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模具
——民间雕刻艺术的奇葩

2022-09-08 02:17白英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孝义模具月饼

文/白英

图1 原提明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岁月传承,月饼馅料香甜味美,而外形图案更精美,纹路清晰地篆刻在饱含祝福的饼皮上,吉祥的寓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月饼上处处是传奇,而月饼模子——制作月饼的器具,把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背后也有说不尽的老故事,堪称凝结我们民族情感的雕刻艺术奇葩。

月饼模具样式繁多

山西省古城孝义的兑镇前岭村是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古村,月饼模具手艺人原提明(图1)的家就在这里。原师傅手下诞生出的各式各样形状各异的月饼模具,让人眼界大开。原师傅给人的印象,自然古朴却满是沧桑。村里的多数人都搬走了,他却不愿离开,更不愿意放下相伴了40 多年的刻刀。若搬进城里,做月饼模具敲敲打打切割木料,肯定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留在村里,才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饼模。窑洞虽简陋,内中的月饼模具却宛若一个精美的艺术世界。

月饼模具被原师傅称为“脱脱”。“月饼脱脱”,这样的称呼生动形象又令人倍感亲切,透着浓浓的乡土味。传统的手工月饼就像农家闺女,质朴、明艳、实在,虽没那么精致,却自有最淳朴的味道。“还是咱自己做的月饼好呀!满月形的月饼从‘脱脱’里扣出来,是不是和十五的月亮一样圆?”他做的模具造型基本以圆形为主,直径在13 厘米左右,寓意“团圆”,象征着阖家安康。有单面的,还有双面的,除常见的圆形外,还有桃形、兔形、月牙等不同形状,而成套的有专用祝寿的“福禄寿喜”、专用婚庆的“吉祥如意”(图2)、专用过年的“合家团圆”等,都是饼模经久不衰的主题。一个直径近50 厘米的“庆贺中秋”(图3)模具因体型大而分外引人注目。其上精致细腻的雕刻纹样,构图简约匀称,刻制细致讲究,有一种典型的“晋地氛围”;门前地砖规整有序,寓意着家族康宁、生意顺畅;桂树枝蔓蜿蜒,寥寥几枝意境全出;玉兔形象滑稽可爱,两只长耳朵朝天直立形象夸张,像人一样持杵站立捣药的动作生动传神。月饼模上的纹饰图案每一处都有着古老的文化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丰富细致的装饰图案设计巧妙,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清晰展现,传达出从古至今人们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团圆的心愿。

图2 月饼模具“吉祥如意”

图3 月饼模具“庆贺中秋”

雕凿打花 清一色的手工活

栩栩如生的走兽、灵动可爱的花鸟、形态逼真的八仙、婀娜多姿的仙女……原师傅雕出的月饼模子有的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的线条流畅、刀法简洁,碗口大的世界里,是怎样展现出如此丰富的花样呢?原师傅说,别看这小小一块模具,制作起来却并不简单,一块木料做成月饼模具要花费几天工夫,经过画模(图4)、凿坑、雕刻(图5)、打花、出边、打磨等近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要想做出一块好的月饼模子,第一步就是选好料,饼模在“打月饼”的过程中要经得起敲打、耐得住潮湿,所以,对木料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坚实耐用,还要细腻有韧性。原师傅做饼模用的料都是上好的山梨木,“山梨木木纹细,板面光,横竖纹理差别不大,便于雕琢还不走形,可以长期保存。”他的手里拿着几块锯成大约4 厘米厚的坯料,正待挖出轮廓,也就是在木料上挖出与月饼大小一致的“坑”。他先用圆规在木料上画好尺寸,用凿子凿木开孔,打磨好廓形后,于其中简单画出花形,就要开始雕凿打花。凿花(图6)这一步决定了将来“打”出月饼的造型,立意主题、刻制水平也集中体现在此。

原师傅和老伴雕刻模具的工作台,是两个木板凳,“把‘脱脱’放上来正好,还可以随处移动,挺方便。”他们面前摆放着30 多把大大小小的刻刀,反口、正口、圆口,还有斜凿、扁凿等。“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做‘脱脱’的刻刀总共有上百把,都是自己制作的。”雕刻花纹时,要根据图案的大、小、弯、直选择刀具,不同的花纹就使用不同的刻刀,每一刀都要慎之又慎,用力恰到好处,这样雕刻出来的花纹才有棱有角、立体感强。

图4 画模

图5 雕刻

雕花是整个模具制作的点睛之笔,原师傅手中的凿子在榔头的敲打下,出现了深浅不一的纹样,原师傅说,这要求手艺人不仅眼神好,手上能把握力道,还要有审美悟性,雕刻时必须一挥而就,不能犹豫迟疑,点刀、进刀、回刀都要果断,这样才能让线条流畅。“花样不仅要刻上去,还要传神。”这都是清一色的手工活,特别是凿花时,深浅全凭感觉。

“桃榴”图案祝福美好

“每逢中秋,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月饼。”原师傅说之所以一直坚持做手工月饼模具,为的是让乡亲们能吃上小时候的味道。糕饼作为祭品和食品,一直是神案和餐桌上不可或缺、极具艺术性的主角,各种时令节庆、民间礼俗都需要大量糕饼,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孝义民俗文化丰富,在当地时令节日时,民间有互赠各种饼子的习俗,这种饼食不仅美味,还因为其上独特的图案成为吉祥祝愿的象征,因而制作工具饼模得以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并成为孝义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饼模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是对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保存,蕴含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思想情感,它的艺术形态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由于常年手握刻刀,原师傅的手布满了老茧,还有道道伤疤。他出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初中毕业后,就在村里边务工边跟着父亲做“脱脱”。进入80 年代后,改革开放市场“活”了起来,人们的生活也好起来了,饼模需求量激增,他开始专门做“脱脱”。附近村镇的集市上,他做的“脱脱”很受欢迎,为此买了机床用来开模。为了切合各种不同形状模具的开孔,他自制了刀头,原先凿木开孔环节一天内能做出来两三个,改革工艺后一天做20 多个,这样每个模具的成本就降低了不少,价格方面也更具优势,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原师傅手中传承着古老手艺,匠心与时光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月饼模具雕刻大师。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坎坷经历,原师傅说他最想感谢的是这片土地,这些“月饼脱脱”在他心里,是乡亲们共同创作出来的。他做好“脱脱”都是自己拿着去集上卖,老乡们挑“脱脱”时总是会聊起想要些什么图案,或者是图案上加些什么花样,他也总是用心地记下来,回来就研究,把人们提的这些建议用到创作中。孝义民间有句俗语:“桃榴相会,全家都在。”原师傅做的“桃榴相会”(图7)主造型为桃子与石榴,左右两边桃子圆润饱满遥相呼应,中间的石榴咧嘴而笑成熟在望,桃子代表硕果累累健康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家族昌盛,寓意美好而生动。他能清楚地记得这件模具的创作过程,是一次赶集会场上,一个老奶奶想买个“脱脱”,就记起她年轻时候用过的祖辈传下来的“桃榴相会”图案,这个图案在孝义民间早已失传,老人却描述得绘声绘色,原师傅就是按照老人说的成功地恢复了“桃榴相会”。至今,这都是最受欢迎和最有地方特色的一件作品。

图6 凿花

图7 桃榴相会

图8 十二生肖模具

中秋月话传承文化

如今,孝义月饼模具手艺人已日渐减少,原师傅是为数不多的这门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人。在他看来,手中诞生的每一个“月饼脱脱”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透过模具,原师傅经常想起从前中秋时节全家人围坐欢聚的时刻。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模具一度无人问津,从过去的不可缺少逐渐到被冷落一旁。20 世纪90 年代,凭着机械化生产等优势,金属模具、塑料模具抢占市场,老式木制糕饼模具和传统制作工艺慢慢地走向了衰落。

随着近些年国风文化的兴起,传统技艺又出现回暖之势,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孝义传统手工制作月饼模具,也被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和保护。网络电商的兴起让月饼模具产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原师傅感慨:“没想到这‘月饼脱脱’不仅有人订制,还有人收藏。”大学生村官山货店的网店老板贺正辉找到原师傅,把他做的月饼模具放到网上,没想到迅速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就连新加坡、意大利等海外客户也来订制,这让原师傅喜出望外:“我是个足不出户的农民,这些国家我没去过,可是我的‘脱脱’却去了。”高兴的同时原师傅又面临新挑战,网络订单讲究“个性订制”,客户自己提供图案,要的就是独一无二绝无雷同的作品。这对于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他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把雕刻模具的钻研劲用到学习新事物上,在制作手艺上越加精雕细琢,在模具的花样类型上推陈出新。触“电”上“网”,原师傅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淘宝、微信、抖音等几大电商平台上,都有原师傅和他的“脱脱”的身影,60 多岁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这么“潮”。(图8)

新时代的来临,更坚定了原师傅传承这门手艺的信心,他创作的月饼模具艺术品声名远播,经常受邀去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相关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好奇的目光。2016 年中秋节前夕,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们的节日·中秋月话》节目组专程到原师傅家,采访拍摄他的传统手工月饼模具制作全过程。央视制作的节目,体现着对原提明这位传统手艺传承者的尊敬,也有力地宣传了孝义的月饼模具传统技艺。“传统手艺有了新市场,说明它不只是文化遗产,更寄托了人们对中秋习俗不变的怀念。”原师傅的愿望很朴素,就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做好月饼模具,延续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根脉,让这份情怀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孝义模具月饼
沟灌管理参数优化策略比较与最优灌水时间估算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中秋佳节话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厉害了,大孝义
孝义变迁我见证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