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虹 ,贾 莉 ,汪 鑫 ,邹 弯 ,邢娴娴 ,黄恋玉
(1.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2.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天津 300000;3.九江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3亿人,作为一种典型的老年病,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1]。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例如,饮酒、吸烟、肥胖、超重等,因此,早期的高血压防控比后期治疗更具临床意义[2]。
本研究构建“高职院校—社区—医院”三级联合的信息化健康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互联网平台定期向服务对象发送科学具体的健康宣教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饮食、运动、血压自我监测和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在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通过在诊室测量血压筛查,选取两个社区共105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2020版)》1级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没有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测得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正常;有智能手机并会使用微信,可以完成问卷调查;能用便携式血压计自主测量血压;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登记个人信息。研究对象共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两组各项指标均衡,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n(%)]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社区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即社区家庭医生、护士“被动”诊治,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辅以高血压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等。
1.2.2 观察组 构建“高职院校—社区—医院”三级联合的信息化健康服务平台,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
(1)微信平台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在两个社区共3名社区家庭医生、5名社区护士的基础上,增加5位“双师型”护理教师、53名护生和1名信息工程师,同时邀请三级甲等医院慢性病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各2名、临床药师1名加入该团队。将5名社区护士、5名“双师型”教师、53名护生、53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包括1名社区护士、1名“双师型”教师、10名护生及10名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生与患者人数比为1∶1。每组配备社区家庭医生、临床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和药师进行指导。一组为一个家庭自我管理小组。对护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血压防控专项知识培训,挑选1名护生作为组长,负责联络工作。建立5个微信群,在社区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指导下,由护生利用微信平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干预,并将截图发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使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和监督更具体、更细化、更安全。
(2)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专题宣教,不定期集中或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义诊和随访,动态评估患者在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方面的状况后,由志愿服务团队临床专家给出意见和建议,各小组护生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一对一指导。
(3)建立高血压防控志愿服务公众号和高血压防控App。小组成员定期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共性问题编辑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患者可随时在微信公众号查看和学习。患者每天在规定时间用智能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和心率,并将数据上传高血压防控App,志愿服务团队成员通过信息化平台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患者也可在微信平台查看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和个性化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3.1 血压 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血压水平。
1.3.2 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 干预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知晓和控制情况。
1.3.3 护生评价 向参与观察组高血压防控干预的护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经过6个月干预,观察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下降了5.6 mmHg,舒张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血压比较(±s,mmHg)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血压比较(±s,mmHg)
血压对照组t P 干预前 干预后t P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干预前143.4±14.6 87.0±12.4干预后137.8±12.1 84.4±9.0 2.200 1.200 0.031 0.219 144.2±14.9 89.3±10.5 141.3±14.8 88.7±10.2 0.900 0.300 0.326 0.768
表3 干预前后两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比较(%)
表4 护生对参与高血压防控护理干预的评价(n=53)[n(%)]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是指借助短信、微信公众号、App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利用平台提供疾病知识普及、用药指导、日常行为指导等服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给予患者趣味、直观、及时、完整、实用的疾病相关信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3]。
(1)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不同于传统健康服务的是:①高血压控制工作由“被动”诊治转为“主动”防控,由高血压患者“单一”就诊模式转为线上+线下健康服务模式;②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不足,不能有效管理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患者的问题;③“高职院校—社区—医院”三级联合的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加强了院校、医院、社区合作,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为高职护生临床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拓宽了实践平台。
(2)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充实家庭医生团队,构建“高职院校—社区—医院”三级联合的信息化健康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师生、临床专科医生、专科护士、药师以及信息工程师的加入,构建了一个操作简单、方便高血压患者在线咨询的健康服务平台,提升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患者入院率与医疗成本,为健康中国助力。
(3)高职院校联合社区医院、三甲医院慢性病专科共同构建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一对一地对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血压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4]。疫情期间,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通过线上健康服务的方式进行高血压防控宣教和监测指导,降低患者入院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经过6个月干预,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干预前(P<0.05),下降了5.6 mmHg,血压控制率为9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7%。另外,参与观察组健康服务的护生中,90%以上的人认为高血压防控护理干预对提升自身专科素养、人文素养、健康宣教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有利。
(4)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社区实践平台,为高职护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临床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提供了平台,提高了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延伸服务提供了医患沟通平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推动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5]。
(5)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对高职院校师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沟通宣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课题组今后要关注的方面。目前,我们已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组织“双师型”教师定期到临床或社区实践,调整实训课时比例等,使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成为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并带来一定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健康服务能够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促进护生专科素养、人文素养、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提升,增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值得在临床、社区及高职院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