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二款 闵杉 图/ 何新文 李雨霖 贾翔
2022年7月22—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成功举行。为期3天的旅交会共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国内参展省(市、自治区)31个,包括261个独立展团。云南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和云南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目标吸引各地参展商、洽谈者,共享“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美丽和机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最佳组织奖;云南展团评出153家获奖单位。
本届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展览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置约4200个标准展位。线上线下海外参展、参会国家及地区71个,国内参展省(市、自治区)31个,包括261个独立展团。现场设置了文化和旅游形象展区、文化和旅游消费展区、体育旅游发展展区、健康生活目的地展区、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展区、文博展区、智慧旅游展区、海外旅游展区、旅游新业态展区等。展区以产品业态展示为主,将产品、服务体验、买家、观众置于同一个场景下,增强买家和观众体验感,促成产品交易。
新增“东亚文化之都”展区及“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展区。新增设的“东亚文化之都”展区,充分展示东亚文化和中国当选的“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的风采。增设“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展区,将充分展示澜湄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和交流成果,深化澜湄友好合作,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期间,举办了开馆仪式、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论坛、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高峰论坛、RCEP框架下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论坛、各省旅游产品推介会、云南各州市文旅产品推介、非遗项目展演和各类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节目表演等多项配套活动。其中,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论坛,将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解决方案。
杨洪文/摄
从办展形式上看,本届交易会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保持线下交易会经典场景的基础上,将首次以“线上展览+线上洽谈”方式,突破时空局限,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各地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实现线上无障碍交流洽谈。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驱动,搭建供需双方的沟通桥梁,开启旅游交流与合作新局面,提升展会效果,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会。还专门设置智慧旅游展区,展现行业新技术和新应用,突出互动体验,提升展会品质,为科技赋能文旅提供支撑。腾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融媒体实验室等企业及机构将带来业内领先的数字产品和智慧应用案例。
本届交易会设置了文博展区。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文物管理部门和文博单位,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天津市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知名文博单位和研究机构参展,利用交易会平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这在昆明举办的国际展会和历届交易会中,尚属首次。
交易会期间,举办了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高峰论坛,设置“铁路+旅游”融合发展展区,组织开展中老圆桌对话会、中老铁路摄影书画作品展览以及中老网络名人打卡中老铁路国内段、老挝段等活动。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已走过20多年的举办历程,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参会商家最多、交易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旅游交易会,是我国与各参展国家以及全国各省区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展示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国际旅游商贸的重要平台,见证并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文旅行业对交易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期待。
在本届旅游交易会上,云南展团共设4个馆,分别为云南文化旅游主题形象馆、健康生活目的地馆、体育旅游馆、文化旅游消费馆。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置约2000个标准展位。全省16个州市和471家涉文旅单位和要素企业参展。
云南文化旅游主题形象馆重点展示了云南优质的文旅资源,由序馆、“一部手机游云南”展区、云南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形象展区、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展区等组成。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一部手机游云南”在推进云南智慧旅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感受丽江的柔软时光、大理的风花雪月、红河的梯田风光。昆明展区内,充分对各县市区的旅游资源做了推介。楚雄展区内,为更好地诠释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的IP,特别展出了恐龙模型。在怒江展区,除了民族风情浓郁的表演,《我是云南的》网红短视频制作者现场与观众互动。
云南正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健康生活目的地馆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医疗产品、保健品展区,如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医疗中心、曲靖区域医疗中心等,展示企业文化与医药科技力量,推荐养生方法与健康食品。另一部分为特色康养旅游小镇展示,所有小镇均根据其自身特色设计了展台,从温泉小镇到天然氧吧均有涉及,全面展示了云南优质的康养资源。此外,还设置了智慧健康、健康保险展区,用互动方式呈现健康知识。
走进体育旅游馆,运动风扑面而来,参展商搭建的足球场、篮球场,让人忍不住想去射个门或投个篮。结合露营热,体育旅游馆内设置了露营主题展区,展示市场上深受欢迎的露营装备。场馆设置的四轮全地形车、摩托车等展区,适合喜欢越野的朋友到场体验。此外,现场还有电子竞技展区和旅游摄影展区。曲靖高原体育资源优越、场馆资源丰富,年均有5万人次到此参加高原体育训练和赛事活动。结合这一特点,曲靖在体育旅游馆专门设置了展区。
随着大瑞铁路大保段的载客试运行,坐着动车游云南变得越来越便捷。走进文化旅游消费馆,最显眼的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布置的“铁路+旅游”展区和“云南十大名品”展区、非遗体验互动展区。其中,非遗体验互动展区将举行非遗T台秀等活动,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非遗产品的魅力。3号馆内还有文化和旅游消费展区以及云南旅游商品创意创新展、文化旅游商品、文创旅游产品、旅游装备、云台企业等展区。
文山广南八宝 林颂/摄
文山主题形象馆以“三七之乡·世外桃源”为主题,突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世界的世外桃源效果,以网红打卡、主题形象推介、非遗表演展示为内核,配以主题形象口号、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图片、视频,全面展示文山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文山的展台就像它的IP,极其原生态地安然于展厅一隅,山色青青、桃花灼灼。沿着水路似的玻璃小径走入洞中,普者黑独一无二的大小洒锦并蒂莲或含苞或怒放。壮乡的竹编圆桌散放着几个草墩,来文山,就像回家,围桌而坐,品尝老山古树茶,把玩一下砚山的玛瑙工艺品,聊聊这个夏天去哪里旅游。这个风格迥异的展位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来都来了,就在缩小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打个卡吧。
保山在240平方米的展位里搭起了一座“永昌府”,展示保山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旅游资源。走入保山展馆,一阵阵浓浓的咖啡,香和茶香扑鼻而来,嘉宾们品尝着小粒咖啡赞不绝口。展馆正中间,茶艺师泡出一壶高黎贡山茶给嘉宾品味,一杯饮尽,回味无穷。据介绍,高黎贡山茶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加上特殊的火山灰土壤使得高黎贡山茶生长周期长、成熟期晚,也造就了高黎贡山茶回甘更持久的特点。“永昌府”城墙上展示着保山特色的温泉养生度假产品,据介绍,保山温泉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多样,有碳酸泉、富硒泉、硅酸盐泉、氧泉等,不同的温泉水对人体有着神奇的保健疗效,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傣锦、油纸伞等非遗体验活动连番上演,永子、咖啡豆手作产品、彩陶、土陶等非遗旅游产品集中亮相。活动现场,《以茶相邀》《五彩盛装》等保山特色歌舞将活动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近年来,依托天然山水、聚焦多元融合、融入全域布局,大力构建“大健康+康养+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链条,红河州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步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业态,形成了红河旅游的“新势力”。同时,在智慧化、科技化旅游等技术手段加持下,开辟了更多文旅产业发展新可能。特色旅游产品及红河州的全域旅游展示,是今年旅交会上红河馆的最大特点。与其他馆都在推荐旅游路线及景点不同的是,红河州各地土特产、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商品,是本次旅交会上红河馆的主要推介对象,也是红河馆的一大特色。此次红河州参展的旅游商品包括小黑药(叶三七)、干米线、红河县牛干巴、葛根粉、花腰彝刺绣、野山笋、梯田红米、花米饭等,共2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除了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红河馆内蒙自、开远、建水、弥勒等地均有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向广大客商推荐,全面展示了红河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
本届旅交会,楚雄州在云南文化旅游主题形象馆、健康生活目的地馆、体育旅游馆、文化旅游消费馆均设独立展区,参展商品包括民族刺绣品、苴却砚等“非遗”产品,野生菌、生态果蔬等农特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景区景点宣传、精品体育旅游项目推介等文化旅游类产品和服务。楚雄州是“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此次旅交会,楚雄展区以彝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彝族特有的红、黑、黄三色与精美景区图片相结合,在色彩和外形上都突出“彝乡”主题,并以艺术化、开放式设计融合楚雄的自然、人文、智慧旅游等元素,在还原楚雄味道的同时,让观众感受“文化+旅游+科技”带来的文化旅游新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楚雄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此次旅交会曲靖市参展主题为“珠江源头·天成花海·有一种幸福叫曲靖”,设有曲靖旅游主题馆、罗平馆、陆良馆、区域医疗中心馆、高原体育馆等5个展馆,共38家企业参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曲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展区内外,栩栩如生的陶艺雕塑、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独具特色的罗平蜂蜜、造型独特的会泽斑铜、让人唇齿留香的宣威火腿等旅游产品备受人们青睐,讲述着曲靖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宣传片轮换播放,游客们无不称赞。
本届旅交会,来自普洱10县(区)的参展单位做足准备,通过普洱特色文旅产品的展销,把普洱特色名片推介给海内外游客。产品涵盖高原特色农特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和旅游文创产品,镇沅黑陶、佤族织锦、普洱茶品鉴、康养互动体验等普洱特色文旅产品将在馆内悉数展出,为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普洱独特、深厚的文化魅力、生态、多元的旅游产品,展现普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果以及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普洱空间”通过创意集装箱咖啡店完成主体功能区设计,并与“繁星天幕”开放式露营空间遥相呼应,分为“咨询引导区”“形象展示区”“咖啡品鉴及非遗展示区”“普洱茶品鉴及文创产品展示区”“洽谈表演区”“健康监测互动体验区”6大功能模块。在“繁星天幕”下品尝普洱香茗,欣赏独具特色的文创小品、民族歌舞表演,在创意集装箱咖啡店喝一杯香气四溢的普洱咖啡,领略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听一曲原生态的民族小调,来一场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普洱云游之旅”。
“柔软时光 休闲丽江”“舍不得的丽江”主题形象馆和丽江·大研古城特色小镇展馆格外亮眼。两个展馆独具匠心的设计布局辅之精美的图片、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引人驻足;展演舞台上的民族歌舞精彩纷呈,热闹非凡;展馆内,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参展团成员通过实物、图文或解说向宾客介绍着丽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新线路、新产品、新业态,人气十足。丽江主题形象馆面积432平方米,共设置40个展位,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采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表现形式,通过设置了东巴文字书写台、VR文旅视频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及视频宣传、民族歌舞展演等丰富的宣传方式,立体地展示了丽江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丽江文化旅游新形象、新实力。通过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等景区管理经营部门和高端酒店、旅行社、文创企业、农特产品经营者代表的现场推介,旨在为来宾们提供一个感受丽江、了解丽江的窗口。
云南将尽快落实落地纾困帮扶和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切实用好用足纾困扶持政策,把政策红利释放到最大化、最优化。
全面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设立云南艺术基金,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加大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重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文旅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旅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通过推进“35102”项目招商和落地建设:每个州(市)重点策划3个上百亿元的大型文旅项目、5个上50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10个上20亿元的专精特新文旅项目,每个县(市、区)每年度要策划至少2个10亿元以上的文旅新项目;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创建,全力推进“16个10”世界旅游精品打造(完善提升10个5A级景区,申报10个5A级景区,创建10个5A级景区,建设10个国际康养旅游胜地,建设10个医疗健康城和康养小镇,申报10个世界遗产,打造10个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建设10个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中心,打造10个文物活化旅游产品,打造10个红色旅游产品,打造10个“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打造10个“+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培育10个世界级旅游演艺节目,打造10个边境跨境旅游区产品,打造10个具有国际知名的文旅IP),推进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建设,推动和顺古镇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旅游发展布局,积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及线路产品开发,并提前谋划,为恢复跨境旅游做好准备。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工程,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及城市特色,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科普研学旅游及主题娱乐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围绕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旅游示范项目。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将全面总结前期智慧旅游的成功经验,着眼于未来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云南”建设的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层次、更高维度、更高标准推动云南省智慧旅游向更高水平发展。用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加快推进全省文旅大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深入研究文旅融合大数据应用理论和算法模型,研发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分析的新方法和应用系统,开展各类文旅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流通,全面提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监测、经济运行分析、决策支持、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建成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文旅行业大数据中心,力争在智慧旅游领域再树全国标杆。
继续坚持“政府革命+科技创新”的理念,重新审视产业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全产业链条,明确政府资源配置与市场运营的边界,遵循市场规律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则,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架构优化、要素资源优化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全国标杆地位。
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全省A级景区4G网络全覆盖,4A级以上景区5G网络全覆盖,计划年内全省3A级景区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加快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
布局建设一批智慧化景区、度假区、小镇、乡村、酒店、厕所和交通设施,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大力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场景,以新技术叠加游戏、动漫、音乐等数字内容生态为抓手,以新形式提升文旅资源的传播力。扶持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阅读、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有序发展,开发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模式,并增强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字展品鉴赏、线上博物馆、展品辅助讲解、展品复原等,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云南相关部门将加强调查发掘和文物征集。这项工作是一切文物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一是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和认定,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家底。截至目前,云南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4704处,共认定公布四级文物保护单位5019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居全国第12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9项。二是开展考古调勘发掘。“十三五”以来,共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0项、考古发掘项目56个,祥云大波那墓地发掘、江川甘棠箐遗址发掘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荣获国家2018年“田野考古一等奖”,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为云南历史文化新名片。三是扩大文物征集收藏。“十三五”以来,考古发掘新增出土编号器物3.4万余件。这些编号器物藏于收藏机构,进一步丰富了收藏量。截至目前,全省国有收藏机构有文物藏品42万件套、78万多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60件、二级2109件、三级18290件。
开展文物维修和抢救性保护。一是实施文物维修工程,“十三五”以来投入文物保护资金9.14亿元,实施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300多项。二是配合公路、铁路、机场、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考古调勘和文物建筑迁建,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和处理。三是实施文物建筑修缮、维修和文物环境整治,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生存状况和环境风貌得到极大改善,文物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四是积极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修复保养,馆藏文物保存条件得到较大提升。
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活化利用。一是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推动八种类型博物馆集群和八个片区博物馆群落建设。“十三五”时期,全省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61个,较“十二五”末新增53个,到今年6月底增至181个,呈现出文物领域博物馆、国有行业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共同发展的局面。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出行游览目的地,2019年,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数量增加的同时,博物馆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提高。2022年5月,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得2021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殊荣。二是推动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建成云南博物博数字开放平台,实现131家博物馆展览和重点文物藏品在线展示。积极推广博物馆展览的数字技术运用,提高了展览趣味性和观众体验度。云南考古体验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考古体验馆。
推动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将文物博物馆单位辟为旅游景区景点。这项工作开始得比较早,近几年抓得也比较紧,截至目前,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474个。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依托或包含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区有47个,共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个。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还没有成为旅游景点景区,但是通过保护、维修和环境整治后成为自驾游、自助游的到访地、目的地。二是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编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保护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共涉及不可移动文物480处、已建成开放的纪念类展馆16处,初步投资估算73.48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2.2亿多元,实施了文物保护和展示项目10个、公园建设项目8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正在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准备。三是实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大理太和城、剑川海门口、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昌宁大甸山、广南牡宜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目前大理太和城遗址和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已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名单,太和城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江川李江山已完成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