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跨文化视角下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以石汉瑞设计作品为例

2022-09-12 09:39张坤鹏
河北画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跨文化图形传统

张坤鹏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一、跨文化设计的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密切,多元文化在交流中展现其个性与共性,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作为展现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设计艺术形式——跨文化设计。它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对于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融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跨文化设计在把握跨文化、跨地域、甚至跨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且保持“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客观创作理念。

(一)跨文化视角下的平面设计

跨文化的视角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在立足于本民族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吸收与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兼顾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的同时,也为构建本国内和谐繁荣,充盈多彩的现代社会,提供有力的发展手段。由于多种原因国内平面设计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施展。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艺术设计院校与艺术专业的设立,以及众多国内外设计学者的努力,为国内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强大了的动力。

此外因具有地缘优势,商业氛围浓厚,且东西文化交融,新旧观念并存等多种因素促成了多样化发展的香港,也为当时的平面设计发展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香港自古以来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根源,同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西方统治,为其注入了特殊的文化基因,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了多样的流行文化①。虽然香港平面设计较国外发展起步为晚,但对于当时国内还未引进“平面设计”理念来说,香港平面设计的发展已经是作为先驱在探索,并且发展突飞猛进,涌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设计人才与设计理论家。诸如,石汉瑞、靳埭强、陈幼坚、王无邪、钟培正等人。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时尚都有足够的包容度,政府有意借助设计作为推广手段,促进当地贸易旅游发展。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重视对设计的发展,促成了香港独有的设计风格,使设计作品既有东方韵味又兼具国际时尚,也正因此成为了跨文化设计发展的滥觞之地。由于政府的重视,设计在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使得香港的设计教育非常专业化、多元化,并且前沿务实。种种优势正是吸引后来对跨文化设计颇感兴趣的石汉瑞设计大师来香港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石汉瑞的跨文化设计发展经历

他是首位香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的会员,也被大家赞誉为“香港平面设计师之父”,他就是致力于跨文化设计研究的石汉瑞。1934年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户犹太家庭,因二战爆发,五岁随父母迁居纽约,而后在曼哈顿亨特学院学习版画艺术,后因其导师推荐,转而前往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师从保罗·兰德,并且当时耶鲁的老师还有从包豪斯毕业赫伯特·拜耶,虽未亲自授课,石汉瑞也间接地受到拜耶设计的影响。此外也曾担任马歇尔·杜尚的助手,在一定的艺术基础之上加之对设计的深研,他开始思考艺术与设计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并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现代绘画对美国近期杂志广告的影响》,在文中阐述分析了艺术之于设计的灵感启示。

毕业后返回欧洲,并选择在巴黎索邦大学继续深造,在平面设计大师雷蒙德·萨维尼亚克那学习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石汉瑞广泛接触各类设计大师、分析设计作品的差异性以,参与各类设计活动,了解了诸多的设计风格,这也正是其作品设计风格的跨文化性所体现的原因之一。相较而言在纽约的设计深造教育奠定了石汉瑞的设计高度,而在巴黎的游历学习则拓宽了其设计视野的广度。

1961年,《亚洲周刊》邀请石汉瑞来香港,担任为期九个月的设计总监,但因工作计划与其它原因,选择定居香港。在1964年创立了石汉瑞设计公司,在平面设计中致力于展示其对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跨文化设计理念,将“和谐共存”作为跨文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②。观其设计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体现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与美学观念的联系性。

二、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

各类设计都在推动文化活动的发展,而平面设计拥有它特殊的价值体现,其图形语言功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文字、色彩与图形等③,图形语言相较于文字与色彩更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传播吸引力,随着文字的图形化设计,色彩的纯粹化运用,慢慢对于三者的差异性做了消解,增强了三者的相关性。对于图形语言来说,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创新点与感染力,加深了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感悟。

(一)图形语言的设计力量

图形语言是平面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在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图形语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突破民族或文化间的异质障碍,以图形画面给予人感染力,让人们立刻感受到图形语言背后的文化语境,这也正是图形语言的设计力量。其次,图形语言是当下大众对信息获取的有效表达形式,在符合大众审美认同的同时,也使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体味设计作品中的潜在内涵,引发思考获得启示。最后,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图形符号,通过字符、词句、段落三者分别对应设计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以其特殊的图形化特征,使观者突破对地域、文化的视野限制,即使面对外来语言也能通过图形“品”出其意,而通晓图形语言的人更能够“读”出其理,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④。

(二)石汉瑞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语言

作为香港跨文化设计的首创者,石汉瑞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发明性的字体设计、特有的实物与文字结合表达、跨文化的图像语言结合,三种主要的图形设计语言。秉持着和谐共存的跨文化设计理念,在东西文化激烈碰撞,传统和现代文化交织并行的地域环境中,达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状态。石汉瑞作为国外设计师,本身是自身文化的代表,同时也着力适应新的环境,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在完成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创作。

首先,富有创造性的字体设计在表达基础的视觉传达功能上,也同时具备更高的美学价值。如对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的标志设计中(如图1),既要表现出与母公司的区别性,又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底蕴。石汉瑞利用企业英文名称的首字母“CITIC”做为标志设计的主体,将字母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灯笼做同构融合,同时也是企业中文名称的“中”字表现,吉祥、积极向上、国际化、多重寓意的表达不言而喻。

图1

其次,实物与文字的大胆结合也展示了特殊的图形语言魅力。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不同元素间的排列组合进行再创造,削弱形的作用而强调意的存在,为企业形象宣传打造耐人寻味的品牌文化。如对淘化大同公司花生油包装设计(如图2),将“油”字作为包装形象主视觉,并且将笔画中的三点水替换为三个花生,如此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可直观给予消费者对于产品真实性的认知,打消顾虑。

图2

最后,运用跨文化的图像结合,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风趣幽默的展现出跨文化设计的特性。如石汉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汇丰银行做的年报封底(如图3),将自由女神像与关公的脸谱形象进行重构拼贴,自由女神像是美国人民向往自由、追求民主的崇高理念的标志,同时它还是美国与法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关公的京剧脸谱则是中国传统元素的象征性语言,代表了正直与忠诚。意在体现企业拓展国际性业务以及开放、公平与尊重多元化的价值观。

图3

三、本土与外来文化交融发展中的设计

文化的多样性因设计的加入而更具有活力,但多样文化或跨文化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也给平面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通过设计突破文化差异的壁垒,达到对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是我们在做跨文化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可以作为突破这一壁垒的有效方法,在实施中既要考虑到跨文化设计中的多样接收群体,又要在创造、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图形语言的设计力量,从而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推动本土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进程,提升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

(一)文化杂糅中的平面设计发展趋势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速的影响到各行各业,而平面设计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也日渐多元化,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创作方法上都展现出了跨文化、跨领域以及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态势。文化杂糅中的平面设计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交融文化下的主题性选择、设计中的交叉性发展、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三个方面⑤。

首先,面对文化相互融合、激荡的现实社会,我们应保持更加开放的姿态,打开设计创作视野,广泛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也应致力于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传播。利用设计的语言手法,有针对性的、有主题性的选择创作,有意识的扶持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而不至于使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泯灭,事实上理想中的设计艺术语言的时代性并不等于抹杀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其次,在平面设计的发展中交叉性体现的愈来愈明显,在设计理论上表现为更加综合的、全面的视角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在设计实施中体现在以宏观的、系统的角度考虑设计作品的适用性,而后利用前沿技术的支持,最大程度的发挥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力量。

最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也孕育出多样的受众群体,产生多元价值取向,新时期的设计语言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间的共性与个性,表现出“和而不同”的包容胸怀和创新责任感,从而在推动设计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商业需求。

(二)立足传统,兼收并蓄的跨文化设计

跨文化设计是在看似对立的两种传统文化中,寻求原有的共性与个性的表达,它所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表达方式,既包含着视觉层面的对比,又体现内在文化的多元。对于本土设计师在做跨文化设计时,应充分深刻的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象征意义,兼具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作品新的时代特性。陈幼坚是立足传统方面做跨文化设计的实践者,同样秉持着“和谐共存”的跨文化设计理念,但在设计风格上侧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寻求中外雅俗共赏,既赋予作品时尚品位的优雅又不失传统文化意蕴。然而中华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有待我们去探索与发掘的空间不可估量,而跨文化的视角对于国内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探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多元文化的对比与竞争中,唤醒并激发大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烈情感,从而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内外。

四、结语

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视野为平面设计创作打开了广阔的思路,而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又是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元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探析石汉瑞跨文化设计作品的图形语言中,掌握了其独特的跨文化的图形结合手法,发掘了图形语言的设计力量。在纷繁杂糅的文化环境中,充分利用图形语言功能,尊重文化间的差异性,巧于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唤醒国内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实用的方法。

注释

①刘存宽.香港回归与文化认同[J].河北学刊,1998(02):84-88.

②何东.启蒙者·石汉瑞[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16-17.

③安晓燕.造型、字体及图像——平面设计元素分析[J].美术观察,2019(08):76.

④丰明高.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与视觉传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115-117.

⑤李晓春.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时代,2007(28):92-9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图形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