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配配 肖 轶
规划设计课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理论课相比,设计课具有层次性强、关联度高、时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1]。传统的线下教学师生互动性强,能够实现“一对一辅导”,但是设计方法落后,内容单一。而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能够实现设计方法、前沿理论的快速获取与传播,有助于提高规划设计课的时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为规划设计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五年制,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7 版)》中,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了纵向的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群和横向的相关支撑理论课程群。
在纵向上,修建性详细规划安排在最前面,城乡总体规划安排在后,形成“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总体规划”三个层次,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规划范围由小到大[2]。这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规划专业知识,也凸显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承上启下”作用。
目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国内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重点,普遍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编制内容和技术规定等编制环节,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成效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制度规范等实施管理环节的研究还远远不够[3]。控制性详细规划无论是在实践应用层面还是在教学理论层面的改革,都与当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改革研究进展缓慢,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师或专家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改良之策。
线上教学具有开放、大规模、课程透明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便捷、更好的学习模式。但是线上教学缺少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互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不宜将线下教学内容直接搬到线上进行,这对课程内容、课程知识点梳理及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慕课、超星等网络课程平台的优秀课程,不难发现,线上课程的视频时间短,内容更加专题化。借鉴其经验,可以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专题,再将每个专题分解成许多很小的知识点,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将原来串联的知识变成一个个重点,使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具有精准化和个性化的优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保证学生零碎时间的高效利用和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的专门性学习。
同时,为了使碎片化的知识点更具系统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抓手,将其作为知识建构的主线。碎片化的知识学习通过线上进行,而实际工程项目的训练主要通过线下指导进行。学生在线上进行碎片化学习之后,将知识又系统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从而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传统的线上教学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获取的知识也难以灵活运用。因此“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传统交互式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推动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第一,课前学生线上学习专题式教学资源,完成知识的识记与领会。第二,课中通过方案讨论、点评,充分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的应用特色。通过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讨论等方式,前期碎片化的知识点进一步清晰化、系统化、连贯化,推动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优化。第三,课后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与应用,并进一步深化其相关领域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巩固提高和反思拓展。此外,课外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空间形态模拟等实践作业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在考核方式上,以“重过程,看成果”为原则,建立量化评价指标,改变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对学生线上线下各个环节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为出发点,根据过程分数与最终正图成绩加权平均后得到期末成绩。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过程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调查研究能力、阶段草图质量和基本技能情况;第二部分为成果评价,主要就最终正图成果的完整性、合理性、创新性和表达的清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第三部分为校企联合评价。组织专业教师和校外合作单位专业人员共同对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安排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就成果中的不足、特点及今后的改进措施进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将课程内容分解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设置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基于碎片化学习的理念,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分解课程教学目标,将线上教学划分为八个模块。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设置五个知识模块: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指标体系。城市设计专题设置三个知识模块:城市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和建筑群体组织。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将原来串联的知识变成了一个个单独的重点,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也因此具有精准化和个性化的优点(见图1)。
图1 线上线下教学模块安排
第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完成规划区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内容,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使学生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图则的编制内容与方法。一是总体方案框架研究。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用地布局,对用地进行细分;结合现状确定上位规划道路系统的合理性,验证主要道路的路网密度是否合理,原则上不对原主要路网作过多调整,重点确定支路的位置和走向。二是确定控制指标。对所有地块进行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的控制研究。采用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式,通过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每个地块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指标系统,确定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建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等要求。
第二,城市设计专题。一是整体方案构思。紧密结合相关规划,在方案构思中将规划区域同周边地块的功能布局进行综合考虑,并注重同周边地块的协调衔接,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多方面整体思考,合理衔接,科学确定片区的功能定位。二是城市设计。对整个地块进行总体城市设计;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地块进行空间布局,形成空间形态示意图和城市设计概念图;对该片区建筑的位置、风格、体量、色彩等提出设计要求;确定片区公共开放空间(如街道、广场、街头绿地、水域等)的位置、面积、性质、权属、空间活动内容及设施安排,并妥善解决其与道路交通和步行体系的联系;确定片区的室外公共艺术品和环境小品的位置、设置原则、设计要求;街道家具和户外广告、招牌标识等的设置原则、控制要求。三是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确定重要节点的位置、类型、设计构想和设计要求,确定重要节点相邻区的控制要求,提出主要节点的意象设计。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交叉进行(见表1),学生通过课前提前学习线上教学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初步掌握每个设计步骤的理论知识。线下教学以翻转课堂、教师点评为主,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得以掌握吸收理论知识。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同时,城乡规划专业作为面向实际工程的应用型专业,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式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经典城乡规划案例的文本、图集和视频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4],并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库和电子案例库,形成了一定的数字化资源库,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第一,教学更有针对性。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线上教学不追求全面,而是对不同知识模块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通过多环节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更有侧重和针对性,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高效展开十分有利。第二,学生的学习渠道有了新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重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设计能力的提升。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使教师不仅可以选择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微课、慕课等方式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第三,激发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笔者对前一学期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统计,收集了学生对该课程改革的反馈意见。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理想化的提升,主动探究的欲望也得到不断强化。