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昆雅 图/何新文
周涛/摄
7月22日,大理至瑞丽铁路大保段正式开通运营。14年的翘首以盼,盼来保山迈入动车时代的欢呼声。这条铁路东起大理,西至瑞丽,全长330公里,先期开通的大理至保山段全长133公里,设大理、漾濞、永平、保山4个客运站点,开通后,大理至保山车程缩短至1小时左右。铁路穿越横断山脉纵谷,横跨澜沧江,开启了一段穿行在滇西山水之间的旅程,为游客带来苍山洱海、大理古城、漾濞石门关、旧永昌府、和顺古镇等风景区,也让人重温南方丝绸之路曾经的熙熙攘攘。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500多年历史。大理也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世纪,蜀地的商队就有零星赶马帮不断经过这里。公元8世纪,南诏建立,大理不仅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原从南方通往中印半岛直至欧洲诸国的最大口岸,成为中国与印缅诸国物资交流的重要集散地,是南方丝绸之路最大的贸易枢纽。
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如今,大理很多地方仍保存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遗迹、遗址和古镇,此外还有绝美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云南人耳熟能详的大理著名“风花雪月”四景,洱海最南端的上关,曾有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原;最北端的下关,吹着苍山洱海的山风、海风;点苍山上的最高峰,终年白雪皑皑;泛舟洱海,皎洁的月亮倒映出阿鹏与金花的爱情。
大理旅游资源丰富,全州风景名胜区达130多处,除了苍山洱海、大理古城,还有蝴蝶泉、崇圣寺三塔、佛教圣地鸡足山、“南丝绸之路敦煌”石宝山石窟、茶马古道驿站沙溪古镇……
大理古城 张有林/摄
“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大理的旅游标签。大理古城旧称叶榆城、紫城,是古南诏国旧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建造的羊苴咩城,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分布有14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古城旅游核心区域。
古城布局周正,城内建有4座城门楼和4座角楼,城墙四周均设有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南门双鹤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是来自苍山的清泉水。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但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徜徉在古城内,只见白族民居与古迹建筑相伴,花鸟虫鱼与阳光嬉戏,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之中又伴着现代时尚气息,几经重修保护,大理古城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大理古城北郊,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9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地出家修行,故又是古南诏、大理国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兵戈和自然灾害,仅存三塔。三塔由一大两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与南北两座小塔相距皆70米,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经过多年的规划、科学管理与保护修缮,崇圣寺重现了“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的胜境。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一曲《蝴蝶泉边》传遍全国,电影《五朵金花》的爱情故事也让大理的蝴蝶泉公园几近家喻户晓。蝴蝶泉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大理古城25公里,景区位于苍山云弄峰麓,原名“无底潭”,景区内清泉甘凉、蝴蝶翩翩、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公元1639年,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这样描写蝴蝶泉:“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这生动描述了泉水周边的蝴蝶奇观。据说,当地的白族青年都喜欢到蝴蝶泉边谈情说爱,来这里祈祷获得甜蜜与忠贞的爱情,还可以赏花、赏蝴蝶、对歌、跳舞,好不惬意。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面积约500平方公里。苍山位于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处于云岭山脉南端,地壳运动造就了苍山十九峰夹十八溪的独特地貌和磅礴气势。苍山最高峰名为马龙峰,海拔4122米,因山势陡峭,气候垂直差异极大,具有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垂直气候,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游苍山最佳线路是洗马潭索道线路,乘索道而上,可将苍山的地质特点、冰川遗址、山色风光、溪谷秀色、奇花名草、野生动物奇观尽收眼底。苍山还是世界著名的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山中盛产天然大理石,在地质学、生物多样性等学科领域中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公认为世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洱海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是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之一。
明代诗人冯时可《滇西记略》称,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每逢农历十五的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亮、格外圆,水中一轮圆月浮光摇金,一派水天辉映之色,其景令人心醉。洱海月的闻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之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了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洱海共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湖水清澈见底,虽被称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因为大理没有海,为表达对大海的向往,故称之为洱海。在洱海畔吹风、看云、踏浪,不知不觉半日就过去了,着实是一个休闲发呆的理想之地。
双廊位于洱海东北岸,因村庄两边各有小岛环抱,故得名“双廊”。双廊过去是个小渔村,居民大多都以在洱海捕鱼为生,随着大理旅游业越来越火,双廊也成了游客到大理必去的拍照打卡之地,风头与大理古城相媲美。
据说,双廊拥有整个大理最好的洱海风景,这里紧靠洱海,并可远眺苍山十九峰,所以有人形容“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双廊村周边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同时还有风景如画、恬静质朴的玉几岛,岛上白族民居保存完好,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内皆养花,极富白族渔家文化特色,其中不乏名人私宅、工作室等极具文化特色的房屋建筑,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大理双廊 李晓超/摄
沙溪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上的寺登街是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和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拥有2500多年古道历史,至今生生不息,被称为中国西南地区“活的楼兰”,可以说,走进沙溪的那一刻起,便是翻开了一部凝固的茶马古道历史。沙溪,一如其名,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上斑驳的沙土墙面,延伸的沙石古道小径,泥土青砖垒就的城门,像一幅陈旧的古画,静静散发着泛黄的光阴。古镇阡陌纵横、溪河相间、青山绿水,一派田园古城景象,黄昏时分,漫步在古镇外的黑潓江边,远离世俗嘈杂,仿佛融入隔世的静谧与安详之中。
古镇内的寺登街,是沙溪的核心与灵魂。明代以来,随着沙溪茶马古道商贸经济的繁荣,寺登街形成了以兴教寺、魁阁带戏台为中心的四方街交易区,周边以前铺后店建筑为主的商贸古集镇。20多年前,一位名叫雅克·菲恩纳尔的洋博士偶然来到沙溪,被眼前这个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古镇所惊呆。2001年,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中国西藏和南亚各地的集市相当完备,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名录。”由此,寺登街与埃及的国王谷、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齐名,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引起全球的关注和重视。近10多年来,中国和瑞士合作对沙溪开展了全面性保护修复的“沙溪复兴工程”,使这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以完整、古朴的面容展现于世。
距沙溪不远的剑川石宝山石窟,有1000多年历史,是云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群,洞内有139座浮雕造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沙溪寺登街 孙沁南/摄
徐立章/摄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距大理市29公里,位于苍山西麓,自然景观类型丰富,有高山生态景观、森林生态景观、杜鹃花景观、雪地景观、冰川遗迹景观、瀑布叠泉景观、高原湖泊景观和湿地生态景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漾濞也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古时的漾濞是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往今来,滇缅公路、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由此穿境而过,如今,这个古老的县城也迎来了动车旅游的新时代。
石门关景区距漾濞县城约8公里,是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冰川遗址、地质地貌为主,集动植物、景观美学、历史民族文化于一体的世界地质公园,因地质和景观类型丰富,被称为地质构造博物馆。
随着石门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景区内形成了探险体验型高空栈道、精品酒店、特色客栈、风味餐厅等旅游产品,为游客到此旅游提供更好的体验感,这里也将成为生态休闲、温泉养生、康体度假、探险科考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内精品旅游景区。
天开石门 施作模/摄
位于澜沧江东岸的永平县,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印度等国的交通要冲。南方丝绸之路的“永昌道”,便是由大理西行,经博南(今永平县城驻地)、永昌(今保山),由越赕(今腾冲)出境入缅甸,曾经的博南古道在永平境内绵亘100多公里,沿途文物古迹众多,是南丝路文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永平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博南古道沿途至今仍有兰津古渡、霁虹桥、江顶寺门楼、凤鸣桥、永国寺、杉阳西山寺、曲硐清真寺、万松庵等遗址留世。永平还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等6个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马帮文化、边屯文化融合,形成了艺术魅力独特的建筑、习俗、歌舞、技艺,充满浓郁的古道特色。
霁虹桥 李雨霖/摄
博南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霁虹桥则是博南古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横跨于永平县西部杉阳镇岩洞村和保山市水寨乡平坡村之间的澜沧江上,是我国最早的铁索吊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霁虹桥全长106米,宽3.7米,净跨60余米,由18根铁索组成,铁索两端固定在澜沧江两岸的峭壁上,桥两端建有一亭和两座关楼,桥西石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人力所通”等古人题词。
凤鸣桥始建于秦昭王五十年,是博南古道上历史最为古老的桥梁之一。凤鸣桥在明代是座风雨桥,桥上面建盖有躲避风雨的桥亭。《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北下及溪,有桥跨溪,东来者,是为杉木河驿大道。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这是凤鸣桥最早的确切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年),此桥重修,修后的桥长20米、宽4米、高3米,美观大方,坚实牢固。几经岁月沧桑,当年的桥栏、桥亭均已损毁,但桥拱和桥面仍保存完好。两千多年古道来往的人踩马踏,使得桥面上的石板已被磨砺得十分光滑,马蹄印痕深达10多厘米。然而,即使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凤鸣桥至今依然牢固地横跨在奔流的倒流河上,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过往。
相比起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似乎没有那么显赫,只默默隐藏在云南高原的深山峡谷中。然而,这条古道上的永昌,却曾是南方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通道,25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穿境而过直达印度,来往马帮商队在这里停留、集物,随后离境而去,留下一串清脆的铃声。
永昌,就是今日的保山。悠久的辉煌历史孕育了保山璀璨的多元文化,中原汉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永子文化、地质文化、侨乡文化、翡翠文化、滇西抗战文化等,因此成为云南的旅游重镇,是南方丝绸之路特色旅游线路中最具人文气息的古道之旅核心区。在保山,你可以循着那条马蹄印深嵌的千年古道去探寻马帮的足迹,也可以从被岁月磨蚀的车辙上感受滇西抗战的惨烈,又或是漫步在袅袅炊烟的村寨古镇中感受滇西的田园风光、历史人文。
城市森林公园太保山 范南丹/摄
保山地处横断山系,境内的高黎贡山横亘千里、巍峨挺拔,气候多样、物种丰富,是著名的世界生物圈保护成员之一。高黎贡山是国家5A级景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于2003年作为“三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整个高黎贡山景区拥有99座形态各异的火山,以及88处品类不同的天然温泉,是适宜生态、康养、休闲、运动、探险的旅游目的地。
与保山市隆阳区相连的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腾冲地热区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等80多处温泉群,其中位于高温中心的热海景区为热泉之冠,是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热海距腾冲市区10公里,景区内最具观赏价值的有大滚锅、热龙抱珠、鼓鸣泉、珍珠泉、眼镜泉、怀胎井、热辐地、狮子头、蛤蟆嘴、澡塘河瀑布和醉鸟井等著名景点,其中又以大滚锅最为壮美。热海还有负氧离子丰富的地热汽泉,是不可多得的地热蒸汽资源。
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位于腾冲城区以北18公里处的马站乡,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公园内现有97座新生代火山体和数级熔岩台地,为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分布集中、保存完好,是探索火山地貌的最佳目的地。火山景区自然资源独特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的熔岩台地展示了多样的火山活动,从宁静的溢流式到猛烈的爆发式,从玄武质岩浆到酸性的流纹质岩浆,记录了数百万年来完整的火山活动史,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公里处,因有条小河绕村而过,故起初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更名为和顺。和顺古镇是云南著名的侨乡,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名镇,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有着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数百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4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古镇还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景区内有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和顺图书馆,还是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故里。2020年12月,和顺古镇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镇的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一座座古老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镇,镇子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曾有诗句称赞和顺:绝胜小苏杭。沿着古镇蜿蜒的巷子拾步,可以探访古镇内的老屋、老街,看街边匠人用土法制造“腾冲三宝”(腾宣、腾药、腾编)。
和顺古镇 贾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