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岔河中学(226400)郭徐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现代信息人才的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想实现高效教学,除了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技巧,还需要学生给予高度的配合,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合作。然而,在如今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出现不能安心学习、影响教师讲课、影响其他学生听课的问题行为,这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不但会影响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基于此,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种类、发生时间等进行了总结,仔细分析了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查找,笔者发现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行为有: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容易开小差,在上机操作时喜欢交头接耳、玩游戏等。笔者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涉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部分教师很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得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得不到反馈,更谈不上解决;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教材,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阻碍了教学的开展;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论课上不爱听讲,上机操作时偷偷玩游戏等;部分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表现好的学生得不到表扬,违反纪律的学生得不到批评,从而助长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重视,对其价值与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致使这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动机。而越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生,在课堂上越容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聊天等问题行为。部分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差,容易在理论课上走神、偷懒,在上机操作时随意交头接耳、玩游戏等。在一些班级中,教师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学生不知道要遵守哪些行为准则,这也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因为信息技术不属于传统课程范围,所以有超过一半的家长对于孩子的信息技术成绩并不太在意,他们对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学习效果等极少关注,这导致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不认真、不积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做作业拖拉等现象,部分家长也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同时,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部分家长也没能鼓励他们继续保持。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监督,从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自控能力差,而教师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分组,让组内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组内学生安排相应的职务,引导他们互相监督,保证学习有序进行。如根据学生的意愿及能力,在小组内设置组长、记录员等职务,组长负责维护小组内的纪律,记录员则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记录。教师还可通过职务轮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同时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除了在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中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上机操作时同样也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让学生设计与制作PPT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制作PPT 是一种非常基础且实用的技能,PPT 在人们的学习及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利用PPT中的丰富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学生分为3 个小组,为各小组提供不同的PPT 制作模板,让他们按照模板进行PPT 制作。当有学生不会操作时,让其他学生给予帮助。学生在观看同伴操作时,可以掌握到自己之前没有掌握到位的操作技能,进行查缺补漏。当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如插入剪裁视频时,小组成员则可以共同探索。上机操作时使用分组的形式,可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理论+操作”教学模式
部分教师会采用整节课传授理论知识、整节课安排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虽说这样有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上节课学习的理论知识,下节课上机操作时就忘记了,还要重新去翻课本,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有的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只对上机操作感兴趣,这就会使得他们理论课上在玩不认真学习,这样在上机操作时因没有有效掌握相关知识也只能玩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操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上机操作,这既加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动画设计与制作”这节课的理论知识很多,若让学生先学习与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后再上机操作,那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对此,教师可以在机房中上课,一边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上机操作。为了防止学生在上机操作玩游戏,教师除了要巡视走动,还应给学生布置任务,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动画并提交。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有效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时,教材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发挥,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删减、替换等,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例如,“算法”一章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十分复杂,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学生只能理解算法最基础的概念,这无法达到上机操作的要求。而若教师讲解得过深,不仅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还会影响教学进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程的安排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运用。
当前,网络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如视频、图片等,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各种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又如在讲解“制作应用文档”时,由于Word 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仅仅通过理论讲解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在上机操作时也会问题百出,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与信心。对此教师可以制作有关Word 操作的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在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将讲解Word 操作要点的视频进行循环播放,以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强化理论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发展起来的行为矫正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强化刺激,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的一门理论。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行为,教师就可以采用强化理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纠正。通过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学生的心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有时会忽略这一点,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做出种种问题行为。如一些学生为了吸引同学或是老师的注意,在课堂上故意起哄或者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对此,教师可依据强化理论,采用恰当的强化策略与措施进行干预。当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不但可以减少受表扬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还能够使其带动其他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玩弄东西等问题行为时,教师不应当大声批评,这样做虽然可以及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但是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严重的甚至还会让学生厌恶教师,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如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走到其旁边,轻轻敲打桌子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当,又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纠正,加强自律。
课堂行为规范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约束,从而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课堂有效进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如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不准睡觉,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不能进行上机操作等。行为规范不应该只有惩罚,还应该有奖励,如当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按时完成了作品,当学生整个学期都没有出现违规行为时,都应给予其一些奖励,以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行为规范不能由教师一人制订,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倾听学生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建议,让学生自愿地去接受这些行为规范,实现将“他律”转化成“自律”。这样,才能真正地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开学时,教师就应告诉学生信息技术的期末成绩评定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分为4 个部分,分别为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上机操作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堂任务(占总成绩的20%)、上课表现(占总成绩的20%)。采用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就不会出现“重操作轻理论”或“重考试轻平时”的现象,还能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 群及其他学习平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行为等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还可以将学生每天的作业情况等通过学习平台告知家长,让家长进行监督,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基于此,教师应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