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既然是漫谈导演(编导)舞蹈作品编创的多维思考,那这里有必要首先解释一下舞蹈编导这一职业名词。它是世界通用的对于舞蹈编创者的称呼,既包括了舞蹈(小型舞蹈作品)编导,也包括了舞剧(大中型舞剧)的编导。由于舞蹈,特别是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戏剧、美术以及舞蹈、视觉等,所以编导(导演)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舞蹈编导的本质也就是充满和贯穿着创造之属性和概念的事物以及职业。舞蹈编导运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作为人的创造需求和状态,表现人的心路历程,人与大自然的共存方式及对可见事物的瞬间感受,转换形成舞蹈语汇及符号的创作。一个好的舞蹈编导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舞蹈知识和功底。业内也有一种说法:一个好演员不一定能成为好编导,但一个好编导,必然是一个好演员。构成舞蹈编导诞生的几方面因素有,第一方面是编导的天性,即天性中天生的舞蹈性。第二方面是编导的悟性和想象力。第三方面是编导的执念。第四方面是舞台综合力,即组织力与执行力等。总之,舞蹈编导是复合型的创造人才,是集编剧、编舞、排练与导演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电影、戏剧、话剧等舞台艺术一般都是编剧完成文学剧本,然后再由导演及其他演职员搬上舞台。而舞蹈或舞剧就不同了,舞剧编导都需自己写出剧本、戏剧大纲,包括选材、创意、结构等,以及后期亲自去编创所有的舞段。现当代的舞蹈语汇原创性重新编列与整合(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现代舞等),这就是意味着编导要创作全新的、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舞蹈语言,而不是借鉴和模仿。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舞蹈编导还必须具备导演的素质,完成导演的工作。舞台导演基本是两个层面工作,指导演员和执导演出。编导启发演员正确地理解角色,呈现角色性格,细腻地表现角色情感。一度创作后与演员在舞台二度创作碰撞、磨合,以及综合调整。因为要做好一个好导演,除了要有相当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而且更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生命的体验与生活的感悟。舞蹈、舞剧编导工作一般需要几个重要环节,第一,酝酿题材,构思创意。第二,写出论证剧本,确定结构。第三,与作曲舞美等主创沟通。第四,进入创作排练阶段。第五,剧场舞台合成,调整阶段。第六,彩排演出阶段。
舞蹈是塑造形象,表达人类情感与生命感悟的艺术。那么从编导学的角度出发,舞蹈编创是具需要有灵敏的感觉空间、创造空间、驾驭空间、想象空间等。编导对于人体在舞台空间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从使舞台空间变化,使舞台空间成为想象的载体,同时也通过舞台空间传达艺术语言。还有一个空间称之为人体空间,首先人体无论高矮胖瘦,都是占有空间体积的一个三维实体,那外在体现物理空间,人体空间更重要的是无论静止的,还是舞动的,它都会独立呈现出某种情感式心理状态。由这种情感式心理状态所延展出来的空间我们又通常称之为“意识空间”,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又具有想象力。比如,在罗丹的雕塑造型“思想者”也可以看作为一种舞蹈的造型艺术,感受到一个静坐着的男人陷入永恒的沉思中。作为导演(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处理与解决人体空间以及多维空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空间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除了空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概念,那就是时间与节奏。时间本来是宇宙及大自然的载体,它永不停息,又在无时无刻提醒着生命的流逝,又能让我们回望,回望那一份美好或困苦。当时间进入舞台艺术,舞蹈表达的虚幻后,那就会衍生出不一样的舞台魅力,可以让时间永远停止在那一瞬间,也可以让时间倒流,回到那遥远的曾经,也可以在元宇宙中让时间随意改变秩序,比如影视剧、舞剧、歌剧等。
比如,在我的一个舞蹈作品《琼台》中,群舞作品《琼台》以当代学者的视角进入,让时间秩序同时存在舞台之上,想象的精神世界与先贤们进行的一场时空对话,两个空间维度穿插推进,一起追寻唐诗之路。融合舞台空间多维表达和突显现代审美,在舞台风格(表现形式)和舞蹈语汇中寻求突破与创新,古典韵味融会贯通。“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奔赴天台山的诗人们挥毫泼墨,或隐居探幽……在浙东唐诗之路上,有一座美丽的名山,是诗仙李白心中的圣地,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憧憬。石梁飞瀑、琼台仙谷、华顶归云、赤城霞起。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一句“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道出这方山水文脉之精深,盛唐时期,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往,赓续追寻,相会琼台之上……拾阶而上,其用摩崖石刻的记忆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
除了空间与时间给予舞蹈的重要性,舞蹈还有一个更大的功能性,那就是叙事,就是以舞蹈形式讲述故事。情节与故事,在舞蹈编创之中,往往就是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的面;情节是局部的一面,故事使整体的一面。情节就是故事中的情节;故事就是所有情节串联而成的故事。但是,这里的舞蹈叙事还是有限定的,特指以舞蹈而编创和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舞剧就是一种专门用以叙事的舞蹈载体。舞蹈人把舞蹈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情节舞;二是情绪舞。情节舞的编创和表演又叫叙事;情绪舞的编创和表演又叫抒情。也就是说,情节舞基本就是说事,情绪舞基本就是不说事。那其实,不说事情也是事,只是不同的事,就像一种灵魂拷问,不知道也是一种知道的表达。情节舞所说往往是行为之事,情绪舞所说往往是心理之事。事实上,舞蹈的情节和情绪,叙事和抒情密不可分,叙事一定离不开抒情,抒情也往往有叙事的前置。在进行舞蹈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反向思维,所谓反向思维就是将利用正向思维中无法在满足或是充满质疑的部分,利用反向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反向思维的驱动下,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获取看问题的全新角度,在探索中能够做到求同存异,进而形成新的思想。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利用反向思维能够强化发散性思维,使得其创造性思维在这一阶段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既能够在短时间内挖掘更多的情感共鸣,也能够实现思维与思维之间的交互碰撞,这是一种极为激烈的吸引点。在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其还需要对思维内容加以柔和,才能够促使舞蹈作品本身具有更为丰富的个性。舞蹈作品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其效果更佳,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时,想要表达出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欣喜若狂时,除了常见发狂一般地愉悦,而且还可以利用直接倒地打滚来表达出人物本身的内心状态。如果想要表达出人物处于一种极为悲伤的状态,除了可以做到因为伤心而哭泣,还可以利用闭眼冥想以表达悲伤无以言表的状态。然而在第二幕群臣的舞蹈表演中,则通过反向思维,尽可能将动作表演进行夸张、丑化,将群臣以反面的形象进行呈现,其实能够更加明显地突出讽刺的意味,进而使得人物形象本身所展现的高级美更加明显。在这些舞蹈动作的创编过程中,还要求编导人员追求独特的个性,这也是整个舞蹈创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舞蹈作品无论是动作队形或是画面构图,情景交融都具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作为编导需要通过这些方面进行入手不断去创新,最终展现出作品本身所想要传递的独特性。在进行舞蹈的创编过程中,其目的是做到既独特又别致,能够对肢体进行舞蹈内容的传递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好语言的轻重缓急,尽可能地展现出技术和主题,充满个性化的舞蹈语言,能够将其带到观众面前,使得观众拥有极为独特的欣赏视角,既满足观众的个性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在队列剧情方面的构图上也需要确保舞蹈动作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得以展现,将人物情绪进行妥当的处理。基于舞台角度进行分析,其所展现的都是舞台调度,编导在进行创作过程中需要结合队形的变化将其铺设在这个画面中,使得画面能够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绘画式效果,让矩形变化更加合理,更能够展现出舞蹈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
在舞蹈艺术中,时间概念里另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节奏。节奏永远和时间一样在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都是无处不在的,永远和时间产生某种内在联系,而且它能看得见,感受到。郭沫若先生在《论节奏》一文中说到:“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是生命)在里面流淌着。余秋雨先生在论及舞蹈时也认为:“舞蹈是用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情感和生命意义的诗画艺术,这也是美学意义上舞蹈美的基本属性。”
一个艺术家对于节奏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衡量其艺术造诣的尺度之一,更是艺术素养与编导能力的重要标识之一。舞蹈中的节奏应该是时、空、力三者都包含其中。如果说是在音乐中体现节奏的强弱(力量的因素)与快慢(时间的因素),那么在舞蹈中除了上述因素,还应包括动作的幅度大小,即是空间对比。由此可见,舞蹈中节奏的概念比其他任何艺术更加丰富,更加富有表现力,同时又更为复杂,难以把控。比如,浙江歌舞剧院的原创群舞《斗茶倌儿》,获得2019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首届浙江省江南舞韵展演中获十佳作品(综合最高奖)。斗茶始于唐朝,兴盛与南宋,卖茶沽若者主要是在露天的大街小巷、瓦市勾栏中卖茶,斗茶,品茶,出茶诗。至今为止每年新茶初出,杭州作为中国茶都还延习着每年一次的斗茶大会。选用四位舞者从表演形态与道具运用上,各具风格,各怀技艺,四人时则个体,时则整体,古典韵律结合与当代审美情趣,作品最后茶出留香意,蕴含着江南茶文化源远流长。该舞蹈作品历时6 个月打磨排演,四位男演员的表演节奏和动作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该舞蹈作品中,音乐节选了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林海的专辑《欢沁》的节选。音乐风格节奏明朗,张弛有力。
这就得说到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性。人们经常在概念上会认为“音乐是舞蹈灵魂”,人们总是很习惯地依赖外来的刺激,难以回归到个人的内心深处。作为舞蹈编导,其实主要还是以创作舞蹈语言,表达编导要说的话及生命的体验感知为主。一定不是为了“去解释音乐,为音乐打工”,而是“做音乐的老板”,利用音乐为舞蹈服务,并让它成为编导构成舞蹈语言的有机部分和对其能量的发挥。当然,音乐作为律动的力量和煽情的能力,以至于引发想象的视觉和感觉可舞性。如果把音乐拿掉,你会发现舞蹈本身没有得以真正意义上去编。导、演,只是以音乐为主填了些动作,音乐给了你欺骗与幻觉。舞蹈中的音乐表现的是舞蹈,这可能是舞蹈作品和创作的基本归属和使命。其还是要去追寻更高一个维度,建立舞蹈的主题和舞动的内涵。
导演(舞蹈编导)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采撷中外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并将其整合到新作品之中,深化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如何审示自己的作品,因为观众对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日益提高,希望看到舞蹈作品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传递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新时代的精神。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舞蹈编导应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新思想、应用新方法。也需要舞蹈编导从现实生活出发,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从生活细节中寻求舞蹈编导创作的灵感,进而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编排。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才能逐步积累舞蹈编导创作的素材,通过科学分析素材找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最终创造独具特色的舞蹈故事。作为舞蹈编导,应该把对生活形象的个性化认知投射到作品之中,使舞蹈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以现实生活为原型开展艺术创作,能够捕捉社会的代表性人群,使舞蹈作品兼具艺术美感和人性关怀。
此外,舞蹈作品主题的确定也应该具有创新意义。舞蹈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不应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成功的舞蹈作品不仅要有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动作,还要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作品的主题。舞蹈编导想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必须力求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的桎梏,站在前人肩膀上开拓创新,从而激发灵感,探索新的表演方式。舞蹈创作大多源于编导瞬间灵感的闪现。灵感的迸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很多优秀的舞蹈编导都扎根于现实生活,注重观察生活和体悟生活,最终获得创作灵感,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可以任自己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延展艺术时空。舞蹈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只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在清晰的主题下采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创作效果。
导演(编导)应该有对于作品的个性化风格表达。舞蹈编导应该体现鲜明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呈现作为舞蹈创作的初始动力,与观众达到审美上的共通。编导应该结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作品风格进行把握。舞蹈编导要善于应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协调音乐感、节奏感、造型感等,配合应用各类舞蹈道具,增强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感受。
纵观世界经典舞蹈作品,可以发现优秀的舞蹈作品都体现了民族艺术风格,其中都包含了大量的民族元素。比如,我国很多民族舞蹈享誉世界,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一张名片。这些富有声望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是传统表演性舞蹈,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代表。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舞表演艺术家,将毕生心血投入到舞蹈创作之中,使民族舞蹈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和推崇,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除了依托民族传统外,舞蹈编导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舞蹈元素,对舞蹈艺术形式进行开拓创新。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会出现新的火花,而多民族元素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要,使舞蹈作品进入更大的艺术市场,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认为导演(编导)就是需要那第三只发现美的眼睛。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对于编导而言,其实舞台创作是享受从无到有的过程,挖掘可贵的、歌颂时代的作品,发扬传统民族艺术的、反映生活人间百态的、诠释人性真情实感的作品,那么这应该是作为创作人员的最高理想了。
艺术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舞台艺术创作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艺术作品需要高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作为新时代的导演(舞蹈编导),必须正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已经深深嵌入华夏儿女血脉之中。在舞蹈创作体现民族特色,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中国舞蹈艺术屹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