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慕洁
(汕头开放大学,广东 汕头 515000)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实践的形式多样,社会调查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社会实践环节,社会调查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调研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时空分离的远程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独立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1]掌握和学习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所成效,但当前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社会调查作业远未达到上述要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1.学习者未能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走过场、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调查作业缺乏实效。2.选题缺乏价值性,学习者未能结合社会热点和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调研,上交的报告缺乏针对性和参考价值;3.学习者对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缺乏学习和了解,上交的调查报告体裁多样、内容杂乱、依样画葫芦、改头换面等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当前社会调查中存在的诸多弊病,我们有必要探索提高开放大学学习者社会调研实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三类:
第一类是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探讨。相关文献指出当前社会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缺乏组织和引导等问题普遍存在,调查研究成效有待提高。学者们认为,原因来自多方面。个人、学校和社会都负有责任[2]。首先是学生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对调研的方法不熟悉;其次是学校的引导不够、投入不够和培训不够;再次是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度不够。被调查者排斥调查,调查结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缺乏对实践调研成果的反馈机制,多数实践报告变成了存档资料,没有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导致学生对实践失去兴趣和动力。此外,缺少科学管理和监督制度,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的原因。简言之,“社会实践活动处于制度不到位、规定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条件不充分的状态中”[3]。因而,要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更需要制度规约和条件保障。
第二类是关于加强管理规约与建立评估制度的研究。其中较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是杨岩勇等人在广泛征询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构建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效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了“选题的价值性、实施的科学性、报告的完整性和个人实践成果”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下面分设20个二级指标并按照重要性排序。前10个二级指标分别是:选题意义的明确度、所提问题的创新性、所提问题的验证度、所提问题的针对性、访谈及问卷设计情况、调查活动的培训情况、与接收单位的沟通情况、实践经费的落实情况、实践活动的宣传情况和实践队伍的结构情况;后10个二级指标包括:老师的跟进情况、报告撰写的规范性、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文字表达的合理性、相关建议的可行性、结果反馈的及时性、所学专业与调查实践的对口度、专业水平高低、有无相关经验和对活动的了解程度。通过上述指标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可行性。[4]
第三类是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探索。其中较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是张军莲和蔡高强研讨的包括课题研究型社会调研模式和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模式在内的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三种模式、路径及其方案设计,但只限于理论层面,尚未进行实证研究。[5]
上述三类文献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第一类文献对提高调查实践的成效提供了理论和方向指引,第二类文献对制度规约进行了构建,第三类文献对改进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索。虽然三类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但也为提高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社会调研实效提供了方向指引。
本研究针对当前社会调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提高开放大学学习者社会调研实效的途径。通过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以在建的科研项目驱动学习者的社会调查,引导学生科学选题,认真调研,探寻课题驱动型社会调查在提高社会调研实效方面的作用和具体模式。
项目以PBL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进行。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学生在对问题展开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PBL倡导师生合作,协同探究。探究结果通常具有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6]
PBL模式在本研究中的应用如下:以教师的研究课题“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驱动学生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社会调查的方法技能。教师则通过与学生协作,从教和学两个角度一起研究当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促进课题研究。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根据科研需要确定调查问题、布置调查任务,学生根据要求确定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起初,教师开设社会调查专题辅导课,教授调查研究的方法、电子问卷的制作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全程督导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保证调查过程和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数据的收集,全程都通过问卷星进行。教师负责:选定项目—布置任务—监督辅导—跟踪评价;学生负责: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研究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是否可以提高学习者社会实践的实效和促进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研究团队组建模式、监管模式和存在问题。
此阶段以“学生全程合作调查”的模式进行,要求所有团队成员都参与到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商定选题、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从问卷的设计到报告的撰写都需要集体合作完成。此阶段设置了6个对比组,六组在团队组建、合作规则和监控模式方面均有不同(见表1)。
表1 第一阶段研究自变量差异
1.团队组建模式不同
在团队组建方面,前三组采取自由组合:学生自己选择队友;后三组由教师确定团员组成。借此研究团队组建模式对团队合作成效是否有影响。
2.合作规则和监控模式不同
在合作规则方面,第一和第四组由团员自行决定合作规则,自行分工,自行协调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负责监督问卷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对成员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不加干涉;第二、三、五、六组实施淘汰制,规定未能完成分内工作的团员淘汰出团队。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两组的淘汰制由教师监督执行,另外两组的淘汰制实施与否由学生自己掌控。借此研究合作规则和监管模式是否能提高社会调查的参与度与实效。
第二阶段研究进一步探寻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的可行性合作模式。针对第一阶段“全程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半程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具体做法是将第一阶段“学生全程合作模式”改为“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方式进行。学习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前期的选题、问卷制作、问卷发放、数据采集;但后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则分开作业,独立完成。教师全程跟踪辅导:前期指导学生设计问卷,并根据科研需要加入教师想要调查的内容,后期辅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
为确保每名成员都参与到社会调查的每一个环节,整个作业过程流程化并将团员的任务细化和量化,规定每名成员都需要设计同等数量的问题并制作原始问卷,都需要参与团队问卷的设计、编辑、审阅和检验,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到规定数量的样本数据,都需要独立分析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
1.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可以提高社会调研的真实性
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改变了社会实践走过场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科学选题,认真调研,因发现问题而起,以分析问题而作,为解决问题而写,提高了学生对调查报告意义、目的和作用的认识。
“学生合作调查,教师全程监控,数据收集电子化”的社会调查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了闭门造车、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第一手调查,获取原始材料,并在教师的督导下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调查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保证了调查过程和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杜绝了调查报告抄袭与造假的现象,提高了调查研究的真实性。
2.科研型社会调查可以促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提高社会调查的实效
以往有关“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多由教学方主导,科研工作多是基于教师单方面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缺乏学习者意见,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片面性。
以教师的科研课题驱动学生的社会调查,学生设计问卷,教师完善问卷;学生撰写报告,教师修缮报告。师生合作,从教和学两个角度一起研究问题,探求答案,视角更加宽广。学习者角度的调查研究给了教师很多灵感和启示,学习者合作设计的调查问卷涵盖了不少教学方忽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纯从教学方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所产生的群体思维和主观片面性,弥补了教师教研中存在的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引。
学生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弥补了教师调研中人力物力的不足;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虽然青涩,但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归纳,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教师在整理学习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修缮,并在刊物上发表。由此证明,科研型驱动的社会调查可以促进教师的课题研究。
3.“全程合作的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团队协作问题
(1)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研究显示,无论是自由组合的团队还是教师指定团员组成的团队,均普遍缺乏凝聚力和行动力。成员作业态度不一、缺乏团结合作精神。按照要求,调查研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变成主从关系,积极主动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按时按量完成分内任务,被动拖延者时常影响作业的进程。
(2)监管和惩罚机制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在无惩罚机制的合作模式下,由于成员相互间缺乏约束力,积极主动者基于共同利益,时常代替被动者完成分内工作。淘汰制对团队成员有威慑作用,有助于促进共同参与。如果由教师执行淘汰制,团队冲突较少;如果由团队自行惩罚,则有不同结果。有的团队可以和谐处理问题,协调完成作业;有的则是在矛盾冲突中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合作规则和监管督促是团队合作调查的前提保证。
(3)调查作业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团队合作精神的缺乏影响了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的质量。团队在问卷设置过程缺乏协商一致,普遍采取分头设计,后期合成的方式产生问卷,结果出现重复提问、跳跃式提问,问题编排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更无从谈起。调查报告也出现类似问题,多人合撰的调查报告缺乏统一性,只是个体意见的简单汇总,中心不突出,论证不充分。
综上所述,第一阶段研究表明:教师科研项目驱动的社会调查模式有助于提高社会调查的实效性和促进教师的课题研究,但首先需要解决团队合作问题。无论是哪种团队组合模式,离开了监管、规约和合作精神,团队的行动力和调查研究的质量都无从谈起。这与此前诸多学者的研究一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监管规约都是前提保证。
1.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的可行性合作模式是“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
研究显示:与“学生全程合作”模式相比,“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作业模式有更大的优越性。
(1)促进合作,减少冲突。学生前半程合作调查,后半程独立撰文,既可以发挥集体作业的优势,又可以减少合作中出现的冲突。前半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避免了调查实践初期由于缺乏组织而导致的孤独无依和无助感,有助于集结力量和集思广益。多元化团队的调查使问题的提出更加全面。后半程以个体独撰的形式完成调查报告,一是可以提高文章的统一性和连贯性,避免多人合撰所导致的结构涣散,观点不一;二是可以得到更多学习者视角的分析结果和观点;三是可以减少团队合作过程中因工作分配不公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热情,也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个人的分析研究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教师全程督导,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可以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又有助于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
(2)参与度高。“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模式可以提高社会调查的参与度。通过明确规约,并将作业过程流程化,再将团队个体的任务细化和量化,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规定每名成员先独立设计初始问卷,设计同等数量的问题,并制作和发布各人的初始问卷,保证了每名成员都参与到问卷的设计和制作环节;规定所有成员都必须参与到初始问卷的互评和团队问卷的商定、审阅和测试,保证了每名成员都参与到问卷的检验环节;规定团队成员分别负责团队问卷的初稿制作、二稿修改、三稿检验和终稿发布,确保了每名团员都参与到调查问卷的编辑环节;规定每名团员都要发布和回收规定数量的问卷样本,保证了每名成员都参与到调查数据的收集环节;规定团队成员后半程独立撰文,确保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环节。
2.“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课题驱动型社会调查可以提高开放大学学习者社会调查的成效
通过“社会调查成效评估体系”(杨成勇等,2015)对研究前后的20项指标(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见表2)。比较结果有改进的用“+”表示,比较结果逊色的用“-”表示。因为本研究并非定点实习研究,调查研究过程也没有配备经费,所以“与接收单位的沟通情况”和“实践经费的落实情况”两个指标不作对比。比较结果如下:
表2 试验前和试验后成效对比
4个一级指标的综合比较结果4∶0。选题的价值性、实践的科学性、报告的完整性、个人实践成果这4个一级指标的比较结果均好于试验前。
18个二级指标的比较结果为17∶1。在所有18个二级指标中,只有“文字表达的合理性”一项评估结果不如试验前。从上交的调查报告看,学生的篇章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远不如试验前上交的报告。由于此项指标与试验前的差距较大,因此不排除试验前所上交的报告部分存在抄袭等原因所导致。
(1)选题的价值性比试验前高。因为调查是在教师的科研项目驱动下进行的,选题范围又是调查者熟悉和关切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满意度”,所以团队的选题都能够紧密结合教育关注的热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选题意义的明确度”和“所提问题的创新性和针对性”。
(2)实践的科学性比试验前高。因为项目是以PBL模式进行的合作调查,调查开始前有专题辅导和见面会,作业进行中又有教师全程指导,所以“实践队伍的结构情况、调查活动的培训情况、实践活动的宣传情况、指导教师的跟进情况”都比试验前高。因为问卷设计和调查环节都流程化,团队个体的任务也细化和量化,问卷经过团队成员多次修改完善,最后又有教师审阅把关,所以“问卷设计情况”也比试验前好。
(3)报告的完整性比试验前高。因为整个作业过程都在教师监控下,团队作业过程都通过微信交流,调查问卷的制作、发放和数据的回收都通过问卷星进行,所有信息都可追溯,有据可查,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因为作业前有专题讲座,教授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报告撰写过程又有教师跟踪辅导,文稿均经过教师的审阅后修改完善,所以保证了“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学生通过调查报告反映学校办学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在报告中提出了很多学习者角度的建设性意见;校方在调查报告作业的终审过程中,也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满意度,发现了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的教改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调查研究“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均比试验前高。
(4)个人实践效果比试验前高。因为调查的选题范围是“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满意度”,从事调查的主体也是学习者,对所调查的问题都有切身的体会,选题都跟自己专业的学习需求相关,所以调查者既有“专业水平”又有“相关经验”。他们既具备参与科研调查的资格,又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提供参考数据和建设性意见,保证了“所学专业与调查实践的对口度”和“对活动的了解程度”。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驱动的社会调查作业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开放大学学习者社会调查的成效。
1.促进了学习者的社会实践,提高了调查研究的实效
科研驱动的作业模式可以改变社会实践“走过场”和调查报告作业弄虚作假的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科研需要确定调查问题,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调查数据的收集分析,到调查报告的撰写,整个调查过程都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调查研究真实有效。作业过程也是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过程,学生在完成调查作业的过程中学习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提高了对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2.促进了教学双方的交流,提高了科研质量
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习者需求,而最了解学习者的是他们自己, 将学生的调查实践环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将部分课题研究工作以调查作业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从教学双方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获取更具代表性和建设性的意见,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利用社会实践环节,将社会调查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也有助于缓解科研人力不足,特别是数据收集阶段和分析整理阶段人手不足的问题。学生负责调查问卷的编辑制作、问卷的发放和数据的收集,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提供了初步的数据分析,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合作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上述模式可以促进合作,减少冲突。学生前半程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有助于集结力量和集思广益。后半程以个体独撰的形式完成调查报告,既可以得到更多学习者视角的分析结果和观点,也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个人的分析研究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教师全程督导,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可以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又能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半程合作,教师全程督导”的科研驱动型社会调查作业模式切实可行。教师通过科研项目驱动学生的调查实践,学生通过调查实践促进科研工作,既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又有助于增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和提高科研质量。
科研项目驱动的社会调查作业模式有助于促进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社会实践,但如何提高调查报告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过程发现学习者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均不够理想,作业开始前的专题辅导和作业过程的教师指导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但却无法在短期内提高学习者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