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明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进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使命。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如何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2018级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158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达99%。同时,结合以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并不全面,他们会认为学习专业技能就能谋划一份好的工作。因此,在中职阶段,他们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对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漠视、忽视。笔者通过走访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表现满意度较低,调岗、换岗和离职的比例较高,让企业无所适从。总的来说,中职学生就业率比较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因年龄小,社会阅历尚浅,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进行相关的了解,39.7%学生是遵循父母意见作出选择,19.2%在亲戚朋友介绍下选择,真正因为自己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仅有28.9%;入学初期,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关注不多,73.7%的学生是偶尔关注专业发展,还有12.8%的学生从不关注。总的来说,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对专业选择的自主性不强,他们需要教师更具针对性的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中职学生开始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但不够深入。51.9%的学生是不太了解,5.2%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在个人长远规划方面,48.1%的学生有近期的规划但并缺乏长期规划;33.3%的学生是没有很仔细考虑,规划意识不强。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课程安排、专业发展等不了解,想规划但无从下手,因此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中,缺乏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从业者的高度去设计教学,没有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职业生涯教育中去,也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把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课程教学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专业了解不足,且没有真正深入行业领域,没法把握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出现与专业脱离的情况,导致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概念性的层面,针对性不足,职业生涯教育效果不理想。
鉴于上述的调查情况,笔者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引领,从《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开展了依托专业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策略探索,以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古语有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观念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足、工作拈轻怕重、跳槽频繁等社会现象,他们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缺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其中,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找准衔接点和侧重点,培育中职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符合国家建设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全面立德,精准树人。
国家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赋予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思政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应把握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关联性、发展性,不能只局限学生就业选择、晋升途径、生涯规划工具应用等方面教学,应更多引导学生从专业出发,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学习目标,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学校品牌专业——电梯安装与维修为例,努力探索一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实现三全育人要求的教学路径。我们尝试基于《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合力,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踪、全方位规划,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的长远成长需要,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凝练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五大核心素养,引导中职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成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生源情况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并且从往届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体现出学生重技能,轻素养的思想偏差,他们往往会把专业技能学习规划摆在首位,忽视了核心素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因为无法应对新的职业环境带来的变化,而出现离职率和调换岗位率高等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偏低。因此,笔者认为应以“新课标”精神为依据,以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把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要进行深度融合,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两手抓,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笔者所在学校针对上述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开启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新探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制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案,把理论、精神切实落实到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统一思政目标,落实课程思政——结合学生专业,重构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建立平等课堂——设计情境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强化职业素养”的整体思路,发挥好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注重学生职业规划的同时,关注职业素养的培育,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电梯安装、维护保养与维修等操作技能,具备良好质量和服务意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服从工作安排,有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职业操守的电梯人。
在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融合策略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把理论、精神切实落实到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探索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六融合”,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六个层面的融合的创新教学理念。
专业课的学习成为思政课最客观、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以专业课体验为起点,思政课为引领,学生以专业课体验为载体进行思想感悟;课后,通过专业进行检测,达到思政提升。思政课引导课程思政,提升了专业课的效果,专业课的教学帮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使思政教育落地生根,提高了教学效果。两者同向同行,形成教学合力,共同实现电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专业教师了解思政课,不但走进思政课堂,参与思政教育,还在专业课堂上进行渗透式思政教育,推动全员思政,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课程设计中,笔者所在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五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专业课程、生活体验为“探学”起点,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依托专业从“乐学”“问学”“悟学”到“践学”,并结合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多样化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积极实践,有效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与调适,掌握生涯规划设计步骤,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搭建个人职业发展的人生阶梯,实现“我的专业,我做主”(如图1所示)。
图1 “五学”教学模式图
为更好地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携手电梯专业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经过教研交流,双方共同确定核心素养培育方式。如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培育,选取的方式是学生通过专业教育、专业访谈、专业实践等活动,找出电梯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并能对标工匠精神,提出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要求,在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搭建自己职业发展阶梯过程中,注重增强自身的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施,主要依托议题式教学,坚持层次清晰、有序递进、结构合理的思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职业发展等内容,创设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精心设计议题,旨在让学生能借助议题讨论的方式学会思考和处理相应的问题,最终落实到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上,实现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如在《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谋划职业发展》的教学设计中,确定了“如何在所学的电梯专业中修炼成大国工匠”为核心议题,下设“在所学的电梯专业中奠大国工匠之基”“在所学的电梯专业中铸大国工匠之魂”“在所学的电梯专业中行大国工匠之举”三个子议题。三个子议题分别对应“职业素养的含义及重要性”“工匠精神的内涵”“践行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与电梯专业紧密联系的招聘情境和问题,开展小组竞赛、合作探究、观看工匠事迹等活动,完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认同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工匠精神,注重培育职业精神核心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搭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创新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开展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始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只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融合,搭建有效的融合路径,切实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