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红,黎业田,张丽莉
(1.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吟诵是我国古人的读书法,是古代文人作诗改诗、体味诗词情感的最主要方式。吟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曾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遍及日、韩和越南等国家[1]。可是,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朗诵”方式的介入与渗透,吟诵作为最具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读书法,濒临灭亡,成为“绝学”。
所幸,进入21 世纪,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2016年,吟诵被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十三五”工作规划,“中华吟诵”正式全面进入教育体系[2]。继首都师大为首的“语文吟诵教学系统项目”开展,2018 年,人教社“语文吟诵平台”又上线,还有叶嘉莹、徐建顺等吟诵专家长期致力于吟诵教学实践和研究,促进了吟诵在全国各地的推广。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吟诵技能,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Y 师范学院吟诵的普及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和研究应对策略,为更好地普及吟诵以及改进吟诵教学提供参考。
吟诵在地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中的普及情况和吟诵课程教学情况。
Y 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和吟诵课程相关教师。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发放问卷,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的四个年级200 名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未选修过吟诵课程的同学仅参与第一、二部分;选修过吟诵课程的同学参与全部四个部分的调查。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共发出200 份问卷,收回200 份,其中有效问卷190 份。
对吟诵课程5 位相关教师和选修过吟诵课程的15位同学分别进行深度访谈,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
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对吟诵的了解程度、吟诵教学状况、吟诵教学与朗诵教学的比较4 个部分,各部分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
访谈主要围绕诗词吟诵教学和学习体会展开。
(1)师范生对吟诵普遍有所了解,了解途径多通过课程学习或学校活动宣传。
单选题“你对吟诵的了解程度如何?”有四个选项:相当了解、了解一点、听说过但不了解、从没听说过。选择“相当了解”和“了解一点”的占比85%;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和“从没听说过”分别只有13%和2%。
多选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吟诵的?”有四个选项:学校活动宣传、互联网宣传、课程学习、其他。选择“课程学习”的占比58%。选择“学校活动宣传”的占比43%,选择“互联网宣传”的占比25%,说明学校近些年对吟诵的重视和宣传是颇有成效的。
(2)大部分同学对吟诵感兴趣。感兴趣原因多样,而影响兴趣原因主要是学习难度大。
单选题“你对吟诵的兴趣怎么样?”有四个选项:A很有兴趣,想继续学习;B 有点兴趣,想多了解;C 没什么特别感觉;D 没兴趣。选择A 和B 的同学共有147 人,占比77%。其中选择A 的有32 人,选择B 的有115 人。
多选题“你对吟诵感兴趣的原因是?”有五个选项:A 吟诵古老而新鲜;B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C 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D 多学一项未来教学的技能;E 其他。选择“B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占比高达74%,其次,选择“C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占比55%;选择“A 吟诵古老而新鲜”占比47%;选择“D 多学一项未来教学的技能”占比44%。说明师范生普遍知道吟诵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任课教师的魅力和吟诵本身固有的魅力,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多选题“你对吟诵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有五个选项:A 太难学;B 不好听;C 不实用;D 过时;E 其他。选择“A 太难学”的占比65%,其他几项选择占比都在10%以下。说明:吟诵的学习难度大,依然是影响学生兴趣、阻碍吟诵更大范围普及的主要原因。
(1)认为吟诵学习有难度,只有极少数认为不难。
单选题“你觉得学习吟诵困难吗?”有三个选项:不难、一般、非常难。选择“一般”的占58%,选择“非常难”的占32%,选择“不难”的仅占10%。
多选题“你觉得学习吟诵主要难点是什么?”有5个选项:平仄格律、入声字、吟诵调、乐理、其他。除了有五人选了“其他”,另外四个选项选择人数占比相差不大,都在55%~65%之间。一个访谈学生说她自己五音不全,对声音不敏感,性格内向,很难开口,吟诵调和乐理特别难理解。另一位学生在吟诵队,一向对音乐很感兴趣,经常哼几句,觉得学吟诵容易;平仄规律和入声字,在汉语专业课学过,对他并不难。
(2)吟诵课的教学方式多样。
单选题“教师在课堂上会播放吟诵的视频或音频吗?”有四个选项:总是、经常、偶尔、不会。选择“经常”和“总是”的占比共72%,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播放吟诵视频或音频。
多选题“在吟诵教学时,老师采用什么组织形式教学”有四个选项:A 教师示范吟诵;B 学生个人展示吟诵;C 小组合作吟诵;D 师生吟诵表演。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占比都超过50%,其中“教师示范吟诵”的选择人数占比最高,达85%。说明教师经常亲自示范,并且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教学。
(3)吟诵课堂上,学生情感投入和受感染程度不足。
有三道单选题:“当教师、同学、录音或者录像很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词时,你会被感动吗?”“吟诵古诗词时,你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出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场景吗?”“吟诵古诗词时,你是否感到喜悦、兴奋或者伤心、痛苦,与诗人感同身受?”。三道题分别给出四个选项:总是、经常、偶尔、不会。
从这三道题的调查情况来看,都是选择“偶尔”的占比最高,分别是55%、59%、57%。“总是”和“经常”的选择人数占比相对低,都在30%以下,说明学生在吟诵课堂上情感投入和受感染的程度不足。访谈的一位老师说,课堂上播放的音频和视频,有时因为录制的效果不是很好,有时因为录制的内容艺术性不够强,比如有的老先生吟诵吐字不清,这样很难触动学生;教师自身示范时又因缺少声乐技能,感染力不足。有位学生表示,平时听惯了流行歌曲,对吟诵调不适应。
(4)吟诵教学效果较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单选题“你认为古诗词吟诵教学,对你更深入理解古诗词是否有帮助?”中提供三个选项:是、否、无所谓。选择“是”的占比高达93%。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吟诵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古诗词。一位访谈的学生说,有些古诗词,以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义去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吟诵之后,才知道诗句的音韵和调子都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今吟诵诗词,是种全新的体验,对诗词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更深了。
单选题“你认为吟诵教学,对你更深入理解古诗词是否有帮助?”有三个选项:是、否、无所谓。选“是”的占比高达93%。一位访谈的学生说,有些古诗词,以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去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吟诵之后,会结合音韵和调子去解读。这是种全新的体验,对诗词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更深了。
单选题“通过学习吟诵,你是否对创作诗词产生兴趣并做了尝试?”有三个选项:是、否、有兴趣但没有尝试。选“是”的占比43%,选“有兴趣但没有尝试”的占比39%,选“否”的占比18%。说明学习吟诵之后,绝大部分同学都对创作诗词产生了兴趣,并且有相当多的同学已经动笔尝试。一位访谈的同学感叹说,以前总觉得写诗是很高大上、又很困难的事情,特别崇拜那些会作诗的人;后来在吟诵课,了解了格律后,老师会带领大家集体做诗,写了之后反复吟,边吟边修改,这么一来,感觉写诗挺有趣的,似乎谁都能当诗人。
单选题“通过学习吟诵,你对吟诵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四个选项:熟练、一般、不熟练、一窍不通。选“一般”的占比73%,选“不熟练”的占比20%,选“熟练”的占比7%。选“熟练”的占比很少,说明在教学和训练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访谈的老师说,学院的吟诵和朗诵合并开设成《古诗词朗诵与吟诵》课程,总共34 个学时,其中吟诵部分大概只有17 个学时。短短的17 个学时,要教会学生平仄规律,辨识入声字,还有吟诵的原则方法和各种吟诵调,时间显然不够,只能压缩课堂训练的时间。然而,吟诵是一项技能,需要大量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1)朗诵教学法比吟诵教学法更容易掌握,也更受学生欢迎。
单选题“朗诵教学法与吟诵教学法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掌握”和单选题“学习古诗词,你更欢迎哪种教学法?”,分别有两个选项:朗诵、吟诵。两道题选“朗诵”的占比分别是71%和60%,都高于选“吟诵”的29%和40%。
访谈的一位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从小接触到的读书法都是朗诵,对朗诵已经驾轻就熟,对吟诵却还很陌生。朗诵教学法只要正确解读文本,基本就能掌握;然而,要掌握吟诵教学法,不仅要能够正确的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还要熟悉平仄规律、入声字,和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无疑比朗诵教学法要难得多。
(2)学习一首格律诗,朗诵教学法和吟诵教学法各有优势。
多选题“学习一首格律诗,朗诵教学法有哪些优势(与吟诵教学法相比)”和多选题“学习一首格律诗,吟诵教学法有哪些优势(与朗诵教学法相比)”各有五个选项:A 更关注格律知识;B 更容易把握诗的情感;C 更容易与作者感同身受;D 更容易记住这首诗;E 记住这首诗的时间更长。
朗诵教学法的优势,选择人数过半的选项是“B 更容易把握诗的情感(70%)”和“C 更容易与作者感同身受(75%)”。
吟诵教学法的优势,选择人数过半的选项是“A 更关注格律知识(90%)”“D 更容易记住这首诗(68%)”“E 记住这首诗的时间更长(83%)”。
上述结果说明朗诵教学法在把握作者情感、与作者感同身受方面更具优势;吟诵教学法在学习格律、对诗的记忆效果上更具优势。
Y 师范学院于2019 年在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吟诵选修课,并且成立了吟诵队,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吟诵活动。2019 年6 月,吟诵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华古典诗词吟诵大会,以优异的表现在比赛中夺得特等奖,直接参加诵读大会全国决赛。学校对此作了线上和线下的多渠道宣传。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宣传之下,仍有极少数同学不了解或从没听说过吟诵。对吟诵有所了解的同学中,也仅有10%同学是“相当了解”,大部分都是“了解一点”。吟诵是我们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对吟诵的了解尚且如此,可知吟诵在社会的普及程度还低,有待继续加强。
吟诵课堂上,学生情感投入和受感染程度不足,主要原因是吟诵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是在流行歌曲中泡大的一代人,对“似读非读,似唱非唱”吟诵调不容易接受;另外,吟诵的难度大,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吟诵教学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转变学生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吟诵的价值;丰富授课内容,让他们切身感受吟诵的魅力。教学方法上,注重实操训练,由浅入深,加强学生吟诵的熟练程度。当学生能熟练地吟诵,自然会收获成就感。而成就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
吟诵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诵是现当代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各具千秋。吟诵的记忆效果虽然好,但前提要花很多功夫;朗诵记忆效果和持久性虽然差一点,但是容易操作。在普遍的朗诵教学显得单调枯燥时,吟诵教学法是很好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