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闵杉 图/ 李雨霖 何新文
盛夏的百草村,静谧清丽。村中古木苍翠、溪流环绕,一座座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和“一颗印”老宅掩映在树木之间,这个历史悠久的白族小山村,就藏在滇池边西山脚,近期因为盛开的向日葵,成了游客争先打卡的美丽乡村。除了向日葵,百草村还有“三宝”:古寺、龙潭、药草。
百草村村名的由来和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先生有很大的渊源,村后山脉森林植被茂盛,踏草皆药,是云南白药的主要药材采集地。20世纪初,从1921年起至1938年初,曲焕章先生携夫人缪兰英亲带一帮弟子,每年秋冬皆到本村租屋居住,上山采集草药上百种之多,村名便由此得名。曲焕章先生采药、制药居住的房屋至今保存完好。云南白药初创名称为虎力散,1931年曲焕章先生在昆明金碧路开设了“曲焕章大药房”,后来“虎力散”改名为“百宝丹”。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云南军队出滇抗日,曲焕章先生捐赠百宝丹数万瓶,云南白药的奇效从此享誉全国。
村内有5处自然山泉眼,分别位于古村中心及外围的森林山谷地段,其中云龙寺前古清香树下的泉眼龙潭尤具特色,泉眼处天然石岩呈“人”字耸立,水质清凉甘甜、冬暖夏凉,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及滇池地区名贵鱼种“金线鱼”繁衍生息之地,至今仍有金线鱼在上池繁衍,龙潭上池取水饮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的村规民俗保留至今,龙潭现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地,村后大龙潭上方峭壁上雕琢于明嘉靖年间,龙王石窟小庙、庙宇、龙王等佛像都在原生石岩上雕刻而成,绮丽的岩画,至今方未褪色,石窟正壁上刻有“溥润”二字,喻示风调雨顺,泉水灌溉着观音山、百草村的上百亩良田。
百草村自古以来都有舞龙的习俗,村内的龙灯队从民国早期便在滇池流域较有影响。1950年,为迎接由陈赓、宋任穷率领的解放大军进驻昆明,龙灯队自发到昆明进行欢迎表演,成为迎接昆明和平解放庆功大会上唯一的民间龙灯表演队,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为昆明的解放增添了欢乐喜庆。1992年,龙灯队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西山地区系列表演,自创的舞龙套路,得到了评委及观众的好评,2004年参加了百龙闹春城文艺汇演,2005年7月由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