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748100)谢世祥
化学推断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形式多样,且其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程度也随之加大,侧重能力测试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成为学生的失分点和学习的拦路虎。包括部分优秀的学生在内,很多学生对推断题望而生畏。
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对近十年的化学中考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对常见的化学框图式推断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归类,在精心研读下探索出了解答此类推断题的高效方法。这些方法要求行思缜密、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大胆猜想、果断判断、深挖细掘、反复推敲,且要从细微开始、点滴入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紧抓规律和特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依托“特殊”,寻找切点,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准确、快捷、高效地破解难题的目的。下面,举五个典型的考题实例对框图式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
虽然化学中考中推断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捉摸,无从下手,但有些推断题可通过探寻字眼找到解题破绽,这需要学生在读题审题时足够的细致细心。纵观近年的中考题,有相当一部分题就是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的,下面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1】图1 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其中A、B 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 为氧化物;Z 是紫红色固体。试推断A、B、C、D、E、F、G、H各是什么物质。
图1
解析:根据题意,A、B 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在初中化学涉及的物质中符合该条件的只有H2O2和H2O,而A与X反应后能生成B,该反应与过氧化氢制氧的反应(产物为水)正好吻合,所以可以推出A为H2O2,B为H2O,C为O2;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即CaCO3,所以D中一定含有Ca2+,而Y是氧化物且含有Ca2+,只能是CaO,由此可得D是Ca(OH)2,G 是NaOH;Z 是紫红色固体,这符合金属铜的物理性质,假设Z 是Cu,它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E,即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正好为蓝色,与图中的情况完全吻合,说明假设是正确的,顺利解决问题。
学生在遇到某些推断题时,读了第一遍题目后感觉无从下手,此时千万不能慌乱,应及时调整心态,静心重读题目;第二遍读题时要紧扣题意,把握字眼,从关键字词中探寻破绽,同时大胆假设,层层递进,最终定能巧妙解决问题。
化学推断题难度系数的确比较大,但有时若能联系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解题便易如反掌。
【例2】图2 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C 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 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试推断A、B、C、D、E、F、G、H各是什么物质。
图2
解析:可从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入手,即G 为红褐色沉淀,在初中化学中具有这种特殊物理性质的物质只有一种——Fe(OH)3,结合前后关系可知,F 应为FeCl3;由于A 为红棕色粉末且能与酸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 应该是Fe2O3;Fe2O3与CO 反应后的产物应为Fe 和CO2,Fe 正好为黑色,CO2正好为无色气体,故B 是Fe,C 是CO2;Fe 与盐酸反应生成H2和FeCl2,而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E 是H2,而FeCl2也正好是浅绿色的,符合D 的特点;Fe(OH)3加热分解的特点符合碱的分解规律,即分解产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因此Fe(OH)3的分解产物是Fe2O3和H2O,而H2O 恰好是无色液体,符合H的特点。学生只要准确掌握物质固有的特殊物理性质,就能够精确定位、左右逢源,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熟能生巧。
从近年的中考题来看,考查物质固有的特殊物理性质的题明显增加。很多学生在平时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记忆不全,或者不将其作为重点去记忆,这就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物质特殊物理性质的记忆,对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初中化学的四大反应类型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的反应特征也很明显。部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就是直接从四大反应特征入手的,只要准确锁定,便可一针见血,高效快捷地解决问题。
【例3】图3 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是金属氧化物。根据图中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试推断A、B、C、D、E、F、G、H各是什么物质。
图3
解析:本题的典型反应特征是而在初中阶段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一个反应,即,所以A 应为CaCO3,C 应为CO2,D 应为CaO;D与水反应得到Ca(OH)2,E 为Ca(OH)2;E 与Na2CO3反应得溶液F,所以F是NaOH 溶液;B 是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有色溶液G,在初中化学中,B的可能情况有两种,即CuO,或铁的氧化物。若B是CuO,那G就是CuCl2,H就是Cu(OH)2;若B 是铁的氧化物,G 的情况有两种——FeCl2溶液或FeCl3溶液,H可能是Fe(OH)2或Fe(OH)3。而Fe(OH)2在常温下极不稳定,很快就会转化为Fe(OH)3,再结合Fe(OH)3的物理性质(红棕色不溶性沉淀)和涉及的化学反应可知,H 不是Fe(OH)2。
可见,有时在解推断题时,从化学反应特征入手,并巧妙结合四大反应类型,便可有效地突破难点。
要掌握反应特征,学生平时要学会梳理知识,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出发,运用对比反衬的方法进行归纳,这样便可以在关键时刻破解难题。
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固定的,既有其规律性,又有其特殊性,而相关知识点历来是出题的重点和热点。如果学生能够及时联想到某些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那么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将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例4】图4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请推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
图4
解析:这道题的特殊之处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两种,即AgCl 和BaSO4,而E 这一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由C 加入AgNO3得到的,所以E 一定是AgCl,D 则是BaSO4;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得C是盐酸;蓝色是Cu2+的颜色特征,由于B是蓝色沉淀,故B 应是Cu(OH)2;A 是蓝色溶液,所以A 中含有Cu2+,依复分解反应的逆向推理可得,A 应为CuCl2,那么加入的试剂①应为Ba(OH)2。
物质特殊化学性质的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导致对很多知识点混淆不清,模棱两可。学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全面扎实地掌握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才能以此为突破口,巧破迷局,冲出迷雾。
物质的分类即对物质进行简单的梳理归类,以便学生掌握庞杂的物质类别。酸、碱、盐这三类物质是化学中数目庞大且反应规律极强的物质,相关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的推断题与物质的类别息息相关,解题时如果能以物质的分类为出发点,再结合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和规律,便可迎刃而解。
【例5】已知X 为常见的化合物,它与A、B、C 之间的关系如图5 所示,A、B、C 是三种常见物质。试推断X、A、B、C各是什么物质。
图5
解析:盐酸属于酸类,Ca(OH)2属于碱类,CaCl2属于盐类,X 与酸、碱、盐都能反应,结合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可判断得出X 一定为盐类;由于X 与Ca(OH)2和CaCl2反应后的共同产物为沉淀C,而Ca(OH)2和CaCl2的共同点是都含有Ca2+,所以这个沉淀极有可能是CaCO3,从而可确定X 中应有;由于X 与Ca(OH)2反应后的另一产物为NaOH,所以X 中应含有Na+,故X应是Na2CO3;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可推出,B是NaCl,A是CO2。
物质的分类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许多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好,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将酸、碱、盐混淆。从物质的分类出发,掌握好各类物质的特点和规律,就能把一道复杂的、看似无从下手的推断题变得简单易解。
综上,尽管化学推断题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但是难度再高的推断题也会有破绽或突破口。为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注意学科特点,细心积累,学会梳理,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善于归纳,使所学知识点能够串联在一起,且对易混淆知识点要能够准确判别,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考场上要沉着冷静,灵活动脑,仔细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后,学生只要能够恰当、适时、灵活、准确地应用以上五种推断题解题技巧与方法,,并在认真研读题意和厘清层次的前提下,做到点线面结合,首尾兼顾,便能将绝大多数的推断题化难为易,顺利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