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探索

2022-09-13 11:01王新文闫绍惠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创双创融合

王新文,张 莹,闫绍惠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简称“专创融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升级发展的新热点。在各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双创教育被列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建设内容,要求纳入双高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仍流于形式,存在专业教师双创意识淡泊,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仅限于通识教育,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等问题。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体系,切实把双创教育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加快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双创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高科技主导的时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创业活动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公认引擎”[2]。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我国科技工作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天眼”“量子科学”“嫦娥飞天”等重大项目都充分彰显了创新的力量,是国家科技工作者在专业领域里不断创新取得的成就。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新发展理念,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3]。

(二)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破题之举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基础相对薄弱,创新创业理念落后。专创融合的开展,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转变。专创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专业技术岗位为导向,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统一,通过双创教育带动高校更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革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促进专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补齐补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的短板,其本质是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4]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平台,把专创融合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抓制度、促教学、系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双创教育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得职业岗位群、用人标准等发生了变化,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将双创教育充分地融入专业课程,则能够提升双创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和内容丰富性,通过课程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被认为是当前我国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影响范围较广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5]。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只是希望通过课程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锻炼。专创融合的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持续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同时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就业形势。专创融合既构建了新的教育场景,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成果和创新创业成果,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高职“双高计划”的实施,加快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共识。但当前高职院校推行的专创融合教育,明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双创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三个方面。

(一)双创教育体系不完善

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国家出台了大量相关支持和帮扶政策,但仍存在难落地的问题。首先,双创教育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与产教融合相伴而行,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形成改革合力。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存在差距,跨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运行机制与文化氛围还未形成,出现“各扫门前雪”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导致资源浪费。另外,双创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信息通道不畅,如学生不了解信息导致错失良机,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大赛的参赛项目与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有很大距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推进双创成果转化的渠道缺乏,创新引领创业的能力不足、动力不强等问题,都使得专创融合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等存在明显不足,限制了专创融合的深化开展。[6]长期以来,创新创业始终是“小众化、精英式”教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形成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7]。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体系尤为重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课程体系包括教材、课程建设、实践环节等内容,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尽管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但未能真正实现专创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双创教育的实施没有了专业知识的嵌入,就失去了意义和灵魂。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单独建设各自的课程体系,二者没有形成互融互通、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如双创教育的教材基本上是通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现专创融合的教材很少;实践环节也是如此。双创教育的实施仅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而专业教育则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锻炼。开展专创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将一门或几门课程设为专创融合课程就可以,它需要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是双创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制约着双创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大多是由校内一些兼职教师担任,教师本身理论水平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并且缺乏真正的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兼职教师事务性工作又很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深入。他们多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式讲授理论,大多数教师没有指导创业实践的经历,缺乏实战经验,不能真正胜任创新创业教育,更不要谈专创融合教育了。当前一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参赛项目大多是自主完成的,指导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师资水平亟待提升。专创融合的提出,更是对任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但当前一些教师对专创融合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创融合口号响亮,实难落地。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都比较淡薄,只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双创教育只停留在口号阶段。

三、“一体两翼三课堂”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行业企业与学校协同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行校融合,与全国最大的中文社区中国软件开发者网络(简称CSDN)创办产教融合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专创融合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构建“一体两翼三课堂”的双创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专创融合,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体两翼三课堂”双创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两翼三课堂”双创教育体系

(一)“一体”为专创融合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一体”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两翼”指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三课堂”指理论授课课堂(第一课堂)、校内外实践课堂(第二课堂)和各类竞赛活动课堂(第三课堂)。要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与良性的双创教育生态,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支持保障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8]。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专创融合教育,实施院系两级协同并进体系,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双创教育领导小组和以主管院领导为院长的双创学院,组织政策学习与解读,进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双创教育。学院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再到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都将双创意识糅入其中;统筹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鼓励教师进行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各教学单位成立双创领导小组,对接与协助学院双创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为学院专创融合教育提供“试验田”,保障双创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两翼”为专创融合教育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1.创建科学合理的“三师结构”多元主体教学团队

通过行校融合,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双创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严格执行教师下企业制度,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双创课教师要了解不同专业的产业创新需求,课堂中融合双创案例;整合双创课教师、校内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和校外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导师等资源,创建一支“双师型教师+双创导师+行业企业导师”结构视角多元化、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教学团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实践指导与项目孵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贯彻“走出去、学回来”的理念,除外派教师参与权威专题培训外,学院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对校内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双创教育、专创融合等开展全方位的系统培训。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培训,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依托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教师团队。

2.构建互融互通的双创课程体系

构建以双创通识课程(必修课)为基础,创业方法、创业体验、创业实践、专创融合、“互联网+专业+创业”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双创课程群,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线上与线下教育紧密联动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基于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及“赛证融合”的模块化教学,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材,同时编写软件技术专业的专创融合教材,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践环节方面,依托与CSDN合作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一转”“二扩”“三协作”,即将企业真实项目“一转”为校内教学案例、“二扩”拆分出对应理论知识、“三协作”实现学生作品向企业转化,引领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专创融合的实施提供课程基础保障。

(三)“三课堂”为专创融合教育深入开展提供平台

1.第一课堂实现专创融合教育

第一课堂是理论授课课堂,既包含双创教育,又包括专业教育的课堂,侧重理论讲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深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一课堂采用阶段授课的方式,学生入学第1、2学期为“第一阶段”,在以公共基础课及素质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引入1~2门专业课程,使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引导,通过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并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双创意识。第3、4学期为“第二阶段-岗位课程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深化校企合作,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课程资源包,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结合“1+X”认证考核大纲,参照职业技能大赛规程,使学生能够阶段性、持续性地获得成就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阶提升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在此阶段,每学期开设1~2门围绕主线的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经专家讨论重组并融入创新小项目,穿插企业教师项目化训练,提升职业技能。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一方面可集中备考“1+X”认证,另一方面可参加师导课的集中学习备战专业技能大赛。第5、6学期为“第三阶段”,本阶段设置岗位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前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有能力的学生参加专业技术技能大赛或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深化创新思维,强化创新能力。

2.第二课堂提升专创融合教育质量

第二课堂是校内外实践课堂,校内集聚整合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最大的中文社区CSDN、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等多方资源要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建设多层次系统化的IT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实践平台,指导教师带领创新创业团队,或引进企业的项目进行实战,或带领学生开发一些实用软件等,甚至还可以将优秀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转化。校外建立行校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推进,教师根据岗位需求、企业项目的实际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在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带领下完成。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可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3.第三课堂深化专创融合教育

第三课堂主要针对各种技能大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主要完成大众教育,第三课堂则是精英教育。通过多元评价体制筛选出兴趣浓厚并且学习效果佳的学生进入到第三课堂,以“师导课”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辅导,备战大赛。参加大赛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地去创新,才能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和基础,开展创新实践,在备赛期间,一次次创新的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自然而然就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了专业教育实践中。创新引领创业,创业需要不断地去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素质,才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潜能,运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创业,从而真正实现专创融合。近三年来,学院参加各类大赛,成绩明显提升,共获得市级大赛奖项13个,省级奖项310个,国家级奖项30项,其中,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2019、2020年均获得国家三等奖,2021年获得国家二等奖。

四、结语

学院依托软件技术专业构建的以专创融合为核心的“一体两翼三课堂”双创教育体系,实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激发了学生双创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体系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该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得到省内高职类兄弟院校和就业企业的认可,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专创双创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