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研究

2022-09-14 14:19孟雯雯仇利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孟雯雯,仇利克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云物大智”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数字贸易市场,数字贸易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这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急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立与数字外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内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建设还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与行业发展不同步、校企合作不深入以及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要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加强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

教育部于2020年批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各高职院校中该专业的建设相比其他专业而言起步较晚。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需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1]。笔者从国内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高职院校中选取了108所作为调研样本,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而且大部分都是基于原有的课程体系增设了1—3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尚未形成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部分院校采用了开设企业订单班的做法,将学生完全交给企业去培养。总体来说,无论从新增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还是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院校没有形成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省外贸发展的新格局,需要大量国际商贸流通领域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山东省青岛市,借助青岛市的外贸行业优势以及各类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众多的有利因素,于2012年就开始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2020年率先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并开始招生,首批招生206人。学院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立德树人,在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的建设背景下,打破专业界限,充分发挥校企双导师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中部分核心课程设置成专业群共享课程,发挥群内各个专业的优势,联合备课和授课,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综合外贸服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营销推广等岗位,培养熟悉进出口贸易、国际货物运输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规则的人才,使其能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推广业务。

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注重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协作搭建教学平台,专兼职教师混合式联合授课;借助教学平台开展生产性实训,企业提供供应链和岗位师傅;校企联合举办首届山东省跨境电商大赛等实战竞赛,提升师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价值塑造,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全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全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利益观、开放观,使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动态更新“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联合阿里巴巴、eBay等平台和行业龙头企业,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融入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升级,将岗位需求、课程体系、“1+X”证书、实战竞赛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实现“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以我院承办的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为载体,将大赛的实战运营项目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堂中实践、在竞赛中创新,政校行企组织跨境电子商务实战竞赛,由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提供运营账号,企业提供货源和导师,师生组队参与运营比赛,赛训一体,在实战中提高岗位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将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导入课堂,真正将教学、实习实训、实战竞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在一起。总结承办首届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大赛的经验,继续优化赛制和赛程,坚持依托行业办大赛。参赛期间,学生能够走进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边学习、边运营、边比赛,由企业导师负责培训和指导,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岗”: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4个主要工作岗位媒体设计岗、客户服务岗、平台运营岗、营销推广岗要求具备的专业技能来设置课程。

“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单项专业技能的分解并匹配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证”:明确列出满足岗位需求的若干个X证书——1+X跨境电子商务B2C数据运营证书、1+X跨境电子商务海外营销等,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赛”:融入山东省跨境电商大赛和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的内容,将大赛的实战项目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训实习和实战比赛,全面提升职业技能。

“创”: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形成学习、实训、竞赛、创业相结合的孵化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创业、在竞赛中创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岗位工作任务导入课堂,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引入到教学中,将教学、训练、竞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2]。

(二)构建“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跨境电子商务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升级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构建“岗课证赛创”五元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融合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进行“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设计,将课程改革作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从岗位工作过程需求出发,与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完善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以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专业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优化课程模块,教学团队继续探索分工协作、校企双导师联合授课等模式。

推动校际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实践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深度融合为特色,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学生自由组建项目组并协作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岗课证赛创”五元深度融合为指引,校企共同推进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岗位基础、岗位核心、岗位拓展、综合实践能力的层级递进,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顶岗实习五大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为根本,开发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2个课程模块,开设了“国际贸易基础”“跨境电子商务基础”等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开发了媒体设计、客户服务、平台运营、营销推广4个核心课程模块,按照能力的层级要求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视觉营销”“跨境电子商务B2C平台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策划”等核心课程,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岗位化、证书化;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拓展能力为突破,开发了1个专业拓展模块,充分整合企业的真实项目、兼职教师等资源,开设了“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实践课程;其中,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媒体设计岗、客户服务岗、平台运营岗和营销推广岗四个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按照模块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创业孵化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全面实施学分银行,建立职业技能证书与课程学分的互认机制、置换标准、累计制度等,促进1与X深度融合[3]。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对接职业标准,建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档案。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对接新批次的X证书,例如,媒体设计岗模块对接新媒体技术证书,客户服务岗模块对接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证书,平台运营岗模块对接跨境电子商务B2C数据运营证书,营销推广岗对接跨境电子商务海外营销证书,鼓励持证的学生参加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专业技能的再次提升,实现“岗课赛证创”五元深度融合。具体的融合方式如下。

1.课岗融通

以跨境电子商务的4个核心岗位 (媒体设计岗、客户服务岗、平台运营岗、营销推广岗)为主线分析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规范为目标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

2.课证融通

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B2C数据运营证书等4个X证书的基础上,新增跨境电子商务海外营销证书等3个X证书,全面实施课证融通,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学分的互认机制和兑换制度。

3.课赛融通

将大赛涉及的知识、技能、评价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大赛以实战运营为特点,赛程为半年,校企联合组队,企业提供资金和产品,学生在大三阶段可以报名参赛,经过多轮选拔之后择优组队,每位指导教师带领一个团队,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4.课创融通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成立公司或在企业组建运营团队,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三)打造高水平双师型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团队

与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团队教师每年进站实践不少于2个月,深入学习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与技巧,积累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实施进站出站制度,实践能力达标方可出站。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高级60%,中级30%,初级10%。构建“教学新手—教学能手—院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的专业教师成长路径[4],制定分级分类师资培训培育实施方案,构建名师引领、培训学习、企业实践锻炼、国际交流与访学、实战竞赛的五渠道,提升团队教师模块化教学、实习实训指导、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六能力,采用校、省、国三级能力标准体系与测评方案,对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水平进行动态测评与反馈,打造团队教师能力提升闭环,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团队。

(四)搭建“岗课赛证创”五元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实践教学内容和工作流程的逐步递进为特点,在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和监督下,学生可以自由组建项目团队,密切配合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建专业技术精湛、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实习实训基地中各个项目和设备的高效运转。校企联合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活页式教材、在线开放课程、实训指导手册、评价标准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校企联合共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政府统筹、行校企紧密合作,将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实训基地建成社会服务能力强、产业锲合度高的共享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建立“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长效机制,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共同出资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政府和行业协会统筹企业提供真实项目资源,学校提供场地、技术和师资。创新基地的管理体制机制,成立实体公司运行,一方面,完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退出机制,积极鼓励竞争和动态发展;另一方面,实时对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绩效考核,利用公平、公正的择优方式,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促进基地的顺利运行。

三、结论

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坚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全力打造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政府推动、院校主导、行业协会和企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互动格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开展校政合作育人,与政府青岛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服务区域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纺织服装、假发、假睫毛等产业,实现政府与学校共育人才;开展校行合作育人,与行业协会共建办学联盟实训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实训基地,与更多优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并进行技术研发,逐步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共进的局面。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