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林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

2022-09-14 14:19颜美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草毕业生林业

■颜美妹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伟大战略,乡村振兴五个方面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等都涉及到林科类毕业生就业方向问题。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收入才能够有显著的提高,达到生活富裕[1],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做到生态振兴。而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林科类人才培养及就业队伍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继续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走绿色发展之路[2];“十四五”期间,我国林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的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实现森林蓄积和面积“双增长”,增强碳汇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这些都为林科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林科类大学生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才力量,是我国涉林领域宝贵的人力资源。加强林科类大学生的生态理念和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责任教育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他们掌握林业基本知识和必备的操作技能,具备发展乡村产业和绿色生态的优势,特别是如何促进林科类大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保证在适宜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是各级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等应解决的问题。

一、林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目前就业困境

(一)林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林科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现状主要有如下特点:林科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可达到95.1%以上,涉农对口就业满意的人数占76%左右,高于在其他行业领域就业群体(70%),也高于全国高职其他专业平均水平(69%),但从疫情后几个主要行业就业比例中(见附表1,数据取自于中青报解读“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何影响”)可以看出,疫情后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占比只有3.8%[3],明显低于许多行业的就业占比,排在较后的层次,而根据麦可思中国2018—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在对农林牧渔大类下属的主要专业类调查中林业类专业从农比例最低,只有23.3%。林科类毕业生的性别、生源地和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对本人就业满意度存在较大影响。一般来说,男性毕业生、林区或林业重点区域毕业生和参加过林业专业实习或训练的林科类毕业生,对林业有较深的认知,专业思想比较牢固,更趋向于从事林业工作,就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都较高。相关调研表明,目前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其中招聘专科生的企业占42.92%,招聘本科生的企业占45.06%。通过与企业性质关联分析,民营、个体、外资等企业对专科生需求比例占60.6%,对中专生需求比例占6.38%,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占32.9%;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林科类毕业生就业需求中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对涉林高校林科类毕业生的非专业能力要求更多偏向于吃苦耐劳(93.56%),其次是语言表达及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文本撰写、数据分析和创新能力[4]。

附表1 疫情后几个主要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占比

(二)林科类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

目前涉农专业毕业就业形势总体趋于向好,但仍有许多弱项尚未彻底解决,伸展空间较大,疫情后涉农专业就业情况如附表2所示。

附表2 疫情后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

林科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就业难和人才荒结构性矛盾

总体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结构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林科类毕业生这方面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就业观不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比较盲目[5],存在着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问题。根据有关调研数据:近几年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年均招收林业技术专业生源不足3500人,而全国林业系统各类经济单位至少有41280个以上,林业产业人才需求巨大。林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能有效衔接,林科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现阶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匹配度不高,间接造成林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人才荒现象。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政府在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上尚有不够,如激励政策少、缺乏有效落实和引导。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在林业领域,我国林草产业发展将继续培育壮大林业产业集群,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进林草创新联盟建设、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林业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更强,需要林业技术专业充分紧贴行业新技术、新业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对林科类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是否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值得林业相关专业重点关注。目前还有许多林科类大学生所掌握的就业技能尚不能满足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市场、社会的要求,他们所具备的艰苦创业理念、优良创业品质与林业系统岗位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林科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社会氛围不够

近几年有关政府、高校为毕业生创业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但根据林业实际情况,对林科类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中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没有根据林业岗位面向山区、农村及基层相对比较艰苦的地方的特点来制定政策,从而缺乏特殊的指向;二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及林业管理部门对政策的重视不够、执行落实不到位[1],如部分条件比较差、财政比较困难的山区对大学生的创业资助落实就很难到位,缺乏有效的落实;三是国家鼓励大学生扎根山区、回乡创业,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山区、林区基层单位创业基本情况的社会正面宣传有待加强,舆论支持和社会群体支持不足;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林科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给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科类大学生找到适宜的本专业岗位进行创业就业。

二、新时代对林科类人才的要求

(一)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是对林科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新定位

“十四五”期间,全国推进林草碳汇行动,为了践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国家战略,为实现森林蓄积和面积“双增长”,增强碳汇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运用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都为林科类培养新时代人才设置的更高的定位。

(二)大规模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是对林科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新要求

我国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森林蓄积量要达190亿立方米的目标,大规模推进科学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良种选育和优质种苗生产,加强乡土树种应用,建设森林城市、美丽乡村等成为国土绿化工作重点,都为林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三)提升林业新技术含量,是林科类人才质量的新标准

“十四五”期间,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治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内容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需要加强林草资源监测与监督管理,林业朝智慧化、信息化管理转变。当前,国土三调成果应用,实施“林地一张图”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林草资源监测体系,推进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应用,实现林草资源动态监测、智慧监管和灾害预警,都为林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挑战,需要林草人才培养紧贴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需求,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林科类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指导下,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林草事业培育林业产业集群,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草中药材和牧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互联网+”林草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9万亿元,带就业、促创业、实现精准帮扶,乡村振兴急需一批爱林业、有知识、懂技术,投身林业、林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林科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林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及措施

(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林科类高校毕业生精准帮扶就业目标

1.推动乡村振兴改革实践,做好岗前精准实践训练

(1)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与课后。课前问题及资料预习,中职生容易放弃不做,因此需要教师精心挑选,避免学生在课前自学时无从下手。课前准备工作越精心,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越高。

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高校、行业企业、社会率先与乡村合作,继续创造各种机会,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鼓励林科类毕业生参与相关项目,助推本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就业机制,实现精准帮扶就业

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出台林科类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就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做好林科类高校定向帮扶,培育一些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创新试验项目,推进高校在乡村振兴领域建立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广泛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创造条件促进毕业生参与乡村振兴,让林科类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和技术力量。

(二)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落实林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举措

1.完善相关行业就业创业政策,优化林科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

根据涉林行业特点,出台优惠政策,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制定就业创业的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涉林生产条件和行业企业发展环境的制约因素,专门针对涉林大学生就业创业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基层政府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做好全程服务机制,改善创业环境。

2.加强“生态+”产业意识教育,提升林科类毕业生对口就业质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生态+”是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必须是绿色产业的发展,林科类毕业生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环保教育,牢固树立起绿化发展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林业专业新知识和新理念,提升就业质量,投身到林业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三)适应林业及相关行业、产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发展,精准帮扶林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林业作为阳光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林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特别是生态领域方面的一些方向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就业岗位。新冠肺炎疫情后,不同行业就业比例增长率见图1。

图1 疫情后不同行业就业比例增长情况(部分)

从图1可看出,专升本或读研是对冲疫情影响、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专科及本科就业比例增长率最高达到4.4%,专科专升本比例增长率为7.7%、本科读研比例增长率为1.1%),其次为政策性岗位和新兴岗位(专科和本科就业比例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和0.9%),除此以外,农林牧渔业的就业比例平均增长率(0.4%)比其他行业的就业比例平均增长率高,所以在“十四五”时期,国家正积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林科类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就业和发展也将拥有新的机遇。

1.加强高校与林业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不断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强化实习和就业训练,落实与林业行业企业长期深度合作,确保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岗前实习或就业,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林科类毕业生到林业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同时促进林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2.增强岗前综合实习训练,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在培养过程中,当前农类(包括林科类)专业毕业生认为对实习和实践环节的改进需求较高,占61%,其他专业为57%,完善实习和实践环节是解决涉农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林业)生产脱节等问题的关键[5]。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提高毕业生与林业基层单位接触的机会,毕业前更多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实习机会[6],达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让毕业生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市场需求,调整心态,及时调整就业策略,尽快走向产业市场,服务林业产业发展。

(四)提高高校培养高素质林科类人才质量,精准帮扶林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

1.拓展林科类学生培养途径

在林业重点就业地区招收定向生,对定向培养的学生要让其提前认真认识并接受将来工作环境,设置针对性课程,根据需要进行定向培育[7],提供更多到林业基层和本地区锻炼的机会,增强其专业思想和责任感,使毕业生提前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目标,积极储备专业核心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同时为用人单位提前选拔并资助培养合格人才[1]。

2.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岗前创业教育培训及综合实践,增强林科类毕业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性教育,培养从事林业行业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意识[8];进一步认识林科类专业就业的特殊性和面临的问题,不断提升行业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有关统计,学校(院系及就业指导机构)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及发布的需求信息占求职渠道的近50%;其次分别为网络招聘信息,占20%左右;而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占10%左右。可见,学校就业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3.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培养机制

推动林科类就业和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逐步探索出一套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9],最大限度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为林科类毕业生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高校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之一,特别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的就业帮扶工作是确保林科类毕业生顺利落实去向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林科类相关岗位,提高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结语

根据林业的实际情况,因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高校林科类毕业生在就业上总体来说还是弱势群体,毕业生眼高手低,对就业岗位和择业观念认知不全面,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国家对这类毕业生专项的扶持政策力度还不够,造成林科类毕业生对口就业和精准帮扶就业有较大阻力。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林业行业的特点和优势,依托各级政府相关的优惠政策,林科类毕业生要端正就业观念,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及掌握必备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有关高校、行业及社会给予支持和引导,通过线上培训、远程招聘、线下现场体验等方式重点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的林科类毕业生对口就业,充分发挥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林草毕业生林业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草风采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