,好让大人对孩子的成长多加关注。从长远看,小孩子掉牙算是一桩喜事。因为乳牙掉了之后,必然新长出恒牙,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旧”之所以“去”,是因为它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给“新”牙腾出空间来。至于大人掉的牙,是对于主人的谢幕,提醒主人,要注意身体机能开始衰退了!套用相声小品的话,“人还活着,牙没了”,真是让人感叹、悲伤。

掉牙的早晚,虽然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但医学更强调卫生保健。离开家门外出读师范时,我才知道还有人是在睡前刷牙的,说是这样牙间才不会发酵产生腐酸,损伤牙釉质。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我便开始有模有样地跟着刷了几天,过后有时太晚休息,就简单漱漱口,聊以抵账。哪怕后来妻子强行要求,我也仍是不了了之,至今依然如此。在十几年的生活习惯里,真是知易行难啊!

在我算来,为了健康长寿,一天刷牙3 次,一次3 分钟,一天分明花去9 分钟,按活80 年算计,一生要有180 天即近半年的时间在刷牙,真是过于浪费!况且前期坚持地投入,如果哪天自己碰上意外,断了身家性命,不就全然成为无用投资,打了水漂?况且,牙掉或不掉,虽然与讲卫生问题有关,但根本还在于人的精血旺不旺盛。如果心态摆正,心情好、气顺了,精血旺盛,“胃好,吃嘛嘛香”,我看牙肯定会好的。说不定老来之时,还能再长出一副好牙来!

我也有过一次牙根动摇之事。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和人家喝啤酒,趁着年轻气盛,学着用牙开瓶,“砰”的一声,酒瓶盖是打开了,后臼齿也松动了。我赶紧用力上下磕咬几次,那牙居然又被我重新固定上了,几天后愈合,直到现在!但这次不同,许是生活懒散、不讲卫生、不勤刷牙之故,许是确实到了机体退化的必然年龄,近而立之年的我掉了这半颗牙!当它一声“再见”都不说就离开时,我在镜子面前呆傻了足足有一分钟。

崩坏掉了半颗牙,口腔和心里都一时空洞洞的,很不习惯,舌头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来舔一舔,非常难受!但这样的难受只有我自己能感觉。不得已,我告诉妻子,并央求她陪我到医院去治理一下,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是简单做了护理,将那半颗剩牙磨平了边角,使其不再刺伤我柔软的“猪舌”。

磨平后的半颗牙温顺多了,我暂时不再想去治疗或镶套什么金属牙的事了。至于以后它会不会发炎、疼痛,我已不太在意。我知道即便今天不疼,明天也会疼;即便这里不疼,别处也会疼。既然多半的人一辈子都会因牙病而疼,心也就静下来,看开了去。况且如前面电影里的主人公所言的,“唯有疼痛才能让我记住”!

是的,“唯有疼痛才能让我记住”!既记住逝去的往昔,也提醒退化的现在,迎接即将消亡的将来。珍重!我那已掉的半颗牙!

青花

一日因缘到来,偶遇青花,我禁不住为之倾倒。

那日我到邮电局领百元稿费,旁边正是邮政书店,就想“以文换文”,随即看到《马未都谈收藏》,一套5 本,90 元。我信手翻翻,见言语轻松诙谐,有思想深度,且图文兼并,就带了一套回家。

即夜无事,认真研究。有两本论述瓷器,重点是青花,从宋元发端一直评说到清末民国,把来龙去脉、鲜明特色说得清清楚楚,不时穿插一些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以及马先生亲身经历的那些趣事。读来,让人进入一个青花世界……书上附有多幅照片,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仿佛实物,就在面前触手可摸。

那几日,女儿见我沉溺于青花之中,也被吸引了过来。她给我放了周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虽然我对“哼哼哈兮”的周杰伦很不以为然,但真没想到《青花瓷》的歌词,竟把中国古典诗意叙述得如此绝美!我决定逛一逛古玩市场,更近距离地欣赏一下美丽的青花瓷!

泉州古玩经营之地集中于两处,一个在县后街,另一个在文庙旁,两者仅一条路面之隔。休息日的午后,我带女儿先到县后街,进了几家店,发现经营青花瓷的很少,偶遇几件,连我也看得出质量上的低俗——因为自己不能鉴别,还不敢确认就是造假。

不死心,父女二人转到文庙,情形大同小异。正觉得有点失望,进一店,正见一中年男子捧一花瓶让店主帮忙“掌掌眼”鉴别——正是青花瓷!

我静待一旁,聆听两人的讨论。物主说,“这东西像是‘老物’(即上了年代的东西),但上下胎质细看还是有差别。”店主应答,“是这样!颜色很好图案也很美,上下的‘包浆’有点深浅不一。但如果说是拼接,瓶里却摸不到明显的接纹。真是参不透!”但见两人不时把花瓶相互传递过手,而后叩然作声,或用拇指力搓,间隔一段时间后,双方无语……

我有意讨教:“师傅,这花瓶是怎么看的?”

“掌眼”的师傅说:“看花色啦!”

我追问:“怎么看?”

他抬起头来瞄了我一眼,略带点嘲弄地答:“交钱,你就知道了。”我理解话意,意思是说,“你不懂,进入这行,必然要花一些冤枉钱才能懂得一些。”

那是当然!只有花大钱学来的知识才记得牢,理解深刻。

人们喜欢青花,首先是看上它外在的美,再深层地感悟其中蕴藏的历史。据说青花花色,每随制作年代之兴隆衰败而定:若是国泰兴盛,那么青花上的花色便是牡丹等富贵雍容的图案;若国家衰败,花色便显得凄美。国运昌盛,多画牡丹美人图;若国运衰败,则线条潦草、色调犯脏。

《马未都说收藏》中说道:“康熙青花在整个清朝,乃至到后来到民国,到现在,都被认为是清朝青花里最好的。”据说那时的青花,颜色鲜丽,很蓝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实物青花我没见过,单从图片看也不一定准,但细细对照,确有其事。而雍正青花有一种“淡描”——所谓淡描,就是一道一道地画。哪怕大片图案,颜色也不肯用涂,而是一道道地描、一遍遍地画,极力渲染那种细致的、柔和的美。这与雍正的性格就有点相似了!看来,青花瓷不仅可让人鉴史,还可识人。

也许书看多了太入迷,那几日里我连晚上都会梦见瓷器:路过某地,突然挖到(有时是遇到)很多古瓷碗瓷瓶,一件一件拿不完……有时在家乡小溪岸脚,有时是在哪段墙脚堆里,这些地点都是我潜意识里认为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

把梦说与家人听,他们都笑我痴了、着魔入迷了!喜欢一样东西或是一个人,能到入梦的境界,其实也是一种幸福。追求,毕竟是生活的态度,有时甚至是逃避生活的一种绝妙办法。当然我不是!和同事小庄交流这些,他极力推荐我到德化陶瓷博物馆看看。

过一个月后,适逢女儿放暑假,我们举家到了德化。在当地同事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德化陶瓷博物馆,甚至到一家有名的厂家生产线上看了。于我看来,德化瓷器虽然美轮美奂,可惜我攀求的青花却不在其长处之中。有几件,大抵因颜色黯淡或图案粗糙,抑或个人先入为主的心理,看起来终究有失“青花”二字之趣。我总认为因为泉州总归不是艺术上的大都市,之于青花,德化瓷不是官窑,生活化的成分多,而艺术性的少。看来,我想在泉州“捡漏”到好青花瓷,绝对是难上加难,可能是有缘而无分了!

某日,走路上班,过庄府巷,我看到一堵古厝斑驳的围墙,墙体上露出一块瓷片,居然是青花碗!它的碗底连一小片,图案虽然只有一小点,还是可见的,真是青花。本想抠下来,可惜那碗底嵌得太深,只好掰断那一小块的残片。到办公室,用清水洗净,图案颜色仍属青黑,透出一种时间久远的况味,也许这就是专业词语里所谓的“包浆”吧。晚上,我把这一小片摩挲了大半天的青花带回家,放进书橱的陶罐里,从此我也可以告诉别人,我也拥有“古董”青花瓷了。传说,“汝窑一片值千金”!

平常人看中的是古董的天价,我历来认为,古董的价钱是重要,但在其次,首要的是它能让人在把玩时,透过时空去想象(回忆)前人往事,品味岁月的沧桑感。譬如我家收藏了块青石砚台,那是家人在回农村那个家的路上“捡漏”的,从别人家的墙脚堆里发现的。青草石乃本地多产之物,这一方石砚虽然有些残缺,但制作也算是精致,看得出制作之人费了一番精力。在古代,富裕人家是万万不肯让自己的孩子用这等笨重之物,贫穷人家也好像没必要这般折腾。故我认为,此乃一户温饱人家,孩子读书要写字了,但家中没余钱买砚台,当石匠的父(兄)过意不去,就找了块边角青石料,用自己雕花刻石的手艺,花那么一两天时间,雕琢出这块“古董”级的青草石砚。谁料想,在逻辑推理之下,一方青石砚台倒得出一个故事:一个石匠师对自家儿子(或许是弟弟)的爱心表白!

从青花瓷碗言及青草石砚,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其实,每一件人工制品都是人类精神的境界、文明的结晶,可能都隐藏着一段民间方巷或名门世家的故事。只是这故事有时接入现实时,恐怕会有马未都的青花瓷器与我手头这小片青花瓷片之差别!

唉!何时自己才能拥有一件正品青花?

品僧诗

古往今来的诗文中,有一类最为奇特,那便是僧诗。

人们眼里之所谓高僧,不外是参透人间生死、禅悟万物生机之人。而其诗文,正是想借那寥寥数字,告诉芸芸众生一点什么感悟。所以,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便是最合宜的。

在我印象中,诗书乐俱佳的当推法号弘一的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首《送别》,让人愁绪万千、愁肠欲断,淡淡的忧伤,把我们送入一幅泛黄的宋朝古画,而意境中人就定格在离别的惆怅之中。

昨日翻阅手机,恰好读到一首僧诗,乃是唐朝僧人寒山所写的《众星罗列》:“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镜,挂在青天是我心。”无一字我们不认识,无一物我们不熟悉,但其中禅机,几人参透得了?

一颗颗星星如棋子排列,夜空显得异常幽深。欲沉未沉之月刚好停在山崖上,多像一盏点亮的孤灯。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迷茫、困惑,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一盏灯。只是大部分人得靠别人的灯指引,一小部分人自己就给自己点亮生命之灯。这灯不一定那么亮堂,甚至是飘浮不定,但一定不能熄灭。灯一旦熄灭,方向全无,也许这个人就偏离了方向。

寒山这僧人,其实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寒山拾得问对录》里有一段著名对话。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少年时曾读过这段名句,脑海里很有印象,对那种处事对人的态度极为欣赏。寒山、拾得二僧这一问一答,经典地诠释了中国人一向奉行的“温、良、恭、俭、让”。寒山问而拾得答,可见拾得悟道比较早比较高深。也许正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寒山才由此参透了禅机而得道。

悟道之后的寒山,也开始自带光环。“圆满光华不磨镜”,这又带出另一段公案。唐代高僧惠能有一首《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啊,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镜也并不是什么台。本来就虚无一物了,哪会染什么尘埃?而在寒山的《众星罗列》里,月亮光彩明丽、圆满如镜,不用打磨也晶莹剔透。在诗的最后,他霸气侧漏地说:那挂在青天上的,就是我的一颗心!把月亮比作一颗明净的心,确实非常富有诗意,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弘一法师就比较内敛、隐晦地表达这种心思,他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言简意赅的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既是对自己灵魂归安的欣慰,更是大智者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这一句死者反过来关怀生者的留言,也是使用了月亮的意象。

月色笼罩下的人间大地,历来为诗人们所爱所赞。之所以美丽迷人,中间的美学原理挺多元的,但其中定不乏月色的公平。盛夏白日里,对于处寒冬地僻的人而言,太阳是温暖的;而处温热之地的人却觉得它毒辣。至于星星就更不用提了,多一颗少一颗也没什么区别。只有月亮,大家认识比较一致。除了要干坏事的人,否则难见会责骂月光太多或太少,更不存在嫌其太热或太凉的。难怪通俗歌曲都唱道,“月亮代表我的心”。

重读寒山的“圆满光华不磨镜”,现实生活里不磨有形之镜的僧人,其实暗地里仍然常磨心镜。也许那样的月夜,更适合他们内观内醒,月之所对是其心,便有了“挂在青天是我心”的超脱,而世人泥俗囿欲,唯徒有以情愁逐月耳。

猜你喜欢
寒山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寒山化育一身诗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纯净的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