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海澜馨 陆辰越 董 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动态装置艺术是公共艺术的一种,以清洁能源为动力,可以对当代的能源运用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并为艺术创作提供想法。在地球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将视线放在了节约能源上,并对新能源的使用越来越重视,也出现了可再生能源与装置作品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地球拥有多种清洁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如果将动态装置艺术与清洁能源结合,将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在沙漠、高山、湖泊等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参与到装置作品的艺术表现,使作品不受能源不便的限制,而尽可能自由发挥。
装置艺术是一种综合展示艺术,由英语“Installation art”翻译而成,装置艺术是建筑学术语,集场地、材料、情感三元为一体;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舞台布景与戏剧领域之中,它可以被移动、被解构、被重组与拼贴等,都可以被称之为装置艺术。近年来,世界对环境的保护及新能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视。欧美东亚等国对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研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中国也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以及加大政策力度的规范与支持,并承诺我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所以,装置艺术的创作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参与或主导此类作品的能动性,为能源与艺术作品的结合起到先锋引导作用。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可见,装置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多元存在的,这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提倡的“跨界、融合”一致。
关于装置艺术的起源,西方艺术理论家各有其评说。曾经,英国评论家尼古拉说,最早的装置艺术可以追溯到工业时代初期的19世纪末。经过20年的设计,一位法国邮递员只用水泥、石头和贝壳建造了一座理想的宫殿,他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表达他的人生观。此例说明,装置艺术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空间。
20世纪初,装置艺术的具体表现才真正开始。1910年,马塞尔•杜尚为美国举办的“独立艺术家”展览送去了一个现成的男用小便器,并将它命名为《泉》。其作品完全颠覆了传统油画的“构图”“色彩”和“技巧”,仅仅是从一个商店里买来的现成品。因此有美学家指出,《泉》是一种打破传统艺术的标新立异的态度。
1938年,“超现实主义”美展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在展厅,观众可以看到天花板上悬挂着布袋,匪夷所思的煤炭被装在布袋里,同时空间里飘荡着音乐和气味。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为“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空间,作者在天花板和展览架之间用凌乱的白色绳索搭建了一个蜘蛛网般的恐怖结构,同时运用了画和拼贴的舞台布景方式,营造了一个具有心理暗示反应的环境,让观众感到画面与环境的模糊性。这个展览作品实际上是装置艺术。这期间,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创作因为人类破坏环境和自然而造成的困境与窘态,装置艺术也慢慢开始关注人类的地球。
20世纪60年代,西方年轻一代不断地从政治延伸到艺术上,表达着他们的反叛精神。绘画、建筑、雕塑、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不断地被艺术家从分离到融合地进行任何艺术手段和材料的表现,其实就是装置艺术作的创作,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领域和边界。
20世纪70年代初,装置艺术家开始攻击艺术博物馆等艺术领域的传统和权威。他们利用废弃的仓库、破旧的厂房、道路两侧,甚至某个角落空间作为装置艺术的展览。因此,装置艺术成了抗议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一种手段。
20世纪80年代,装置艺术广泛使用电视和视频。20世纪90年代,装置艺术涉及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包括热点话题,如环保、战争、和平与文化等。这一时期,欧美少数民族艺术家创作的装置艺术,为艺术世界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随着艺术范围不断拓展,装置艺术与雕塑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将可再生能源与雕塑、装置结合起来,形成可再生能源雕塑或装置。可再生能源雕塑的概念是由生态未来派的远见卓识者提出的,它最初由诸如帕特里斯•斯泰勒斯特(Patrice Stellest),莎拉•霍尔(Sarah Hall),朱利安•H•斯库夫(Julian H.Scuff),帕特里克•马洛德(Patrick Marold),埃琳娜•帕鲁切娃(Elena Parucheva),建筑师洛里•切特伍德(Lori Chetwood)和尼古拉斯•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等艺术家提出,伊利诺伊州比克•贝克特的贝克尔大学教授。他们认同环境艺术的理念,认为他们作品的美学部分与设计的生态功能密不可分。此外,在可再生能源雕塑中,艺术家往往受到自然形式和工艺的启发,喜欢周围世界的颜色和纹理。拉尔夫•桑德(Ralph Sander)的公共雕塑《世界救援车》(World Rescue Vehicle)在炎热的韩国夏天利用太阳能在首尔美术馆外制造冰雪。莎拉•霍尔(Sarah Hall)与艺术玻璃一起工作,将太阳能电池集成在两个玻璃面板之间,从而将太阳能与艺术品本身结合起来。太阳能与装置艺术的融合,尚在探索阶段,但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这些不错的成就。
“装置艺术是指‘特定时空环境—材料的象征意义—艺术家个人情感—合目的性的创作和实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进入21世纪后,装置艺术快速发展,其观念性、实验性、前卫性、互动性甚至怪诞性不断突显,不断成为当代艺术的主宰,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乐此不疲的创作手段。世界各国的主要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装置艺术课程。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设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学士学位;美国出现了许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装置艺术家。此外,在西方当代艺术博物馆中,装置艺术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已被博物馆收购或永久藏品。尽管装置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似乎是更具有魅力。它的包容性、可塑性和模糊性决定了艺术家对它的探索总是充满了好奇,所以,它也不断地满足人类探索和表达的欲望。
“动态装置艺术是指造型本身局部或整体具有活动现象的艺术作品或装置。通常借用电能、风能等动力能源,通过对运动轨迹的预设,使得作品‘动起来’。”可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同时为装置艺术的运动提供可能。
随着装置艺术的不断实践与发展,当代装置艺术运用的材料更加趋于多样化,不断运用各种新型材料与技术手段,推动了装置艺术的迅速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艺术的欣赏逐渐由静态向动态转移,人类科学与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人类对世界和文化的认知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所有的一切为动态装置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必然的条件。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能源的关注,以及能源紧张问题的显现,艺术家将可再生能源参与到艺术创作中,通过作品表达对能源和环保的关注。由人民资讯发布的全球化石能源储量和清洁能源开发对比图可知,相比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可开发量更大,因此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未来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热能、海洋温差能等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利用,是绿色低碳能源,不但清洁环保,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在动态装置艺术中适当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将减少能源对艺术作品的限制。
风能(Wind energy)是气流的动能。风力的产生是由于受太阳辐射后地面温度的不同变化和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不同而产生的气压差,从而导致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流动。在水平压力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是一种储量大、分布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因为风能资源巨大的储存量,依靠现在的技术,一年可开发的能量约5.3X10^13千瓦时,所以足够融入大型动态装置艺术中。
“风动力动态装置艺术作品指的是其装置作品本身以风动力为主要动力源进行运动”。作品《垂直运河》由Ned Kahn与建筑公司Cepezed合作,设计荷兰水务部门在乌得勒支的新总部。该装置位于一个透明的垂直水面上,由数千块透明塑料板组成,悬挂在最小的不锈钢电缆上,使其在风中起伏。直到面板随风移动并捕捉到天空中的光线和颜色,它们才几乎看不见。内德•卡恩是环境科学专家,擅长通过艺术展示自然现象。受风、水、火、雾和沙等各种自然现象的启发,他采用大胆而细致的设计技巧,通过大型动态装置艺术将这些元素呈现给公众。
利用风能,可以供给许多大型的动态装置艺术作品,甚至可以以风能为主题进行创作,让装置有一种灵动的感觉,也让原本安静的作品动起来,与观众产生共鸣。
作品《奥运圣火盆》,由雕塑家安东尼•豪(Anthony Howe)设计创作完成,通过精密的设计将钢材变成了精致的风动雕塑,充满未来科幻感,同时又有一种静谧、安静之感。这个奥运圣火盆的中心是一个旋转环,每个环上有四个翼,重达两吨,直径12米,它优雅而有力的螺旋线代表着不灭生命,象征着太阳。火盆的相邻的机翼会稍微错开,直到它们绕成一个圈并错开一轮。
在过去的17年中,安东尼•豪回应外部自然环境中的风和光,完成了大量的悬浮且独立式的动态雕塑。他尝试用环保的方式来创作作品,它们从科技小物件到微生物学或天文学的大模型。他用玻璃纤维碟片作为驱动力,碟片具有曲线和平面两种形状,主体骨架是不锈钢材质,这些结构形状在静止的时候呈现优美简朴的线型,在有风的时候呈现出井然有序的运动。作品结构是对称和有非对称的设计,它们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妙的三维和声体验。
太阳能(solar energy),指的是太阳的热辐射能量,由太阳中的氢原子聚变和巨大核能的释放产生。其主要性能通常被称为太阳能,在现代通常用于发电或为热水器提供能量。太阳能有两种用途: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还包括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的生存,主要依靠的都是太阳提供的热辐射,人类自古就知道在太阳下烘干食物的方法。比如制作盐和烘干咸鱼。今天,化石燃料日益减少,太阳能早已被认为是人类能利用的重要能源,并在不断研究和开发中。
作品《星辰》(图1),由大创组设计,是一件不锈钢材质装置作品,希望作品在夜幕中像星辰一样照亮校园。作品利用太阳能装置和灯带的结合,白天接收太阳能,为夜间环绕装置的灯带提供照明能源,该作品为校园公共空间增添一些生动的趣味性和科技感。
图1 《星辰》,不锈钢片、太阳能板、灯带,2022
作品《盛放于全球的太阳能花儿》(图2),由艺术家亚历山大•唐创意完成,他是一位用艺术语言积极思考社会发展的艺术家。他以环境、自然与生命为主题,利用可再生能源创作具有动能的艺术作品。这些太阳能花是用纸花加一组太阳能电池和摩打而成,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驱动摩打转动,只要光源充足花朵便会一直摆动。这些太阳能作品既生动活泼,又富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对可再生能源思考和利用,太阳花展览彰显出人类应用太阳光能的能力。亚历山大•唐的作品引导大众对当今能源的使用等引发更深的思考,引导人们对环境和人文的关注。
图2 《盛放于全球的太阳能花儿》,纸花、太阳能电池、马达,2010
这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作品引导大众对当代能源使用情况、能源的发展前景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进行深入思考,并适时地反映当今社会经济转型、自然不断变化等特点,尤其是人类利用能源方面,具有先导性作用。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储量巨大,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盐能等依附于海水水体的可再生能源都被称为海洋能。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具有可开发的潜力,并可持续利用,还具有清洁绿色等优势。但相对于化石传统能源,海洋可再生能源稳定性差、密度低,因此它的开发和利用非常具有挑战。如果开发成功,有助于大型动态装置艺术的供能。例如,可以利用浮动风能,使得装置在海上自行移动。所以,可以利用洋流能量发电,为动态装置艺术作品提供运动的能源。也许由于海洋能的提取过于困难或不稳定,目前还没有利用海洋能的动态装置艺术作品可供参考。
除了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还有许多其他清洁能源等待我们开发,但在能源的储存和运输中,我们也应该减少能源的消耗。由于地下储能具有储存效率和储存容量高等亮点,所以首选它作为长期热能的存储。温差能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水下滑翔机相比,温差能驱动的水下滑翔机利用海洋环境能量作为系统的驱动能量,噪声和干扰最小,更适合海洋环境监测。
温差驱动水下滑翔机的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海洋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其技术发展迅速。2000年10月,首次成功进行了以温差为动力的水下滑翔机水下试验。从那时起,这项技术得到了改进,但目前我国较国外的先进水平仍差距较大,温差能在日常的生活及艺术装置中的应用还需时日。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作装置,也包括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动态装置艺术的创作,比如绿色生态型材料,它是天然形成的材料,取材于大自然,具有一般合成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我国是清洁能源的投资大国。虽然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继续减少在未来,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必须有效整合与现有的发电方法克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瓶颈在传输、分配、存储和其他链接。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对现有电力体制进行技术创新、运营流程、业务运营模式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改革。利用天然的清洁能源,不仅能避免传统能源的技术难题,还能使能动装置作品的运动不受地理位置等不便因素的制约。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艺术家将可再生能源运用到动态装置艺术的创作中,使装置作品的能动不受能源因素自由发挥,使作品更加环保,同时引发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思考,最终启迪和改变人们非环保的行为。艺术创造者利用科技,打破壁垒,不仅创造出更前沿的动态装置艺术作品,而且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与拓展,不断丰富艺术的表达和语言。希望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让动态装置艺术更加便利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动态装置艺术的能动插上理想的翅膀,最终完成动态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