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优化研究

2022-09-08 10:21王换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省市文旅文化产业

王换茹 李 军

(凯里学院 旅游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随着旅游业由景点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2018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文旅融合观念逐渐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产业融合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国外学者涉及内容很广泛。Rosenberg(1963)最早从技术研究领域的视角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了阐述[1]。Hackli 等(2010)对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涉及知识、技术和应用等[2]。Connell(2012)对影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行了研究,认为影视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的驱动作用[3]。Richards、Wilson(2006)基于供需视角,认为文化创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4]。Kole(2010)对文旅融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文旅融合涉及面广,其中旅游演艺、节事活动等是文旅融合的表现形式[5]。国内学者在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产业融合产生原因方面,于刃刚(1999)首次对产业融合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之间,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消失的一种过程[6]。

在此基础上,马健(2006)分析了科技发展和开放经济对产业融合的影响,认为产业融合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产业结构重组[7]。在产业融合的动力方面,赵蕾(2015)等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包括推力、拉力、阻力和支持力四个方面[8]。对产业融合模式的研究,范文静(2015)等对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探索出农旅融合、红旅融合等模式[9]。尹华光(2015)等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有重组、延伸和一体化融合三种模式[10]。近年来,耦合协调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主要用于分析旅游经济、旅游环境、旅游交通、旅游流等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的概念、动力、机制、模式及效应等方面。但是分析西南地区的文旅产业耦合发展的研究还较少,且定量的研究方法鲜少。基于此,文章以西南地区为例,通过构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GIS 空间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测算其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及行业关联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西南地区2010-2019 年文旅产业耦合演进过程及规律,提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两大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格局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

西南地区(滇、黔、川、藏、渝)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神奇秀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与我国东部的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是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5 省市之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差异较大,很多优势文化和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发展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文化产业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西南地区也是旅游扶贫示范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区域,在当前产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南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文旅融合是深化旅游体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因此,分析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剖析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于促进西南地区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所需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2019 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两个产业,涵盖的要素众多。在参考现有研究文献[11-14]与研究区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与数据可得性原则,确定了文旅产业耦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消除指标数据间的量纲关系,从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1),具体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的熵值法进行测算。

上式中,fij表示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的标准化数值,xij表示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原始数值,xmin,xmax分别表示2010-2019 年第j 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为避免求熵值过程中对数计算出现无意义的情况,需对数据进行非负化处理,借鉴相关文献[15-16],统一加0.01。

3.产业综合评价函数

式中:F(x)与F(y)分别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数;wi与wj代表两大产业各指标的权重;n 表示年份数。

4.耦合发展度模型

耦合发展度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之间发展水平与相互作用程度的定量,通常用D 表示:

式中:T 代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C 代表融合度;a、b 为待定系数,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所以均设定为50%;借鉴相关文献[17],设定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三、西南地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

根据产业综合评价函数(公式2),得到2010—2019 年西南地区5 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值,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两大产业的发展演化特征。

时间维度上(图1),2010-2019 年5 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评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文化产业指数在2010-2013 年之间呈波状起伏,增长缓慢,2013-2019 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文化产业指数显著增长,增速较快。旅游产业指数逐年增长,但整体上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业发展优势。同时,2018 年后在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机构重组这一大政策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图1 2010-2019 年西南民族地区5 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因时间跨度长,数据量较大,仅选取2010 年、2013 年、2016 年、2019 年5 省市的截面数据,将计算结果以雷达图的形式表示,如图2 所示。空间维度上,5 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大。2010 年,云南、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区域领先水平,而贵州和四川两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缓慢。2016-2019 年,重庆、四川、贵州借助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超越了云南和西藏。旅游产业呈现不断变化的格局,2010 年以重庆和四川为主力,贵州和云南两省旅游产业发展缓慢,2013-2016 年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5 省市中的主军,其次是云南和重庆,西藏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旅游产业发展较缓慢。

图2 各省市2010—2019 年文化产业(a)、旅游产业(b)综合发展水平对比

(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

由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5 省市2010-2019 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值D 和均值(图1),并依据表2 可以得到耦合协调等级(表3),可以看出,2010-2019 年西南地区5 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呈上升态势,协调度均值由0.235 上升为0.656,由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状态。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4年,5 省市文旅产业耦合大多处于失调状态,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逐渐发展到濒临失调、轻度失调。2015-2019 年则转向协调状态,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发展到了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状态。以上现象表明,2010-2019 年,5 省市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耦合关联性松散,两者之间未能真正的融合发展,但随时间推移,两产业耦合协调度有逐渐提升的态势。

表3 各地市 2010-2019 年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

为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特征,本文基于2010 年、2013 年、2016 年、2019 年5 省市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数据,利用ArcGis10.2 软件绘制空间分布图(图3)。整体来看,2010-2019 年5 省市文旅产业协调状态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且省际之间地域分异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调度省际差异有缩小趋势。2010 年5 省市文旅产业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贵州省处于严重失调状态,重庆、四川、云南、西藏四省市为中度失调状态。2013 年5 省市文旅产业协调度等级有所提升,西藏和重庆发展为轻度失调等级,其余省份则发展为濒临失调等级。到2016 年5 省市文旅产业协调度等级逐渐处于均衡,协调度等级结构优化明显,重庆市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其余省市发展为勉强协调等级。2019 年5 省市文旅产业协调等级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四川和贵州发展到中级协调等级,重庆和云南为初级协调等级,西藏为勉强协调等级。其中,四川从2010 年的中度失调状态发展到2019 年的中级协调,发展速度最快,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贵州省从2010 年的严重失调状态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较大的突破。而西藏文旅产业发展缓慢,2019年还处于勉强协调状态。

图3 2010-2019 年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格局演化图

(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类型

依据西南5 省市文旅产业系统发展水平差异,得到其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类型(表4)。整体来看,西南5 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滞后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则由低水平耦合协调逐渐发展到高水平耦合协调。其中,重庆市2010-2015 年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2016-2019年重庆市逐渐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将巴渝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利用旅游发展的契机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到中等水平。四川省历史文化悠久,三国文化、红军文化、盐业文化、酒文化等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文化产业在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2018-2019 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下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由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贵州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山地旅游大省,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很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众多特色文化资源,诸如历史遗迹、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后期投入不足,尚未很好的将民族特色文化移植旅游商品,致使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边疆省份,民族众多,民族节日、民族曲艺、饮食文化、边疆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2010-2019 年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逐渐发展到中等耦合协调水平。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自然风光神奇秀丽,加之藏族文化绚丽多彩,佛教文化神圣崇高,让人心生向往,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可进入性差,旅游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西藏的扶持力度,构建西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重要经济干线、口岸公路建设,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民族文化的带动下,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两大产业耦合协调由低水平发展到中等水平。

表4 各省市 2010-2019 年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类型

四、西南地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培养品牌文旅产品

西南5 省市历史文化渊源久远,文化积淀是其发展的重要基脉,多元形态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良好的内核。因此,5 省市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三国文化、佛道文化、古蜀文化、边疆文化、红军文化以及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等的文化内涵,深化旅游体验,拓展研学旅游、边疆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产品文化价值含量,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二)强化政府引导,完善产业融合机制

文旅融合涉及面广,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通过产业鼓励政策吸引区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旅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和组织机构的融合。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加快文旅产业融合速度。其次,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创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并给予资金和技术帮助,使文旅产业融合范围不断扩大。同时还可以提供众多的利导性政策,如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全面提升相关企业参与文旅融合的信心,为文旅融合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三)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加强区域联动发展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影响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5 省市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各有千秋,因此要协调地区间资源的整合,通过鼓励相关政府、企业间的协作,进行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调动,充分利用各省市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以达到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共享。其次,以四川、贵州、重庆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市为依托,挖掘自身特色,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再次,依托珠三角经济圈,主动建立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市的交流合作,实现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建立兼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猜你喜欢
省市文旅文化产业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