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保雄
(米脂县水利水保工作队,陕西 榆林 18199)
规划的米脂县堤防工程总长2.85 km,其中左岸规划长2.16 km,右岸工程0.69 km,护岸工程建成可恢复建设用地约9.9 hm2,保护人口8万多人[1]。工程上游左岸有榆林沟、庙沟的汇入,且庙沟以上现状210国道低于设计30 a一遇设计洪水位,已成工程难以形成封闭的防洪体系[2],按照防洪要求,需要修建堤防及防浪墙,以保障下游防洪安全。
工程区位于米脂县县城西南侧。地形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侧黄土粱峁区较高,中部河谷区低。河流及两岸均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河流轻微蛇曲,河床宽浅、平缓。近几十年来,受河流两岸人类活动约束,侧蚀、下蚀作用微弱,以轻微淤积为主。主河槽两侧多为人工填筑垃圾,人为改造原始地貌幅度较大,地面标高介于860.88~863.95 m。两岸靠近黄土梁峁附近发育一级阶地,左岸阶地前缘多被人工填筑土覆盖;右岸阶地多呈台阶状缓坡,前缘附近人工改造幅度较大,地面标高介于862.96~869.26 m,前缘陡坎高度一般为2.2~8.7 m。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工程地质测绘、野外调查及钻探资料,工程段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河槽两侧堆积大量垃圾,使河槽变窄,影响汛期泄洪。
根据钻探揭露,结合野外调查,工程区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含细粒土砂和级配不良砾、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砂岩构成,具体岩性描述如下:
①杂填土,以砂土及建筑垃圾为主。稍湿,松散。主要分布在左岸210国道旁。
①-1素填土,主要由含细粒土砂构成。松散,稍湿。主要为人工采砂堆积物。
②含细粒土砂(SF),以粉细砂颗粒为主,含泥量约为8%~10%,级配不良,局部夹粉土透镜体。松散,稍湿~饱和。本层厚度为0.6~4.1 m,层底埋深为2.0~7.1 m,层底标高为856.34~859.54 m。主要分布在河槽、河漫滩区段。
③级配不良砾(GP),充填物以中细砂为主,含少量粉、黏粒。稍密,稍湿~饱和。本层厚度为1.3~3.6 m,层底埋深为3.3~9.3 m,层底标高为853.94~856.79 m。主要分布在河槽、河漫滩下部。
④强风化砂岩T3W:青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可见云母及暗色矿物。岩芯呈土状~碎块状,岩体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饱和,本层厚度为0.2~1.0 m,层底埋深为3.5~10.2 m,层底标高为852.94~855.89 m。工区内普遍分布。
⑤弱风化砂岩T3W: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饱和,本层普遍分布,揭露厚度为2.3~3.6 m,相应标高为849.34~853.59 m。
工程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含水层主要为冲洪积含细粒土砂、级配不良砾层,透水性强,含水性较好,水量丰富。工程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径流及地表水补给,以自然蒸发和地下径流方式排泄[3]。本次勘察共采取2组水样,并进行了水质简分析,其试验结果见表1。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均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均无腐蚀性[4]。
表1 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以及室内外试验成果,结合附近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综合分析类比,提供了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②含细粒土砂颗分曲线如图1,不均匀系数为3.32,曲率系数为0.79,为含细粒土砂,渗透系数为2.0×10-3cm/s,具中等透水性。③级配不良砾颗分曲线如图2,不均匀系数为22.28,曲率系数为0.78,为级配不良砾,渗透系数为9.0×10-2cm/s,具强透水性。
图1 ②含细粒土砂综合颗粒级配曲线
图2 ③级配不良砾综合颗粒级配曲线
拟建护岸1+707~2+660m附近堤岸主要由抗冲刷能力差的全新统冲洪积含细粒土砂构成,地形平缓,河床宽浅、平缓,侧蚀、下蚀作用微弱,根据钻探和地质调查结果,上部堤基土由①杂填土、②含细粒土砂和③级配不良砾构成,抗冲刷能力差;下伏强风化砂岩和弱风化砂岩工程性能相对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强,相对隔水。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堤基地质结构属双层结构类型。当基础置于强风化砂岩或弱风化砂岩层时,基本不存在渗透变形问题,工程地质条件类别属较好(B类)。
拟建护岸均处在河漫滩上,1+707~2+660m段地形平缓;0+000~1+007m、1+337~1+707m附近堤防处在人工堆积的杂填土陡坎前缘,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为3.4~7.0 m。上覆地层主要由①杂填土、②含细粒土砂构成,稍湿,松散,抗冲刷能力较弱,工程性能较差。岸坡前缘较陡,在干燥、无水流冲刷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表水冲刷、溶蚀作用下易发生局部垮塌现象。建议堤防工程采取固脚防冲护岸措施,基础应埋置于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
根据调查,该河段平顺区和顶冲区冲刷深度分别可按1.6 m和2.5 m考虑。冲刷深度计算所需②含细粒土砂的平均粒径值可采用d50=0.202 mm,③级配不良砾可采用d50=4.279 mm。
拟建护岸段分布的②含细粒土砂和③级配不良砾,结构疏松,抗冲刷能力很差。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宽浅渠道考虑,砂土不冲刷流速为0.35~0.60 m/s;级配不良砾不冲刷流速为0.60~0.80 m/s。当水深按2 m考虑时,可不考虑下伏强风化砂岩冲刷问题。
拟建护岸段位于河漫滩,下伏基岩层位平缓。当堤基置于风化基岩时,堤基可按隔水层考虑,可以满足堤基渗透要求。
根据堤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渗透性,②含细粒土砂属不均匀系数≤5的粗粒土,渗透变形属流土类型;③级配不良砾属不连续级配土,25%≤Pc(34%)<35%,渗透变形属过渡型。
根据工程经验,建议含细粒土砂允许水力坡降为0.35,级配不良和含细粒土砾允许水力坡降为0.25。
根据野外鉴别、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各层地基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如下数值:②含细粒土砂,fak=140 kPa;③级配良好砾,fak=300 kPa;④强风化砂岩,fak=400 kPa;⑤弱风化砂岩,fa=1500 kPa。
设计堤线处在无定河漫滩区段,河槽较宽浅、平缓,为天然岸坡,无堤防设施,故按新建堤岸进行地质勘察。
(1)0+000~1+007m、1+337~1+707m处在河流高漫滩上的人工填土陡坎前缘,堤基上部为①杂填土,主要是人工堆积杂填土或素填土,堆积期短,以垃圾为主,工程性能差,建议全部挖除;②含细粒土砂,分布连续,一般厚度为0.6~4.1 m,稍湿~饱和,松散,渗透系数2.0×10-3cm/s,允许水力比降0.35,承载力特征值fak=140 kPa,建议全部挖除该层;③级配不良砾,分布连续,一般厚度为1.3~3.6 m,稍湿~饱和,稍密。渗透系数9.0×10-2cm/s,允许水力比降0.25,承载力特征值fak=300 kPa,可考虑作为堤基使用。下伏基岩为④强风化砂岩和⑤弱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ak=400 kPa和fa=1500 kPa,抗冲刷能力较强,建议优先考虑作为堤基使用。施工临时开挖时,水位之上土层放坡坡率(高宽比)建议采用1∶1.00~1∶1.25;水位之下建议采用1∶1.25~1∶1.50。
(2)1+707~2+660 m处在河流漫滩上,地势平缓,②含细粒土砂,分布连续,一般厚度为0.8~2.9 m,稍湿~饱和,松散,渗透系数2.0×10-3cm/s,允许水力比降0.35,承载力特征值fak=140 kPa,建议全部挖除该层。③级配不良砾,分布连续,一般厚度为2.3~3.3 m,稍湿~饱和,稍密。渗透系数9.0×10-2cm/s,允许水力比降0.25,承载力特征值fak=300 kPa,可考虑作为堤基使用。下伏基岩为④强风化砂岩和⑤弱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ak=400 kPa和fa=1500 kPa,抗冲刷能力较强,建议优先考虑作为堤基使用。施工临时开挖时,水位之上土层放坡坡率(高宽比)建议采用1∶1.00~1∶1.25;水位之下建议采用1∶1.25~1∶1.50。
(1)拟建护岸处在河漫滩上,属基本稳定岸坡。其余地段堤岸主要由抗冲刷能力差的人工填土构成,属稳定性差岸坡。
(2)根据钻探和地质调查结果,两岸上部堤基土由厚层①杂填土、②含细粒土砂和③级配不良砾构成,抗冲刷能力差;下伏强风化砂岩和弱风化砂岩工程性能相对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强,相对隔水。堤基地质结构属双层结构类型,基本不存在渗透变形问题,工程地质条件类别属较好(B类)。
(3)根据堤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渗透性,②含细粒土砂属不均匀系数子≤5的粗粒土,渗透变形属流土类型;③级配不良砾属不连续级配土,25%≤Pc(34%)<35%,渗透变形属过渡型。根据工程经验,建议含细粒土砂允许水力坡降为0.35,级配不良和含细粒土砾允许水力坡降为0.25。
(4)工程区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均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均无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