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萍 黄晋萍 黄淑兰 卢君 黎春 杨佳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诱发妊娠妇女产生身痒的因素,患者发病初期会有轻度瘙痒,随着病情加重会瘙痒难忍,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等,导致一些不良反应[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通常会采取简单的清洗等护理。严重者会服用西药,但由于患者处于妊娠期,西药力度不能过大,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不高,疗效不满意并且容易反弹[2]。随着传统医学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对次证的辨证、思考,此症属于中医的“妊娠身痒”范畴,病因病机在于“湿”“热”“瘀”[3]。辅以清热利湿、清肝利胆、止痒安胎药物则可从根本缓解[4]。本研究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 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诱发皮肤瘙痒患者,以自拟茵陈蒿汤加减中药外洗方为主体治疗方式,分析其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 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诱发皮肤瘙痒患者。纳入标准:(1)经各项诊断表明患者所有症状均符合《妇产科学》中ICP 的判定标准,妊娠中晚期发生皮肤瘙痒,部分患者伴有黄疸,肝功能检查发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存在一定程度升高,同时生化检查发现血清总胆汁酸升高[5];(2)在中医辨证范畴,所有症状符合肝胆湿热证的辨证标准,如皮肤瘙痒、胁肋不适、口舌干苦、胸闷气喘、大便异常及舌苔薄白腻等。排除标准:(1)妊娠前有胆道系统疾病或其他妊娠合并症;(2)对本研究使用的中药洗剂等不耐受;(3)患者存在精神及语言障碍,无法配合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该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明确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各组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关的检查并建立档案。对照组温水浴15~20 min/次,1 次/d,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西药组进行西药治疗,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生产厂家:HOSPIRA S.P.A.,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40261,规格:0.5 g/支),1 g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葡萄糖溶液250 mL,1 次/d,静滴。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中药组采用自拟茵陈蒿汤中药外洗,茵陈30 g,栀子20 g,制大黄10 g,黄芪30 g,白术30 g,炒麦芽30 g,焦山楂30 g,地肤子、白癣皮、生地各30 g。加水煎4 000 mL 药浴,15~20 min/次,1 次/d,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三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以速率法测定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AST、ALT、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2)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瘙痒程度评分。0 分:无瘙痒症状;1 分:偶尔出现瘙痒;2 分:间断瘙痒;3 分:间断瘙痒且有症状波动;4 分:持续性瘙痒[6]。(3)比较三组干预效果。参照文献[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 版)制订。痊愈:皮肤瘙痒完全消失、肝功能与血清胆汁酸水平恢复正常;显效:皮肤瘙痒大幅缓解、血清胆汁酸降低≥67%;有效:皮肤瘙痒症状有所缓解、血清胆汁酸降低≥50%且<67%;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中药组24~36 岁,平均(29.43±3.56)岁;孕龄32~35 周,平均(33.48±3.89)周。西药组25~36 岁,平均(29.66±3.76)岁;孕龄32~36 周,平均(33.98±3.93)周。对照组23~37岁,平均(29.66±3.47)岁;孕龄32~35 周,平均(33.67±3.79)周。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三组TBA、AST、ALT、TBI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TBA、AST、ALT、TBIL 均低于干预前,且西药组及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TBA、AST、AL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三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续)
2.3 三组瘙痒评分比较 干预前,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瘙痒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西药组与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4 三组干预效果比较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西药组的73.33%和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15.556,P<0.05)。西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例(%)]
妊娠期皮肤瘙痒发病率较高可达18%,患者妊娠后期会发生全身剧烈瘙痒,引发抑郁或早产等恶性后果[8]。其发病可能与环境、遗传、女性激素分泌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无明确定论[9]。其瘙痒与生理性瘙痒不同,多为夜间发作且无皮肤原症。当前西医治疗以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为主[10]。但由于其停药后容易反复,且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患者接受度比较低。
我国传统中医药对此症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学角度分析本病病机多源于患者自身条件不足,受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血不能滋养肝,肝血过旺最终达体表,导致瘙痒[11-13]。同时存在脾虚,且气血不足,与肝肾无法协同增强,反而导致体弱。因此治疗应以清肝利胆、清热利湿、止痒为治疗原则。茵陈蒿汤出于《伤寒论》,方中茵陈清利湿热、避秽退黄、疏利肝胆为君药,栀子保肝利胆、降燥,制大黄清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黄芪益气固表、消肿,白术燥湿实脾、缓脾生津,炒麦芽疏肝解郁,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地肤子、白癣皮、生地清热止痒[14]。以上各方协同作用可滋肝养脾,止痒清热,最终缓解症状[15-17]。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前,三组TBA、AST、ALT、TBI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TBA、AST、ALT、TBIL 均低于干预前,且西药组及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使用中药洗剂后其肝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18-19]。干预前,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瘙痒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西药组与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评分是患者瘙痒症状的客观描述,其评分下降说明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2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西药组的73.33%和对照组的46.67%,西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外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诱发皮肤瘙痒的护理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肝功能及干预,同时可以降低其瘙痒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