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少数民族舞蹈对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在继承与发展、发扬的过程中,通过对其特有民族服饰、健身功能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发现其更具价值意义的传承特点。借助对其舞蹈特征、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了解,方便更好地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有效传承、发扬,进而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使其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加可靠的助力。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挖掘舞蹈艺术背后更具价值意义的内涵,进而在呼吁全民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更加充分体现出其相应的特点,进而为民族事业发展、社会主义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少数民族舞蹈,源自各族人民群众在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沉淀,根植于民族兴衰。其作为一种最为原始的肢体语言,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承载着一定沟通交流的作用,尤其是其具备一定的群聚特点,发展至今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娱乐性。在满足宗教信仰、人文发展以及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其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能够有效愉悦人们的精神,依据不同主题,拥有不同的展现形式。
民族舞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其主要源自各族人民对本族文化的传承,经过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发展,以及融合发展,促使各民族舞蹈带有极强的感情抒发功能,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有效沟通的需求,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借助尽情舞蹈,抒发自己的感情,使得民族舞蹈传承越来越受到当地的重视。
既然是民族舞蹈,自然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尤其是民族服饰、语言以及人文风俗习惯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舞蹈文化,进而促使其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如生活在西北地区的裕固族,由于其常年逐草、逐水而生,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其舞蹈多以反映牧民生活、生产状况以及习俗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彝族的“打歌舞”、傣族的象脚鼓舞以及土家族摆手舞等,都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1]。
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具有明显的文化、艺术以及经济价值,下面就其几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文化价值。其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生活智慧的精华体现,同时也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沉淀体现。既能够反映出各地区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又能够真实体现出各族人民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不同,进而促发出新的文化理念,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成长。不仅如此,其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传承,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该种娱乐方式进行系统化研究以及传承,能够有效促进解开各个历史谜团,具有艺术欣赏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
少数民族舞蹈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现代文艺节目中,依据各类民族舞蹈所编制的具体活动方面,有效丰富了节目的活动形式,提高节目观赏性。由此可见,民族舞蹈的传承,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动力,同时能够吸引更多民族舞蹈爱好者,促进民间舞蹈组织机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如道具业、剧场业等,均受益于少数民族舞蹈的有效传承[2]。
少数民族舞蹈具有较强的文化功能,其具体体现在服装文化、健身文化以及文化传承几方面。通过对民族舞蹈文化功能进行合理地分析,有助于进行更加有效地传承,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
体现在服装文化方面的舞蹈功能,主要是于角色、内容以及设计等方面。
1.体现角色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具有非常明显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借助对不同角色的形象演绎,阐释人物性格、境遇等,能够有效表达舞者此时的所想、所感,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更好交流。而不同的服装设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人物,进而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了解当时人们所生活的社会背景等,通过服装角色、情感主题之间的融合体现,能够真实反映出舞蹈对应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特点,促进历史文化研究以及传承。
2.体现内容
内容方面主要是指舞蹈肢体动作,及其所表达的思想主题,这些需要依靠舞蹈服装的功能辅助。通过合理设计舞蹈服装,保证其肢体协调性以及肢体动作流畅等,使舞者能够更加真切表现出舞蹈所抒发的人物情感,从而发挥出民族舞蹈的文化功能。如“云南映像”中的“冻僵的蛇”,依靠蓝色服饰、银色亮片以及舞者手臂、肩头的动作,完美诠释出冻僵的蛇“绝望”之感,极富艺术表现力[3]。
3.设计功能
在服装设计方面,通过色彩明艳的搭配,以及地域文化特点的体现、不同样式的设计、面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反映出少数民族舞蹈的特殊文化功能。如蒙古族以及苗族舞蹈服装,以红、蓝、绿等颜色为主,色块以及服饰整体具有较强的反差性区别,能够形成强烈对比,带来较强视觉冲击。再比如土族安昭舞和彝族虎舞,以“花袖衫”特点最为明显,以“七彩布圈”制作袖子,体现明艳大方的舞蹈主题。
少数民族舞蹈在健身文化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功能体现,如在运动形式、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等。
1.运动形式
民族舞蹈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而各地区人民由于其所从事的生产劳作形式不同,其在民族舞蹈方面的体现也略有不同,但都具有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功能。如瑶族健身舞蹈形式,与其居住环境有直接关系,“过山瑶”“排瑶”的说法均来自于此。体现了瑶族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而壮族舞蹈则源于对狩猎的模仿,通常边唱边跳,体现出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民俗特色,尤其是蛙形动作姿势,对腿部肌肉力量具有较高要求,能够起到良好锻炼腿部肌肉的作用[4]。
2.健心价值
健心功能体现,主要是少数民族舞蹈,能够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仰以及道德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及其相关健身思维、动作习惯以及理论体系等。除能够使舞者强身健体外,还有极强的愉悦身心功能,观看舞蹈、练习舞蹈动作,都能够带来更好的精神体验以及审美感受,能够起到一定心理调适作用,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借助于其娱乐性、观赏性等特点的体现,通过反映民俗生活,表达舞者内心感受等,促使观赏者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其精神得以有效升华。
民族舞蹈还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承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交流以及创新等几方面。
1.民族、民俗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传统的有效继承,中国几千年文明古国,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造就了现如今一派繁荣的社会景象。这一过程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劳动人民为基础,通过舞蹈对劳动形象进行有效宣传,经过集体创造、传衍以及积累、发扬,最终形成现有独具特色的各民族舞蹈文化,反映出各地不同的民俗传统、地理环境特点等。舞蹈元素的组成,与各地民风、民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通过对民族舞蹈的研究,能够有效解开各种历史谜团,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5]。
2.交流
民族舞蹈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各民族自身民俗特点体现的同时,能够让各民族之间更加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辅助选择更加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文化进行交流,促进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发展。如边疆地区的民族舞蹈,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作用,对古时中原地区对外交流起到良好的介质作用。同时也为中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提供了肥厚的沃土。如丝绸之路对唐代舞蹈的影响,以及从唐朝舞蹈中,能够“窥探”出当时社会民风的些许样貌。
3.创新
借助舞蹈艺术之间的碰撞,能够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借助舞蹈创新,促进文化创新。如“云南映象”节目中,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改编创新,一方面是建立于文化创新基础上,一方面又是对原民族文化的一种创新发展,继承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发扬。
在具体了解少数民族舞蹈特点、文化功能后,对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各个发展问题进行简单叙述,以便后续路径建议的提出。
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主流舞蹈文化、艺术的冲击,尤其是新社会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更为明显。受现阶段社会大环境影响,更加注重多民族融合发展,因此存在部分较为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被时间、社会所取代,逐渐失去发展力的现象,如畲族、傈僳族以及东乡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人口数量越来越少,文化传承力度越来越小。
少数民族舞蹈由于其民族特色性明显,在没有得到有效创新发展的情况下,其艺术风格略显单一,缺乏多样性。一方面源自于舞蹈创编人员对本民族文化的不甚了解,也就是文化传承性较差。一方面则是由于舞者自身的文化修养较为不足[6]。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民族文化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传承。与此同时,其没有与相关教育机制进行有效融合的情况下,也降低了舞蹈文化的传承性,促使其在发展、发扬过程中,未能与现代社会教育体制相融合,如普及性教育机构的缺乏,导致民族舞蹈缺乏广泛认可,舞蹈文化不能得到有效传承。
经过上述内容已经对现阶段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了解,现就其具体发展路径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是有效适应文化冲击环境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应用,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对民族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而提高舞蹈传承性,使其更具传承价值。如对其服装、健身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性进行有效挖掘,以舞蹈文化引领新的社会时尚[7]。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是促进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就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创新、有效发扬。因此,在具体继承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其特色性、以及创新点,如部分少数民族健身舞的由来,就是在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加入健身理念,利用独具匠心的舞蹈辅助性设施,完成特定舞蹈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以及舒缓身心的作用。例如瑶族花腰带、白羽插饰以及大长鼓等,都是健身舞表演的关键性道具,对更好体现健身舞文化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与教育事业相结合,能够对其发展起到强烈的促进作用。在教育各阶段,适当开展民族舞蹈相关课程内容,即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又能够有机会促使感兴趣的人对其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以促进相应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如在各学段音乐课程中,适当融入民族舞蹈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各地区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与舞蹈风格,辅助培养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其对民族舞蹈艺术传承产生更为积极促进作用。这一点主要还需依靠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具体发展情况,与各学校或者民间艺术团体之间建立特殊合作关系,促进学校、艺术团体对民族特色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鼓励学生、社会人士关注民族舞蹈发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特点,借助开办各类文娱活动,增加扶持强度[8]。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当程度的促进意义。尤其是在充分了解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所具备的几种文化功能后,对其进行细致研究、有效传承,是当前文化研究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民族文化价值进行有效研究,能够促进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使更多人在了解本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进而促进其快速发展,真正对民族、国家以及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