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务院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将面向更多群体展开高等职业教育。也就是在扩招百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已经从传统的普通高中生,扩展至中专、自主招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生源结构变化明显。与原有生源相比,扩招的生源普遍具有学习动机明确、社会化程度高、教育背景复杂化的鲜明特征。百万扩招背后带来学生规模的扩大化、学生水平的差异化及培养路径的不断变化,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行业结合度很高,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面临着学生来源多样化、年龄相差大、学习基础差别大及不同学习时间等诸多问题,如何立足于现实生源情况,展开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表现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创新培养模式,但多立足于传统生源,缺少对多元化生源的针对性探究。文章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其具体特征,深入探讨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层次、基础、个性及需求的差异性很大。现有的形势对高职学校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趋于复杂化的高职生源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应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需求。生源不同,学习特点也有所不同。“分层分类”教学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导向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经历、能力、兴趣、特长等个体特性,划分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他们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高职院校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立足于生源渠道多样化的现实背景,做好学情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改革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高质量地迎合行业需求。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及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现有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凸显“宽进宽出”,缺乏对教学质量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及行业的期望。应该积极适应生源扩大化及多元化的背景,主动夯实教学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以行业的精准需求及学生的高质水平就业为前提,做到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宽进严出”。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加快高职教育改革,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扩招的学生许多是社会生源,以就业为导向,不同于以前纯粹的学历教育,需要通过“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酒店行业面临巨大变革,酒店政务市场转型,OTA在线渠道发展及酒店市场细化,等等,使得酒店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更趋迫切。同时,酒店行业不断转型,住宿业态更加丰富,除传统的酒店模式外,文化精品酒店、民宿酒店、主题酒店等形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创意+、文化+”等元素越来越多地融入酒店的产品开发、服务管理中。这些新的酒店业态正处于迅猛发展的上升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较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供给,而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紧紧跟随酒店行业的发展脉搏,在其细分化的人才需求下,实现酒店人才培养的积极应对与转变,在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通,而“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简单的课程调整,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做出较大范围的调整,包括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思维、现实行业的发展形势及多元化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引入酒店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新方法等,全方位地充实到教学工作中,需要从培养方案、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及就业辅导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将会牵扯到学校的较多精力,且短时间内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易见成效。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往往处于对扩招生源被动接受的状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意愿较弱,采取的有效性及主动性措施还较少。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入学后安排摸底调研的不多,缺少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全面了解,在教学上往往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差异性。同样的教学设置,即采用统一教材与教学方法,面向情况不同的各类生源,针对性明显不够,致使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较为全面,甚至涉及其他行业岗位群的通用专业能力,但缺少专业性的深入与侧重,与岗位需求产生了一定矛盾,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未来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的不匹配。尤其酒店管理专业与实践结合度非常紧密,一些社会渠道的学生更希望学习到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未来就业能力,但教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论性偏多、理论与实践课程相脱节等情况,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降低了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薄弱,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及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这也是影响“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思维固化现象,在教学业务上缺少根据形势及学生特点做出积极改变的意识。他们在面临生源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疏于对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调整,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还欠缺切实有效的应对手段。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往往需要承担着较多的教学工作及社会任务,自身精力上较为有限。许多专业教师工作时间较久,存在年龄偏老化现象,对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探索能力及实践水平有所下降。
高职院校根据招收学生的现实情况,充分考虑其经历背景,结合其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展开教学工作,是“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对学生及时、精准地进行学情分析,掌握其不同阶段情况及需求,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必不可少。在学生刚入学时,应完成第一次学情调研工作,做好前期登记工作,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首先,通过扎实详尽的问卷调研及深入访谈,一方面获知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及对未来设想,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测试,真实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水平,为“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经过学生一年时间学习后(大一结束或大二开始),开展第二次学情分析,重点对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上的适应性、自身学习兴趣及个人特长与专业发展结合度及未来求职意向等展开深入调研,进而更明确学生的未来培养方向及职业生涯规划,为贴合行业发展需求及自身高质量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针对有些非全日制同学的教学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调查及沟通方式,如网络、电话及上门等,定期或不定期地掌握学生的翔实信息与需求,并展开针对性强的教学。
针对就业需求,依托行业发展,建立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打破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将现实行业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转化为针对性强的课程方案,确定与不同类型学生就业方向相吻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化制度及教学内容范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组织能力等,结合个人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及职业成长规律,可以将其划分出不同的专业方向,并设置差异化的课程内容。如知识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向餐饮管理、前台服务等方面努力,并且开设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及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对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的学生,引导其向茶艺师、调酒师等方面发展,并开设茶艺服务、插画、调酒艺术相关课程;针对组织能力强、具有创意思维的学生,考虑往会展策划、婚礼策划、活动营销等方向发展,开设会展管理与服务、大型活动组织等课程。职业发展目标可以凸显层次化,可定位于高、中、基层管理者或高级技能型人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着重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同时,采用灵活排课方式,合理设置选修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学时,以岗位需求为指导,探索重新组合的班级学习模式。
在符合“宽进严出”的培养原则下,制定针对性强、社会及行业认可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满足多元化生源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过程中,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并反馈到教学中。综合考虑生源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考试考查走向多类型、多阶段评价,如过程性、诊断性、终结性等,并结合自我打分、小组互评及教师打分等多主体考核,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映出“分层分类”教学中的学习特点,真正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性,鼓励学生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发展,支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及专业资格证书来换取学分。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通过物质及精神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源的多元化,需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相比,“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带来课程门类的增加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增加了教学工作量,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认识到“分层分类”教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高质量就业带来的巨大意义及社会影响,愿意花费精力与心血,积极投身于相关教学改革与尝试中。其次,应该强化教师“分层分类”教学的意识与能力,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同时,针对生源的多元化,也应该促进教师队伍的分类化发展,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偏理论和偏技能的方向,建立理论型教师团队,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与管理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针对偏技能的学生,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建立技能型教师团队,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打造工学结合、具有较强实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最后,高职院校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与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专业“分层分类”培养是在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尤为注重层次性、灵活性,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高职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生源中,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来源的学生占有较大的比重,探讨更具适用性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真正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