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姿 陈 雨 李 鹏 赵志娟 黄星群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021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打造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强化大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作用,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丰富竞赛形式和内容”。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基和孵化器,是将学生推向创业市场或者进行创业练兵的重要形式。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虽在各高校中逐渐形成,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孤立,融合度欠缺。2019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 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专创融合”已经成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的重要路径,因此,“专创融合”的理念也应该贯彻于创新创业大赛当中。
生物科学专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是这些行业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大赛与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相互配合能发挥出“1+1>2”的育人效果。因此,本研究将着重分析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参赛意愿、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生物科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大赛融合机制的完善、创新创业大赛育人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提供帮助。
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2月27日。
南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生共300名,其中包括85名大一学生,72名大二学生,47名大三学生,46名大四学生,50名已经毕业的学生,男性占了12.77%,女性占87.23%。回收有效问卷282份。
本研究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认知渠道、参与度、兴趣,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影响要素,对创新创业大赛存在问题和困难的看法等。通过问卷星生成电子调查问卷,将该问卷以网络为媒介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结果则由问卷星后台收集和整理。
1.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整体上看,不了解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选择“不了解,没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了解”选项的人数占了58.87%,而非常了解赛事的学生占少数,仅占6.38%。
2.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大赛的渠道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大赛的渠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则是由网络、社团招新传单等渠道了解创新创业大赛。总的来说,学校、学院的通知以及学长学姐、同学的信息传递是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要信息来源。
1.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度
生物科学专业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占比如表3 所示。从该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参加过”以及“没参加过”选项的学生比例较为接近。
2.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兴趣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兴趣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感兴趣并且如愿参与过赛事的学生占比仅为32.27%,而占54.61%的学生无论有无项目(团队),都对赛事充满兴趣,但却苦于“入赛无门”,不清楚如何参加比赛。
1.负向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因素
学生不打算参加比赛的原因调查结果如表5 所示。这个调查数据显示,能够影响大学生比赛参与度的因素主要是队友缺乏、对赛制缺乏了解以及缺乏信心和师资。
2.正向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条件
学生选择参加比赛的条件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影响学生参赛的因素中,专业导师以及同学、朋友的占比较大,说明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对队友和专业导师的需求很强烈。
1.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所倾向的创新创业大赛课题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想要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课题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倾向于参加学科领域课题的占比分别高于日常生活课题和社会发展课题的11.34%和12.76%,学生在学科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意向性较为明显,生物科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大赛融合切合学生的需求。
2.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及收获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及收获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学生参与赛事多数是出于锻炼创新能力、积累科研经验以及享受创新过程等目的,学生普遍认为参赛有多方面收获。
1.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大赛现存主要问题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大赛现存主要问题调查结果如表9 所示。这些数据显示,占比较大的主要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选择导师存在困难以及缺少项目后续延伸机制。
2.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遇到的困难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遇到的困难调查结果如表10 所示。自身能力不足,精力不够、与课程安排冲突,团队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以及缺乏经费是大学生在参赛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推进生物科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大赛融合机制的建构,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有效方式,学赛融通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升。调查发现,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不够了解,大一大二学生尤甚;其二,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认知较浅;其三,学生对本专业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性认知不足;其四,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度不够。实际上,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普遍认为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自身的帮助是比较多的,同时也渴望通过大赛锻炼创新能力、积累科研经验以及享受创新过程。但是对赛事缺乏认知、自身能力有限以及缺乏队友与导师等原因,导致学生参赛困难大,参赛积极性遭受打击,使其专业学习和“以赛促学”的步调不一致,更不用说将专业知识融入参赛中。促进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大赛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新创业大赛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平台,推动学生多参赛、多实践,提升大赛参与度,有助于学生在行动中有效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使其专业学习与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有效接轨。调查显示,生物科学专业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赛事感兴趣却不知如何参赛,其不打算参赛的原因中,对赛制、赛程不了解也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宣传力度不足是多数学生指出的大赛缺点。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大赛事宜,尤其是大一学生群体。因此,扩大创新创业大赛相关信息的宣传范围可引导学生顺利报名参加赛事。
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创新创业讲座的正向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大赛的认知。辅导员应积极传达大赛的相关事宜和学校通知,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大赛信息,扩大大赛信息的覆盖面;任课老师可将有关创新创业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熟悉创新创业大赛;增加创新创业讲座的频率,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地听讲座,为参赛积累经验。
二要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展示大赛的趣味性及教育性。与线下宣传相比,线上宣传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优点,线上宣传若以短视频等更有趣、更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进行,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中,不少人认为参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精力不足、和课程安排相冲突。这种困境来源于学生将创新创业大赛与专业学习相对立,认为是“一山不容二虎”,二者不可兼顾。事实上,生物科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关度非常高,所涉及的农、林、牧、渔、医药、食品、环保、园林等行业无一不需要创新创业能力的支撑,然而有68.79%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项目仅仅是比较相关,对此二者的相关性认知不足。因此,开设“专创融合”课程可帮助学生扭转对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关性的认知,更加透彻地理解创新创业概念,同时意识到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是挤压专业学习的时间与精力,而是推动专业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是课程目标应该含有创新创业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制定和课程实施的指南针,也是育人目标是否完成的衡量标准,居于育人过程的始与终。要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双管齐下,全面发展。“专创融合”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拥有价值创造的能力,也就是说,“专创融合”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中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挑战新角色。同时,“专创融合”也是教师制定的相关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也应该包含创新创业内容。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生物科学专业领域与创新创业领域的交叉点、结合点,并以此为生长点,催生出以专业能力为基点的创新创业必备精神与品质。另外,在以知识评价为主的生物科学专业评价中,注重“专创融合”课程评价体系的搭建,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同时,兼顾创业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养成的考查。
专业导师是影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因素。专业导师犹如主心骨,其正确的引导能确保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一是着重培养整合型创新创业师资。整合型创新创业师资是指通过参加校内外培训获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能力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构建以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为重心的专任教师弹性培养机制,是保证整合型创业师资供给的重要举措。学校对专业导师的弹性培训有利于总结已有经验,提升专业导师的指导技能和育人效率。对于新导师,创新创业指导培训可助其迅速适应创新创业大赛融合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提高相关效率与效果。对于有相关指导经验的导师,创新创业指导培训与交流使教师之间得以互相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同时也促使导师反思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取长补短,提升指导能力。
二是专业导师的指导应紧跟大赛的全程。在赛前准备阶段,导师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筛选,剔除不科学与不实际的选题与项目,同时对比赛计划、团队分工等事宜进行相关指导。在比赛阶段,导师的作用仍然很关键,导师是协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力量,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师生能力增长的过程。
除了指导老师,队友也是影响学生参赛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是顺利开展项目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条件。优质的队友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鼓励与学习。当代大学生社交圈较为单一,性格内向者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寝室,不利于学生广交朋友,应激励学生多多接触志同道合的队友以组建团队。帮助学生组建合适的项目组是提升其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度的关键。大赛参与度的提升能加快学生将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发展专业素质与创新创业素质。
一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引导学生组建项目组。导师了解所教学生的性情、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导师的引荐可高效促成项目组的组建,引导项目组良性发展,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二要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交流会,扩大学生交际范围。赛前组织带有趣味性的交流会,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激励已经参与过赛事的学生向未参赛的学生传授经验,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创造思想交流机会。在交流会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结识志趣相投、目标一致的队友,进而组建出健康且有执行力的团队。
“专创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加以融合并构建内在统一的、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构建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否则就如无根浮萍,难以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学生以专业知识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生长基点,在专业领域内尽情挥洒汗水,释放才能,发展创业精神与创业品质,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